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招聘汙染生態效應與修復研究組...

2021-01-08 中公網校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汙染生態效應與修復研究組因工作需要擬招聘博士後研究人員1-2名,主要依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基金課題任務,從事場地土壤汙染物溯源、汙染源識別以及源匯關係的相關研究。

一、申請條件

1、具有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的應屆畢業生,年齡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具有環境科學、土壤學、生態學或相關專業研究背景,具有土壤汙染相關研究基礎者優先。

3、能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具備責任心和團隊精神,科研報告寫作能力較強,並且在本專業主流國際學術期刊發表過研究論文。

二、崗位待遇

工資及福利待遇按國家博士後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有關規定執行。

三、應聘方式

1、申請人請通過電子郵件聯繫,隨郵件發送詳細個人簡歷(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學習工作經歷、參與科研項目情況、代表性論文、軟體專利等科研成果)。

2、初選合格者將通過電話進行初步溝通並通知本人提供2名推薦人聯繫信息(要求其中1位為博士生導師)。

3、通知本人參加面試。

4、通過面試者進行體檢,體檢合格者即可按生態環境中心網頁(博士後管理)中關於申報博士後的程序進行申報進站。

四、聯繫方式

合作導師:王鐵宇 研究員(wangty@rcees.ac.cn)

聯 系 人:孟晶(jingm@rcees.ac.cn)

