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和列席人員圍繞構建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積極建言獻策
久久為功培育壯大十二個產業
遊客在陵水鳳凰農莊採摘聖女果。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在三亞蜈支洲島景區,工作人員在表演水上運動。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建設海南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首要任務。海南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提升質量上,久久為功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旅遊業、網際網路產業、醫療健康產業、金融服務業、海洋產業等十二個產業,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新興產業發展風生水起。
連日來,出席省兩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列席人員圍繞報告提及的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十二個產業話題積極建言獻策,共謀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夯實海南產業基礎。
1、旅遊業 | 以全域旅遊推進旅遊業升級
成就亮點
旅遊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順利開展,旅遊市場整治成效顯著,年接待遊客總人數從3320.4萬人次躍升到674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從379.1億元增長到81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1.5%和15.4%,2017年入境遊客人數突破100萬人次。
兩會觀點
列席人員、省旅遊委主任孫穎:去年,我省以推進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為抓手,實現了旅遊收入增速高於旅遊人次增速,旅遊業質量效益不斷提升。
2018年我們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決策部署,積極作為、多措並舉,優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大「旅遊+」這篇文章,著力打造富有海南特色的十大旅遊產品體系。發展海洋旅遊,打造海洋旅遊新標杆,做強做大郵輪遊艇旅遊;創新發展文體旅遊,全力辦好2018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積極培育會展旅遊,繼續辦好第三屆海南世界休閒旅遊博覽會等展會;加快發展鄉村旅遊,培育一批鄉村旅遊、田園綜合體和共享農莊品牌;發展城鎮旅遊,組織開展旅遊小鎮評定,樹立典型對外宣傳,形成示範帶動作用;培育壯大購物旅遊,繼續放大離島免稅和離境退稅政策效應。同時,加大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專項旅遊,培育壯大康養、航天、科技等旅遊新業態。加快推動三亞亞特蘭蒂斯、三亞海棠灣不夜城、陵水海洋主題公園等旅遊綜合體和重點旅遊項目竣工開業。
省政協委員、海南華錦旅業集團董事長李繁華:
這些年,海南旅遊業在轉型升級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成績,但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國內遊和入境遊發展不平衡。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全域旅遊推進旅遊業升級,並進行了具體安排。我們要積極做好旅遊產品及服務的迭代升級,開發系列適應客戶需求的個性化、品質化產品,提升服務品質,減少低端供給,增加中高端供給,建議加大力度推動國企混改,推進導遊體制改革,鼓勵涉旅企業做大做強,參與到交通、商業等領域,實現優化壯大發展。
2、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 推動農旅融合 打造熱帶高效王牌
成就亮點
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加速發展,「五基地一區」建設成效明顯,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規劃順利實施,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省和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創建紮實推進,湧現出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品牌。
兩會觀點
省人大代表、陵水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麥正華:
海南熱帶氣候資源獨特,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比如我們的拳頭產品聖女果,產量達6000斤/畝,去年田頭價10元/斤,效益十分可觀。近年來陵水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結合實際,優先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統一打造品牌等途徑,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挖掘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潛力。目前,陵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是我省首個獲批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培育和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繼續大力培優做強「六大產業」,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做大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加快打造一批高層次特色化現代農業基地,推進「共享海南農莊」建設,積極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做大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這張「王牌」。
