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垃圾分類首日 我們這樣做(圖)

2021-01-14 天津日報

  市民群眾這樣做

  從不適應到努力學

  「依據國家有關標準,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我們將生活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類。」

  「大家認真看這四個標識,跟其他城市是有所區別的,一定辨別清楚。只要記住了圖片和顏色就成!」

  《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於昨日正式施行。河東區在前期持續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基礎上,動員全員參與、全域行動。早晨8點,記者來到坐落於唐家口街道工大社區的河東區首座環保驛站,雖然氣溫很低,但群眾的環保熱情高漲。身穿紅馬甲的社區志願者早已在驛站大屏幕前,熱情地為過往群眾介紹垃圾分類知識。

  「阿姨,電池是有害垃圾對不對,應該投放到這個紅色打著叉號的桶裡面。」3歲的小梓萌在奶奶趙淑賢的陪同下,一邊打開塑膠袋,一邊把4節廢電池扔到了有害垃圾收集箱中,「也有點不適應,以前一扔一兜,現在不僅得分幾兜,還得分對了。歲數大了,真是有點費勁!還好,我小孫子經常來聽志願者講課,他明白,還挺樂意,說是用積分能換東西。」

  「投放垃圾的居民會得到一個印有二維碼的鑰匙鏈,掃碼就可以積分換禮。」驛站環保主管張彤說,「我們還設計製作了一個分揀臺,能進行乾濕垃圾分類的分揀,也能讓居民更直觀地學習,每一次居民參與投放都能學到一些分類知識,投放正確的居民還能獲得積分。」

  據介紹,該驛站設置的可回收智能分類收集箱,在每次投放後系統自動進行稱重,每千克回收物都可獲得積分。根據累計所得,市民可在驛站的智能積分兌換機上,換取垃圾袋、捲紙等日常生活用品。

  「驛站的工作特別細緻,還專門有熱水供大家洗手,室外還有方便清潔小區垃圾桶的衝桶設備。」幾位居民在驛站裡討論垃圾分類心得,趙奶奶帶著小孫子在屋裡洗手,「政府好事辦好,實事做細!我們老百姓更應該人人樹立環保意識,養成廢物利用的習慣,為保護生態環境出一份力。」

  大學食堂這樣做

  高標準處理廚餘垃圾

  連日來,全市大中小學開展了一系列垃圾分類進課堂活動。昨天是《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第一天。記者走進天津職業大學學生食堂,在這裡現場「檢驗」大家對於垃圾分類知識的學習效果。

  中午11點,食堂開餐了,學生們陸陸續續地從校園的各個方向前往食堂就餐。15分鐘後,已經有用餐完畢的學生端著餐盤前往設在食堂出口處的「餐具回收處」。記者在現場看到,回收臺上設有3個回收口,分別是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與之相對應的是3個安放於回收臺下的垃圾桶。

  把喝完的飲料瓶放進可回收垃圾桶、把使用完的一次性餐具和面巾紙放進其他垃圾桶,把盤子裡吃剩下的魚骨頭、雞骨頭倒進廚餘垃圾桶,之後把空空的餐盤交給負責收取餐具的阿姨……隨著送餐盤人數的增加,回收處並沒有出現「擁堵」的狀況。即使是在中午12點這個用餐高峰,現場也是井然有序。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學校食堂實行自助取餐,鼓勵大家吃多少取多少,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成了「光碟」一族;另一方面,大家對垃圾分類非常熟練,能夠快速準確地把用餐後的垃圾分類放進不同的垃圾桶。

  據了解,「自助」食堂的出現,讓學校的廚餘垃圾減少了三分之二。對於現在每天僅有的小半桶廚餘垃圾,學校還利用微生物技術對其進行了「消滅式」降解處理,「目前降解率已達到99%以上,基本沒有殘渣。真正實現了廚餘垃圾不出校門就地無害化、減量化處理。而這項處理的前提就是學生們準確地做好了垃圾分類。」天津職業大學後勤處副處長朱黎說。

