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種抗癌藥進入醫保?為何很多患者卻說可望而不可及?

2020-12-04 腫瘤科張正榮

現如今提到疾病,唯一能夠讓人們害怕的也就是癌症了,不僅僅是因為它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提高,最主要的可能就是它在治療的過程中,所需要花費的金錢,使很多普通家庭難以承擔的。因此,不少患者在癌症面前選擇了放棄。治,就面臨著高額的費用,不治,只能加速患者死亡。

針對這樣的現狀,國家醫保局也作出相應的應對政策,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已經將22種抗癌的新藥納入醫保,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癌症高死亡率的風險。

至此之後,患者在面對癌症的時候,就可以挺直腰杆,與癌症正面對抗,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又不少患者反映,對這些藥物真是可望而不可及!

那麼,為什麼22種抗癌新藥已經進入醫保,患者依然出現可望而不可及的現象呢?可能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

首先,藥物審批的過程太過繁瑣。這些納入醫保的藥物確實是存在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般患者要使用這樣的藥物之前,患者要有使用藥物的申請單,而且必須是自己就診的醫院。這個過程看似是比較簡單的,但是患者先要經過自己主治醫生的申請,而主治醫生要經過上層領導的批准,才能給患者開藥物申請單,只有拿到申請單才能正常走醫保。

而如果有些患者是去外地進行治療,可醫保要在本地報銷,來回過程太多繁瑣,往往就造成了患者沒能及時用上醫保抗癌新藥。

其次,藥物佔比不平衡。如果進入醫保的抗癌藥物的使用頻率降低,醫生一般就會選擇其他的藥物代替,因為,醫生也要面臨藥佔比例的考核,雖然在前段時間也已經被取消了,但是依然有不少地區依然在沿用,因此就出現很多醫生不願意開昂貴的抗癌新藥,通常會推薦患者到指定的藥房去購買。而且醫保資金是固定的,如果要想減輕患者的負擔,相比較來說一些普通的藥物更加的適合,但這就會造成癌症得不到很好的治療。

最後,藥品上市比國外要晚。因為,國家藥品審批流程比較漫長,雖然抗癌藥物已經納入醫保,但是患者等待的時間也比較長,一般有的患者病情比較嚴重的,可能還會從不少走私藥品的不法分子手裡購買一些沒有經過批准的藥物,而這些藥物如果沒有經過專業的保存,通常已經失去藥效,可能還會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對於這樣的現象,只有縮短藥品審批的流程,患者才能儘早的使用上一些正規有效的抗癌新藥。

因此,雖然抗癌新藥已經納入醫保,但是依然有不少的癌症患者無法及時使用上此類的藥物,而不管不論如何,患者在治療癌症的時候,還需要進行正規的治療,避免使用一些民間的偏方,或者是一些走私的藥品,可能對癌症的健康是無法保證的。