省政協委員、三亞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柯用春:
打造熱帶高效王牌,一定不能局限於站在海南看海南,要站在世界看海南。海南的農業規模小,季節性短,貨源供應不可能一直繼續增大,為此海南應該重視如何提升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
海南的旅遊發展前景潛力無限,每年有幾千萬的遊客來海南旅遊,所以在農旅融合發展上,海南要打造熱帶高效農業體驗區,把國際上最優質的熱帶高效農業農產品和最先進的農業研發、管理技術都集中起來,讓遊客在海南不僅可以能體驗到最好的熱帶高效農業產品,還能感受到先進科學技術的魅力。
要打造國際領先的熱帶高效農業體驗區,海南的農業就必須要走出去、引進來,走出國門去交流學習,開拓市場。三亞南繁科技研究院目前已經在做這些工作,設立了隆平高科三亞海外研發中心,已經在海外設立的10多個站點,推廣我們的熱帶高效農業技術和產品,也會把海外的先進技術經驗帶回來。
3、網際網路產業 | 推動融合發展 期待海南抱得「金娃娃」
成就亮點
網際網路產業發展迅速,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5%以上,騰訊、華為、微軟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
兩會觀點
省人大代表,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世雄:
要將生態軟體園建成新型網際網路產業融合示範區,推動網際網路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網際網路產業數字共享的體系;建議省政府進一步出臺相關網際網路融合支持政策,提升我省網際網路產業的竟爭力,促進我省網際網路產業成為我國網際網路產業新的集聚地。
省政協委員、科力電子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長陸鵬:
海南的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產業正迎來一個發展的春天。
當然,一個產業的發展是需要時間的,海南發展網際網路產業,我有兩個建議。第一,加大對國際國內網際網路企業引進力度,特別是要加強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領域的大公司合作,這對海南網際網路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有重要意義。第二,積極培育本土初創企業,加強企業孵化力度,提供更好的社會環境、孵化平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海南創業,同時還要改變人們的觀念,容許創業失敗,營造一個更為寬鬆的環境。能做到這兩點,用5年至10年時間,海南網際網路產業不難抱得「金娃娃」。
4、醫療健康產業 | 大力培育和引進行業龍頭企業
成就亮點
醫療健康產業穩步發展,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獲國務院批准並運行,成美國際醫學中心等項目相繼建成。
兩會觀點
省人大代表、齊魯製藥(海南)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民:
發展醫藥產業,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一是加大力度鼓勵醫藥企業科技創新,抓科技成果轉化,對科技成果轉化好的予以獎勵。例如,海口正在推進的「重大新藥創新成果示範基地」就很好,全國僅有兩個。把這件事做好了,對推動醫藥產業成果轉化大有好處。二是要大力培育和引進醫藥行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技術人才等方面的聚集效應。比如,海口引進醫療器械行業的龍頭企業,就選得比較準。威高在血管支架、骨骼關節、血液淨化等方面是行業的龍頭,將為海南醫療器械產業帶來技術、人才等聚集效應。三是政府要持續優化實體經濟的健康成長環境,通過深化改革努力營造更好的市場環境、法制環境、政策環境,並為企業家減負。例如,效仿廣州推出的「越秀金卡」,為那些為海南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在政務服務、人才落戶、醫療保障等給與支持。四是醫藥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希望政府出臺更具吸引力的,且能夠落地的人才引進政策。
省政協委員、海口市醫療保健局局長張玉霞:
海南應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為中醫藥健康旅遊的發展提供政策及法律保障,可在行業準入、人才引進、執業環境、勞動服務收費等方面先行先試有關政策措施,推動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打造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重在挖掘溫泉、藥材等中醫藥資源,建立養生溫泉、打造「一體一湯」溫泉產品,在溫泉區增設健康檢查、康復保健設施等,打造溫泉健康產業園,還可通過中藥材規範化生產基地,打造中藥材科考遊;加大品牌營銷宣傳力度,搭建中醫醫療旅遊國際服務平臺,為中醫藥、旅遊、保險、零售等服務提供方,搭建互通有無、創新組合的橋梁。
北歐中醫藥中心遊學代表在三亞體驗中醫推拿。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5、金融服務業 | 構建完整的金融服務體系
成就亮點
金融服務業不斷發展壯大,增加值年均增長15.3%,社會融資規模增加6300億元,海南銀行等10家法人金融機構正式營業,新增47家企業分別在主板、「新三板」掛牌上市。
兩會觀點
省人大代表、海口國家高新區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龍翔春:
近幾年海南在發展金融服務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像引進商業銀行在海南設立分支機構等,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重要作用。我建議出臺更多具有競爭力的優惠性政策,吸引基金落戶,構建完整金融服務體系。
