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 數百種人類轉錄因子可直接誘導細胞分化

2020-12-02 BioArt

幹細胞領域和組織工程領域的目標,是方便可控地產生出任何細胞系或組織,供基礎科學研究和藥物發現。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具有強大的擴增能力和分化潛力人類誘導多性能幹細胞(hiPSC)是一個完美的起點。然而,當前絕大多數類型的細胞分化依舊缺乏可靠的實驗方案。一種方案的思路是模擬細胞在胚胎中的實際發育過程。但特異的發育環境是不容易複製的,其中有許多複雜因素需要調控,如細胞的時空位置,細胞數量等等。這使得大批量生產變得困難。同時,有些實驗方案還依賴於溶劑或壓力等外界信號刺激,進一步限制了在同一培養中分化出多種細胞的可能。


另一種思路是通過激活某種或某些轉錄因子直接誘導細胞分化。這種方法已經被用於細胞系間的轉分化,和幹細胞的重編程以及再分化。目前,人們選擇轉錄因子的方法,要麼是使用已知同發育相關的因子,要麼是基於計算機預測。人們還尚未全面地檢測過人體內約1600種轉錄因子中,到底哪些能導致細胞的分化。


2020年11月30日,哈佛醫學院George Church與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Volker Busskamp合作在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題為「A comprehensive library of human transcription factors for cell fate engineering」的文章。他們構建了由1564個人類轉錄因子,包括1732個剪切異構體構成的DNA文庫,稱其為人類轉錄因子組。他們將所有的轉錄因子轉入人類誘導多性能幹細胞,從而篩選出了具有誘導幹細胞分化能力的轉錄因子。



研究者在克隆或合成轉錄因子DNA後,將其轉入強力黴素誘導的慢病毒載體。通過控制載體與細胞的比例,他們確保每個細胞最多獲得一個載體。研究者對三種hiPSC(PGP1, CRTD5 and ATCC-DYS0100)分別進行了載體轉入,以此消除由hiPSC個體間差異造成的影響。在激活轉錄因子四天之後,他們依靠多能性標誌基因的表達水平來鑑定細胞是否具備多能性,並用FACS將細胞區分開,然後找出已分化細胞中富集的轉錄因子。



研究者發現了290個轉錄因子可以在至少誘導至少兩種幹細胞的分化,65個轉錄因子能誘導全部三種幹細胞的分化。其中包括已知的具備誘導分化能力了的因子,如NEUROG1和ASCL1,但大部分(241個和54個)以前並未被報導過。研究者使用精度更高的PiggyBac轉座子技術確認了這些因子的誘導能力。接著,他們展示了三種新的誘導因子:ATOH1誘導hiPSC分化為神經元,並能觀察到動作電勢;NKX3-1誘導hiPSC分化為成纖維細胞,並能產生膠原實現組織愈傷;ETV2的二型剪切異構體誘導hiPSC分化為類血管內皮細胞,並具備血管生成能力。



由於轉錄因子激活十分便捷,研究者接著將轉入以上三種轉錄因子的細胞兩兩共培養,來探索構建負責組織的潛力。結果顯示在激活四天後,每一種細胞都以相似的比例存在於細胞群中。研究者進一步將三種細胞同時培養,並使用單細胞測序確認了每種細胞的轉錄表達特徵明顯差別,且伴隨著細胞特異標誌基因的表達。


在腦類細胞工程中,髓鞘形成通常要花費大量時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者使用SOX9將hiPSC誘導為少突膠質細胞。分化後的細胞在基因表達層面展現出了膠質細胞的特徵。他們接著將該細胞與hiPSC誘導的神經元細胞共培養,在轉錄因子激活的三天後就觀察到誘導膠質細胞與誘導神經元細胞的突觸發生接觸,並開始了髓鞘覆蓋的過程。不僅如此,SOX9誘導的膠質細胞還能在髓鞘鹼性蛋白基因敲除的小鼠大腦內生成厚厚的髓鞘。


在這項研究展現出的巨大潛力之外,作者還強調了需要對多種細胞平行分化與單獨分化間的差別做進一步研究。對於人類轉錄因子組得出的結果進行解釋,也需要結合發育生物學,計算系統生物學和功能性試驗等多方面知識與技術。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0-0742-6

