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提到疾病,唯一能夠讓人們害怕的也就是癌症了,不僅僅是因為它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提高,最主要的可能就是它在治療的過程中,所需要花費的金錢,使很多普通家庭難以承擔的。因此,不少患者在癌症面前選擇了放棄。治,就面臨著高額的費用,不治,只能加速患者死亡。
針對這樣的現狀,國家醫保局也作出相應的應對政策,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已經將22種抗癌的新藥納入醫保,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癌症高死亡率的風險。
至此之後,患者在面對癌症的時候,就可以挺直腰杆,與癌症正面對抗,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又不少患者反映,對這些藥物真是可望而不可及!
那麼,為什麼22種抗癌新藥已經進入醫保,患者依然出現可望而不可及的現象呢?可能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
首先,藥物審批的過程太過繁瑣。這些納入醫保的藥物確實是存在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般患者要使用這樣的藥物之前,患者要有使用藥物的申請單,而且必須是自己就診的醫院。這個過程看似是比較簡單的,但是患者先要經過自己主治醫生的申請,而主治醫生要經過上層領導的批准,才能給患者開藥物申請單,只有拿到申請單才能正常走醫保。
而如果有些患者是去外地進行治療,可醫保要在本地報銷,來回過程太多繁瑣,往往就造成了患者沒能及時用上醫保抗癌新藥。
其次,藥物佔比不平衡。如果進入醫保的抗癌藥物的使用頻率降低,醫生一般就會選擇用其他的藥物代替,因為,醫生也要面臨藥佔比例的考核,雖然在前段時間也已經被取消了,但是依然有不少地區依然在沿用,因此就出現很多醫生不願意開昂貴的抗癌新藥,通常會推薦患者到指定的藥房去購買。而且醫保資金是固定的,如果要想減輕患者的負擔,相比較來說一些普通的藥物更加的適合,但這就會造成癌症得不到很好的治療。
最後,藥品上市比國外要晚。因為,國家藥品審批的流程比較漫長,雖然抗癌藥物已經納入醫保,但是患者等待的時間也比較長,一般有的患者病情比較嚴重的,可能還會從不少走私藥品的不法分子手裡購買一些沒有經過批准的藥物,而這些藥物如果沒有經過專業的保存,通常已經失去藥效,可能還會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對於這樣的現象,只有縮短藥品審批的流程,患者才能儘早的使用上一些正規有效的抗癌新藥。
因此,雖然抗癌新藥已經納入醫保,但是依然有不少的癌症患者無法及時使用上此類的藥物,而不管不論如何,患者在治療癌症的時候,還需要進行正規的治療,避免使用一些民間的偏方,或者是一些走私的藥品,可能對癌症的健康是無法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