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經]一個果子 三個市場

2020-12-07 央視網經濟頻道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無論是四川的火鍋還是西北的拉麵,為了去除腥氣,幫助消化,都會有一味少不了的調料,但是很多人只認其貌卻不知其名。

顧客:有點像罌粟殼,也不知道叫什麼。

顧客:不知道叫什麼東西。

這個像棗核一樣的東西學名叫草果,盛產於雲貴高原。產量最多,種植時間最長的地方應該說是雲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阿得博鄉。這裡草果產業的發展,說起來還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阿得博鄉鄉長李紹學:我們的草果這裡以前都是瑤族種,我們這裡海拔比較高,草果主要是為了餵養牲畜,為了禦寒。

每到冬季山上陰冷潮溼,草果能夠幫助牲畜增加體溫,抵禦嚴寒,因此當地的瑤族一直延續了種植草果的傳統。可是地處亞熱帶的邊緣,這裡寒冷的季節只有短短的兩個月,往往是第一年的草果還沒用完,第二年的又接上了茬。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雷打樹村村民馮春躍:草果只能餵牛,我們寨子就是四五十頭牛,牛也吃不了多少,一次只能吃七八個草果,多了也沒有作用。

很少走出大山的村民並不知道草果還有其他的用途。拿回家還要烘烤製作,費工費力。因此人們索性將剩餘草果丟在地裡,不去收割。直到十幾年前,雷打樹村的楊光慶去中越邊境的金水河口岸時,意外的發現,邊境的貿易市場上竟然擺放著村子裡沒人要的草果。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雷打樹村村民楊光慶:我就問他們的草果多少錢一公斤,他們說120元,我問他們草果什麼地方的,當時他們說是越南過來的,問他們草果弄來做什麼,他們說做調料。

仔細打聽後楊光慶才知道,人家原來把草果當作烹調牛羊肉必不可少的香料。國內的客商一般都是到這裡進貨,經過昆明再運回內地市場。原來草果還有調料的用途,楊光慶回到家悄悄將地裡沒人要的草果都搬回了家,連夜就烘烤了起來。兩天後,楊光慶在邊貿市場賺到了第一桶金。事情也很快就在村裡沸沸揚揚地傳開了。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雷打樹村村民顏文有:第一次他可能賺了6、7萬,看見他賺了那麼多錢,我們就大面積種,學著他賺錢。

  

  

  

  

 

阿得博鄉地處高海拔的山區,年降雨量2008毫米,常年籠罩在霧氣之中。草果的生長恰恰需要背陰潮溼的地方,很快荒坡都變成了林地,不到一年,阿得博鄉草果的種植面積就發展到了一萬多畝,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關注。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阿得博鄉鄉長李紹學:因為我們這裡很適合草果種植,我們黨委也是很重視,我們這裡山多地少,想脫貧致富就必須依靠山,要念好山字經。

為了扶植草果產業的發展,當地政府制訂了相關政策,每畝補助30元,來鼓勵大家種植。2003年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阿得博鄉草果產量達到了一千多噸。這把原來在金水河口岸做草果生意的客商都吸引了過來。

草果經銷商馬保軍:金平是草果的主產區,那邊上貨速度比較快,上貨量也比較大。我們在旺季的時候能抓緊把貨組織起來,量非常大,我們就去那裡常年採購。

每到中秋節前後,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都會雲集大批來自各地的收購商,草果的售價也是一路上漲,最好的時候達到了100多元一公斤,還是供不應求。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雷打樹村村民楊光慶:當時老闆都是直接在烤棚裡面等著,收鮮果的時候,他們等著烤乾馬上就拉走,那個時候有10噸拉10噸,有100噸拉100噸,他們都要。

可是好景不長,2005年旁邊的幾個市縣,甚至廣西的南部都大量種植起了草果。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原本獨霸市場的金平草果一下子蕭條了下來,價格也跌到了28元一公斤。這讓草果種植大戶都著了急,自發組織起了草果商會,希望通過統一銷售的方式促使價格恢復。然而,草果的銷售依然沒有逃出看漲不看落的自然規律。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草果商會會長陳樹明:它價格漲的時候,貨走得就快。賣貨就快,要貨的人多。價格低的時候大家都不敢動手,都不敢來買。怕買回去價格還要掉。

草果交易起來似乎就像炒股票一樣,種植戶送過來的草果越來越多,而不穩定的行情迫使商會只能大量積壓。就在大家誰也想不出解決滯銷的辦法時,當地瑤族給陳樹明想到了一個利用草果治病的土辦法。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雷打樹村村民孫思坤:草果人肚子疼,可以吃,吃多了也沒用,一個人吃上兩三顆就行。

