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不為五鬥米折腰」的豁達之人陶淵明,或「明朝散發弄偏舟」、「筆落驚風雨」的不朽詩仙——李白,或是「不管人間事,爭什么半張名利紙」的瀟灑詩人馬致遠,若從官運順逆的角度來評判、辨別,皆是在仕途這殘酷競技場中失敗的文人,都有一條坎坷不順遂的人生道路。
當他們步行於崎嶇不平官宦之路,本有雄心壯志、滿腔抱負,卻因時運不轉、遭遇昏君而被荊棘狠狠的刺傷,血流不止,哀痛欲絕。然而李白等人懂得在失意時,往後退一步,不去爭辯、怨天,使得自我世界海闊天空、幅員遼闊,這就是明智的「舍」,是我們無法快速做到的,也是我們一直以來始終學習的方向。而轉變想法將心力投注於文學的播種、灌溉上,促使中國文壇上綻放一朵朵豔麗奪目的芙蓉,並為自己掙得了名垂青史、萬古流芳的美稱,也因此,他們能自在遨遊於廣闊無邊的文學領域中,不受拘束。或成為詩仙,或名隱逸為詩人之宗,或成元曲四大家之一,不再是永遠失意的政客,這就是「得」。
而舍與得的例子以歷史來講,可說是多如繁星、不勝枚舉。就以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眾所皆知的人物之一——韓信,來講好了。當年,他若不是咬緊牙關忍受了令人難堪的胯下之辱,和那位不知天高地厚的魯莽屠夫一般見識、打了起來,不就無法達成統一天下之壯舉,無法見其偉大成功之光輝。因此,「退一步」不是膽小的行為,而是讓自己從失意的沼澤中脫身;「退一步」不是懦弱的行為,而是為自己開創出一條更寬廣、更長遠的道路。
唯有「退一步」才能真正恣意享受海闊天空的自由自在,不受失意的鎖鏈、沮喪的繩索以及痛苦的監牢所囚禁、綑綁、拴緊。不願意「退一步」的人,永遠只能在懊惱的漩渦裡打轉,在後悔的深潭中掙扎,看不到海闊天空的藍天白雲、遊魚飛鳥;感受不到海闊天空的清新空氣、沁涼舒暢。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因此,下一次,正當你遭遇挫折或面臨瓶頸的時候,千萬、切記別鑽入死胡同,掉進黑暗的漩渦,而是轉過頭來,勇敢、果斷的退一步。「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給自己一個暫緩休息的機會,藉此轉換煩悶、鬱卒的壞心情,變為開朗、豁達的態度,並把當下當作一個新的好開始。到了那個時候,你會深刻地發現到「退一步」後的世界,是多麼的綺麗與美好,最終所得到的結果相得益彰、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