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新生調查發現:部分學生有興趣也不想做科研—新聞—科學網

2021-01-15 科學網

 

■本報見習記者 李晨陽

9月開學季,對新入學的碩士研究生而言,一隻腳已經踏入了科學研究領域的大門。這其中有多少人真心喜愛科研,又有多少人真正願意從事科研呢?

《中國科學報》記者在對部分2015級碩士新生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表示對科研較有興趣或很有興趣。但被問及是否會繼續攻讀博士或選擇從事科研工作時,很多人卻給出了不確定甚至否定的答覆。

感興趣為啥不讀博?

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通信與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劉超玲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她曾在本科期間接觸過簡單的科研工作,這段經歷讓她覺得「很有意思」。然而,比起研究基礎理論,她更願意走向工作崗位,參與工程設計。「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功利性思維。」劉超玲說,「但理論如果不能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話,我總覺得不那麼有意義。」

在剛剛過去的暑假,劉超玲閱讀了不少文獻。她發現,部分論文要麼過於晦澀,要麼「注水」太多,與社會需求明顯脫節。

國科大地球化學專業學生梁子認為,科研工作有前途,但也需要個體作出很多犧牲。儘管她有讀博的意願,但碩士畢業時,家人的需求和自己的年齡等都將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記者注意到,儘管調查問卷上的「科研興趣」一項打分普遍較高。但在描述對科研工作的印象時,很多學生採用了「忙」「壓力大」「兩點一線」這樣的字眼。談及自己的科研初體驗時,不少人則提到了「苦」和「迷茫」。

人才浪費成困局

調查顯示,更多的人希望在畢業後投身科技產業,而非留在「象牙塔」裡做科研。這其中,不乏對科研「很有興趣」的人。

國科大數學科學學院執行院長郭田德教授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他的一名學生在畢業後進入某知名電子公司下屬的研發機構,第一年的年薪便達到了20萬。「他的工資比我高多了。」郭田德笑道,「這名學生很喜愛數學研究,但這樣的誘惑太大了,興趣難免要讓位於現實。」

郭田德曾經指導兩名高中生作論文,並獲得北京市一項青少年科技大賽的一等獎。高考後,兩人均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錄取。「我當時非常難過。」郭田德說,「很多做科研的好苗子,就這樣放棄了自己的天分,轉而選擇就業前景和未來待遇更好的專業。」

談到這種現象,郭田德顯得有點無奈:「作為教學工作者,我們能做得非常有限,只能儘可能培養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科學的感情更深一些。」他也表示,只要科研工作者的生存狀態仍得不到改善,上述問題就無法真正解決。

提前科研或助理性選擇

李文雄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後,選擇在母校直接攻讀博士。

「看過周圍人各種各樣的活法後,我覺得還是做科研比較有意思。」李文雄說。

清華大學為本科生提前參與科研設立了一些制度,包括學分獎勵以及專門為有志於科研的學生設立班級等。李文雄所在的班級就是這樣的,據他描述,他們班的同學基本都繼續深造了。

本科畢業於石河子大學的龍海今年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錄取。7月份,他還沒到所裡報到,就在導師的安排下去雲南採樣了。由於在大學時便已非常熟悉相關實驗和野外工作,這項看起來很有挑戰的任務並未讓他感到為難。「到目前為止,我基本適應了所裡的工作。」龍海說。

在中國的很多高校,本科生進實驗室早已成為常態。接受採訪的學生表示,提前接觸科研,有助於他們在大學畢業前夕理性選擇出路。梁子提到,她的一些同學就是在做畢業設計期間發現自己不適合科研,從而放棄研究生考試的。

郭田德建議,儘管現階段科研工作者的待遇有待改善,但一名學生若在提前接觸科研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天分,還是應當爭取深造的機會。「長遠來看,這樣的選擇更有利於個人發展。」