能不能在藥材市場打開一條新的銷路,陳樹明趕忙跑到醫院藥店去打聽,沒想到草果原本就是中草藥中的一味,而且還是經常使用。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熊俊石:它的藥效主要就是溫津止痛,除溼驅寒,還有一個防治瘧疾的作用。主要用於脾胃方面,噁心嘔吐,還有腹痛,瘧疾這方面。我記得國家公布的非典處方有草果這味藥。

這回陳樹明的心裡有了底,草果在調味品行業價格走低的時候,他就按照藥材市場的要求進行分類,把個頭均勻適合入藥的草果重新分揀出來,這些原來經銷商做的工作現在都由他們負責,經銷商自然落得個輕閒,馬上就和商會籤訂了包銷協議。

草果經銷商馬保軍:我們四大藥都都在發,主要是成都的荷花池,廣西的玉林,河北安國。賣給我們這個網絡大概就有3000噸。

草果在藥材市場順利地推廣應用,讓種植大戶陳德先開了竅,每年春季草果開花發芽時,為了保證給果實足夠的營養,都要去掉一部分草果芽,這些果芽也有消食健胃的作用,如果利用起來,不就能再打開一個市場。陳德先把想法告訴大家後,自己先做了一番的嘗試。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雷打樹村村民陳德先:草果能吃,草果芽長得像竹筍一樣,也是可以吃的,我們就找餐館去銷售,當年我就賣了1000多元錢。

陳德先的嘗試讓種植戶又多了一個賺錢的途徑,原本隨手丟掉的草果芽搖身一變成了當地的特色菜,很快就從金平席捲到了整個紅河州。

草果芽銷售商趙新素:我們一天都要賣上兩袋或者三袋。可以炒菜,可以做涼拌菜。

產業鏈的延伸讓種植戶徹底擺脫了草果滯銷的陰影。如今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科技局又進一步對草果進行了開發,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科技局副局長盤金華:我們科技部門開發出了這個草果香精、草果精粉、草果飼料添加劑,通過我們對傳統產業的延伸,提值增效。原來每公斤草果賣到20元,現在做了這個每公斤可以賣到100元。

從單一銷售乾果到整個產業鏈條式的發展,金平草果大大增加了附加值,2008年產值突破了6000萬元,這也讓種植戶們有了更高的熱情。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責編:劉巖

