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著名採礦工程專家錢鳴高院士88周歲生日賀信

2020-12-1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日前,中國工程院下屬機構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向著名採礦工程專家錢鳴高院士專門發來他88周歲的生日賀信。

賀信中說「尊敬的錢鳴高院士,您為祖國之繁榮而鞠躬盡瘁,您為科技之進步而肩挑重任,您是工程科技的燈塔航標,您是『幹驚天動地事,作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您是科技前沿路上的孜孜求索者,您是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楷模,您是社會良好道德風尚、浩然正氣的強大正能量!在您生日之際,衷心祝願您:繼往開來求實創新再創新輝煌,身體健康闔家幸福又添新芬芳!」

中國工程院錢鳴高院士是我刊編委,多年來對我刊的健康發展始終給予悉心指導,並為我刊撰寫多篇引領煤炭行業科學發展的力作。錢鳴高是中國礦山壓力及其控制學科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在採礦工程學科建設及礦山壓力理論和實踐中作出了系統、全面而具有創造性的成果和重要貢獻。他創建了採場上覆巖層巖體結構及採場礦山壓力整體力學模型,簡稱」砌體梁「力學模型,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他創新性地提出保障煤礦安全開採的新理論和科學採礦的新理念,為我國煤炭工業的科學發展做出重要貢獻。錢鳴高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6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7年被任命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礦業學科評審組召集人,2000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煤炭雜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著名生物工程學家,「生物力學之父」馮元楨辭世……
    他將工程力學理論與病理過程有機統一,運用全新的視野去揭示人體血球、血管、微循環的奧秘,開創了著名的「馮氏隧道理論」。在沒有這張圖之前,醫生們並不知道人體肺部的血管分布情況,而這個問題被一位航天專家解決了。
  • 【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能源科技專家團服務企業創新公益大講堂第六講——採礦巖層多尺度破壞力學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要講話精神,促進企業復工復產蓄能,依據《中國科協服務科技經濟融合行動方案》和《2020年中國煤炭學會重點工作安排》,根據中國科協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要求,中國煤炭學會決定舉辦"能源科技專家團服務企業創新公益大講堂",發揮能源科技專家團橋梁和紐帶作用,服務煤炭行業科技創新發展。
  • 不超過88名!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啟動!
    88名。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名3位候選人,院士可單獨或聯名提名。候選人獲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為有效,且僅能接受3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學部院士應不少於2位。1941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院士,享有本次增選的提名權與選舉權。  候選人方面, 候選人的年齡原則上不超過65周歲 (1956年7月1日以後出生)。
  • 楊士莪院士90歲生日寄語「後浪」
    8月8日,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慶祝楊士莪院士90壽辰暨2020水聲技術高峰論壇,我國水聲領域著名專家,中國水聲事業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士莪迎來90歲生日。楊士莪院士說:「今天我就正式成為『90後』,夕陽雖落蒼山後,猶映晚霞滿天紅
  • 87歲林宗虎院士病逝!系國際著名熱能工程專家,創建林氏公式
    據西安交通大學新聞網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該校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學術帶頭人、熱能工程系教授林宗虎,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21日9時3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87歲。他是國際著名熱能工程專家,創建的兩相流孔板流量計算式被國際上稱為「林氏公式」,有廣泛的引用和應用,為推動我國熱能工程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 反直覺的「生日悖論」問題
    其實不是的,覺得這個結論不可思議主要有兩個思維誤區:第一個誤區是誤解「存在」這個詞的含義。個人,然後我走進去,那麼有 50% 的概率我可以找到一個人和我生日相同?也就是說「存在」的含義是指 23 人中的任意兩個人,涉及排列組合,大概率和你這個個體沒啥關係。
  • 美國兩院院士、超級計算機專家陳世卿將出席 CCF-GAIR 2019...
    作為全球著名的超級計算機專家,他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部 2-CPU 並行向量式超級計算機,還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全新的超級計算機系統架構和應用理念——刀片式超級計算機(Blade Supercomputers),極大推動了全球超級計算領域的發展。在今年的 CCF-GAIR 2019 大會上,我們有幸迎來美國兩院院士陳世卿。
  • 「靈能百分百」靈幻新隆官方生日賀圖公開
    「靈能百分百」靈幻新隆官方生日賀圖公開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市委市政府向四名溫籍新當選中科院院士發賀信
    欣聞謝作偉、吳朝暉、滕錦光、沈志勳等4位溫籍科學家當選中科院院士,市委市政府11月29日向他們發去賀信,致以熱烈祝賀和崇高敬意。賀信中說,4位溫籍教授榮膺中國科學院院士,不僅是個人之榮光,亦是溫州之驕傲。
