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藥聖李時珍雲遊時,幫家鄉湖北應對瘟疫,認為高端野味是毒藥

2020-12-05 旅行的信仰

早在沒有科學文明的400多年前,李時珍就把吃「野味」的危害說透了。瘟疫這種疾病,從古至今一直沒能在地球上斷絕。在古代的時候,由於當時人們的科學素養低下,不能正確認識瘟疫,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瘟疫的大流行,曾造成了「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慘象。

提及湖北武漢疫情,李時珍20歲那年,故鄉發作了一場嚴峻的水患,大水剛過,瘟疫就開端舒展。臘雪洗眼,能退眼紅;煎茶煮粥,能夠解熱止渴;塗抹痱子有用。作為醫學各人,瘟疫天然也是李時珍研討的工具,他曾提到防備瘟疫的此中一個辦法,就要將所穿的衣物等經由過程滾水蒸煮,實踐就是在消毒。

李時珍發現了古人記載的不少錯誤,於是毅然辭去了官職,致力於對藥物的考察研究,著手開始編寫《本草綱目》,《證類本草》為藍本,參考了800多部書籍,足跡遍及湖廣、江西、直隸許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

歷史是城市的記憶,一頁風雲,見證一段文明的演進軌跡。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一抹風情,彰顯一方水土的氣質神韻。

有人納悶漢口裡,一個藏在武漢三環邊上,遠離市區繁華紛擾的民國建築群,而且旁邊就是武漢園博園,單從環境和建築風格來說,漢口裡的味道還是很不錯的,很多武漢本土的文化,民俗,美食等都能在這裡找到。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很有文化傳承的地方卻很少人去,這是為什麼?

都說武漢當地人是不在家裡吃早餐的,要在外面「過早」,這是武漢人把別的城市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刻意而隆重的提升到「過年」般的位置。

美食,文化滋生之源也。倘若你喜歡美食,還有比此地更好的選擇乎?戶部巷美食文化淵源流長,其美妙痴纏滋味誘惑著天南海北芸芸眾生,絕對不是一個「吃」字就可以理解的,它裡面所蘊涵的食文化,你得慢慢去品味才能得其一二。

戶部巷的走紅為戶部巷帶來了更多的遊客同時商販的生意越來越好,但這也是無形中對戶部巷美食的扼殺,從一開始的做口碑每一道美食都用心做到後來的敷衍越來越假,戶部巷的美食滿滿的失去了它的本質。

知音號是長江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由著名導演、跨界藝術家樊躍創作。故事取材於上世紀20-30年代的大武漢。

「知音號」遊輪絕對是最適合拍照的地方,從碼頭棧橋到躉船、船艙,都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原樣再現。

走在這處大漢碼頭上,你會發現那些已不屬於現在這個時期的黃包車,也會遇見穿著民國時期西裝的青年們在此穿梭,就連那些攤位也是讓人回味。許多人都會此處留影,還有些地方租售著旗袍,你是否也想穿越至未曾經歷的空間呢?

進入武漢大學之後,他需要用車兩次在我前走一段時間就是第二次驗證,第二次驗證的時候,可能排隊的人就會更加的多,驗證完就前往櫻花大道,最初的櫻花大道中進入櫻花滿天都是的時間。

櫻花大道武漢學校的校區牆壁上作為叢林大道全部都是。說出一種,如果有微風,那麼櫻花落下的感覺太棒了。

武漢大學不允許舉旗子或者任何的導遊牌,也不允許穿任何日本元素的服飾,只要是跟日本有關的任何的東西都絕對不允許進入武漢大學。

每個城市都有一兩個文藝到極致的街道,這些地方適合拍照,適合慢慢走,慢慢欣賞,更加浪漫的是適合豔遇。 武漢曇華林,走走停停,在鏡頭前我們留下了清新的美好,在腦海裡也留下了文藝的印記。

武昌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古城中有許多老街,每一條老街都有著曾經的輝煌,而其中最值得驕傲的,當屬偏安於老城東北隅的百年小街——曇華林。曇華,曇花也。一個浸透了詩意的名字。

