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運行前後洞庭湖水質時空動態研究取得進展

2020-10-22 嶺南科苑

當前,全球有超過1400個面積大於或等於100km2的湖庫水體,為近10萬種動植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場所。另外,湖泊在調節全球和區域生態平衡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保持生物多樣性、淨化水質以及調節氣候意義重大。水質是湖泊發揮各種生態功能的重要基礎。然而,由於工業的迅猛發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長,大量汙水排入湖泊,導致水質惡化,引起生物多樣性減少、飲用水短缺等一系列嚴重的生態問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溼地生態課題組就三峽大壩運行前後洞庭湖水質時空動態及其與水文因子的關係研究取得進展。研究發現,洞庭湖總氮和總磷濃度在三峽運行前期總體呈現上升趨勢;三峽大壩運行後,總氮呈顯著上升趨勢,而總磷濃度則持續下降。空間上,洞庭湖總氮濃度空間差異顯著,即東洞庭湖最高,南洞庭湖次之,西洞庭湖最低。總磷濃度則無顯著差異

外源養分輸入是影響洞庭湖水質的主要因素。「四水」對洞庭湖水體養分的貢獻度遠大於「三口」,其總氮、總磷輸入量分別佔入湖總量的89.94-92.25%和74.10-75.85%。三峽大壩運行後,「三口」對洞庭湖水質的影響減弱。外源養分輸入和水文狀況變化是影響洞庭湖水質的主要因素,二者共同調節洞庭湖水質時空變化。控制入湖河流汙染物排放,合理調節湖泊水文狀況是改善洞庭湖水質的關鍵因素。該研究可為洞庭湖及其它通江湖泊的水質管理提供有效參考。

該項研究成果以Spatiotemporal water quality varia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in Dongting Lake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China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期刊上。該研究獲得湖南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項目、湖南省重大水利科技項目、長沙市傑出創新青年培養計劃等基金資助。