相關焦點

  • 長沙的一個果子狸繁殖基地與一個養殖戶
    長沙的一個果子狸繁殖基地與一個養殖戶 給廣東提供野味消費供給的,是湖南、湖北、江西、
  • 寧明砂仁致富經
    新華社南寧9月7日電 題:寧明砂仁致富經  新華社記者徐海濤、陳一帆  「今年砂仁的品質不錯,前兩天合作社統一收購了4噸鮮果,順利銷往廣東。」  地處石漠化山區的寧明縣與越南接壤,山林廣布的峙浪鄉是當地4個邊境鄉鎮之一。生活在邊境山區,許多邊民長期「靠山吃山」,甘蔗、藥材等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由於位置偏遠,銷售困難,過去大家種植砂仁的積極性不高。」蘇偉說。  在峙浪鄉較早嘗試規模種植砂仁的農戶麻文興說:「我們這裡不缺山地,可受品種、種植技術等影響,土生土長的砂仁產量不高,加之遠離市場,產業難成規模。」
  • 許長波的「小雨傘致富經」
    本報訊(見習記者劉亞鑫通訊員崔興輝呂豔兵)「感謝黨的扶貧好政策,感謝駐村工作隊,讓俺走上了致富路。」12月17日,延津縣榆林鄉石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許長波逢人就這樣誇獎工作隊。    延津縣環保局派駐石河村第一書記許新生自2017年12月駐村以來,深入走訪貧困戶,了解村況戶情,幫扶各戶落實應享受扶貧政策,還因戶因人施策,引導貧困戶發展種植業,流轉土地致富。其中貧困戶許長波就是一個典型。許長波患股骨頭壞死,行動不便,家庭三個子女均在上學,僅靠幾畝薄田及打零工維持生計,收入一般。但是通過溝通交流,了解到他本人及妻子致富願望強烈。
  • 淺談致富經:趕雞還能趕出財富?「飛雞」還能飛上「致富」?​
    但是這一位養雞致富的朋友——張杰,卻偏偏與眾不同,別人養雞,擔心雞群受到驚嚇,他反而要去嚇唬這些雞群,甚至母雞都進入產蛋期了,他還揮舞著紅旗杆子,把雞嚇得是上竄下跳,像是一隻鳥兒一樣撲騰著翅膀,在這個折騰下,張杰的雞不僅僅沒有給他整出病來,反而還令張杰的事業,也和這些「飛雞」一般,一飛沖天,市場價甚至能夠賣到168元1隻的價格!這趕雞還能趕出財富?「飛雞」還能飛上「致富」 不成?
  • 「豪豬養殖大王」的致富經
    一頭豪豬8個月出欄,豬苗加飼料成本大約200元不到,按現在的市場價賣1500元一頭,大約可以賺1300元。」韓家文介紹。  豪豬長得並不像家豬,其背上有長長的黑白相間的尖刺。而成年豪豬一般重約15千克,最大不超過25千克。豪豬的「身價」很高,目前市場上的價格在60元/斤左右。「豪豬肉質細膩精瘦、清香鮮美,價格比普通豬肉高上不少,目前國內養殖的大部分豪豬都出口國外了。」韓家文說。
  • 果子有毒過去無人問津,如今榨成油賣15元一斤,有人種植它致富
    它不是說像毒藥一樣馬上死去,它有個潛伏期,所以更擔心。所以這也是這麼些年大家不愛種植的原因,覺得會毒死人的東西有什麼銷路呢。但是這兩年有的農民朋友靠種植蓖麻發財了。因為它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它的果實含油量高達50%左右,那一般情況下,蓖麻油主要是用在工業上,蓖麻子有毒,所以的話不能食用。那用工業用油的話,一般用在機電、印刷等工業的重要原料。
  • 周先朋:獻血漿「達人」是致富「能手」
    原標題:周先朋:獻血漿「達人」是致富「能手」 周先朋(左一)與村民一起討論茶葉種植技術 他利用農村廣泛覆蓋的高音喇叭,搞起了「O2O」的招募嘗試;他利用農村趕場的時機,下鄉宣傳單採血漿利國利民;他利用網際網路和新媒體,解說單採血漿的科學知識;他利用合作社開會的空當,動員人們獻血漿……在周先朋的廣泛動員下,鄉親們對血漿捐獻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經他直接發展的獻漿員就有2896名。
  • [致富經]隱藏在羊群背後的毒蛇財富(20110920)
    >>>進入《致富經》官網>>>更多致富資訊    這個人叫楊勳倫,[致富經[致富經
  • 仙泉流淌潤百業 喬梓巧念致富經
    彭水自治縣喬梓鄉以長壽村最有名。這裡曾經被地理中國等多家媒體進行過採訪報導。據考證,長壽的秘決就在於當地優質的山泉水。喬梓鄉長壽村村民冉茂奎 說:「我在太極集團上班主要是巡邏水源,就是雷神洞和神仙洞,我們的工作日就是上一天休息一天,工資是在3000多元,然後我自己又開了個農家樂,一年的收入整個算來大概有10萬元,也照顧了家裡的老人小孩一起了照顧好了」如今的太極集團不僅是喬梓鄉的最要推手,更為當地發展插上了引擎。
  • [致富經]要強的媳婦進山養豪豬(20150623)
    鄒江玲找到多家飯店推銷,慢慢打開了重慶本地市場,一斤豪豬肉賣到50元。  鄒江玲:「你在哪裡?在幹活呢?」  養殖戶:「對。」  看到鄒江玲養豪豬賺了錢,從2013年開始,黔江及周邊地區的很多農戶,找到鄒江玲買豪豬,鄒江玲成立了豪豬養殖合作社,她來指導技術,帶領農民一起養殖。