《中國科學報》 (2015-09-16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廈大一院長博士論文被指抄襲學生碩士論文—新聞—科學網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將蔡建春的博士論文和這兩名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比對,發現蔡建春的論文內容與後兩者內容大面積重合。其中,正文近一半與一名學生的畢業論文雷同,就連致謝也部分一致。 據兩名學生的碩士畢業論文記載,他們的論文指導老師皆為蔡建春。蔡建春在致謝中提到,「特別感謝兩位同學對本研究的幫助和支持。」
  • 科學網權威調查:科研人員發國際論文需順勢而為—新聞—科學網
    就此問題,科學網採訪了業內資深的論文潤色公司的相關負責人。目前的科研和出版行業瞬息萬變,及時了解國外科研作者的一些新的熱點話題,或是新的科研傳播工具等,都能幫助他們自己的科研事業發展,或是帶領學生更好地設計和規劃事業發展。
  • 院長博士論文被指抄襲學生碩士論文 致謝都部分一樣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將蔡建春的博士論文和這兩名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比對,發現蔡建春的論文內容與後兩者內容大面積重合。其中,正文近一半與一名學生的畢業論文雷同,就連致謝也部分一致。  據兩名學生的碩士畢業論文記載,他們的論文指導老師皆為蔡建春。蔡建春在致謝中提到,「特別感謝兩位同學對本研究的幫助和支持。」
  • 科學家發現蛇類屬級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2019年9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等人在雲南省江城縣爬行動物本底調查中,發現一蛇類標本與國內已知蛇類形態差別較大。科研人員綜合其形態特徵和DNA分子數據,將該號標本確認為國內蛇類閃皮蛇科新紀錄屬新紀錄種,為:擬須唇蛇屬(Parafimbrios) 寮國擬須唇蛇(Parafimbrios lao)。至此,中國蛇類閃皮蛇科增加到了2屬10種。
  • 一篇論文讓兩名碩士同年畢業?調查結果公布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郵件回復澎湃新聞,宣布了一項調查結果:該校2005級碩士研究生賈桂林碩士學位論文抄襲事實成立,決定撤銷其碩士學位。但是,武漢理工大學付勝波的碩士學位論文比電子科技大學賈桂林的碩士學位論文提交早了7個月。涉嫌抄襲者:在職研究生要求不是很高付勝波碩士學位論文的指導教師、武漢理工大學黃濤副教授表示,付勝波的論文是在一個科研項目下完成的。
  • 兩同年畢業碩士學位論文現雷同,相關高校啟動調查
    澎湃新聞經比對發現網友反映屬實。賈桂林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讀在職研究生要求不是很高,碩士學位論文確實參考了別人的資料。付勝波則表示,碩士學位論文是本人原創。目前,兩學校相關部門均就此事向澎湃新聞作出回復。其中,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表示,已啟動對賈桂林學位論文是否抄襲的調查。付勝波論文(左)和賈桂林論文。
  • 從本科生科研中發現興趣與志向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為了分析本科期間科研參與情況對研究生類型選擇的影響以及不同學科之間存在的差異,我們利用「2016年度首都高校學生發展狀況監測調查(碩士生項目)」的抽樣數據,從「是否參與」「參與程度」和「參與方式」三個維度衡量本科期間的科研參與情況,並將學科歸納為人文學科、社會科學、理科、工科四大門類。
  • 謝毅:輕鬆上陣做科研—新聞—科學網
    在謝毅的心中,榮譽和稱號只是從事科研過程中所收穫的「副產品」。「沒有一個獎項是我自己主動提出申請的,都是老師和領導們『逼著、催著』的結果。榮譽對我來說,是鞭策和鼓勵,更是新的起點。」 一切都是順其自然 「一切都是順其自然,事先沒有規劃。我不喜歡刻意為之的生活狀態,很多事情並不是你刻意去做就會成功的。」
  • 國科大:多位院士從科研一線走上本科講臺—新聞—科學網
    其實,在國科大,像袁亞湘院士這樣從科研一線走上講臺的院士不止一位。目前,包括袁亞湘在內,中國科學院大學一共有4位院士給本科生上課,另外3位分別是教授線性代數的中國科學大學副校長席南華院士、教授熱學的歐陽頎院士和教授普通化學原理的李永舫院士。這些院士不僅完整地為本科生上完其主講的課程,而且部分院士同時還擔任學業導師,進一步為學生的學術研究進行輔導。
  • 「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調查
    學術造假的新聞、論文抄襲的故事咱也聽多了看多了,但看到這樣抄襲的還是第一次,這可是碩士論文啊……」    「也不帶這麼抄襲的吧?」    發帖人小蕭所指的「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是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
  • 朱健康:做科研重在解決真問題
    「做科研不能就是為發幾篇論文,必須解決真問題。」他坦誠地說,「每天我都會想:自己的工作有沒有做好?國家給了我這麼多支持,如果沒做好,我會覺得問心有愧。」  「比起出身及名校,科學興趣更關鍵」  30多年前的皖北小鎮上,高中生朱健康常常在課堂上打瞌睡。
  • 碩士論文除致謝外一字不差續:調查結論今公布