一聲古箏的悠揚引起熙熙攘攘遊客的注意,循聲而至,池塘邊的亭臺上,身穿古裝的女子揮動長袖,在水霧中、櫻花下浪漫起舞,分外雅致。

櫻花在燈光照耀下搖曳生姿,暗香浮動。一幅動態「夜櫻」畫卷,流光溢彩,如夢如幻,美得動人心魄。

一樹一樹的花開,朵朵櫻花飽吮著夜色的滋潤,那叫一個美!花開如雲,花下人也如雲。無數人流連忘返的駐足拍照,耳旁只有驚嘆和快門聲……

相關焦點

  • 【文史風物】藥聖李時珍
    李時珍,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因歷經27年寒暑完成近200萬字的藥學巨著《本草綱目》而名垂史冊,史稱「藥聖」。 李時珍生於正德十三年(1518年),卒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字東璧,自號瀕湖山人,蘄(音qí)州(今湖北蘄春)人。
  • 李時珍本草瘦身湯425年歷史傳承,5年研發5年改良
    2017年,更多的大型醫藥企業開始進軍移動網際網路社交電商,作為我國醫藥化大型骨幹企業之一,湖北李時珍現代生物醫藥集團在2017年3月1日,成立了「湖北李時珍創業中心」,旨在凝聚大眾的力量發揚藥聖精神,傳播中醫健康養生理念,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創業夢想。
  • 如果不是他,李時珍跟他的那本《本草綱目》,將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但若細問起來,估計絕大部分人也只知曉李時珍是著名的「藥聖」,而《本草綱目》是一部中國古代藥學經典,殊不知,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李時珍不過是一名沒有什麼聲名的普通郎中而已,更談不上有「藥聖」的響亮名頭了。 正所謂「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李時珍能夠在百年之後被後人尊崇為「藥聖」並與「醫聖」萬密齋齊名,主要就是源於這部耗費他畢生精力的藥典巨著《本草綱目》。
  • 新型病毒,來源極可能是這種「野味」!看完文章,你還想吃它嗎?
    所以當前通過論文難以確定蛇是直接轉染給人類的中間宿主,不過即便如此,這篇最新研究依然給我們敲響了「野味」的警鐘。吃野味都吃出瘟疫了,就問你們,還吃嗎?那麼蝙蝠、果子狸和蛇以外的野味能吃嗎?明朝「藥聖」李時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就總結了一大堆不能吃的「野味」:孔雀肉味鹹、涼、有小毒,人食其肉者
  • 竹子液可以提高線蟲平均壽命10%,李時珍說的「神水」不簡單
    眾所周知,李時珍是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家。他編著的《本草綱目》,至今仍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自古以來,「李時珍的藥」就聞名天下,被後世尊為「藥聖」。原來,過去雖然不具備現代的科研能力,但通過總結前人和自身的積累經驗,李時珍把竹子液冠上了「神水」的美名,視為一種妙藥。被藥聖看上的竹子液,到底有什麼神奇能力?在《列仙傳》中一段神仙離婁因為吃桂花、喝竹子液而成仙的傳說。
  • 全球歷次大瘟疫:起源、影響、應對及啟示
    面對瘟疫的威脅,人類社會在長期的應對中既有很多慘重的教訓,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方法,文明在一次次的危機中不斷前進。19世紀以來公共衛生體系的完善、現代微生物學的發展及醫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多數傳染病得以被控制,人類依靠文明和科學取得對瘟疫的階段性勝利。
  • 任澤平:全球歷次大瘟疫的起源、影響、應對及啟示
    面對瘟疫的威脅,人類社會在長期的應對中既有很多慘重的教訓,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方法,文明在一次次的危機中不斷前進。19世紀以來公共衛生體系的完善、現代微生物學的發展及醫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多數傳染病得以被控制,人類依靠文明和科學取得對瘟疫的階段性勝利。
  • 非凡之人的非凡之作——李時珍和他的《本草綱目》
    初刊本的《本草綱目》書前,刊有李時珍生前囑其子建元奏進此書的「遺表」一份,表文中說:他在二十九歲時,「念本草一書,關係頗重,註解群氏,謬誤亦多。行年三十,力肆校我們讎」。 由此可知,李時珍發願重修「本草」的時間,是在他三十歲那一年,至於他正式開始著手的時間,則在嘉靖三十一年,那一年李時珍三十五歲。
  • 野味愛好者們別貪嘴了!別虛榮了!