五、博士後管理諮詢

教育處任老師(hmren@rcees.ac.cn),電話:010-62849161

六、其它事宜

開始時間為2019年2月或以後。

原標題:汙染生態效應與修復研究組博士後招聘啟事

文章來源:http://www.rcees.ac.cn/tz/rczp/201901/t20190114_5228942.html

(責任編輯:李亦)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微界面水質學研究組學術秘書招聘1...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微界面水質學研究組根據工作需要,現向社會公開招聘學術秘書1名。一、崗位職責負責課題組財務管理與報銷;負責實驗室日常管理與維護;完成研究組長分配的其它工作。二、任職條件1、學歷不限,熟悉科研單位財務管理、具有環境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專業背景的優先考慮;2、工作積極主動,身體健康,責任心強,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3、熟練使用Office等辦公軟體,具有較強的文字編輯和材料匯總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語閱讀能力。
  • 2020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溼地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組科研助理...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聚集了我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等領域的優勢隊伍和傑出人才,擁有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我國生態環境科學做出了奠基性、系統性和開創性的重大貢獻。生態環境中心現有職工504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4人,正高級研究人員120人,副高級研究人員12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1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溼地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組,長期致力於鳥類及其棲息地的研究和保護工作,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 濟南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籤署框架合作協議
    10月29日下午,《濟南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框架合作協議》在北京籤署。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和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在中國職工之家會見了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歐陽志雲一行,並見證協議籤署。
  • 中國科學院北京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2021年接收推薦免試生(含直博生)招生簡章   一、申請條件  1.須獲得母校推免生資格並在教育部「推免服務系統」中獲得備案。
  • 成都生物所長江水生態毒理水環境安全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家電(特別是手機、相機、電腦等消費型電子產品)淘汰周期大大縮短,這使得長江流域產生大量電子垃圾,再加之發達國家產生的電子垃圾有75%進入中國,使電子垃圾中大量PBDEs向周圍釋放,嚴重汙染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 2020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水質分析實驗室檢測員招聘1人公告...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水質分析實驗室是從事生活飲用水及汙水等159項水質指標分析的專業實驗室,是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資質認定實驗室(證書編號:170013163240)。實驗室根據業務發展需要,現向社會公開招聘檢測員1名。
  • 森林片斷化的生態效應研究
    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和雲南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面上項目的支持下,森林群落結構、功能與動態創新研究組基於在森林動態研究領域的大量前期工作,首次提出了描述植物群落功能類群的新概念——異質性成分(nonconstituent species) 作為生態系統尺度上的「外來種」。
  • 孟州市政府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籤約
    原標題:孟州市政府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籤約   孟州市政府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日前舉行改廁效果監測及綜合評價技術服務籤約暨啟動儀式。
  • 美尚生態:公司參與的生態修復治理工作不僅包括美化環境治理汙染...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7月21日訊,有投資者向美尚生態(300495)提問, 董秘你好,汛情引起大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是否會對公司有積極影響?公司回答表示,今年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內澇、山洪等災害,已致千萬人次受災,引發了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廣泛關注。公司參與的生態修復治理工作不僅包括美化環境治理汙染,也包括水土保持、涵養水源、蓄洪防旱等。此次汛情已令政府、全社會更加重視公司所從事的生態修復治理工作,相關領域投入也將會大幅增加。
  • 趙林——天津大學——環境生物技術及環境汙染生態修復、水環境與...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環境科學 研究領域: 環境生物技術及環境汙染生態修復、水環境與人體健康、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環境質量體系認證過程系統分析、水資源規劃與管理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郭書海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入選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計劃(特聘核心骨幹)。1986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後於瀋陽農業大學土化系、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碩士、博士學位,1999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並作為訪問學者於1999-2000在柏林工業大學參加歐盟TNT汙染土壤修復項目。
  • 高原湖庫水生態修復研究中心在通海成立
    11月25日,列為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美麗中國」研究示範基地的「高原湖庫水生態修復研究中心」在通海縣舉行揭牌儀式。高原湖庫水生態修復研究中心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通海縣杞麓湖保護管理局和雲南亞美湖泊水質治理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旨在保護杞麓湖生態環境,構建結構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泊生態系統,提高湖泊自淨能力,以先進科研力量與技術優勢,為杞麓湖綜合治理提供支撐。
  • 「技術交流」重金屬面源汙染生態攔截與修復技術研究與集成
    本期點將臺,講述重金屬面源汙染生態攔截與修復技術研究與集成。01研究背景水體重金屬汙染具有毒性大、不易被代謝、容易被生物富集並有生物放大效應的特點,是危害程度十分嚴重的水汙染問題之一。03主要研究內容、方法和成果3.1礦山重金屬面源的汙染特徵及環境效應礦山重金屬面源主要來源於地表廢棄物、廢水排放和大氣降塵,其中地表廢棄物在降水作用下的淋溶和水土流失是礦山重金屬面源汙染的主要產生方式。
  • 生態中心微生物群落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千龍網北京9月30日訊 據中國科學院官網消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鄧曄研究組,在微生物群落的穩定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為微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理解提供了新見解,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Molecular Ecology上。
  • 環科院舉辦「新興環境汙染物的環境行為和生態效應」博士論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魏浩然)11月24日,「新興環境汙染物的環境行為和生態效應」博士生論壇在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行,本次論壇由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辦,該院研究生會協辦。  新興環境汙染物的環境行為和生態效應是目前環境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也是教育部環境汙染過程與基準重點實驗室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
  •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石家莊環保技術研究院揭牌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段麗茜)近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石家莊環保技術研究院正式揭牌入駐石家莊循環化工園區,標誌著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與石家莊循環化工園區的合作進入實質性運行階段。該研究院將依託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人才技術優勢,在大氣、水、固體廢棄物、土壤修復等領域開展研究,在生態環境疑難問題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升級改造和抵抗風險能力等方面,為園區、石家莊市、河北省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 2019大連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9年,大連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全力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強化環境監管執法,深入推進環保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環境治理力度
  • 「技術交流」海水養殖汙染與生態修復對策
    對於海水養殖汙染,單純的物理化學修複方法制約較大,以生物修復為基礎的生態浮床修復技術、大型藻類修復技術及人工溼地修復技術,是較為有效的海水養殖汙染防治措施。在未來研究中,還應加強養殖汙染源頭的治理,加強海水綜合養殖理論方法研究,以實現海水養殖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
  • 中國科學院普定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普定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普定站」)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位於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預測喀斯特生態系統的演替趨勢,構建生態系統優化管理模式,提升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探索喀斯特退化生態系統自然和人工修復的途徑和機理並進行示範,為石漠化綜合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 環境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1957年11月生於山東萊陽,籍貫山東萊陽。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1987年、1991年先後獲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博士學位。現任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美國化學會ES&T雜誌副主編、《環境化學》主編、《科學通報》執行副主編。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