  • 鎮沅:念好「山」字經,釀出致富蜜
    鎮沅田壩鄉民強村地處哀牢山腹地,生態環境優異,當地村民因地制宜,發展蜜蜂養殖,在青山綠水中養出生態蜂,釀出了致富蜜。當地村民朱文春告訴記者,他們家有300多(桶)蜂養在山裡面,一年下來能有五六萬的收入。
  • 一隻蟹,成就了一座城:浙江台州三門青蟹橫行致富道
    從清乾隆年間至今,一路行來,三門青蟹收穫了諸多榮譽。2006年,「三門青蟹」成為全國首個海水養殖產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這無疑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一張名片。如今,三門青蟹養殖面積近10萬畝,產值6億多元,佔全國1/9,全省1/3。在三門,青蟹養殖戶超過3萬戶,從事相關產業達10多萬人。一隻蟹,成就了一座城。
  • 治多:念好「致富經」唱活「草山戲」
    全民參與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全面落實生態管護員、林業管護員等公益性崗位4163個,貧困戶「一戶一崗」每人每月工資1800元,生態建設紅利得到逐年擴大和釋放。讓支柱產業提檔升級,治多縣始終堅持以生態畜牧業為主攻方向,按照「要致富、靠畜牧,挖窮根、興產業,可持續、抓生態,先育點、後連片建公司、聯牧戶,拓市場、增收入」的工作方針,推動生態畜牧業全面發展,實現了貧困戶穩定脫貧。
  • 致富經蠍子養殖蠍子有賺錢的嗎
    蠍子的市場售價,國家目前還沒有蠍子的養殖標準,野生蠍子不多,市面上多養殖的,真正的野生蠍子800元-900元一公斤不等。蠍子的價格隨季節變化很厲害,一般冬天貴夏天低。而且根據蠍子的質量不同價格也不同;比如有統貨,有黃貨、黑貨;有暖池、冷池之分;地區差異的價格也不同;現在黑背統貨價格價格在450左右,一般黃貨比黑貨低幾十塊錢。蠍子養殖效益分析。
  • 「禁野令」下 江西果子狸之鄉掙扎中求變
    儘管他是當地貧困戶,妻子沒有工作,膝下還有四個孩子需要撫養,但此前的五年,以養果子狸為生的他,從沒為生活擔憂過。一隻果子狸,一天只需餵一次,每天的飼養成本約1元錢,以8個月出欄期計算,成本總共只需240元左右。然而這些可長到10至12斤的出欄果子狸,每斤市場價格可達120至160元左右,按10斤算,賣出一隻果子狸的純利潤約1000元。
  • 三代維修工具見證的脫貧致富經
    萍鄉經開區周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昌帆,用了六年時間,論證了這個等式,用實際行動書寫著勵志故事。李昌帆的第二代維修工具。為了省錢,李昌帆自己組裝了一個壓屏機,圖為他正在利用壓屏機維修電視屏幕「不能等靠要,手藝要學好」「你好,李師傅嗎?
  • 大場鎮"吊袋西瓜"身價高 "桌球葡萄"成致富果
    「這是早熟品種葡萄,每年都是這個季節上市,我們和大澤山葡萄打個時間差,能賣個好價錢。」王光金說,這種「桌球葡萄」不僅個頭大而且特別甜,在他的帶動下,不少村民也開始種植葡萄,畝產達到5000多斤,而且銷售的價格比普通葡萄品種高出好幾倍,「桌球葡萄」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果,現在他們大部分是在本地售賣,下一步將做好品牌效應,打響大場葡萄,吸引更多外地客商前來採購。
  • 一周致富排行20151116
    現在,合作社每天要請30多名工人採摘和包裝,摘下來的黃梨一般當天就能銷售完,在六安市場上供不應求。「今年是第一次掛果,一個樹上只保留了六七個果子,目的是保證樹的正常生長。 」代現春介紹說,這200畝晚秋黃梨的樹齡只有四年,剛進入盛果期,今年留的果子少,明年的產量預計將突破100萬斤。
  • 刺蝟並不會像童話裡那樣把果子扎在刺上,原因可從這三個方面分析
    在眾多活潑可愛的森林小動物形象中,有一個角色出鏡率也很高,它擁有一身尖刺,刺上還經常扎著一顆果子。沒錯兒,它的名字叫刺蝟。刺蝟大家都很熟悉,相信有不少朋友小時候在老家看到過刺蝟。而且刺蝟也是眾多能夠適應人類城市的動物之一,很多中小型城市和大城市的郊外地區都能看到刺蝟的身影,它們白天一般躲在灌木叢和綠化帶裡,夜晚出來活動和覓食。從分類學上來說,刺蝟的歸屬問題可謂是一波三折。
  • 甜的果子,甜的日子(決勝2020)
    大地村在四川省漢源縣,而漢源有半個縣種著「紅富士」。所以去大地村找王天兵家,相當於在森林裡找一棵樹,在滂沱大雨裡拾掇起一朵雨花。打了幾通電話,王天兵騎了摩託到路邊來接。終於到了他家,到了他家如掛了紅燈籠似的蘋果園。二三十個果農正熟練地將蘋果從枝頭摘下、放進籃子、裝進三輪車鬥,再轉運到果園邊的大卡車上。從鄉裡出發,這些蘋果將啟程前往各地,甚至銷往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