相關焦點

  • 2021醫保談判結束,又有哪些抗癌藥納入醫保?
    醫保可能新增的PD-1/PD-L1抗癌藥去年唯一進入醫保的PD-1抑制劑是信迪利單抗(達伯舒),價格由7838元(100mg/瓶)降至2843元,降價幅度達63.73%。而今年可能新增的抗癌藥更是表現亮眼,恆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的四個適應症(霍奇金淋巴瘤、肝癌、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全部納入醫保範圍,價格也由近2萬元降至3000元,降幅達80%,如果按照2+2,4+18的贈藥方案,醫保70%的比例報銷,那麼每年患者的藥費會由11.8萬降至不足1.5萬,能節省十萬的藥費。
  • 新版醫保藥品目錄3月1日啟用:新入96種 含17種抗癌藥
    以最受關注的抗癌藥為例,2018年國家醫保局組織開展了抗癌藥專項準入談判,最終17種藥品談判成功納入目錄,並於2020年底協議到期;14種獨家藥品按規則進行了續約或再次談判,平均降幅為14.95%,個別一線抗癌藥降幅超過60%。「經測算,14種抗癌藥降價,預計2021年可為癌症患者節省30多億元。
  • 從吃不起到吃得起 抗癌藥納入醫保目錄意味什麼
    不用再有更多信息,周洋清楚這錙銖必較的4分錢,在醫保體系中意味著什麼。生命無價,可很多時候想救命,代價卻極為昂貴。周洋的父親是價格不菲的抗癌藥進入醫保目錄的受益者,即便如此,兩年多來曲折的買藥經歷,依然數次讓這個普通家庭跌入「治還是不治」的兩難境地。同樣兩難的還有剛成立一年多的國家醫療保障局。
  • 2020 醫保目錄更新:4款國產PD-1全部進入醫保
    14款抗癌藥納入醫保!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的抗癌藥的保障情況,今年也有了明顯提升。2018年國家醫保局就組織開展了抗癌藥專項準入談判,最終17種藥品談判成功納入目錄,並於今年底協議到期。這17種抗癌藥中,3種藥品有仿製藥上市被納入乙類管理。14種獨家藥品按規則進行了續約或再次談判,平均降幅為14.95%,其中個別一線抗癌藥降幅超過60%。經測算,14種抗癌藥降價,預計2021年可為癌症患者節省30餘億元,將極大減輕腫瘤患者的用藥負擔!今年的醫保談判,新增了17種抗癌藥,其中包括PD-1、侖伐替尼等新藥好藥!家看到了老百姓的需求,並力爭在最短時間內讓患者用的起藥!
  • 14種抗癌藥明年可為患者節省30億 119種藥品調入醫保
    國家醫保局指出,從患者負擔情況看,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14種獨家藥品按規則進行了續約或再次談判,平均降幅為14.95%,其中個別一線抗癌藥降幅超過60%。經測算,14種抗癌藥降價,預計2021年可為癌症患者節省30餘億元。
  • 進醫保不是唯一出路,15個抗癌藥挺進商業補充醫保
    【製藥網 行業動態】12月23日,佛山市醫保局發布《佛山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關於實施佛山市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平安佛醫保」》的公告。值得注意的是,其將一些未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高價惡性腫瘤自費藥納入了報銷範圍,且多為國內近兩年新上市的新特藥。
  • 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多個抗癌藥全球最低價上架,新冠治療藥品列入
    實際上,本次醫保目錄調整為有史以來最大範圍的一次醫保目錄調整,也是首次對此前未經過談判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進行重新談判,康艾注射液就是其中一例。據悉,擴容升級後的國家醫保目錄惠及的治療領域將為歷來最廣泛:新入圍的119種藥品涉及31個臨床組別,佔所有臨床組別的86%。「從患者負擔情況看,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
  • 新版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將啟用 破解患者的用藥難題
    那麼,哪些救急救命的藥被納入了醫保?哪些人群會受益?1月15日,雲南省醫保局就此對雲南網記者進行了解讀。  調出目錄29種藥品對雲南患者無大的影響  省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國家藥品目錄調整,有119種藥品被調入目錄,29種藥品被調出目錄,最終目錄內共計2800種藥品,其中西藥1426種,中成藥1374種,中西藥比例基本持平。
  • 國產「廣譜」抗癌藥進入醫保!PD-1到底能治什麼病?
    2020年12月28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公布了2020版的醫保藥品目錄。本次醫保目錄調整,共有119種藥品被調入,29種原目錄內藥品被調出。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醫保談判中廣受關注的「廣譜」抗癌藥PD-1/PD-L1抑制劑方面,來自國內藥企恆瑞醫藥、百濟神州、君實生物的3款PD-1抑制劑全部談判成功,進入醫保目錄。
  • 2020版國家醫保目錄公布 14款抗癌新藥預計明年為患者節省30億元
    【環球網綜合報導】備受關注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於12月28日塵埃落定,119種新藥被納入醫保,談判成功的藥品價格平均下降50.64%。多個新上市抗癌藥以全球最低價「上架」。明年3月1日起,將正式惠及國內患者。而對於藥企來說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 抗癌藥降稅不降價,「滯後效應」影響患者獲得感
