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加快推動質量效率動力三個變革,代表委員建言——提升現代...

2021-01-20 東方網

  原標題:壯大新動能,提升現代經濟的「質」

  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大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期間強調,要在增強創新策源能力等三個方面下功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科技支撐能力,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作為全國最大經濟中心城市的上海,正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連日來,來自上海的代表委員們在討論中形成共識:要以創新引領發展,積極培育壯大新動能。

  動力變革,需關鍵產業賦能

  改革開放走過40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突破90萬億元。站在這一新的高度,原有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從上海看,勞動力等要素成本提高,建設用地逼近天花板,環境承載能力不足……這些現實的問題,意味著經濟發展不能再走老路,必須轉換動能,向創新要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的要素、體系和動能,加快落實到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實踐中;用產業科技創新的『進』,來提升現代經濟體系的『質』。」全國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說。

  培育經濟新動能,要雙管齊下,多措並舉。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認為,「一方面,要選準戰略新興產業,比如上海,就是緊緊咬住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產業,前瞻部署,搶抓機遇。另一方面,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引領實體經濟走出一條新路。」

  對此,上海積極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資源鏈,積極參與全球科技和經濟合作競爭,新興產業不斷壯大。「集成電路堪稱製造業的引擎,沒有晶片的支撐,製造業難以提升能級;人工智慧就像是大腦和智慧,可以讓產業更聰明、更智能。」邵志清分析說,集成電路和人工智慧本身是高速發展的產業,更為關鍵的是,這些產業可以滲透到其他行業,為其他行業賦能。

  動能轉換,要強化創新策源力

  毋庸置疑,科技創新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源泉和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考察上海時寄予重託,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這既是賦予上海的新使命,也為上海的城市功能設置了新的定位,為城市發展指明了方向。幾年來,上海以科創中心建設為契機,著力布局大科學設施群,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並與中科院共建張江實驗室,力爭成為首批國家實驗室。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告訴記者,當今世界,國家間的競爭就是核心技術的競爭,國家實驗室就是要解決國家的科技核心競爭力問題,是科技創新中心的科學高地和創新成果的策源地。建議國家儘快在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的地區啟動國家實驗室部署和建設。

  「我們正在創造最便利的條件,支持全世界的科研團隊到張江來利用大科學設施開展科學研究。」全國人大代表、浦東新區區長、市科創中心建設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杭迎偉說,以上海光源為例,目前已安排來自460家單位的2000多個研究組開展科學研究、實驗用戶超過2萬人,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

  杭迎偉說,接下來,浦東新區還將持續強化大科學設施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發起和參與實施一批大專項、大計劃,力爭在引領性原創成果上實現重大突破,也歡迎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來浦東開展科研活動。

  陳鳴波表示,通過重大科技攻關、重要創新載體、重點工程項目統籌推進,目的是增強創新策源力、科創驅動力,促進科技、經濟、金融等資源的整合與深度融合,構建起高效協同的科創中心建設體系。

  陳鳴波提出,要從戰略層面的關鍵短板技術、供給側的創新成果產業化、需求側的應用場景開放這三個領域同時發力,把科創成果的孵化、轉化和產業化落到實處,使之變為現實的生產力優勢。

  壯大動能,需要多維協同融合

  邵志清認為,培育壯大新動能,需要技術和產業的融合、製造和服務的融合、金融和實體的融合、科創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融合,甚至長三角區域的融合。「壯大經濟動能,要與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有機結合。」

  他分析,上海自身資源和空間不夠,各地都有要素資源所長,上海必須與長三角進行產業對接,開展協同創新。比如,與浙江江蘇的產業對接,與安徽合肥的創新資源對接,真正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協同作用。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則有望打通金融中心與科創中心兩大戰略,讓金融這一要素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更有力地助推動能培育。自貿區及新片區,則可以通過制度創新,持續吸引國際資源要素的加入,並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更好地釋放微觀主體活力。

  除此之外,制度供給也必不可少。不論是全國的減稅降費,還是上海打造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出臺「民營經濟27條」「實體經濟50條」「擴大開放100條」,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供給,有力支撐了經濟新增長點的培育、發展新亮點的打造,如春雨般滋潤著市場主體,催生經濟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萌動發芽。

  從上海戰略新興產業增長快於一般工業等指標看,上海新動能的壯大已步入良性軌道。而及時的制度供給,正加快釋放微觀主體活力,並將形成萬馬奔騰的局面。

  全國人大代表、奧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湯亮表示,從中央到地方,各類政策措施的出臺,為民營企業加快發展送來強勁東風,企業迎來「久旱逢甘霖」的利好。在這種良好氛圍下,民營企業要深耕主業,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努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要有「一招鮮」,才能「吃遍天」,企業的「絕招絕活」,將打開國內外新的市場空間,也將成為經濟新增長點的一份子。

