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能源科技專家團服務企業創新公益大講堂第六講——採礦巖層多尺度破壞力學

2021-01-21 中國煤炭學會官方平臺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要講話精神,促進企業復工復產蓄能,依據《中國科協服務科技經濟融合行動方案》和《2020年中國煤炭學會重點工作安排》,根據中國科協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要求,中國煤炭學會決定舉辦"能源科技專家團服務企業創新公益大講堂",發揮能源科技專家團橋梁和紐帶作用,服務煤炭行業科技創新發展。學會邀請12位知名專家、學者、企業高管就能源科技領域的前沿理論和應用實踐進行分享,已成功舉辦了八期,累計在線瀏覽及觀看達7萬多人次,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

  本期能源科技專家團服務企業創新公益大講堂--採礦巖層多尺度破壞力學,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左建平教授為我們分享。


  左建平,教授,博導,現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曾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布朗大學訪學。一直從事深部巖體破壞力學基礎理論與控制技術研究。針對深部煤巖非線性破壞難題,提出了一個新的巖石微破裂密度特徵參量,理論證明了Hoek-Brown經驗破壞準則,Hoek和Brown院士正面引用及高度評價該成果;揭示深部煤巖多尺度漸進破壞機理,建立了採動巖層移動"類雙曲線"模型;開發了採礦不連續變形計算分析系統(MDDA),提出了深部圍巖全空間協同支護技術及方法,廣泛在潞安、陽泉、開灤、冀中能源和淮南等30多個礦區應用。


  出版專著3部,發表SCI論文40篇(第1/通訊35篇,JCR一區24篇)、EI論文72篇,國內外他引3000多次,SCI他引350次;授權專利30項、軟體版權3項和標準2項;獲省部級一等獎、二等獎等12項;曾獲北京卓越青年科學家(2019)、首屆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2017)、教育部青年長江(2017)、國家自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016)、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15)、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010)和全國百篇優博(2009)等。




5月28日(周四) 15:00~16:30



  煤炭開採導致圍巖受力狀態從三向應力狀態變為兩向甚至單向應力狀態,巖石破裂種類繁多,國內外學者針對不同巖石的破壞特徵提出了多種巖石強度破壞準則,其中Hoek-Brown準則(1980)被廣泛應用於巖石力學與採礦工程中,但它是基於大量巖石破壞實驗而得出的經驗破壞準則,能否為該準則找到理論依據一直是礦山巖體力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問題。巖石破壞理論這部分主要介紹:建立了基於煤巖體內部裂隙演化機制的煤巖非線性破壞準則,理論證明了Hoek-Brown經驗破壞準則,獲得了深部巖石脆-延轉換的理論臨界點;解決了經典的Hoek-Brown經驗破壞準則(1980)沒有理論依據的領域難題。


  我國學者在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如砌體梁、傳遞巖梁理論等描述了採場直接頂和老頂的破斷運動規律,關鍵層理論認為老頂上方還有硬巖層主導著巖層運動,地表沉陷的運動規律則用概率積分法來描述。這些方法在一定範圍內描述了巖層局部運動,需要發展一個模型來描述從採空區上覆巖層到地表的整體移動。基於錢鳴高院士、宋振騏院士、劉寶琛院士和許家林教授等前輩們的巖層移動及地表沉陷研究成果,申請人和團隊成員近年來致力把工程力學與幾何學方法結合來刻畫巖層的整體移動行為,建立了巖層整體移動"類雙曲線"模型,該模型創新性地將下部井下工作面頂板倒漏鬥形破斷、中部關鍵層理論和上部地表漏鬥形沉陷建立起統一的聯繫,為工作面液壓支架設計提供依據;開發了採礦不連續變形模擬分析軟體MDDA,實現了巖層非連續破斷的高效模擬。


網頁端:

網址:http://k.cnki.net/CInfo/Index/4089

移動端:



掃碼觀看直播


煤炭學會公益講堂微信群


下期預告:

✦講座時間

5月30日(周六)10:00-11:30

✦講座專家

劉海濤  黑龍江科技大學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講座主題

煤炭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研究(以黑龍江省東部四煤城為例)

相關焦點

  •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第四期開講了:來聽牟善軍教授講化工安全新進展
    進而基於對風險的理解與解讀,介紹了融合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理念的危化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技術,詳細闡述了在政府端和企業端的布局維度與尺度以及在危化品儲運、生產與使用等高風險場景的技術開發思路,同時展示了目前已有的技術應用效果,為產業風險管控方式變革及水平提升提供了指南與方案。
  •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公益專家邀請函
    >各位化工及相關領域院士、專家,熱心公益的優秀化工科技工作者:為了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繼承和發揚侯德榜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引領廣大化工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中國化工學會擬開展「侯德榜公益大講堂」活動。
  • 【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
    【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常亮:小小飛行員 大大航空夢渭南科普 編者按: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全國科普日。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 踐行科技為民」,活動時間為9月19日-25日。為鼓勵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渭南市科協決定從9月19日起,開展第四屆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系列活動,邀請有關學科帶頭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用專業的知識、通俗的語言,為公眾講科普,解答公眾關注、關切的實際問題。
  • 中國化工學會重磅推出「侯德榜公益大講堂」
    ,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化工學會擬開展「侯德榜公益大講堂」活動。「侯德榜公益大講堂」旨在繼承和發揚侯德榜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引領廣大化工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繼續開創我國化工科技事業不朽的功績。
  • 湖南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湖南科技大學召開
    > 11月21日,由湖南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主辦,湖南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巖石破碎與工程專業委員會、中南大學、湖南科技大學聯合承辦的湖南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華銀國際大酒店舉行。 開幕式上,朱川曲代表湖南科技大學致辭,他簡要介紹了該校發展歷程和現狀,以及該校在巖石力學與工程領域的相關成果。他表示,湖南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會員單位遍及眾行業,各會員立足為國家重大工程技術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此次會議對於深化湖南科技大學與兄弟院校的學術交流合作、提升湖南地區乃至全國巖石力學研究水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並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第二期開講了:孫世剛院士電化學領域前沿報告
    本報告將聚焦電化學能源體系(燃料電池、二次電池),闡述運用各種譜學和顯微成像方法的研究進展,並簡要介紹我們在國家重大科學研究儀器研製專項支持下建立的基於紅外自由電子雷射的能源化學研究大型實驗裝置。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引領廣大化工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化工學會擬開展「侯德榜公益大講堂」活動。
  • 「快訊」著名採礦工程專家錢鳴高院士88周歲生日賀信
    日前,中國工程院下屬機構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向著名採礦工程專家錢鳴高院士專門發來他88周歲的生日賀信。賀信中說「尊敬的錢鳴高院士,您為祖國之繁榮而鞠躬盡瘁,您為科技之進步而肩挑重任,您是工程科技的燈塔航標,您是『幹驚天動地事,作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您是科技前沿路上的孜孜求索者,您是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楷模,您是社會良好道德風尚、浩然正氣的強大正能量!在您生日之際,衷心祝願您:繼往開來求實創新再創新輝煌,身體健康闔家幸福又添新芬芳!」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左建平教授榮獲首屆國際巖石力學「科學成就獎」
    「科學成就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採礦巖石力學分會理事長左建平獲此殊榮。現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曾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布朗大學等訪學。長期從事採礦巖石多尺度破壞力學基礎理論與巖層控制技術研究。
  •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第五期開講了:祝京旭院士解讀化學工程的真諦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活動。著名科學家侯德榜先生是我國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國化工學會第23-30屆理事會理事長,為世界化學工業特別是制鹼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侯德榜公益大講堂」旨在繼承和發揚侯德榜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引領廣大化工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繼續開創我國化工科技事業不朽的功績。
  • 【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常亮:小小飛行員 大大航空夢
    編者按: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全國科普日。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 踐行科技為民」,活動時間為9月19日-25日。為鼓勵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渭南市科協決定從9月19日起,開展第四屆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系列活動,邀請有關學科帶頭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用專業的知識、通俗的語言,為公眾講科普,解答公眾關注、關切的實際問題。
