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首都機場入境親歷:取行李時已接到社區追蹤電話

2021-01-18 環球時報

國內抗擊新冠肺炎取得階段性效果,國際疫情蔓延形勢卻不容樂觀,如何防止疫情由境外客傳入,民航和口岸的防控檢疫工作尤為重要。


8日,《環球時報》記者從日內瓦中轉法蘭克福飛抵北京,親歷了這一嚴密的防控流程。而針對近日一些國際航班落地後由於檢疫原因導致「乘客下機等待時間過長」的說法,記者採訪多架航班旅客發現,下機時間從幾十分鐘到數小時不等,延長等候時間的情況確實存在。


從國外飛回國內,能明顯感受到兩邊疫情防控措施的巨大差別。8日,《環球時報》記者從日內瓦出發,經法蘭克福飛回北京途中發現,只有飛往中國的航班登機櫃檯前有各種防疫相關的提示,當天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932航班的提示信息顯示:「進京人員須通過北京通APP或在百度、微信、支付寶搜索《京心相助》小程序登記有關信息,並在抵京後到所在社區、酒店報到核驗。」無論是日內瓦機場還是歐洲航空樞紐法蘭克福機場,西方面孔的乘客基本沒人戴口罩,但記者與同行中國乘客帶口罩出現在機場時,也並未引來過多詫異的目光。


雖然機場內戴不戴口罩由個人意願決定,但登機前,機組成員就通過廣播要求此班飛機所有中外乘客全程佩戴口罩。當天的航班基本滿員,剛上飛機,機組成員就一一對乘客進行體溫檢測並做詳細記錄。為減少摘口罩的次數,飛行途中航班不再提供各式飲料,改為供應瓶裝礦泉水,每名乘客只提供一個餐盒,並且機組不建議同一時段用餐。類似措施在其他航司飛往國內的航班上也很普遍,在紐約生活9年的賈先生5日乘坐東航班機回上海,8日,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飛機上雖然仍然供應酒水飲料,但不再提供菜譜。


飛行途中的另一項疫情管控措施是填寫出入境健康申明卡,需要申報的信息包括個人身份、聯繫方式、前後14天的居住地以及是否有相關症狀等,並需要本人籤字申明內容準確,申明卡明確標註:「如有隱瞞或虛假填報,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飛行過程中,空服人員會密切關注每名乘客的口罩是否佩戴正確,如有發現露出口鼻的情況,會立刻提醒糾正。


8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相關人士在回答記者詢問時表示,根據民航局相關規定,飛機上的防控方式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嚴格按照要求做好工作人員的防護措施,二是按規定做好航空器的消毒工作,三是根據不同風險等級分別在旅客登機前和飛行過程中對旅客進行測溫,四是在飛機上預留一定數量的座位作為應對突發情況的隔離區。



近日,網絡流傳一些國際航班落地後由於檢疫原因導致「乘客下機等待時間變長」的說法,《環球時報》記者親身體驗發現,此事基本屬實。記者乘坐的CA932航班抵達首都機場後,機組先是點到十幾位乘客的名字,這些乘客先下機接受檢測,在等待約一個小時後,其他乘客再每五排為一個批次有序離開機艙。


賈先生從紐約返回上海的航班下機流程也是如此。他對記者說,乘務長廣播通知所有旅客坐在座位上等待衛生檢疫工作人員,然後廣播報了十幾位旅客的名字,讓報到名的人先拿著手提行李下飛機。不過幸運的是,他這班航班乘客下機都未等待太久,「大約十分鐘後,乘務長廣播通知大家可以正常下機了。也就是說,從落地跑道滑行至登機口加上之後坐在機艙等待放行下機再到進入候機樓衛星廳,一共大約25分鐘左右,比平時甚至還要快一些。」


也有的航班存在乘客下機出關等待時間過長的情況,一位3月6日從俄羅斯飛往浦東的SU208航班旅客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當天上午9時降落後,直到下午14時左右才完成檢疫出關。


下飛機後,記者經歷了三道檢疫「關卡」:最先經過海關紅外測溫系統,然後在通道遞交健康申明卡之後,再辦理入境手續。由於在法蘭克福轉機時填寫了「京心相助」小程序,記者在抵達北京等待行李期間就接到了社區電話,提示需要進行14天的自我隔離。