海南可借鑑「武漢光谷」模式,打造「基金谷」,以「政府引導基金+PE+國企」模式,盤活存量資源,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通過槓桿放大規模,做大金融服務業,為地方經濟建設、政府項目投資輸送血液,支持全省十二個產業發展。
省政協委員、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海南省分行副行長劉丹:
如何讓金融服務業「金上添金」?一是加大對普惠金融的引導和支持力度,為金融機構等發展注入更多活力,也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動力;二是進一步推進服務「三農」工作,包括充分給予政策扶持、保險配套、貸款補貼等;三是適當調控金融服務網點的整體布局,避免因不同區域網點疏密程度相差較大而造成的資源浪費、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四是推動網際網路金融有序健康發展,助力金融服務業持續平穩較快發展。
6、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 | 布局基礎設施建設 培育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成就亮點
會展、現代物流、文體等現代服務業,海洋、醫藥、低碳製造等高新技術產業實現較快發展。
兩會觀點
省人大代表,省商務廳副廳長、省會展局局長李龍生:
海南會展業已成為一個品牌。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資金投入逐年增加,行業管理愈加規範,會展業市場主體成長迅速,帶動了一批本地會展企業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對我省會展業下一步發展提出新的要求,指出新的方向。下一步,我們要抓緊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培育一批重點會展、會議品牌,重點打造博鰲醫學會議之都,培育休閒旅遊博覽會、海創會等海南特色產業展會。持續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實施會展行業標準,加強會展服務和參展企業的誠信體系建設。海南會展業將圍繞國際旅遊島建設目標,發揮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省政協委員、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總經理翁朝健:
政府工作報告在2018年主要工作安排中提出,力爭全年千人以上會議達120場,會展業收入突破200億元,讓人鼓舞。但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還要下不少功夫。
首先要加快大型會展場館建設,定好布局圖和時間表。目前我省能舉辦較大活動的場館極少,特別是海口,只有海南國際會展中心這一處,檔期排得滿。因為獨此一家,未形成有效競爭,場館的管理、服務和運營維護還需進一步加強和提升。其次,會展業是綜合性產業,需要專業人才支撐,缺乏策劃人才和組織水平偏低是制約海南會展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建議加強引進和培養會展人才力度,本地高校要在專業設置上統籌考慮。第三,加快會展業的發展,政府要給予更加優惠的政策,並把政策細化、量化,提高社會知曉度,加大引進、培育會展龍頭企業的力度,從而解決目前會展企業小而散,難於策劃和組織有影響力的會展活動的局面。第四,媒體有傳播和品牌優勢,建議政府支持媒體積極投身會展業,共同把海南會展業做大做強。
省政協委員、海南皓牛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卞高強:
建議因地制宜,錯位推進文化產業區域協調發展,積極引導各地區依託當地特色文化資源,培育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釋放區域共同發展的潛力。
此外,積極探索「文化+」融合創新模式,推進跨界合作與融合發展,引領文化產業不斷攀升,促進文化產業成為傳統產業轉型的新引擎、創新產業的助推器。
7、六類產業園區 | 孕育發展新動能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成就亮點
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南生態軟體園、美安科技新城等六類產業園區加快發展。
兩會觀點
省人大代表、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委書記林一民:
貫徹落實好報告,園區將遵循三項發展原則:堅持環保挑業態、安全發展至上的原則;堅持集約土地、招商轉型、科技創新相協調的原則;堅持園區綜合治理和產業發展相協調的原則。
我們將從產業著手,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揮國家級開發區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龍頭擔當作用,把海口高新區建設成「顏值高、氣質好、活力足」的園區。未來兩年,我們將啟動完成高新區內一城四園的環評工作,根據環評重新調整5個產業園區的定位與布局;實行新的《產業指導目錄》和《改善招商質量的若干意見標準》,把投入產出作為重要的門檻和手段,攔住劣質不符合環保和產業要求的業態;爭分奪秒抓建設。
省政協委員,海南大學、海南產業經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康霖:
目前,我國比較成熟的案例主要有中國-馬來西亞的欽州和關丹雙向姊妹產業園區、新加坡在中國投資建設的蘇州工業園區等。除卻政府主導的產業園區外,一些企業也主動走出去,紛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建設產業園區。
對於海南而言,需要借鑑其他地區在這方面的經驗,一方面通過政府間協議推動建設相關產業園區,另一方面也要鼓勵本土有實力的企業主動走出去,尋求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產業園區。
來源:海南日報
記者:梁振君 羅霞 周元 尤夢瑜 金昌波 周曉夢 陳雪怡 孫慧 劉操 李磊 計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