  志願者這樣做

  擔當垃圾分類領路人

  「胡大爺,您擇下的菜葉子以後就扔在這個桶裡,我一會兒帶下去。」楓葉正紅老年志願服務隊的王志潔,最近每天都到光復道街逢雲裡的胡大爺家「串串門」,戴上手套到社區發放的分類垃圾桶邊,查看桶內垃圾,動手將分得不對的垃圾揀出來。「我歲數大了,記不清怎麼分類,雖然咱人老了,但也不能服輸,總想跟上這新形勢,多虧王姐最近天天來。這麼一來二去,我還真就快全都記住啦!」

  據了解,楓葉正紅老年志願服務隊在《條例》施行前,就考慮到推行垃圾分類在高年齡層群體中有困難,特別安排隊員協助社區到一些獨居老人的家中幫助他們按要求分類、投放、丟棄。「現在社區的網格員們也給了我們很大幫助,和隊員們一起入戶,共同普及,從專業性和覆蓋面上又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楓葉正紅老年志願服務隊負責人孔令智介紹說。

  「我家孩子現在比我還明白怎麼給垃圾分類,每天上學前,自己拿著垃圾袋去對應的垃圾桶投放,這肯定跟每天放學就和小朋友跑到公園玩兒飛行棋有關係。」公園?飛行棋?記者來到河北區寧園街垃圾分類主題公園之後,這些「問號」迎刃而解。原來是寧園街拿出創新招法,利用街域範圍內的可回收雜物和廢棄地塊建設了垃圾分類主題公園,公園集宣傳、健身、娛樂為一體,特色打造了大型實景垃圾分類飛行棋,參與者以回答問題、投放垃圾道具的形式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社區工作者這樣做

  盯桶盯人確保分類質量

  「這位大哥,您先別投,把袋子打開,我們看看裡面是什麼。」昨天一大早,和平區南市街慶有西裡小區門口,幾位垃圾分類志願者攔住了一位正要扔垃圾的男士。打開垃圾袋,發現裡面有煙盒、礦泉水瓶、茶葉渣等。這位男士不好意思地說自己還不太懂分類。在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指導下,他才把煙盒和礦泉水瓶拿出來放到可回收垃圾桶,將茶葉渣放進廚餘垃圾桶裡。

  工作人員一邊監督居民分類投放垃圾,一邊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張姨,綠色的垃圾桶是裝廚餘垃圾的,您家的剩菜剩飯、果皮茶葉渣等放到這個垃圾桶裡。」記者在現場看了一會兒,發現偶爾會有一些居民的垃圾袋裡有各類垃圾混裝的情況,但對於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的糾正,絕大多數居民都能比較配合,認真看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如何把自己分錯的垃圾挑出來,投到正確的桶中。

  「現在居民的投放情況比之前要好,但還是會有一些居民出現投錯、混投的情況。大多數居民都能夠將產生的生活垃圾分好類,進行分類投放。」在五大道街輔恩裡小區垃圾投放點,志願者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在現場看到,居民們投放最多的是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前來投放垃圾的馬先生則頗有經驗,他對記者表示,「平時我就有分類的習慣,家裡也買了個『一式兩箱』垃圾箱,所以在家中將垃圾分好類,到小區現場直接投放就行,不會亂也不會錯。」

  雖然是《條例》施行的第一天,很明顯,大多數居民已經做足「功課」,大家都在適應著、學習著這種新的垃圾處理模式。各街道、社區也安排了志願者和工作人員在現場監督、值守,做到盯桶盯人,確保垃圾分類質量。

  垃圾車這樣做

  各車收各物 各走各的路

  「菸蒂是其他垃圾,菜葉、果皮是廚餘垃圾……」昨天上午,家住和平區勸業場街南京路社區的退休職工周大爺出門遛彎兒,順手將幾個垃圾袋帶出家門,他一邊念叨著,一邊將垃圾分類投放到不同垃圾箱內。

