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蘭州製造」再獻佳作
紀錄片《二十四節氣》明起亮相央視
攝製組在莊浪取景
每日甘肅網12月17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李超)記者16日獲悉,大型紀錄片二十四節氣開篇《知時節》,將於18日起分別在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10套)播出。該片是蘭州本土電影對「中國電影·蘭州製造」的又一次積極探索。
開篇《知時節》率先亮相
大型紀錄片《二十四節氣》由省委宣傳部、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甘肅弘元影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省文聯、市文旅局、蘭州廣播電視總臺等多家單位聯合攝製,甘肅弘元影業有限責任公司承制。
2016年11月30日,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召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經過審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甚至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已經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紀錄片《二十四節氣》開篇《知時節》將於12月18日17時33分在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首播,次日12月19日12時03分重播。之後,該片還將於12月26日下午16時03分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10套)進行首播,12月27日早上8時03分重播。
《二十四節氣》的精美畫面
追根溯源解讀「二十四節氣」
記者了解到,大型紀錄片《二十四節氣》開篇《知時節》自2018年5月21日小滿這天在蘭州正式開機。拍攝期間,攝製組從甘肅出發途經山西、陝西、安徽、河南、新疆等6個省份,最終完成了全部的實地調研考察和取景拍攝。
攝製組先後前往了伏羲故裡天水、天地之中河南登封告成、新疆阿勒泰地區、安徽淮南等地,沿途記錄了大量人文、地理、物候相關的第一手視頻資料,為後續的拍攝製作積累了最為完善的視音頻素材,為高質量完成成品片提供了保障。
《知時節》作為《二十四節氣》的開篇之作,從泱泱中華璀璨的民族文化中系統的對「二十四節氣」進行追根溯源,全面解讀了作為中國農耕文化最為權威的曆法體系的緣起、發展、完善的過程。同時,還通過四個故事與人物詮釋了「二十四節氣」中蘊含的生活哲學、古老技藝、曆法推演等,呈現了人們遵循自然法則並與之和諧相處的生動畫面。
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確保影片質量
明年推出《餐桌上的二十四節氣》
據了解,大型紀錄片《二十四節氣》攝製組將於2020年推出《餐桌上的二十四節氣》。片中將以「二十四節氣」為主線,將各種食材、食法、食俗與天氣和氣候變化聯繫起來,以人們的生存、生活現狀為線索,通過美食與節氣結合,展現當下中國人對於家庭、對於信仰、對於生活的愛與傳承。
「人們成長、相愛、別離、團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汪小平告訴記者:「讓觀眾自身感受體會背後的文化,便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更好地建立與堅定國人的文化自信。這是甘肅本土影視公司與央視平臺的一次深度合作,是甘肅本土深厚文化積澱與優質文化資源的進一步推廣與宣傳。」
「而這,也僅僅只是開始。」他由衷地說:「對於這部作品來說,我們需要重新認知的不僅是『二十四節氣』的獨特魅力,更有對傳統文化古為今用的重新解讀與體悟。」
專訪
以世界眼光傳播中國文化
——訪該片總策劃、省文聯副主席汪小平
在《二十四節氣》開播之際,記者專訪了該片總策劃、省文聯副主席汪小平。他說:「蘭州作為絲綢之路的重鎮,位於東去西來的文化交流中心,四季分明,融合了多民族文化,處於中國地理幾何中心。因此,以蘭州為中心進行拍攝,向全國覆蓋,向世界傳播,既承擔著中國文化和智慧向世界貢獻的使命,又是『中國電影·蘭州製造』的一次大膽探索。」
汪小平說:「甘肅是華夏文明創新傳承區,作為省會的蘭州,黃河穿城而過,處於中國地理幾何中心,中國『二十四節氣』又在黃河文明中誕生,這正是蘭州精神『河匯百流,九曲不回』的集中體現。蘭州依傍黃河,母親河的寬厚氣質與博大胸懷,深深地熔鑄在城市的性格之中,自古就養育了這多元文化的匯集之地。」
「這是絲綢之路重鎮做中國文化的一種擔當丶包容,更是為絲路文化、華夏文明創新傳承區增磚添瓦。」汪小平認為:「影視藝術的創作不能局限於區域的創作,而是要有以面向全國甚至世界的眼光,秉承著社會責任擔當去傳播中國文化意識。」
圖片均為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