    國務院採取進口抗癌藥零關稅等一系列措施,消除流通環節不合理加價。抗癌藥新規自5月1日實施,落地效果如何?能否滿足患者用藥期待?記者展開調查。5月1日起,我國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記者調研發現,零關稅新規的市場反應卻出現「滯後效應」。
  • 抗癌藥降稅不降價?「滯後效應」影響患者獲得感
    國務院採取進口抗癌藥零關稅等一系列措施,消除流通環節不合理加價。抗癌藥新規自5月1日實施,落地效果如何?能否滿足患者用藥期待?記者展開調查。 5月1日起,我國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記者調研發現,零關稅新規的市場反應卻出現「滯後效應」。
  • 2020年醫保目錄談判啟動:百餘款新藥納入 抗癌藥談判成焦點
    抗癌藥談判成焦點  「最受關注的抗癌藥在最後一天。」現場有企業人員說道。  去年,國家醫保通過談判納入了17種新抗癌藥,今年,新抗癌藥尤其是PD-1/PD-L1藥物的競爭性談判無疑仍是最大看點。  信達生物的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是去年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進入醫保目錄的PD-1單抗藥,從7838元(10ml:100mg/瓶)降至2843元(10ml:100mg/瓶),並成功實現以價換量,2020年上半年,達伯舒6個月銷售額達9.209億元,同比增長177.7%。
  • 平均降價超50% 119種藥品談判成功納入醫保 新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
    最終談判調入的96種獨家品種,加上直接調入的23種非獨家藥品,共涉及31個臨床組別,佔所有臨床組別的86%,患者受益面更廣。同時,還首次嘗試對目錄內藥品進行降價談判,將目錄內14個「老品種」納入談判範圍。經過談判,14種藥品均談判成功並保留在目錄內,平均降幅43.46%。對於目錄內藥品進行降價談判是出於何種考慮?
  • 國內最名貴的5種頂級魚,不僅美味還昂貴,普通人可望不可及!
    國內最名貴的5種頂級魚,不僅美味還昂貴,普通人可望不可及!魚在我們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一種食材,不過我們見到的都是人工養殖的普通魚類,那些真正珍惜的魚其實我們是很難遇見的,更不要說吃了,有著這樣的5種魚,在中國算是頂級的,很少有人見過,吃過三種以上的,不是漁夫就是土豪!
  • 醫保談判變革下的2021年之爭
    國家醫保局指出,從患者負擔情況看,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14種獨家藥品按規則進行了續約或再次談判,平均降幅為14.95%,其中個別一線抗癌藥降幅超過60%。經測算,14種抗癌藥降價,預計2021年可為癌症患者節省30餘億元。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首次實行申報制,即符合今年調整方案所列條件的目錄外藥品才可被納入調整範圍。
  • 【慈善贈藥】本周,這4種抗癌藥援助方案有變化!
    如果您經常看春風健康的文章,應該已經感覺到,本周,抗癌圈出了很多新聞。其中一件比較大的新聞,是關於免疫治療明星藥「K藥」(可瑞達),它在我國獲批了第三項肺癌適應症,從而成功將靶向藥控制不了的非小細胞肺癌全部踩在腳下。
  •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將啟用,談判成功藥品平均降價五成
    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去年8月,《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印發。共對162種獨家藥品進行了談判,共119種談判成功。通過本次目錄調整,共119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另有29種原目錄內藥品被調出目錄。
  •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將於三月一日啟用 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五...
    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   去年8月,《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印發。共對162種獨家藥品進行了談判,共119種談判成功。   通過本次目錄調整,共119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另有29種原目錄內藥品被調出目錄。
  • 新一輪醫保藥物準入談判,印度藥入局,腫瘤國內市場潛力或超過460億元
    簡而言之,甲類藥可以全部報銷;乙類藥僅能部分報銷,需要患者先自付一定百分比,剩餘部分由醫保按照相應的支付範圍進行報銷。癌症等重大疾病用藥優先納入新一輪醫保目錄調整國家醫療保障局在此次回應中公布了,17種國家醫保談判抗癌藥在2019年1至6月上半年度報銷數據數據,這些抗癌藥累計報銷達31.82萬人次,報銷金額達19.63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