  • 長沙雅禮中學迎110周年華誕 歐巴馬都發來了賀信
    由110個小蛋糕組成的生日蛋糕呈現在校友們面前   慶典大會上,宣讀了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賀信。賀信說,成立於1906年的雅禮中學如今已經成為一所名動三湘的一流學府,成為聯結中西教育的重要紐帶。   在110年裡,雅禮中學培育了10萬英才,優秀學子燦若星河。其中有金嶽霖、曾昭掄等15位兩院院士,有厲以寧、梅可望等學界巨子,有以柳直荀為代表的革命志士,以及「中國辛德勒」——何鳳山為代表的著名外交活動家。
  • 武大首位女院士逝世,國際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中國第一人,享年80歲
    「中國綠色化學先驅,天然高分子開拓者」,武漢大學官方如此評價道。△ 圖源:武漢大學官網「有激情不在年高」,46歲才踏上科研之路張俐娜生於1940年8月14日,在福建省光澤縣,家庭可以說是書香門第。其父親畢業於清華大學,後擔任江西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母親則是一名中、小學教師。
  •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寧津生病逝,今年已有10位院士逝世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6日訊 日前,武漢大學官網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寧津生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3月15日16時06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8歲。
  • 中國著名核材料與核燃料科學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享年81歲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1日6時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圖片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李冠興1940年1月14日出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核材料專業,1966年清華大學核材料碩士研究生畢業。1967年分配至內蒙古包頭核工業部二〇二廠工作。1982—1984年公派至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任冶金工程系訪問學者。1999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錢永健獲大獎接受專訪:望中國成科學強國
    除了有著科學世家的背景外,錢永健積極鑽研對醫療有貢獻的科學研究,原來亦是因為有切身之痛的驅使︰「我們現在正在繼續進行一些生化方面的項目,這也是我一直致力研究的課題,同時我們也在進行癌症的研究,激勵我這樣做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的父親患癌症去世,還有我的博士生導師以及其它一些親屬,所以,如果可以為癌症研究做些什麼,我會感到一絲安慰。」
  • 楊院士90歲的生日願望
    8日,在哈工程舉辦的線上線下「慶祝楊士莪院士90壽辰暨2020水聲技術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士莪許下了即將迎來的90歲生日願望,他說,馬上就進入「90後」了,但我身體還好,腦袋還不糊塗,還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微薄的能量,做出可能的貢獻。
  • 楊院士90歲的生日願望
    8日,在哈工程舉辦的線上線下「慶祝楊士莪院士90壽辰暨2020水聲技術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士莪許下了即將迎來的90歲生日願望,他說,馬上就進入「90後」了,但我身體還好,腦袋還不糊塗,還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微薄的能量,做出可能的貢獻。他寄語年輕人要繼續接力老一輩的班,為我們國家的海洋事業和水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有機化學家黃志鏜逝世,享年88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有機化學家黃志鏜逝世,享年88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有機化學家和高分子化學家黃志鏜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11月13日凌晨4時5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 李政道寄賀信寄語科藝愛好者:破除偏見和專業局限
    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為本屆科藝活動寄來賀信,基於其主導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China-U.S.PhysicsExaminationandApplication)而設立的「CUSPEA之家」當日正式揭牌落戶上海交大。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研究員王垂林代李政道宣讀了賀信。
  • 三位院士發來賀信 陽新實驗中學迎來110年華誕
    參加活動嘉賓該校老校友、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孫發友代表楊叔子院士、張勇傳院士、程時傑院士宣讀賀信。賀信中說,陽新是一塊英雄的土地,陽新實驗中學在過去110年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傑出貢獻,祝福陽新實驗中學這座百年學府在未來邁出堅實的步伐,不斷發展,取得更好的成績。
  • 袁隆平院士90生日,身體依然硬朗,為什麼科學家普遍長壽?
    8月27日農曆七月初九,是中國工程院士、著名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90歲生日。作為正式成為「90」後的科學家,身體依然硬朗,同時仍在推進自己的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讓人嘆為觀止、肅然起敬。袁隆平院士在稻田調研袁隆平院士作為我國家喻戶曉的雜交水稻專家,為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