相關焦點

  • 廣東經濟質量效率動力發生深刻變革
    近日發布的廣東經濟「一季報」顯示,GDP保持中高速(7%)增長,服務業比重提升1.2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累計完成增加值增長9.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4%……一系列數據表明,廣東經濟質量效率動力正發生深刻變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穩步提升。
  • 代表委員和列席人員圍繞構建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積極建言...
    代表委員和列席人員圍繞構建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積極建言獻策久久為功培育壯大十二個產業 海南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提升質量上,久久為功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旅遊業、網際網路產業、醫療健康產業、金融服務業、海洋產業等十二個產業,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新興產業發展風生水起。
  • 建言獻策系民生 真知灼見話發展——政協委員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徐強委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堅持「農業支持工業、工業反哺農業、文旅帶動全局」的發展思路,推動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走出一條要積極謀劃提升鄉村產業能級,堅持「三園一總部」實施路徑,依託生態商務區建設推進城鄉空間蝶化,實現既美鄉村容貌,又富農民口袋。
  • ...與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時強調 久久為功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
    12月24日,市長逯峰參加第二期「市長與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與部分市政協委員圍繞「合力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主題面對面交流,聽取意見建議。市政協主席李耿堅主持。活動中,呂鋒、鍾楚成、譚偉江、林錦乙、陳鐵浩、郭芳榮、林世海、王富海等8名市政協委員圍繞活動主題,從健康養老產業、智慧園區、教育質量、醫療衛生、農業產業配套服務等方面內容建言獻策。市民政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廣旅體局等部門有關負責人一一作回應。期間,逯峰邊聽邊記,與委員們即時交流互動。
  • 經濟學家研討新時代中國轉型發展路徑: 推動質量、效率、動力三大...
    (原標題:經濟學家研討新時代中國轉型發展路徑: 推動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
  • 加速動力轉換,推動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  實施落實「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戰略,著力點在高質量發展上。  「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效」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八項重點工作之一。  咬定青山不放鬆,要速度更要質量。我省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實體經濟,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切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進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 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研究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十四五」及中長期全要素生產率將成為推動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動力。
  • 〔讀城〕專家論道 匯智聚力 建言四川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楊偉民建議,成渝地區要推進落戶政策的一體化,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他認為,一是要推動招商引資政策的均等化,對同一行業的招商引資成渝兩地的土地價格要一個價,不要惡性競爭;二是要推進成渝空間的一體化,要站在成渝經濟一體化和空間高質量發展的高度,編制一體化的空間規劃;三是要加快中小城市的發展,用放射狀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加強周邊中小城市與成都的聯繫,這樣會更好的發揮成都的輻射作用
  • 代表委員帶頭做「護江使者」
    長江最美畫卷徐徐展開代表委員帶頭做「護江使者」快報訊(記者 鹿偉 張瑜 徐紅豔) 「雄渾壯闊七千裡,通絡滋潤億萬家。」5月25日,現代快報推出的「繪就長江最美畫卷,快來領取你的護江使者證」H5產品火熱上線。加快長江保護法制定和出臺、設立長江經濟帶發展基金、加快搬遷化工汙染企業……當天,這則H5也吸引了眾多代表委員參與和轉發,並為長江大保護建言。
  • 下一個五年,上海拿什麼新奇蹟讓世界刮目相看?市委委員暢談
    隨著「十三五」目標任務收官,上海又將邁上下一個全新徵程。十一屆市委十次全會25日舉行(攝影:陳正寶、張馳)「十四五」時期是上海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五年。
  • 40年特區深圳再出發,培育新動能,提升新勢能
    「廣東、深圳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面臨的資源要素約束更緊,受到來自國際的技術、人才等領域競爭壓力更大,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率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 如何推動供給和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經濟發展是多種因素、多重動力綜合作用的結果,但需求與供給相互作用是最基礎性的動力。
  • 江蘇代表、委員帶著建議提案赴京參加全國兩會
    這兩天,來自江蘇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們陸續抵達北京。過去一年,他們如何履職?此次帶了什麼建議提案上會?在他們出發前,記者對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進行了採訪。創新機制,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 建言「十四五」 展現新作為
    (上接第一版) 在獻計建言的同時,政協各參加單位、廣大政協委員和機關黨員幹部積極參與抗疫鬥爭,守望相助,逆行出徵,傾情奉獻,在社區防控、醫療救治、物資保障等各個領域各條戰線,都有政協人忙碌的身影。
  • 羅貞禮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三個基本屬性
    為此,應當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基於要素市場視角,著力關注數據要素市場的分類和系統管理,不斷提高各產業體系中原有要素的價值轉化效率,進而促進生產效率的提升,確保數字經濟的高增長;二是基於數據價值視角,著力關注數據本身所產生的新價值,全面提升相應的數據要素價值,進而促進傳統要素市場的數位化升級,確保多維線下商戶經營場景價值的高增長;三是基於要素服務視角,著力關注橫跨各領域的綜合要素作用的服務價值
  • 新刊速遞|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點擊可放大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張建平 李林澤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是今後我國需要長期堅守的行動指南。
  • 代表熱情獻策增強省會城市輻射力和帶動力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如何落實省委對福州提出的「走在前列、作出示範」要求,如何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不斷增強省會城市輻射力和帶動力」?面對時代之問,代表們從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獻良策、出實招。
  • 兩會旅遊好聲音:全國政協委員建言十大熱點話題
    兩會旅遊好聲音:全國政協委員建言十大熱點話題 原標題:   中國網3月8日訊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聽取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 代表委員熱議養老: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
    面對滾滾而來的「銀髮浪潮」,如何真正解除後顧之憂,代表委員們各抒己見、建言獻策。1.社區與區域性養老同發展從參加工作開始,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嶺分局三橋派出所金剛裡社區民警楊蓉代表與社區打交道已有27年。
  • 2019「質量之光」年度質量記憶部分入選城市、企業、機構代表感言
    鄭州市始終把質量工作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樹立質量第一的發展理念,把質量工作作為加快推進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一項基礎工程和戰略任務;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考察鄭州時提出的「推動鄭州速度向鄭州質量轉變、推動鄭州製造向鄭州創造轉變、推動鄭州產品向鄭州品牌轉變」三個轉變的重要指示為動力,以「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創建工作為抓手,強化政策激勵,堅持標準引領,著力品牌建設,實施創新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