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戴B貨翡翠等於戴個輻射源 專家稱沒那麼誇張
天然翡翠
訪談嘉賓
胡學年(註冊珠寶檢驗師、註冊珠寶評估師、廣東省地質局廣地珠寶首飾公司高級工程師)
近期,有傳言稱B貨翡翠含大量放射性元素以及有毒物質,令不少消費者惴惴不安。那麼,經過人工處理的B貨翡翠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害?
人工處理過的翡翠有害嗎?
羊城晚報:前段時間網上一個名為《看看玉鐲怎麼慢慢殺死你》的帖子流傳甚廣,該帖圖文並茂地講述了翡翠玉鐲的恐怖製作過程,稱一些鐲子造假是先將一堆沒水、沒底、沒色的石頭料,用強酸以及包含大量放射性元素的化學製劑浸泡半個月「洗底」,然後對洗過底的石料進行人工加色,再用劇毒的化學物品注膠,等到半成品出爐,原來的毛料已經有了水色。這種翡翠目前市場上有沒有發現?
胡學年:從網帖所述內容來看,講的應該是B貨翡翠的人工處理過程。B貨翡翠就是採用天然翡翠原石進行後期人工處理的產品,它的本質還是翡翠原料,只是因為其質地不夠好,雜質較多,所以被人為漂白充填處理,主要是去除翡翠中影響顏色和透明度的雜質。但在酸液、鹼液中浸泡過的翡翠是沒辦法做成成品的,稍微一動它就會散架,因此需要注膠把翡翠固結起來。
這樣處理後的翡翠密度會變小,光澤會改變,顏色沒有那麼光亮。因此有人就在此基礎上進行染色,最後出來的翡翠飾品俗稱「B+C貨」。
羊城晚報:但這個帖子說,經過處理的玉鐲「會長期釋放毒素及放射性元素」。這種翡翠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害?
胡學年:沒那麼誇張,很多帖子總是說得很玄乎,放大了人們的恐懼感。翡翠這些人工優化的手段其實並不新鮮,在上世紀90年代就出現並得到廣泛應用,至今都沒聽說有人因此患癌或染上什麼重疾。我認為B貨翡翠對人體健康基本上沒什麼太大的危害,酸液、鹼液一般不會殘留,注膠可能含有甲醛,但量也非常少。反倒是C貨翡翠染色時,染料中可能含有鉻、汞等重金屬元素,有可能導致皮膚過敏、發炎,但也沒有致癌的實例。
B貨翡翠鐵殘留沾染金手鍊
羊城晚報:這個網帖流傳甚廣,近期廣東省地質科學研究所珠寶玉石鑑定中心接到的市民主動送檢會不會增加?
胡學年:送檢量倒是沒什麼大變動。但有一個案例比較典型,之前有一位女士懷疑黃金生鏽質量差,拿來送檢卻發現,原來她的金鍊子長期跟一隻翡翠手鐲戴在一起,這隻手鐲是B貨翡翠,人工處理後有鐵元素釋出,沾染到了金手鍊上,看上去就像生鏽了一樣,但這樣的例子比較少見。
羊城晚報:天然翡翠肯定是消費者的首選,但很多人擔心買錯了B貨、C貨翡翠,翡翠鑑別難不難?B貨、C貨翡翠有沒有保值、增值功能?
胡學年:不少人以為翡翠很容易造假、很容易買錯,其實相對於書畫、古董等其他投資收藏品,翡翠是最容易鑑別真假的,只要一送檢,有沒有經過人工處理一目了然。
最近十年翡翠價格翻了幾倍,但這僅限於天然翡翠,人工處理過的B貨翡翠不能說完全沒有價值,但是價值低,談不上保值。C貨翡翠就更加不具備保值、升值的功能了。
從今天開始,廣東省地質局廣地珠寶首飾公司特約「羊晚理財季」,每逢周四推出珠寶講座,分析珠寶投資收藏優劣勢,帶領消費者走出珠寶消費誤區。另外,敬請關注9月14日廣地珠寶玉器文化節。(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