  • 科技為民 奮鬥有我!鄂爾多斯40名優秀科普工作者受表彰~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助力鄂爾多斯市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事業持續發展,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鄂爾多斯市科學技術協會評選表彰40名優秀科普工作者,他們熱心科普、投身科普、創新科普,在不同的崗位身體力行擔負科學普及的社會責任,以科普服務公眾、創造影響,他們是促進全民科學素養提升,為鄂爾多斯高質量發展傾力奉獻的科普人。
  • 【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張偉娟:晚餐過飽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編者按: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全國科普日。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 踐行科技為民」,活動時間為9月19日-25日。 為鼓勵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渭南市科協決定從9月19日起,開展第四屆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系列活動,邀請有關學科帶頭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用專業的知識、通俗的語言,為公眾講科普,解答公眾關注、關切的實際問題。
  • 【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張永紅:今年前汛期渭南氣候異常嗎
    編者按: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全國科普日。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 踐行科技為民」,活動時間為9月19日-25日。為鼓勵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渭南市科協決定9月19日起,開展第四屆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系列活動,邀請有關學科帶頭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用專業的知識、通俗的語言,為公眾講科普,解答公眾關注、關切的實際問題。
  • 科技社團創新爭先 | 北京地質學會抗疫科技工作者先進代表人物風採
    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市科協將繼續開展科技社團創新爭先活動,廣泛挖掘和宣傳一批科技工作者代表和優秀組織,切實發揮群團組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突出示範引領作用,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南開大學教授於宏兵、劉偉偉獲評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日前,由天津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聯合開展的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揭曉。在110名各領域、各條戰線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中,20名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被評為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於宏兵、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劉偉偉榜上有名。
  • 激蕩40年 30位科技工作者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來源:科普中國網編者按:40年風雲變幻,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藉精湛的學術造詣,為祖國的創新發展做出卓越貢獻,共同組成改革開放時代光輝的點點星辰,在歷史浪潮中留下奮鬥不息的追夢足跡。18日,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慶祝大會上,30位科技工作者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 教授為專業代言|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①
    現任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曾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布朗大學等訪學。一直從事深部巖體破壞力學基礎理論與控制技術研究。針對深部煤巖非線性破壞難題,提出了一個新的巖石微破裂密度特徵參量,建立了煤巖非線性破壞準則, Hoek和Brown院士正面引用及高度評價該成果;揭示深部煤巖多尺度漸進破壞機理,建立了採動巖層移動「類雙曲線」模型;開發了採礦不連續變形計算分析系統(MDDA),提出了深部圍巖全空間協同支護技術及方法,廣泛在潞安、陽泉、開灤、冀中能源和淮南等30多個礦區應用。
  • 新餘市科協用心用情用智服務科技工作者卓有成效
    今年以來,新餘市科協緊緊圍繞省科協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團結引領全市各級科協組織和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四個服務」為主線,以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心,以服務科技工作者為根本,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為重點,奮力推動各項事業不斷發展
  • 凝聚科技力量激蕩創新磅礴動力 夯實科技自立自強
    廣泛集聚創新資源 持續服務產業發展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五年來,全省各級科協組織堅持凝心聚力促創新,服務產業促發展,激發澎湃新動能。
  • 河北3名科技工作者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記者從省科協獲悉,河北農業大學孫建設、華北製藥集團新藥研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張雪霞、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謝曉亮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後,國家批准設立的又一重大科技獎項,是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該獎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共同設立,每3年評選表彰一次,每次表彰10個科研團隊並授予獎牌;表彰不超過30名科技工作者並授予獎章,享受省部級勞模待遇;表彰不超過300名科技工作者並授予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