自然界中生長的野生菌類特別多,有的能夠食用的,沒有毒性;有的不能夠食用,劇毒無比,每年這個季節因為採食野生菌類中毒的現象層出不窮,但是即使這樣還是阻止不了我們對野生菌類的喜愛。可能是它的味道徵服了我們,再一個可能是因為有些野生菌類非常稀少,生長的地方還比較難以到達,因此顯得它既珍貴又神秘;不要小看這些生長在野外的菌類,它們有的還受國家的保護,有的還是發家致富的好幫手,其中「羊肚菌」就很受大眾的追捧。
羊肚菌也叫草笠竹、羊肝菜、編笠菌等,是屬於羊肚菌科羊肚菌屬的珍稀食用真菌,也是我國四大野生名菌之首。野生的羊肚菌個頭較小或中等個,它的菌蓋呈橢圓形,表面凹凸不平呈褶皺網狀的子實體,外觀看著像一個蜂巢,也像羊肚的樣子;菌蓋的邊緣與菌柄相連,菌柄是圓筒狀的空心,菌柄的表面有的是平滑的,有的是有凹槽的。羊肚菌喜歡生長在春末至秋初的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針葉闊葉林混交林中,大多數生長在闊葉林的地上及路旁,還有部分生長在楊樹林、果園、草地、河灘、榆樹林、槐樹林及上述林邊的路旁河邊。
野生羊肚菌的種類目前發現有20多種,分布在我國的陝西、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蘇、雲南、河南、河北、北京、湖南、貴州等地區。如果到樹林裡去採摘羊肚菌,運氣不好的可能在這一片就發現一個,運氣要是好的可能在這一片就會發現很多,一般在5月中旬-6月上旬羊肚菌生長的數量比較多,一直到秋初數量會逐漸減少。羊肚菌在山火之後的兩至三年內產量特別高,因此在北美採摘羊肚菌的人會根據山火來採集羊肚菌,但是當火災被控制後,在同一個地區內,它的生長數量會年復一年地減少。
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用菌,它的菌蓋部分含有7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營養相當豐富,羊肚菌除了含有胺基酸之外還含有20%的粗蛋白,被人認為是「十分好的蛋白質來源」,並且味道鮮美,有「素中之葷」的美稱。人體中的蛋白質是由20種胺基酸搭配而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種,其中8種胺基酸是人體不能製造的,但在人體營養上顯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稱之為「必需胺基酸」。羊肚菌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在《中華本草》中載:羊肚菌消食和胃,化痰理氣。主治消化不良,痰多咳嗽。還可以防癌抗癌、預防感冒、增加人體免疫力的效果。
在挑選野生羊肚菌的時候一般都是以個大為最好,以圓頂為上品,如果頂端是尖的多是人工種植的;野生羊肚菌的顏色不一樣,有的是褐色的、有的是黃色的,而人工種植的都是很深的褐色,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分辨清楚,以免上當。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