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生物技術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

2020-11-03 光明網

中新網蘇州11月3日電 (周建琳 鍾升)3日,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在蘇州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作為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進行視頻致辭,稱讚了生物技術創新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鍾南山說,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的各項生物技術在臨床救治,疫苗的研發、藥物和檢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為疫情的防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前生物技術正在加速向環境、資源、健康等方面的應用領域進行滲透。生物技術領域的科技成果,為國民經濟做出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鍾南山同時指出,近年來,中國生物技術在人的血漿代用品等方面取得了很多創新成績。但還存在著人才匱乏、自主智慧財產權過少、產業化能力低等方面的問題。支撐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儀器設備等主要還是依靠外國進口,導致中國生物技術創新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此外,支撐生物技術創新發展的人才儲備嚴重不足。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中國生物技術產業的產業化應用領域相對落後於發達國家。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鍾南山表示,需要進行生物技術創新以及多學科不同領域技術創新的交叉應用、共同發展。同時,通過引進人才加強國內人才的培養,融合國內外的領先技術加快推動生物技術的發展,以國家目標的戰略需求為導向,加強生物技術科研平臺和基地的建設,為推動人類健康和社會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這次會議有30多位院士和2000多位專家學者參會,會議的規模大、學術水平也高。」鍾南山期待通過本次會議,展現生物技術領域最新發展的態勢。引導各類資源向生物技術領域聚集,推動中國生物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面向未來,我們應該樹立新的自信,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上的優勢,積極推進生物技術在生命科學、生物安全領域內重大關鍵技術上的創新。在前一階段我們對新冠肺炎的防控取得成功,充分體現我們體制制度的優越性。我們要以應用的需求來帶動基礎的研究。在生命科學領域打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鍾南山說道。(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印度飛武漢航班現4例確診病例;鍾南山強調生物技術對新冠防控貢獻...
    落實學校、養老機構、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防控措施,對高風險崗位人群定期開展核酸檢測,強化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多病防控,主動做好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新華網)【鍾南山:生物技術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昨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的各項生物技術在臨床救治,疫苗的研發、藥物和檢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
  • 鍾南山在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發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仍有諸多問題...
    央廣網廣州11月17日消息(記者鄭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昨天(16日)在廣州國際生物島開幕。論壇的主題為「科技創新引領健康未來」。本屆國際生物論壇吸引了近1000名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創新人才齊聚廣州國際生物島,20餘位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出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開幕式上作了主旨發言,他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目前仍有很多主要問題沒有解決,需要持續開展科技創新。
  • 鍾南山談疫情峰值全文曝光 新冠肺炎疫情峰值是什麼時候
    肺炎疫情實時動態 全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74670例截至2月19日24時#全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74670例#其中湖北62031例);累計死亡病例2120例(其中湖北2029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16154例(其中湖北10337例);現有疑似病例5248例(其中湖北3456例)。
  • 45項新冠肺炎臨床試驗被撤銷,鍾南山:因疫情被快速遏制
    4月14日傍晚,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開會前夕接受了《中國科學報》專訪。訪談的核心是關於我國新冠肺炎臨床試驗立項。截至當日,我國有594個新冠肺炎臨床試驗項目獲準立項,最多的一天有32項。與此同時,有40多個項目被撤銷。從全球來看,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4月7日,新冠肺炎臨床試驗共立項927個。其中,中國(截至當日為581項)佔比近2/3。
  • 鍾南山:注意新冠病毒「環境傳人」,國內防控面臨兩大風險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討論新冠疫情的第一例究竟發生在哪裡。這尤其需要實驗室的診斷明確,能夠證實它(是第一例)才好。」冬春季是流感高發季節,鍾南山說,這對醫生準確鑑別和診斷提出了更高要求。「流感病人出現發燒流涕、全身疲勞、肌肉酸痛等症狀,這與新冠肺炎的症狀是相似的,到底是流感還是新冠肺炎?一旦診斷錯了就不得了。」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貢獻「合肥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組織力量迅速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科研攻關中,為我國乃至國際新冠肺炎防治作出了應有貢獻。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參建單位中國科技大學與附屬醫院聯合攻關,發現了新冠肺炎引發炎症風暴的作用機理,提出「託珠單抗+常規治療」方法,阻止患者向重症、危重症轉變,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 鍾南山樊錦詩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今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授予52名傑出科技工作者,其中最高獎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了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何梁何利基金信託委員會主席、評選委員會主任朱麗蘭介紹,鍾南山院士是我國呼吸疾病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敢醫敢言、勇於擔當,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無數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了巨大貢獻;樊錦詩研究員是我國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紮根大漠50餘年,潛心石窟研究,提出「數字敦煌」構想,為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與永續利用作出了重大貢獻。
  • 鍾南山提醒新冠肺炎疫情基本沒停過 都說了什麼?