相關焦點

  • NBT|數百種人類轉錄因子可直接誘導細胞分化
    一種方案的思路是模擬細胞在胚胎中的實際發育過程。但特異的發育環境是不容易複製的,其中有許多複雜因素需要調控,如細胞的時空位置,細胞數量等等。這使得大批量生產變得困難。同時,有些實驗方案還依賴於溶劑或壓力等外界信號刺激,進一步限制了在同一培養中分化出多種細胞的可能。另一種思路是通過激活某種或某些轉錄因子直接誘導細胞分化。
  • 轉錄因子c-Rel竟是一種新型免疫檢查點,誘導MDSC細胞分化促癌……
    該研究發現並證實,轉錄因子c-Rel是誘導髓源性抑制性細胞(MDSC)分化進而促進癌症發展的關鍵因子。靶向轉錄因子c-Rel可抑制腫瘤進展,並促進T細胞檢查點阻斷介導的抗腫瘤反應。因此,c-Rel可作為癌症免疫治療的一個新的檢查點(checkpoint),針對c-Rel開發的抑制劑有望成為全新的一類靶向MDSC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Rel蛋白是NF-κB家族的一員,NF-κB家族是調節免疫系統發展的重要轉錄因子。
  • Nature Cancer | 轉錄因子c-Rel竟是一種新型免疫檢查點,通過誘導MDSC細胞分化,促進癌症發展
    該研究發現並證實,轉錄因子c-Rel是誘導髓源性抑制性細胞(MDSC)分化進而促進癌症發展的關鍵因子。靶向轉錄因子c-Rel可抑制腫瘤進展,並促進T細胞檢查點阻斷介導的抗腫瘤反應。因此,c-Rel可作為癌症免疫治療的一個新的檢查點(checkpoint),針對c-Rel開發的抑制劑有望成為全新的一類靶向MDSC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Rel蛋白是NF-κB家族的一員,NF-κB家族是調節免疫系統發展的重要轉錄因子。
  • 數學院等通過調控網絡數學建模揭示幹細胞分化關鍵轉錄因子
    針對這一重要的科學問題,數學院研究員王勇與史丹福大學統計系教授Wing Hung Wong、醫學院皮膚系教授Anthony Oro、Howard Chang、博士李令傑等緊密合作,設計實驗獲取了從全能性幹細胞向表皮角質細胞分化期間匹配的染色質可及性和基因表達時間序列數據,提出了針對轉錄因子-可及調控元件-靶基因三元組的網絡推斷模型,揭示了幹細胞分化過程中的兩個關鍵的過渡期:表面外胚層起始階段和角質形成細胞成熟階段
  • Cell Stem Cell: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或能促進幹細胞分化形成心血管...
    2018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很多研究中,研究人員都想發現一種單一的轉錄因子來誘導中胚層的形成,中胚層是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如果沒有來自其它細胞蛋白的幫助,研究人員或許就無法誘導中胚層的形成。
  • 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細胞)來源於著床前囊胚的內細胞團,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多能性的特點,這使得其具有巨大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價值。ES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到細胞內轉錄因子與細胞外分子介導的信號通路的共同調控。研究表明,以Oct4為代表的關鍵轉錄因子對於ES細胞保持未分化狀態至關重要;而Erk/MAPK通路對於ES細胞的分化是必不可少的。
  • Stem Cell Reports:上海藥物所利用單轉錄因子及小分子化合物誘導...
    細胞間的轉分化,也就是成體細胞不需要通過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階段而直接轉變為另一類成體細胞,並實現功能性修復以肝臟為例,肝功能衰竭每年導致許多病人死亡,而可供移植的肝臟或肝細胞來源非常有限。同時,肝細胞在新藥研發領域也是研究藥物代謝及毒性的重要工具。如何獲得無倫理問題又具有正常功能的肝細胞用於移植和新藥研究一直備受關注。我國科學家在幾年前報導了利用數個轉錄因子可以將小鼠及人的成纖維細胞轉分化成為肝細胞,並已經開始向人工肝方向轉化。
  • Th17細胞的發現及分化之旅
    小鼠體內Th17細胞分化分為3個階段:在存在TGF-beta和IL-6的情況下,初始CD4+ T細胞分化為Th17細胞,這為誘導階段。這些細胞因子通過激活STAT3,誘導IL-21的表達。IL-21的自分泌信號可以促進IL-23 R、IL-17A及轉錄因子ROR gamma t的STAT3依賴性表達,這為擴增階段。
  • 董晨院士團隊Immunity:細胞因子啟動Th17細胞分化的新機制
    ▲長按識別二維碼閱讀論文過去研究表明,啟動Th17細胞分化,需要至少兩個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轉化生長因子- 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β),它們的共同作用能誘導Th17首要轉錄因子RORγt的穩定高表達,從而打開Th17細胞分化的大門,但其中的分子機理尚缺乏了解
  • 骨形態發生蛋白誘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的研究進展
    多種途徑可誘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骨(BMSCs)向成骨細胞分化,最主要的細胞因子是骨形態發生蛋白(BMP)。其通過何種途徑激活幹細胞向成骨細胞分化及其採用何種途徑能使BMP誘導BMSCs骨化為臨床治療骨缺損提供更好的服務。本文應用計算機檢索近10年來國內外應用BMP誘導BMSs的相關文獻,並對其研究現狀進行總結性歸納。
