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科院首個省級智慧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研究項目啟動
寧夏智慧型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構建與途徑創新研究項目啟動會現場。席娜攝 12月16日,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寧夏研究院重點戰略諮詢項目「寧夏智慧型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構建與途徑創新研究」啟動會暨專家諮詢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國農科院在全國開展的首個省級智慧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研究項目。
-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產業制高點 合肥全面構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
「要聚焦先進位造業和高端服務經濟,全面構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為構築高端人才平臺,11月6日,長三角一體化院士服務中心成立儀式在合肥市舉行。 「整合院士的資源,為各地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決策建議、戰略諮詢服務,搭建溝通平臺。 」吳松保介紹,根據共同籤署的長三角一體化院士服務中心章程,院士將助力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高地,提高區域民眾的科學素質。
-
惠新安到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調研時強調—構建靈活高效機制 聚...
他強調,研究院要始終牢記建設初衷,積極構建靈活高效的科技創新機制,廣泛聚攬天下英才,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現代農業研究院。市委常委、秘書長李蘭祥參加調研。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鄧興旺,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吉海,區領導趙洪軍,區黨政辦公室主任於京凱陪同調研。
-
科技之光燃起田野新希望——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助推農業高...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題:科技之光燃起田野新希望——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綜述 新華社記者董峻、於文靜 盛夏正是桃李芬芳、瓜果飄香的季節。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品種越來越豐富,優質農產品數量不斷增加,廣袤田野日益煥發新的活力。
-
寧夏率先實現直播衛星公共服務「戶戶通」
「數字橋梁」跨越城鄉 三網融合惠至農戶——寧夏率先實現直播衛星公共服務
-
科技賦能農業,綠色高質高效
借入圍長三角一體化「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示範創建名單春風,全國三大優質糯稻主產區之一的鳳臺以基地建設為基礎,以科技賦能現代農業,推廣綠色種植方式和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開展種植全程託管、訂單收購、分級加工,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做強鳳臺糯米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度實施。今年全縣30萬畝糯稻再獲豐收,總產量超20萬噸。
-
現代農業這樣在各地蓬勃發展
核心提示傳統農業粗放的生產方式被現代農業高效、低耗的生產方式所取代,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初步建立,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蓬勃發展,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產業支撐。河北柏鄉縣龍華鄉後渤海農業公園內樹林中養殖的鴨子。
-
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鄉村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 第四篇 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持續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
-
惠新安到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調研
>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現代農業研究院8月12日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惠新安到峽山區對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進行現場調研。他強調,研究院要始終牢記建設初衷,積極構建靈活高效的科技創新機制,廣泛聚攬天下英才,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現代農業研究院。市委常委、秘書長李蘭祥參加調研。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學合作共建,是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領軍人物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鄧興旺。
-
科技如何幫助農民致富?30位院士專家為數位化農業「把脈」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來自我國動植物遺傳育種、土壤肥料、農業工程等領域的30位農業院士和專家指出,產銷不對稱、優質不優價,始終是中國農業「最頭疼」的問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讓農民富起來?如何讓科學家真正地幫到農戶?
-
慈谿「三位一體」勾畫現代農業藍圖
慈谿歷來重視現代農業發展,從產業結構調整到適度規模經營、組織化程度提高、效益農業、出口創匯以及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等,都走在全國前列,創造出很多「慈谿經驗」,在全國創造了土地流轉的「慈谿探索」、家庭農場的「慈谿範本」、現代農業發展的「慈谿模式」等,相繼被評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蔬菜產業發展重點縣市、國家級出口蔬菜質量安全示範區,現代農業發展綜合水平居全國第一方陣。
-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農業院士專家呼籲,用科技讓農民富起來
2020數字農業50人論壇「現代農業是多元產業融合、多功能拓展。怎麼做到?要靠科技創新,要靠全社會協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在近日舉行的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上表示。該論壇聚集了國內數十位農業科研領域的領軍人物和首席科學家,他們來自於動植物遺傳育種、植物保護、土壤肥料、農業工程等多個研究領域。
-
代表委員和列席人員圍繞構建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積極建言...
代表委員和列席人員圍繞構建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積極建言獻策久久為功培育壯大十二個產業 ,湧現出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品牌。近年來陵水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結合實際,優先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統一打造品牌等途徑,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挖掘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潛力。目前,陵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是我省首個獲批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理論研討會在濟南召開
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唐忠,農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楊志華,江蘇省農科院院長、黨委書記易中懿,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研究員李培武,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山東社科院黨委副書記王興國先後發言。
-
人民智庫|現代生態農業的理論框架與實踐創新
在農業體系上,既要保證區域內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還要兼顧區域外農業、工業、服務業等所有產業的健康發展,體現出產業的多層次化、精細化,是各產業的複合體,保證現代生態農業系統整體功能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在生態保護上,現代生態農業強調尊重自然界物質轉化規律,提高生態系統服務的產出效率,提升生態系統的服務能力,降低對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維持農業生態系統均衡。
-
寧夏面向應用基礎研究的17個科技創新新平臺
科技日報訊(記者王映霞、何輝)近日,寧夏科技廳批准成立包括寧夏反芻動物分子細胞育種重點實驗室在內的3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以及包括寧夏矽靶和矽碳負極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內的14個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現代農業產業園拉動效應
遼寧省東港市是農業大縣,擁有沿海、沿江、沿邊地理優勢,逐步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草莓生產出口基地。東港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圍繞草莓優勢特色產業,以搶建現代農業「橋頭堡」為主攻方向,以規模種植基地為依託,以產業化龍頭企業為牽引,持續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和鄉村產業振興。
-
寧夏九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出爐!
一、總體目標以發展現代枸杞產業為目標,突出「中國枸杞之鄉」戰略定位,構建現代枸杞產業標準、綠色防控、檢驗檢測、產品溯源「四大體系」,建設枸杞標準制定發布中心、精深加工中心、科技研發中心、文化傳播中心、市場交易中心,實施基地穩杞、龍頭強杞、科技興杞、質量保杞、品牌立杞、文化活杞「六大工程」。鞏固「一核兩帶」產業發展格局。
-
氣象的服務提升有助於農業行業發展
著力在加強氣象能力建設和搞好服務上下功夫,是我們做好新時期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重點。近年來,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力支持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開展,大力構建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機制,全市氣象為農服務能力逐年提高。
-
發力農業科技服務 大禹節水上半年淨利潤增逾兩成
公告稱,藉助「元謀模式」的成功經驗,公司上半年在雲南、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等地陸續取得優質訂單,新籤訂單達到10.89億元。公司目前在手訂單總計27.77億元,在新籤訂單中,農業科技類的佔比達到20%,設計、信息化和項目運營三大服務類的佔比達到15%,與往年相比,農業科技和農業服務的比例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