  周大爺告訴記者,「能看到不同類別的垃圾收運車到小區收運不同垃圾,其實這對我和鄰居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形成了正面引導,我們分類投放功夫沒白費。」昨天,在勸業場街南京路社區裡,記者看到了一輛來收垃圾的廚餘垃圾收運車,外觀別致新穎,引人注目。它以綠色為主色調,在車身明顯位置噴塗了廚餘垃圾標識,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記者看到,車身中間有將近一米寬的箱桶運輸架,車頂便是垃圾傾倒入口,平時運輸過程處於密閉狀態。此外,車身上還噴塗了「廚餘垃圾分一分 綠色生活美十分」的宣傳語,讓市民們看到後一目了然這是收運廚餘垃圾的專用車輛。

  駕駛著車牌號津CB2135餐廚垃圾收運車的司機趙國安對記者說:「我們是專人專車專線收運垃圾,到這個小區一般都是下午兩點多,居民們吃完中午飯了,會產生較多餐廚垃圾,我們就來及時收走,避免垃圾滿溢,造成異味等汙染。」

  「這輛車不算特別大,方便進出小區,能裝載3噸廚餘垃圾」,趙國安一邊說著,一邊打開了位於副駕駛車位後面的安全鎖,原來裡面是個主機箱,有多個按鈕,用來操控箱桶運輸、傾倒,方便將車輛外掛的廚餘垃圾直接由車頂灌入收運箱。

  記者採訪了解到,這是和平區垃圾管理所今年新投入使用的一批廚餘垃圾收運車,車廂帶有自動感應加熱功能,該裝備技術在全國領先。當外界溫度低達0攝氏度以下,會自動對箱體進行加熱,保持20攝氏度恆溫,避免運輸過程中液體垃圾凝固結冰等現象,確保垃圾運輸處理全線更加乾淨、徹底。另外,車輛在收運垃圾後,還有自動稱重顯示,數位化精準收運,真正做到垃圾收運「心中有數」。

  昨天,記者在該小區偶遇有害垃圾收運車,車身噴塗了明顯的紅色標識,還有「有害垃圾單獨放 環保生活不能忘」的宣傳語。垃圾收運人員告訴記者,為了避免有害垃圾運輸不當造成二次汙染,採取「以桶換桶」的方式進行整桶運輸。車輛出發前,一般會載有8隻標準尺寸的紅色空桶,按計劃到達收運點位後,將裝有有害垃圾的垃圾箱密閉放入車內,再將隨車攜帶的空桶留下,繼續進行有害垃圾承裝。

  《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後,垃圾收運不再「大鍋燴」,分類運輸作業分工進一步明確,在確保生活垃圾準確分類的前提下,統一規範分類運輸,「各掃門前雪」成為標準與常態。

  據和平區城管委廢管科科長宋進林介紹,和平區結合實際情況分別配置相應類型、噸位、功能的分類運輸車輛,並對原有運輸車輛粘貼、噴塗垃圾分類標識,組建運輸隊伍,全區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廚餘垃圾運輸車輛配備分別達到了119輛、7輛、30輛。可回收物方面,市商務部門的備案企業在和平區已調派2輛可回收物收運車,對區域範圍內276家各級機關單位實現了物回收企業上門回收服務。區商務局引進的兩家物回收企業,分別配備適合居民區收運的車輛,以南京路為界在和平區逐步開展社區可回收物的收運,初步實現了居民區可回收物的有效回收利用。

  昨天是《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的第一天。全市綜合執法系統3540名執法人員,深入社區、企業、學校、樓宇等578處進行執法檢查,共對人和企業開具768000份條例宣傳彩頁、宣傳單。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解決市民分類投放後又被混裝混運的問題,將強化執法監督,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如果市民發現垃圾混裝混運的情況,可以撥打88908890進行舉報。

  智能分類這樣做

  「一戶一碼」可追根溯源

  「正在開門,請正確投入垃圾……」

  「正在測量,請稍後……」

  「您本次投放重量為0.3公斤……」

  垃圾箱會說話?西青區精武鎮付村的智能垃圾分類箱就有這樣的「神奇」功能。

  昨天,《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首日。精武鎮付村村民李春萍來到小區裡的智能垃圾分類箱前,熟練地掃描手中的二維碼,按照投放口標註,將已經在家初分好的垃圾分類投放進各個箱體。