  • PNAS: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細胞)來源於著床前囊胚的內細胞團,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多能性的特點,這使得其具有巨大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價值。ES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到細胞內轉錄因子與細胞外分子介導的信號通路的共同調控。
  • Nature重磅突破:人造卵細胞成為現實——使用轉錄因子重建卵母細胞...
    歸根結底,繁育子代伊始於精子和卵子的結合,而個體的所有細胞的遺傳物質都是相同的,如果能誘導某些細胞分裂分化為精子或卵子,那麼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不孕不育問題。這項研究表明,一組8種轉錄因子可以在實驗室中將小鼠的多能幹細胞轉化為卵母細胞樣細胞。這一發現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卵細胞發育的理解,並可能對生殖醫學產生深遠影響!在雌性生殖系發育過程中,原始生殖細胞(PGCs)經歷了表觀遺傳重編程的命運決定和性別決定,分裂分化成卵母細胞並停留在原始卵泡中。
  • 科學家揭示整合單細胞和群體細胞轉錄組數據推斷細胞分化時間的作用
    該研究通過開發計算工具包(iCpSc)用於整合單細胞和群體細胞轉錄組數據,來預測細胞分化過程中單細胞的分化時間和路徑,並通過基因調控網絡分析尋找重要調控因子和信號通路。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作為強大的方法應用於分析發育和重編程過程的細胞異質性。分析細胞間異質性的關鍵目標就是尋找未知的細胞狀態或重構細胞譜系的發育軌跡。
  • Nat Rev Cancer:科學家揭示轉錄因子Cut調控作用
    近日,國際著名評論雜誌Nature Reviews Cancer在線刊登了一篇評論文章「Tumorigenesis: Cut here for differentiation,」,文章揭示了轉錄因子Cut的功能。擾亂分化與細胞凋亡的調節已知促進了癌症的發展,但這兩個過程之間的關聯卻一直沒有搞清。
  • Nature Biotechnology:利用microRNA技術提高iPS細胞安全性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科學家在新一期《自然·生物技術》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利用微RNA小分子取代一種可能致癌的轉錄因子,成功將實驗鼠皮膚細胞轉化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iPS細胞是指體細胞經過基因「重新編排」,回歸到胚胎幹細胞的狀態,從而具有類似胚胎幹細胞的分化能力。科學家認為,這一技術將來有望用於培養完全不含病毒和外來基因的安全性更高的iPS細胞。對皮膚細胞進行「重排」使其成為iPS細胞涉及4種轉錄因子的表達。
  • 研究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及其在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miR-133a表達的上調促進了線粒體生物發生和肌細胞分化,並進一步通過「定向染色質構象捕獲」(CAPTURE)技術找到了調控miR-133a表達的上遊調控因子KAP1,從而加深了對miR-133a轉錄調控機制及重要功能的了解。  microRNA(miRNA)在多種生理及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 歷程:從細胞分化到細胞重編程
    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認為在個體發育的過程中,未成熟細胞發展成特定成熟細胞是單向性的,不可能再恢復到多能幹細胞的階段。在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細胞生物學家們普遍認為細胞在分化的過程中只保留了維持細胞特性和功能的基因,當它們分化後就無法逆轉回未分化狀態。
  • ...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向髓核樣細胞分化的新方法 | Stem Cell...
  • 用轉錄因子重建卵母細胞轉錄網
    在這裡,我們確定了一組轉錄因子,足以觸發卵母細胞生長。通過對小鼠體外卵母細胞發育系統中基因表達變化的研究和功能篩選,我們鑑定了8個轉錄因子,每個轉錄因子都是從原始卵泡向初級卵泡轉化所必需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轉錄因子的強制表達迅速地將多能幹細胞轉化為能夠進行受精和卵裂的卵母細胞樣細胞。
  • 醫學資料筆記-2 T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活化T細胞誘導性表達一系列細胞因子和細胞因子受體,而活化的APC也產生多種細胞因子,這些均為T細胞增殖和分化奠定基礎。如缺乏共刺激信號,第一信號非但不能有效激活特異性T細胞,反而導致T細胞失能。其中IL-1和IL-2對T細胞增殖至關重要;其他細胞因子參與T細胞的分化。如果沒有細胞因子,活化T細胞不能增殖和分化,導致T細胞活化後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