圖:8日,首都機場T3航站樓入境大廳,乘客正在交健康申明卡。


另一家國內航空公司工作人員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上海、杭州等地機場已經開始嚴格檢查「疫情航班」。機場要求航司提前提供旅客名單,不管是直飛還是中轉入境,一旦飛機上有發熱或從敏感地區入境的,就很可能被按照「疫情航班」處理。「疫情航班」會被要求停靠在遠機位,檢疫人員上機排查完畢後才可以下客,下客後飛機需要進行全面消毒。一位民航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此前有7例來自義大利的確診病例入境上海後回到青田,因此上海機場的檢疫措施格外嚴格。杭州機場的檢查也在升級,因為義大利華人很多通過北京轉機飛杭州。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法國、德國、西班牙的旅客也會受到更嚴格檢查。


正如該人士所言,一些從義大利返回國內的乘客的行程會受到更明顯的影響。由於義大利已暫停與中國的直飛航班,身在義大利的林彤彤(化名)選擇由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經德國法蘭克福轉機到北京,再由北京飛廈門。8日,她抵達廈門,當晚已在隔離酒店的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她到達廈門後還要在住所轄區工作人員陪護下進行核酸檢測,然後乘坐專門的大巴到達指定的酒店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觀察。林彤彤還接到一份《告知書》,上表標明核酸檢測是免費的,檢測結果預計在2天內電話方式告知本人。在檢測結果出來之前,林彤彤需要配合嚴格落實隔離醫學觀察措施。雖然很疲憊,但林彤彤還是很感慨:「不得不說,回國之後,雖然一路的檢查,但享受的都是VIP服務,從下飛機我自己就沒有拿過行李箱,哪怕是到酒店隔離也是專車接通送,到達酒店,工作人員先是用酒精把我們全身噴了一個遍進行消毒。」



此前有媒體報導,曾有乘客從西班牙在德國中轉抵滬,7日一早7點25分抵滬,但一直到下午16點10分才到出口處,從飛機落地至安排下飛機這一過程就等了5個小時左右。按照這位乘客的說法,「坐在前面的有不少是從重點國家出來的或有相關接觸史,就安排他們先下飛機,幾個幾個地走,速度就比較慢了。」 


嚴格的檢疫措施必然會放慢乘客下機的速度,例如,《環球時報》記者在北京機場海關附近發現,多個醒目位置能看到「溫馨提示」,除要求乘客配合體溫檢測、主動進行健康申報外,還建議排隊保持一米以上間隔。這樣一來,僅乘客通過體溫檢測時的排隊過程,就要花費不少時間,不過,所有乘客都對相關檢疫措施積極配合。


在談到乘客下飛機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時,某國內航空公司對《環球時報》表示,涉及進、出港旅客的檢疫工作均由各地機場檢疫部門執行,航空公司按照檢疫部門要求組織旅客配合檢查,「也就是說,下飛機需要等待多久,完全是按照檢疫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的評估來判斷」。


近日,民航局修訂了《運輸航空公司和運輸機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將運輸航空航班防疫分為高風險、中風險和低風險三級,實施差異化防控。風險應根據疫情發展動態實時調整。《環球時報》記者查閱相關表格發現,一架航班的風險等級,是根據各分級因素的評分總和來確定的,以歐洲某國飛往國內航班為例,如果該國確診數已經超1000,那麼其確診病例數的得分即為最高的「5分」(>1000例),從歐洲飛往北京的時長普遍超過八小時,該項得分即為最高的「3分」,如果該航班客座率大於80%,那麼該項相應得分為「3分」,得分總和即為11分,屬於「高風險」(8-11分)。


《指南》中還有針對對來自疫情高風險國家(地區)且在京轉機的旅客(體溫正常)的相關措施。例如,與當地海關協調,設立專門候機區域,協調公安部門和衛生檢疫或疾控等人員對其進行隔離候機,並提供餐食等必要的基本生活保障等。


「中國是一個非常全球化的經濟體,不可能通過禁止大量旅客入境來達到防控目的。」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助理教授、美國中國衛生政策與管理學會會長陳希表示,為了防止疫情通過航空渠道傳播,現在最重要的是在入境的關卡處快速識別風險,政府也可以考慮在主要的航空港附近徵用一些設施,方便有風險的旅客隔離。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範凌志 趙覺珵 倪洪章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or回到文章頂部,點擊環球時報 (微信公眾號ID:hqsbwx)