  對於付村居民來說,垃圾分類早已不陌生。今年4月,作為西青區首批投放使用智能垃圾分類箱的試點村,付村依託原有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智慧平臺」,建設智能垃圾分類系統。全村各社區配備智能六分類垃圾桶,用於投放可回收物垃圾和有害垃圾;社區內每棟樓樓口配備智能兩分類垃圾桶,用於投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同時,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垃圾分類「一戶一碼」,統一為居民發放垃圾袋和二維碼,垃圾投放可追根溯源。

  「以前,家裡的廢舊物品捨不得扔。現在有了這個智能垃圾桶,這些東西可有了去處。這上面標註很明確,過期藥、電子垃圾、化妝品、紙張……只要按照標註投就不會錯。投進去會自動稱重,然後出一個列印的積分條。拿這個積分,能兌換很多生活物品。前兩天,我還換了瓶洗潔精呢!」李春萍說。

  智能垃圾分類箱不僅會「說話」,還有一個善於數據分析的「大腦」。每臺智能垃圾分類箱都配有先進的數據採集終端。村民的垃圾分類情況會實時上傳到付村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智慧平臺的顯示屏上。後臺根據分類情況自動生成每戶參與垃圾分類的積分,所有數據公正、公開,村民可以隨時在手機端或電視端上查詢到自家和其他人的積分情況。

  如今,垃圾分類的理念在付村已深入人心。推行智能垃圾分類以來,全村8名專職網格員全天候進行分類監督,80多名村民自願加入志願者隊伍,進行環境監督,指導群眾正確使用智能垃圾分類箱。截至目前,村民垃圾投放正確率已達到80%。

  「網格員每天隨機抽查,查到分類不符合要求的家庭,會扣除這家的文明積分。全年分類無錯的家庭可以參與年終『垃圾分類文明戶』獎勵。村民參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付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成達說。

  垃圾發電這樣做

  垃圾分類了 原料變好了

  昨天中午12點,薊州區生活垃圾發電廠,一車車樹枝、樹葉、廢棄家具等生活垃圾被運到這裡燃燒發電,令人驚喜的是,垃圾車上再也沒有了廢棄的燈管、電池等有毒有害垃圾,廚餘垃圾數量也大為減少。發電廠負責人王漢青說:「今天運來的生活垃圾都是被分類過的,垃圾發電原料變好,促使鍋爐燃燒熱值提升,發電效益更好,保護環境作用更大。」

  王漢青介紹,對生活垃圾進行燃燒發電是一種便捷的無害化處理方式,不但可以淨化保護環境,還能變廢為寶,增加經濟效益,一舉兩得。為達到綠色環保標準,他們安裝的是國內一流的生產設備,採用的是達到國際標準的生產工藝,使排放標準全部達標,其中顆粒物含量僅為國家標準的10%左右,二氧化硫、氯化氫、氮氧化物等也遠遠超過國家標準,對周邊空氣品質沒有產生影響,現在每天處理生活垃圾800噸,日發電量達到30萬千瓦時。

  12月1日起,薊州區按照全市統一要求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分類後的生活垃圾終端處理採取多種方式:對可回收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分揀打包後運往再生企業進行加工;有害垃圾統一暫放在一個無害化的垃圾回收間,然後交由區環保部門運往具有相關資質的環保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絕不會汙染環境;對廚餘垃圾採取化整為零的處理方式,鼓勵幫助有條件的村鎮購買設備在當地進行油水分離,生產有機肥料,變廢為寶,保護生態環境;其他垃圾運至發電廠燃燒發電。

