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6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剖宮產後發生食物過敏或肥胖的可能性更大,超重嬰兒的過敏風險可能更高。
在全球範圍內,五歲以下兒童的肥胖症和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正呈穩步增長,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慢性疾病在生命開始的早期就存在著生物學聯繫,例如,剖宮產後發生食物過敏或肥胖的可能性更大,超重嬰兒的過敏風險可能更高。
此外,眾所周知,腸道微生物組成對嬰兒的免疫系統和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腸道菌群可以發酵膳食纖維,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代謝產物及其中間體,目前在動物模型中的測試已經表明幾種SCFA對過敏和超重具有保護作用。但分娩方式和時長是否會影響嬰兒腸道微生物組成和代謝產物水平,對這些慢性疾病的發作是否具有介導作用,目前仍不清楚。
近日,一項由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和中國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Gastroenterology》上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剖宮產和長時間分娩可能會影響嬰兒腸道中的微生物組成及代謝產物水平,進而導致其兒童時期肥胖和過敏的風險更高。
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20.08.053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研究人員收集了加拿大全國出生隊列研究(CHILD)中足月出生的1667名嬰兒在3個月和12個月大時的糞便樣本,測定其腸道菌群組成特徵,微生物代謝產物水平。然後在1歲和3歲時測量其兒童體重指數(BMI),以及對10種常見過敏原的致敏性。同時也記錄了其出生方式,妊娠狀況,胎齡,分娩持續時間,胎膜破裂持續時間等。
對糞便樣本分析發現,在3月齡到12月齡間,嬰兒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出現增加,艱難梭菌的定殖率從30.9%上升到45.8%,而腸桿菌科細菌/擬桿菌科(E / B)的豐度比和雙歧桿菌的相對豐度出現下降。微生物代謝產物中,乙酸鹽的水平最高,而其他SCFA(例如丙酸酯,丁酸酯)和中間體(例如乳酸酯,琥珀酸酯)的水平要低得多。
研究思路
建立廣義結構方程模型(SEM),以分析出生特徵、3和12月齡嬰兒腸道微生物組成和1和3歲兒童健康狀況間的複雜關係。結果發現,剖宮產出生的孩子在一歲和三歲時的體重指數可能更高,E / B比例的改變是導致超重的主要原因,艱難梭菌和瘤胃球菌科對其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此外,剖宮產也明顯增加了1歲和3歲兒童的過敏率,這是由12月齡時較高的E / B比例以及韋榮氏菌科和艱難梭菌的豐度所共同介導的。
出生方式對嬰兒微生物和健康的直接影響
剖宮產的主要影響通路
研究人員還發現,第一次妊娠且經過長時間分娩後出生的嬰兒,發生肥胖症和過敏的風險也比較高。3月齡時嬰兒腸道中的E / B豐度比是導致超重的主要因素,雙歧桿菌豐度以及甲酸鹽水平的降低對體重指數也具有一定的影響。而12月齡時較高的E / B豐度比主要影響著致敏性,丙酸和甲酸水平也起著介導作用。
孕婦長時間分娩的主要影響通路
該研究的作者Anita L. Kozyrskyj說: 「剖宮產和長時間分娩是引發100多種腸道微生物途徑變化而導致超重和過敏的源頭,我們希望能採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剖宮產,並考慮使用產後微生物菌群調整的解決方案來預防這兩種情況。」
參考資料:
[1] From birth to overweight and atopic disease: multiple and common pathways of the infant gut microbiome.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