相關焦點

  • 首都機場入境人員擠爆航站樓!還有5名旅客帶了121件行李
    目前已改變轉運模式,增加廂式貨車參與行李轉運,旅客積壓情況已得到改善。當天,記者還從首都機場獲悉,境外返京旅客通過健康檢疫後,均需集中進行14天隔離觀察,北京各區提供數檔不同價位的隔離酒店供選擇,隔離費用均需自理。日前,多段網友拍攝的視頻畫面顯示,首都機場一航站樓出現入境航班旅客聚集,工作人員臨時關停扶梯,維護現場秩序。
  •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採取硬核舉措,嚴防疫情從境外輸入
    為此,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以下簡稱首都機場)已經採取「硬核舉措」,嚴防疫情從境外輸入。在首都機場T3航站樓,二層國內旅客到達區的醒目位置,設置有指引旅客路徑的提示牌,上面分別用中和英文寫著「14日內全國其他口岸入境中轉赴京人員集合點:3號航站樓3號門」字樣,提示牌上還留著首都機場服務熱線010-96158。旅客沿著指示牌指引就可以到達集合點,集合點內工作人員已經就位。
  • 首都機場入境人員處置專區新開闢4000平方米區域
    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65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瑩對首都機場改造T3-D處置專區,做好國際客運航班恢復直航的相關籌備工作進行通報。大家可能還有印象,從今年3月10日起,首都機場正式啟用T3-D作為國際和港澳臺地區進港航班的處置專區。3月19日、22日,民航局等五部委聯合發布公告、調整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從指定第一入境點入境後,T3-D從3月23日起至今主要作為港澳臺航班的入境專區。隨著復工復產的深入推進,部分國際客運航班計劃從9月3日起恢復直航。
  • 北京海關:首都機場已建P2實驗室,入境人員核酸檢測可在機場完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胡寧)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今天舉行的發布會上,北京海關副關長高瑞峰說,首都國際機場已建成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資質的P2實驗室,日檢測能力可達2000份,目前入境人員採樣檢測可全部在機場內部完成。
  • 北京海關:首都機場已建P2實驗室,入境人員核酸檢測可在機場完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胡寧)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今天舉行的發布會上,北京海關副關長高瑞峰說,首都國際機場已建成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資質的P2實驗室,日檢測能力可達2000份,目前入境人員採樣檢測可全部在機場內部完成。
  • 首都機場國際航班將轉飛其它機場?多地機場證實
    18日下午,太原武宿機場工作人員也證實此事,並表示具體由防疫中心負責,人員已就位。的工作人員回應南都記者稱,當天(3月18日)進港國際航班目前顯示正常,「暫時沒有接到相關通知,」其補充稱,國際航班是否轉飛以及轉飛哪個機場,建議乘客提前與航空公司確認,「每天的情況在變化中。」
  • 首都機場: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到達航班使用固定的停機位、行李轉盤
    新京報快訊 據首都之窗網站消息,12月27日,首都之窗發布首都機場疫情防控工作情況通報。其中指出,國際進港航班抵達首都機場之後,旅客所在的處置專區是物理隔離,整個轉運全流程實施閉環管理,與旅客接觸的工作人員全面防護,處置專區的環境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直飛北京國際航班今起陸續恢復 乘客入境需要過幾道關?
    今日(9月3日)6時47分,搭載142名旅客的國航CA746航班(柬埔寨金邊—北京首都)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這是民航局宣布逐步將經第一入境點分流的北京國際客運航班恢復直航後,首都機場迎來的第一個國際航班。
  • 9月3日起首都機場國際客運航班恢復直航
    3日,首都機場國際客運航班恢復直航。當國際和港澳臺地區航班進港後,首都機場統一安排航班停靠在處置專區專屬停機位,所有機上旅客經由處置專區三層進港走廊進行健康申明填報和入境測溫,隨後在處置專區三層和二層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與核酸樣本採集,排查發現異常的旅客由醫療機構直接轉離,其他旅客下至一層辦理邊防入境手續並進行隨身行李查驗,待提取行李後由大巴車轉運直接離開機場。
  • 福州機場口岸從入境旅客行李截獲大量水生動物產品