  區城管委負責人董秀良告訴記者,薊州區正在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的無害化終端處理設施,做到收集、運輸、終端處理全程無害化。目前,正在抓緊規劃在現有生活垃圾發電廠內配套興建廚餘垃圾綜合處理廠,日處理量達到100噸,總投資3500萬元,對城區產生的廚餘垃圾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具體處理方式是:進行乾濕分離、油水分離,把汙水集中到垃圾發電廠中的汙水處理廠進行淨化;把廢油進行處理後生產肥皂等;剩下的渣燃燒發電,不剩餘一點汙染物,把廚餘垃圾全部吃幹榨淨。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首日 我們這樣做
    記者 劉玉祥 攝市民群眾這樣做從不適應到努力學「依據國家有關標準,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我們將生活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類。」「大家認真看這四個標識,跟其他城市是有所區別的,一定辨別清楚。只要記住了圖片和顏色就成!」
  • 垃圾分類首日 我們這樣做-新聞中心-北方網
    幾位居民在驛站裡討論垃圾分類心得,趙奶奶帶著小孫子在屋裡洗手,「政府好事辦好,實事做細!我們老百姓更應該人人樹立環保意識,養成廢物利用的習慣,為保護生態環境出一份力。」吳迪 通訊員 劉澤瑞 攝  大學食堂這樣做 高標準處理廚餘垃圾  連日來,全市大中小學開展了一系列垃圾分類進課堂活動。昨天是《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第一天。記者走進天津職業大學學生食堂,在這裡現場「檢驗」大家對於垃圾分類知識的學習效果。  中午11點,食堂開餐了,學生們陸陸續續地從校園的各個方向前往食堂就餐。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紅樓無限情(圖)
    這個學校是河北省的先生們辦的,所以天津衛的闊子弟罕見,而以文安、徐水、河間、獻縣、滄、景、鹽,以至京東諸縣的「外地」學生為多。這就是說,它的風氣必然是樸實無華,還帶點「村」氣,可是正派,規規矩矩,扎紮實實。毛病是太死,只讓學生讀死書,不知其他。校規極嚴,學生們見了「老管兒」(管人的舍監)如避貓鼠兒的一般。到校外去必須請假獲準才行,不然,擅出校門一步則記大過一次──三次開除不赦。
  • 全網沸點 | 天津垃圾分類倒計時;滿洲裡此次疫情是由境外輸入引起...
    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黨組召開2020年第14次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中科院黨組書記侯建國主持會議。中科院黨組副書記陰和俊,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琪作重點發言。上述消息顯示,侯建國已任中科院黨組書記;陰和俊已任黨組副書記。天津增強「硬核」實力。
  • 全網沸點 | 天津印發生活垃圾分類指導目錄;國家出手破除老年人...
    近日,天津東疆港區瞰海軒小區接連出現8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針對這起疫情,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昨天在發布會上公布了該小區病毒追溯結果。經多日追蹤發現,小區首個感染者王某曾乘坐電梯時未佩戴口罩,並在電梯的密閉空間中咳嗽、打噴嚏,汙染了電梯環境,進而導致小區內其他居民被感染。全國表彰 天津67人光榮上榜。
  • 【垃圾分類】區海洋經濟促進中心:垃圾分類是這樣做的
    【垃圾分類】區海洋經濟促進中心:垃圾分類是這樣做的 2020-12-01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津版「國之重器」 提升「衛藥」科技內涵
    記者來到天津中醫藥大學新校區,走進中醫藥研究院藥學部儀器室,溫暖撲面而來。此刻,室溫恆定在22.3℃,一排排大型色譜儀、質譜儀中間,幾個身著白大褂的身影正埋頭操作實驗。  「我們正在對12種人參類藥材,包括人參、西洋參、三七、紅參、人參葉等所含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參皂苷』同時進行含量測定,確定活性成分在不同藥材中的含量差異,從而進行質量評價。」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我心中的小鎮(圖)
    我們看著都覺得有些腿軟……  小鎮集日是十分熱鬧的,天剛蒙蒙亮,街上便車水馬龍了。晨風中瀰漫著炸果子、煮豆漿、烤山芋的味道,香香的、甜甜的、暖暖的,令人垂涎。在擺滿各色花布頭的地攤前,賣者脖子後面斜插一把木尺,高聲地說唱著。這說唱式的吆喝我很愛聽,內容大都是在誇耀他的商品,常引來一群女人們前來挑選。糧店裡,人們付上兩元錢,說出地址,店員便會把一袋麵粉送上家門。
  • 垃圾分類,你我同行
    垃圾分類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呢?11月20日,在溫州市「垃圾分類 全城助力」公益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現場,我站在臺上宣讀《倡議書》:「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齊出一份力,同盡一份心,共擔一份責……」  這次公益行動還讓我對垃圾分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我體驗了首個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流動性科學館——「四分小魔盒」。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加強交流 深化合作
