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方消息稱,今年6月是北半球140年來最熱,南極海冰面積也再創新低。從亞洲到美洲,從北歐到南亞,熱浪問題已經席捲全球,成為不容忽視的自然災害。隨著氣溫越來越熱,全球變暖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二氧化碳就是罪魁禍首,科研人員正在積極尋求處理過量二氧化碳的方法,試圖給地球降溫。
全球變暖問題在近年來愈發嚴重。隨著現代工業發展的加快,人們大量開採礦業,燃燒物和汽車尾氣的排放量迅速增加,造成空氣裡二氧化碳含量暴漲,大氣層加厚。這間接導致射入大氣層的太陽光輻射無法發射回宇宙。
太陽光釋放的短波輻射一部分被大氣層反射,一部分被地表吸收。地表溫度上升後,會對外放出長波輻射,放出的長波輻射一部分直接就散逸到太空中了,一部分就被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吸收,然後大氣層就被加熱。同理,長波輻射也是如此。輻射在加厚的大氣層內不斷循壞,就形成了一個熱氣騰騰的空間。
據統計,近16年裡,全球遭熱浪侵襲的人數增加了1.26億,由此造成的健康隱患導致數千人死亡。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對人們生活、生產造成了嚴重破壞,解決大量二氧化碳迫在眉睫。
為了解決二氧化碳排放過多的問題,科學家進行不斷地探索。在冰島一座大型地熱電站中,研究人員將二氧化碳加入水中,隨著排放進入地下,溶有二氧化碳的水與玄武巖發生反應,以此實現將二氧化碳「封印」至地下的目的。當二氧化碳與玄武巖中的鈣、鎂和鐵接觸時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新的碳酸鹽。一旦二氧化碳石化完成,就將永遠保持石頭狀態。在自然條件下,幾乎不可能再分離出來。這種方法非常穩定、安全。
玄武巖遍布世界各地。大部分海床都是由玄武巖組成的。而且玄武巖在大陸上的含量也不可低估。因此,將二氧化碳封存於玄武巖中的潛力是十分巨大的。據研究人員估計,僅僅在冰島,玄武巖中就能封存超過四千億噸的二氧化碳,這一重量相當於全人類每年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重量的十倍。
但該方法需要將二氧化碳注入水中,對水的需求量相當大,是所儲存的二氧化碳量的10多倍。相較二氧化碳,水的消耗量更大,但是地球上的水資源也很匱乏。目前來說,大規模應用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雖然最熱6月已經過去了,但是進入7月,高溫勢頭依舊不減,炎炎夏日還在繼續。雖然當下以二氧化碳轉化為目標的項目還有很多,但做出真正的成績前,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能源的渴求不會減少,希望在未來能有更好的方法解決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
註: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