    湖北工業大學一教師涉嫌碩士論文全文抄襲遭曝光華中師大:是否抄襲,結論今日公布本報訊(記者萬建輝) 湖北工業大學教師胡春林涉嫌全文抄襲廣西大學黃曉慧的碩士論文。胡春林碩士畢業高校華中師範大學昨日透露,該校已調查此事,是否抄襲,結論今日公布。
  • 論文查重何去何從—新聞—科學網
    但實際上,論文查重實施以來,依然有不少學術不端的新聞見諸媒體,比如2017年8月,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蔡建春被舉報,稱其博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兩名學生的碩士論文。論文內容大面積重合,其中正文近一半與一名學生的畢業論文雷同,連致謝也部分一致。 對此,不少人開始質疑,依靠技術進行查重是否因為學校「偷懶」,這樣做又能否守住學術誠信的底線?
  • 碩士論文疑剽竊保密項目申請書 導師:可能是學生偷看
    該教師稱,這部分重複內容是其在2017年提交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中的相關內容,而該碩士的導師正是當年自己申請基金項目的評審。2019年3月21日,當其完成博士論文寫作進行查重時發現,其博士論文與一篇題為「腐敗對我國企業逃稅的影響研究」的碩士論文累計重複了15626字,這篇碩士論文由湖南大學劉夢潔完成於2018年4月。該教師經過仔細對比,發現該碩士論文剽竊的正是其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中的相關內容。
  • 朱健康 做科研重在解決真問題
    「做科研不能就是為發幾篇論文,必須解決真問題。」他坦誠地說,「每天我都會想:自己的工作有沒有做好?國家給了我這麼多支持,如果沒做好,我會覺得問心有愧。」  「比起出身及名校,科學興趣更關鍵」  30多年前的皖北小鎮上,高中生朱健康常常在課堂上打瞌睡。
  • 昆明研究所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子植物—新聞—科學網
    1月12日,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尼泊爾姜味草、喜馬拉雅耳稃草4個分布於西藏的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
  • 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破格」有何不可?—新聞—科學網
    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洪捷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對於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有重要的著作、發明、發現或發展者,經有關專家推薦,學位授予單位同意,可以免除考試,直接參加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對於通過論文答辯者,授予博士學位」。 現實中,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先例並不是沒有,只是少之又少。在媒體印象中,上一位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是現任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
  • 美國加州大學博士被發現在兩篇論文中造假—新聞—科學網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近期調查發現,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畢業生Peter Littlefield博士在已發表的兩篇論文中數據造假
  • "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調查 用替換鍵就搞定
    近年來,因論文抄襲引發的新聞事件也比比皆是。2008年10月21日的《人民日報》曾報導了華中師範大學學生賈某因抄襲被檢舉而受到取消碩士研究生資格的處罰;今年也發生了雲南中醫學院院長被指抄襲論文、廣東商學院一名副教授被指抄襲重慶長江師範學院一名學生的本科畢業論文的事件。還有一些論文抄襲事件雖未被媒體報導,卻被舉報人發到網上「曝光」。
  • 碩士論文剽竊保密申請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正在調查
    據澎湃新聞29日報導,近日,自稱雲南財經大學教師、微博名稱為「用戶3654445124」的網友發布消息,稱其曾用作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申請書,被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劉夢潔的碩士論文剽竊。中國知網已檢索不到劉夢潔的碩士論文「腐敗對企業逃稅的影響研究」。 3月2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督查處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就此事回應澎湃新聞:已接到舉報材料,目前此事已進入調查程序。 澎湃新聞記者致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宣傳處,詢問此事進展,對方表示要等待監督委員會的調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