    本報訊 12月23日,區委書記範少軍會見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行長陳永宏一行,雙方就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共謀發展、實現共贏進行了洽談。  範少軍代表區委、區政府對陳永宏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並介紹了河東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天津正式實行垃圾分類!未來扔垃圾還要定時!
    12月開始 天津實行垃圾分類 可不少天津人有些困惑 垃圾分類了 為什麼自己家樓下
  • 垃圾分類關鍵要做實細節
    垃圾分類,人稱「世界性難題」。春節前夕,記者在浙江調研時發現,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這道難題正在被有效破解。「垃圾圍城」的浙江答卷得到了中央有關部門的肯定,並將在全國推廣。(2月6日《經濟日報》)  可收回物、不可回收物,是抽象的分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有機物、無機物,涉及到較深奧的化學知識,居民很難理解,也不願為之費腦。但許多地方的垃圾就是依此分類的,導致很多人提著垃圾袋,卻不知投放到哪個垃圾箱。  即使居民認真響應,但分類的好處在哪?產生了何種效益?居民缺乏真切感受。
  • 垃圾分類 記住了,我們這樣「分」!
    》自2019年9月1日實施西安垃圾分類將進入有規可依的「強制時代」不按規定條例執行可能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第四條 生活垃圾應當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應當遵循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系統推進的原則,實行資源化、無害化管理。
  • 垃圾分類,我們不能再等了……
    這場垃圾分類的戰爭已經迫在眉睫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適應我們要做的就是 快!1我們為什麼這麼著急地想要垃圾分類?因為——我們已經沒有太多時間了!!!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垃圾生產大國。早在2004年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垃圾製造大國。中國目前全國生活垃圾年產量為4億噸左右,並以大約每年8%的速度遞增。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實施首日,居民們怎麼說?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立芳)從今天(5月1日)起,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將迎來一項變動,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版條例)正式實施,將對垃圾產生源頭到末端處理實行全流程分類管理。新版條例實施首日,居民們的感受如何?
  • 南開區:生活垃圾分類走起來!我們準備好了
    >12月1日起,《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垃圾分類將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新常態」。《條例》實施首日,城管執法工作人員和社區工作者在投放點對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進行現場指導,糾正分類錯誤的行為。
  • 垃圾分類了,為什麼你家門口沒有4個垃圾桶?
    轉眼間垃圾分類真的就來咱天津了12月1日是天津實行垃圾分類的第一天好消息是天津並沒有開出任何罰單這些問題都有解答了▼今天(12月2日),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峰及相關負責人做客由海河傳媒中心推出的《公僕走進直播間》特別策劃「十四五 開新局——2020委辦局長年終訪談」市城市管理委專場,就廣大市民關心的垃圾分類等熱點問題作出回答。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密西西比河畔的馬克·吐溫(圖)
    我手捧鮮花駐足銅像前,油然想起魯迅先生說與他的那段話來:「成了幽默家,是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著哀怨,含著諷刺,則是不甘於這樣的緣故了。」  被馬克·吐溫稱為「家」的故居別墅,在哈特福德。這兒,是好萊塢巨星凱薩琳·赫本的出生地,也是因《湯姆叔叔的小屋》而蜚聲文壇的斯託夫人長期居住的地方。
  • 【津雲微視·現場】天津啟動垃圾分類專項治理 嚴查違法違規行為
    內容提要:2020年12月1日,《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為加強生活垃圾管理,嚴查違法違規行為,天津四個部門啟動了百日聯合執法行動,對企業和個人生活垃圾分類全流程,進行執法監督。
  • 長島垃圾分類實現城鄉全覆蓋
    「沒想到,用垃圾分類積分卡還能換米麵花生油。今後,我們要繼續把垃圾分類做好,做徹底,讓我們的環境也變得更好。」近日,長島綜合試驗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在步行街西首舉行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活動,市民欒曉玲看著家裡的垃圾「換」成了各種生活用品,切實體會到了垃圾分類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