    【鍾南山提醒新冠肺炎疫情基本沒停過】8月22日,廣東省政府舉辦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廣東省衛健委主任段宇飛介紹,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開展病毒全基因組測序,採取5例感染個案的鼻咽拭子樣本,對其病毒進行全基因組三代序列測定和分析,發現這5例的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
  • 鍾南山:戰勝疫情需要更高級別、更緊密的全球合作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楊有宗 周琳)「怎樣以科學的手段把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儘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30日在上海開幕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通過視頻方式發表演講,倡議大家共同思考這一問題。他認為,科學家們應思考:怎樣以科學的手段在生活習慣、社會認知等差異導致的各國疫情防控的不同措施中,儘可能找到一些共同點,爭取更好地開展跨國防疫合作,早日實現人員能夠正常跨國流動;怎樣以科學的手段促進科學界和其他各界有效溝通合作。
  • 疫情下的南方醫科大學怎麼樣?貢獻這麼多
    臨近年關,疫情又悄無聲息地爆發了,全國各地進入了戒備狀態,大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時刻關注信息,做好個人規劃和安排。在疫情影響下,我國很多醫學院校積極參與科研,為疫情貢獻力量。其中有所高校,貢獻突出,它就是南方醫科大學。
  • 歐洲同行求助,鍾南山全程英文分享中國經驗:四個「早」是防控疫情...
    新冠肺炎病毒基本特徵與檢測 鍾南山首先介紹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特徵,包括病毒的基因序列情況、人傳人性質以及多種傳播途徑等等。
  • 鍾南山提出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新課題
    12月19日,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 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為主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鍾南山院士出席並鄭重提出這一新課題的。12月19日,鍾南山在這次專題研討會上最新指出:「現在遇到新問題、新課題,那就是環境傳人」。鍾南山認為,目前全國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環境傳人是一個新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
  • 鍾南山:已出現同患流感和新冠肺炎病例 自我防護是關鍵
    深圳疫情防控做得怎麼樣?冬季流感和新冠防控感染的關鍵是什麼?11月27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為深圳疫情防控點讚。他說,流感與新冠防控感染的關鍵是做好自我防護,他鼓勵深圳乃至全國的科技工作者要繼續抓緊開展新冠病毒科技研發,不要放緩科研的腳步。
  • 鍾南山:疫情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鍾南山:我們的預測是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2月27日10時,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在廣州醫科大學舉辦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廣州醫科大學校長王新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黎毅敏出席通氣會並介紹疫情防控總體情況。
  • 鍾南山等十人獲稱「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多來自戰疫一線
    他們大部分來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其中,鍾南山、成守珍、張忠德、侯金林等都曾奔赴湖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參加戰「疫」。針對新冠病毒的發病特徵,鍾南山及時提出「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四早」策略是防控疫情的關鍵點,成為社區防疫的重要依據。配合政府發布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及時提供科學信息。
  • 中科大附一院教授赴義大利協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中國科大附一院教授赴義大利協助當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派,3月25日中午,安徽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專家徐曉玲教授作為中國政府第三批赴義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顧問,從福建福州飛赴義大利支援該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 我國14個新冠疫苗進入I期臨床試驗 鍾南山:「再感染是可能的,但並非普遍現象」
    通過視頻,「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以「新冠肺炎治療進展」為題做了主旨報告,多角度分享了新冠肺炎防治的獨特經驗。鍾南山表示,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在新冠患者中的佔比在20%至40%,其重要特點是有比較強的感染性,需要重視。如果發生不明來源的聚集性發病時,社區內進行全民的RT-PCR篩查是必要的。
  • 鍾南山:國慶長假全國接待6億多遊客,證明疫情控制得很好
    鍾南山在線上進行主旨報告。鍾南山說,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將繼續突出「匯聚天下英才 共創美好未來」的主題,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實現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科技創新共同體的時代價值。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我國在「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20字抗疫精神的指導下,經過全國上下努力,疫情防控取得第一階段的初步勝利。
  • (抗疫先進事跡)鍾南山:健康所系 生命相託
    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說。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84歲的鐘南山以實際行動詮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提出的防控策略和救治措施挽救了無數生命。
  • 人大代表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調研報告
    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貢獻人大力量——人大代表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調研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繫是天然職責和法定義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近期,省人大選任聯委會同《人大論壇》雜誌社,通過電話調研、現場訪談、信息收集等方式,對貴州省各級人大代表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