    2020年的新年,因為「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疫情蔓延形勢的嚴峻性,所有傳出來的信息都表明情況不容樂觀:被病毒攻陷地區越來越多,截至2月1日20時04分,全國報告累計確診11890例,較昨日增加2170例;累計疑似病例17988例,較昨日增加
  • 人類歷史上的10次大瘟疫(深度)
    當時出現了許多詭異恐怖的情景:當人們正在相互交談時,便不能自主地開始搖晃,然後就倒在地上;人們買東西時,站在那兒談話或者數零錢時,死亡也會不期而至。而最早感染鼠疫的是那些睡在大街上的貧苦人,鼠疫最嚴重的時候,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萬人不幸死去。
  • 殺穿山甲時,下面會有一碗白米飯接著留下來的血 | 野味帝國
    他們認為,穿山甲會鑽洞,它的鱗片就理所當然地有疏導淤塞,通血通氣的作用。各種加了穿山甲鱗片成分的生乳汁暢銷全國。 但其實,穿山甲鱗片的成分跟我們的指甲和頭髮一樣,並無營養,燒過之後還容易重金屬超標。然而現在的人們還是堅持相信。 除了用來製藥,大量的穿山甲被端上宴會吃掉。野味越稀缺,象徵的身份地位就越高。
  • 民國時湖北鬧瘟疫有何特點?遠離武漢就安全,靠近就危險
    「瘟疫」作為一個專有名詞,有其特殊的涵義。通俗來說,瘟疫是指「容易引起廣泛流行的烈性傳染病」。』用更專業的中醫醫學術語來表述,就是「屬溫病學中具有強烈傳染性、病情危重兇險並具有大流行特徵的一類疾病」,也是「具有溫熱病性質的急性傳染病」。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原因就在:蝙蝠屬於源頭宿主,到人這個節點的過程中,還會有中間宿主,也就是其他野生動物都有攜帶病毒的可能,這不是駭人聽聞,2003年暴發SARS疫情就是中國人愛吃野味所致,當時曾一度把果子狸當成源頭宿主,對果子狸大加屠殺。但是,後來的研究發現,SARS-CoV 的源頭宿主頭宿主可能是蝙蝠,果子狸不過是 SARS-CoV的中間宿主,而且病毒經過變異,才讓人患上SARS這種瘟疫。
  • 野味和人類文明
    一些人出生在農村地區,後來遷移到非洲城市乃至西方國家,仍對兒時的滋味戀戀不捨,一部分需求都來自這個群體。因而在非洲城市和世界其他地區,叢林肉通常被視為珍饈美饌,價格要高於禽畜肉。但在非洲農村以外,食用叢林肉的人雖在少數,但是野味高昂的價格使專業捕獵者的隊伍不斷壯大。在倫敦,一隻蔗鼠可以賣到40美元以上。在法國,一隻猴子可賣出130美元的價格。而非洲當地的價格可能還不到西方市場的十分之一。
  • 從光谷一座別墅聯通全球 貓友會搭橋幫湖北籍海外人才回流
    2013年,曾任職於微軟亞洲工程院、也是海豚瀏覽器早期團隊成員的80後黃錦,從北京回到武漢,2年後創立貓友會,「叫貓友會是因為團隊最初是叫『貓頭鷹』,貓頭鷹站得高、行動迅速,且愛夜行,跟網際網路工程師作息相似」,目前,這個輻射1.3萬高端人才的湖北籍網際網路社群,已聚集了世界各地的3000餘名湖北籍貓頭鷹。
  • 四百多年前的湖北太醫,早就警告過我們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人吃過的東西最多,一個是嘗百草的神農氏,另一個就是出生在湖北的明朝太醫李時珍。《明史·列傳一百八十七》中詳細地記載了李時珍整理出《本草綱目》的全過程,這本巨著創造了一種獨特而完備的分類法,將當時的植物、動物、礦物等諸多品類進行了詳細分類,現在看來仍然非常先進。
  • 20歲出頭的宅男牛頓,為何能夠在大瘟疫期間成果疊出?
    1665年至1666年,英國發生了恐怖的「黑死病」——淋巴腺鼠疫,超過10萬英國人死於這次瘟疫,相當於當時倫敦人口的1/5。牛頓不得不於1665年初夏離開學校,又在1666年3月返回學校,但是6月又因瘟疫離開,直到1667年4月才返校。
  • 新型冠狀病毒留給我們的一個問題:野味真的那麼好吃嗎?
    那麼問題來了,野味他真的有那麼好吃嗎?值得一群人不顧生命也要去品嘗一番嗎?大眾畜牧野味餐館菜單野味他真的那麼好吃嗎?在現在很多人的觀點裡,野生的就是純天然、無公害,沒有任何添加劑,肯定比那些家養的對人體好,野味肯定也是這樣的。
  • 「花開天府 雲遊四川」 在快手一日看遍錦繡山河
    「一天內就可以遊遍四川,太爽了吧」「一秒從雪山來到白鹿鎮,雲遊中體驗了一把瞬移。」「黃龍好美呀,一定要去」……即時性、互動性、場景任意切換等快手直播功能,為更多人「雲遊」帶去便利。……「雲遊」路上氣氛活躍。 點擊「切換鏡頭」,杜甫草堂躍然於屏上。這座聞名海內外的杜甫草堂,就是在當年詩人杜甫故居遺址上,重建並逐漸修繕演變而來的。「跟隨主播步伐,老鐵們」穿梭「於草堂的白粉壁青瓦之中。「感受到了四川濃厚的人文氣息。」不少老鐵感嘆這次「雲遊」收穫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