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1世紀的流行病」國際學術交流會在廣東藥科大學召開,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通過視頻,「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以「新冠肺炎治療進展」為題做了主旨報告,多角度分享了新冠肺炎防治的獨特經驗。
鍾南山表示,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在新冠患者中的佔比在20%至40%,其重要特點是有比較強的感染性,需要重視。如果發生不明來源的聚集性發病時,社區內進行全民的RT-PCR篩查是必要的。
「再感染是可能的,但並非普遍現象。」鍾南山說,目前他收集到公開發表的再感染案例有5例,其中有1例在中國香港。為什麼會出現再感染?鍾南山認為有兩個原因,首次感染後產生的抗體迅速下降;首次感染時沒有或僅產生極弱的抗體應答,均無法預防或抵抗第二次感染。
對於新冠肺炎的藥物治療,鍾南山再次談到中醫藥。他說,我們不僅從患者的糞便和尿液,還從上呼吸道都分離出遊離的病毒作為研究的載體。他們以「連花清瘟膠囊」做了一個研究,發現它在病人體外會有一個抑制病毒的作用,但是需要非常高的濃度,蓮花清瘟對於病毒引起的一些炎症也有降低的作用。鍾南山說:「現在我們正在進一步研究,究竟哪一個成分有效,其中『連翹』是一個方向。」
談到疫苗研發,鍾南山表示,通過自然感染實現群體免疫是「不現實、不科學、不人道」的,所以需要採用大規模的疫苗接種。目前,在我國進入I期以上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已經有14個。
鍾南山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仍大流行,不少國家還在疫情高峰期。世界各國需要不斷深化交流合作,制定長期應對的策略,增強疫情防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中俄雙方秉承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理念,在疾病的防控,患者的救治,藥物的研發,疫苗的開發等方面開展了合作,已經成為全球抗疫合作的一個典範。
鍾南山認為,這次國際學術交流會,在於繼續做深做實中俄疫情防控的交流平臺,尋找更加科學更加有效疫情防治的措施,為推動早日結束新冠肺炎在全球的大流行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會上,雙方院士和專家在大會上圍繞「傳染病預防和治療的熱點問題」「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治療策略」「COVID-19的基本和實際問題」「兒童傳染病的熱點問題」「成人傳染病的熱點問題」等5個專題進行討論,尋找更加科學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