    央廣網福州9月19日消息(記者張子亞)從福建檢驗檢疫局獲悉,近日,該局在福州機場從馬來西亞入境航班旅客行李中截獲大量海參、魚膠等水生動物產品,其中海參15.75公斤、魚膠6.35公斤、乾貝2.55公斤、鮑魚1.79公斤。目前,檢驗檢疫人員已依法對上述物品作截留銷毀處理。
  • 首都機場和大興機場正常運行
    原標題:首都機場和大興機場正常運行   昨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瑩介紹,目前首都國際機場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均運行正常。她提醒旅客,進入航站樓前要準備好北京健康寶並規範佩戴口罩。
  • 北京海關:4類入境人員一律轉運隔離
    北京二外30名學生參與機場服務北京二外書記顧曉園介紹,學校30名同學參與機場服務,全部是「95」後,其中「00後」8人。北京二外接到北京市關於選派志願者的任務後,學校第一時間通過學生工作渠道把信息向所有在京京籍學生傳達。
  • 首都機場T3D航站樓重新迎接恢復直航國際航班
    按照「最快時間、最短路徑、最小影響、閉環管理」的原則,首都機場對T3-D處置專區進行了改造和流程的優化調整。改造調整後,處置專區三層主要作為旅客健康申明卡填報區、測溫點以及流行病學調查採樣區;二層設置了流行病學調查採樣區及旅客休息區;一層設置了邊檢入境手續辦理區、海關監管區、旅客中轉區以及行李提取區。
  • 與機場員工裡應外合走私600萬元羚羊角,跨境代購獲刑13年
    新京報訊(記者 王巍)從俄羅斯攜帶價值600餘萬元的300根羚羊角,入境後為避開檢查,聯繫機場工作人員刷卡通關被抓,10日,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四中院了解到,常年從事境外代購的陶某因走私珍貴動物製品罪被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3年,其兩名同夥分別被判處12年5個月和8年的有期徒刑。
  • 首都機場男員工幫人走私犀牛角 被判有期徒刑6年半
    京華時報訊(記者楊鳳臨)女子蔡亦蓉從國外走私價值226萬餘元的犀牛角,為了順利通過首都機場海關的檢查,她通過王某
  • 阿爾及爾機場入境,海關將本地旅客行李一一打開,女孩不停哭鬧
    阿爾及爾機場入境,海關將本地旅客行李一一打開,女孩不停哭鬧等候在阿爾及爾機場入境口時,心中既有陸路入境未成、繞道一天的遺憾,也有對阿爾及利亞未知景象的不安。海關對旅客行李盤查很嚴,本地旅客的行李幾乎都被一一打開,我見到兩位老人正費力地將散落的物品重新裝箱,一旁的女孩不停地哭鬧著。這時我忽然聽到「你好」的聲音,原來是幾位阿爾及利亞旅客在向我們致意。導遊告訴我們,這在阿爾及爾非常普遍。果然在我們的車隊經過街頭時,不時有人向我們招手致意,「你好」聲也常常響起。
  • 首都機場集團:以科技創新推進全球「四型機場」標杆建設
    在檢查旅客隨身攜帶的常規行李物品時,安檢員通過智能安檢系統完成安全識別和處置,有效消除了可疑行李與安全行李混雜在一起的安全隱患。」首都機場安保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理念提出到研發再到測試歷時數年,智能安檢系統充分應用了人工智慧、自動物流、物聯網、信息集成等多種高新技術。智能安檢系統有效提升空防安全裕度,用科技創新滿足旅客需求,讓旅客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便捷體驗。
  • 首都機場改造T3-D處置專區 迎接國際客運航班恢復直航
    首都機場國際客運航班計劃從9月3日起恢復直航。按照「最快時間、最短路徑、最小影響、閉環管理」的原則,首都機場對T3-D處置專區進行了改造和流程的優化調整。改造調整後,處置專區三層主要作為旅客健康申明卡填報區、測溫點以及流行病學調查採樣區;二層設置了流行病學調查採樣區及旅客休息區;一層設置了邊檢入境手續辦理區、海關監管區、旅客中轉區以及行李提取區。
  • 壓力之下,北京首都機場即將「閉關」?
    經詢問,有朋友告訴我,首都機場已經要求公務機落地後要申報乘客和機組健康信息,並要求疫區國家入境機組和人員要居家隔離14天。可萬幸的是,3月14日首都機場方面已宣布:將暫停受理全部國際(含港澳臺地區)進港公務機保障任務,恢復時間另行通知。同日,首都機場亦宣布:自3月13日起,大興機場的國際進港航班全部轉到首都機場運行。而此舉的目的,正是為了將集中資源、統一管理。3月15日,北京市防控措施再度升級。
  • 【記者手記】從約翰尼斯堡到深圳,我們親歷1.1萬公裡全程防疫
    《環球時報》記者10月7日趕上了首次恢復的中南兩國商業航班。8月開始,經過中國駐南非使館協調爭取,中國國航已按照參照「五個一」標準每周三執飛一個包機撤僑航班,從約翰尼斯堡出發入境深圳。第二天上午,《環球時報》記者打開手機上的應用程式,登錄時需要手機驗證碼,但錄入號碼的時候手機最後兩位顛倒了。收不到驗證碼就沒辦法登錄,於是又打客服電話修改。終於在當天下午看到了未檢測結果為陰性的核酸報告。接下來需要通過「防疫健康碼國際版」微信小程序,申報個人情況並拍照上傳核酸檢測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