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有「標題黨」之嫌,不過,同學們一旦能領會其中真意,拿滿分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1,深入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形成完整的化學知識體系。
高考化學試題越來越難,是很多同學和任課老師共同的認知,縱觀十年來試題的演變,或許可以這樣認為,但是,深層次的原因是很多老師並沒有與時俱進,知識老化,授課毫無創新(這裡並無打擊老師積極性的意思,至少很多如此)以至於很多老師每年照本宣科,按照某些複習資料搞題海戰術,使學生身心疲憊,成績可想而知。
化學,就是變化的科學,其本質在於變化,每天都有新的化學物質合成出來,很多新材料製備出來,很多新的化學構想提出來,化學理論不斷完善,要從本質上領會這種變化。變化的規律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規律,如何改進和改變現有體系為生產,生活,科研所用,是我們每天要考慮的內容。
化學知識體系本身是非常完備的,一是研究物質,二是研究它的變化。用分類的方法是很容易把這個知識體系梳理清楚的,不要參考資料上的思維導圖,一定要自己做,忘了就看教材上的相關內容,大概梳理3次以上你就能對中學化學知識體系了如指掌了,甚至很小的知識點都會想起來。完整知識體系是建造大廈的根基,根基不穩水平是不會提高的。獲得完整知識體系的感覺是,給你一個關鍵詞,比如平衡常數,你就立即可以非常精確的複述相關內容,從平衡常數的建立,影響因素,在不同環境中的應用到動力學的相關內容皆可信手拈來,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完整的論文。這個過程也需要老師不斷引導,鼓勵,啟發才能很好完成。
2,要有探究精神,多問為什麼,切忌淺嘗輒止。
當學到成鍵理論的時候,很多同學對甲烷的SP3雜化理解之後,我們拋出了這個問題CH5+存在嗎?如果存在,用我們學過的價鍵理論能解釋嗎?你能給出合理解釋嗎?諸多開放性問題的提出可以不斷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發出來,讓他們學會查閱資料,積極討論來得出合理解釋,很多同學查到相關資料非常興奮,老師,CH5+居然真的存在啊?孩子頭腦中可能性的思想一下建立起來了,可能性思想的建立是我們要培養孩子應具備的重要思維品質。比如下面這個例題也是我經常引用的:
科學家從化肥廠生產的(NH4)2SO4中檢測出一種新的物質A,經測定A的摩爾質量為252g/mol,其組成元素與(NH4)2SO4相同,該物質溶於水,在水中完全電離成兩種離子,植物的根系極易吸收其陽離子,但它遇到鹼時,會生成一種B分子,其摩爾質量為56g/mol,B不能被植物吸收。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的化學式,B的分子式。
(2)A能否與草木灰混用。
(3)畫出A的陽離子的結構式。
(4)已知液氨中存在下列平衡:NH3,NH4+,NH2-。科學家在液氨中加入氫氧化銫(CsOH)和特殊的吸水劑,使液氨中的NH4+生成B分子,請寫出液氨與氫氧化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這道題要大膽假設,例舉各種可能性,根據自己的理論知識逐步排除,才能得出合理的答案。
探究精神在這道題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3,心理建設。
任何行業的頂尖高手內心都是很強大的,遇到從沒接觸的難題,會馬上讓自己靜下來,從容不迫地依據已知的條件和自己完善的理論體系給出合理答案,而不會輕言放棄,或者因粗心大意而失去應該得的分數。這點不多說了。
總之,中高考化學要拿滿分的確需要把自己定位成高手來自我培養完善,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堅韌不拔,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