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應該都已經知道,翡翠是分非常多種不同質量的,但是具體怎麼分卻不清楚,特別是A、B、C貨,還以為A貨就是假的、仿貨,A、B、C貨以外的才是真正的天然翡翠。但實際上並不是,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翡翠的A貨、B貨和C貨。
首先要破解翡翠的A貨是仿貨這個誤區。「A貨是仿貨」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A貨這個詞最初被大眾熟知是在外貿行業,指的是服飾、包包等的仿冒品,因為這個意義深入人心,因此大家看到「A貨」兩個字,可能就潛意識代入了仿冒品。但實際上,A貨在不同行業有著不同的說法,比如在外貿單上,A貨指的是好壞難以區分的原單尾貨,在生產QC環節,A貨表示的是合格;而在翡翠行業,A貨更是指天然翡翠。
具體來說,A貨翡翠指的是指經過機械物理加工,保持了本身顏色、結構和透明度等等因素的純天然翡翠,這種翡翠保存了原有的價值,是真正的天然翡翠。而B貨則是指將原本低檔的翡翠用強酸洗蝕去掉裡面的雜質、汙點等,再用膠或是樹脂等材料做填充處理的翡翠。而C貨則指染色的翡翠,經過染色的翡翠會看著很奇怪,沒有深淺的過渡。至於D 貨,根本就不是翡翠原石做的,而是用廉價玉石、玻璃甚至是塑料來冒充的。
那麼,如何辨別A、B、C和D貨呢?
首先可以看翡翠的「色」。因為有些翡翠實際上是由C貨翡翠染色變成的,這樣的翡翠看起來會顏色不「正」,看著就不像天然的,而是暈開的一般,有的甚至還能看到內部有裂縫,縫中有染色劑。而且,天然翡翠的顏色是有色根的,有從表到裡的過渡,所以如果沒有,基本就不是天然翡翠了。
其次可以看種質。眾所周知翡翠是有種質之分的(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上兩篇文章),而不同種質的翡翠看起來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某一件翡翠飾品的顆粒結構看起來是很粗的,那麼這樣的翡翠理應是水頭短的,而如果是顆粒粗的情況下,這件翡翠看起來水頭還很長,那就很有可能是假的,或者是B、C貨。
第三個是可以看紋理。一般來說,不同的翡翠雖然有不同的紋理,但是不會太亂,而如果在透射光中,翡翠呈現了象網狀或樹枝狀類又或其他雜亂的紋路,就可能是B貨翡翠,因為B貨翡翠加工中的強酸浸泡環節,就會讓翡翠出現這樣的紋理。
現在,你知道翡翠A、B、C貨的差別了吧,如果一時記不住,可以點個收藏和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