洞庭湖水質時空變化動態及關鍵影響因素分析

相關焦點

  • 長江有三峽大壩,為什麼洞庭湖和鄱陽湖流域還是會出現洪水?
    長江流域的洞庭湖以及鄱陽湖大多數地區水位升高,這其中,鄱陽湖各個水位站,發生全線超警,至少有4個水文站超過了1998年歷史洪水水位。可以說目前鄱陽湖已經全線告急。那麼問題來了,明明我們已經有了三峽大壩工程,為什麼長江下遊的地區還是會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呢?
  • 洪峰來襲,三峽大壩變形​正常?​
    洪峰來襲,三峽大壩變形正常?作者:轅固小生中國南方暴雨成災,三峽水庫的入庫流量已達今年入汛以來最高值,三峽工程防洪能力受到質疑。而官媒新華社18日在報導中罕見首度承認,「大壩有位移、滲流、變形等情形,但主要參數均在正常範圍內,大壩擋水建築物各項安全指標穩定。」
  • 三峽大壩已經變形,潰堤在即?官方闢謠
    ,潰堤在即」的言論引發關注,三峽集團方面對此回應稱,三峽樞紐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表明,各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工程運行安全可靠。三峽樞紐工程安全監測作為三峽工程8個單項技術設計之一,前期開展了全面深入的設計研究,設立了門類齊全數量龐大的安全監測設施,安全監測項目分為常規監測項目、專項監測項目、地質環境監測項目三大類14項,此外還有各種巡視檢查項目,形成了一套覆蓋所有建築物和所在區域的完整監測系統。
  • 三峽大壩無法阻止長江頻繁泛濫的原因是這個
    現在長江水位上漲,導致長江流域抗洪壓力倍增,網上有很多人都說以前有某些人說過說過,三峽大壩建成可抵禦千年一遇的洪水,為什麼現在年年都有千年一遇的洪水?其實真的是網民冤枉人家了,大家去網上搜索一下長江流域,就能了解長江的洪水形成原因是什麼,三峽大壩也只能望「洪」興嘆了。
  • 三峽大壩變形潰堤在即?「正主」現身,實力打臉!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81米,大壩軸線全長2309.5米,基巖為前震旦紀閃雲斜長花崗巖。「安全監測工程作為三峽主體工程的一部分,早在1994年我們就開始進行安全監測儀器埋設,截至到2018年12月底,監測中心共在三峽大壩安裝埋設儀器1.2萬餘支,儀器遍布三峽樞紐所有永久建築物。監測工作25年來從未停止過。」三峽集團流域樞紐運行管理局監測中心副主任童廣勤博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三峽大壩無變形危險 可防止荊江地區發生毀滅性災害
    三峽水庫發揮攔洪和削峰作用,控制下洩流量3.5萬立方米/秒,削峰率達到34%。據長江水利委員會測算,三峽水庫此次單獨運用降低城陵磯水位0.2米,通過長江上遊水工程聯合調度(包括三峽),降低城陵磯水位0.8米,避免了洞庭湖城陵磯和鄱陽湖湖口超保證水位、荊江沙市超警戒水位,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
  • 三峽大壩變形了?記者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三峽大壩變形了?   央視記者多方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近期,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昨天央視財經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 三峽大壩「彎曲」烏龍的背後
    近日,一則有關衛星遙感圖像的烏龍事件刷爆了網絡——網上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根據在谷歌地圖上截取的三峽大壩衛星影像,在其社交帳號上妄稱,「中國的三峽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堤,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隨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博上貼出了高分六號衛星今年6月初過頂三峽上空時拍攝的圖像,證明三峽大壩安然無恙。與此同時,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也公布了關於三峽大壩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
  • 三峽大壩扭曲變形?三峽副總回應:固若金湯巋然不動
    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消息,近日,一則關於三峽大壩「扭曲變形」的謠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多方專家、科研機構和各類媒體紛紛出來闢謠。面對謠言,三峽集團應該持什麼態度?三峽大壩的真實狀態究竟如何?應該如何認識三峽工程?
  • 三峽大壩位移變形再次引發質疑 西媒:沒它洪水更嚴重
    (人民視覺  )綜合媒體7月20日報導,中國長江沿線各省市江河湖泊目前都已超過最高防洪水位,三峽水庫水位已超過警戒水位15米,長江、洞庭湖、鄱陽、太湖構成的「一江三湖」防汛形勢異常嚴峻,外界對曾經號稱可防「萬年一遇」洪水的三峽大壩作用再次提出質疑。中國官方有關三峽大壩出現位移、變形的解釋也引發了疑問。7月份以來,中國南方全面進入防汛期。
  • 面對洪水,三峽大壩很「脆弱」?聽科學家解開三峽大壩的奧秘
    三峽大壩真沒有那麼「嬌氣」「三峽大壩是否已經變形」、「三峽大壩很脆弱」……近期兇猛的洪水使這些謠言「捲土重來」。張志會強調,這些謠言都是無稽之談。「網上流傳的『三峽大壩變形』的照片是谷歌拍攝的,事實上是谷歌衛星圖的影像生成方面存在問題,三峽大壩其實沒有變形。」谷歌衛星圖片並不是直接拍攝的。
  • 三峽集團回應網傳大壩變形,看完這些數據,造謠者沉默了
    安全監測設施門類齊全、數量龐大為了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各建築物及其基礎的工作性態和安全狀況,三峽樞紐工程安全監測作為三峽工程8個單項技術設計之一,前期開展了全面深入的設計研究,設立了門類齊全數量龐大的安全監測設施,監測項目分為常規監測項目、專項監測項目、地質環境監測項目三大類14項。
  • 想炸毀三峽大壩?別做夢了!
    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這個超級大壩的建成和良好運行代表中國的建設實力領先世界。不過,正是由於三峽大壩的知名度,總是有別有用心的人對三峽大壩進行抹黑,網上還不斷有謠言出現,甚至有境外人員叫囂在與中國發生戰爭時,直接炸毀三峽大壩。
  • 三峽大壩變形了?真相來了
    近期,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那麼,三峽大壩到底有沒有變形呢?央視財經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 專家:三峽工程運行安全可靠 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
    為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各建築物及其基礎的工作性態和安全狀況,三峽樞紐工程安全監測作為三峽工程8個單項技術設計之一,前期開展了全面深入的設計研究,設立了門類齊全數量龐大的安全監測設施,監測項目分為常規監測項目、專項監測項目、地質環境監測項目三大類14項,此外還有各種巡視檢查項目,形成了一套覆蓋所有建築物和所在區域的完整監測系統。
  • 三峽大壩變形潰堤只是西方幻想,真實內情曝光,可以放心睡覺
    三峽大壩自從建成以來一直是中國人心中的驕傲,可西方一些造謠分子唯恐天下不亂,在7月初散布「三峽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堤,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的謠言。而谷歌照片顯然並沒有對照片進行處理,三峽大壩海拔高達185米,出現扭曲效果並不奇怪。不過,這條內容雖然很弱智,但仍然被引進到了國內,還有很網友相信了。為此三峽集團還專門對此事進行了回復。三峽集團回應稱,三峽樞紐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表明,各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工程運行安全可靠。
  • 三峽大壩面臨竣工以來最嚴峻考驗 爭議話題常存
    在24年前對三峽工程的論證中,泥沙組最後給出的結論是:「水庫運用100年後,防洪庫容可保留85%」。  但這是在「蓄清排渾」的方式下運行的結果。所謂「蓄清排渾」,指的是「汛期洩洪排沙,保持低水位運行,非汛期蓄水運用,保持高水位運行」。在汛期保持低水位運行的模式,使得防洪的功能又出現了「打折」,因為這意味著能攔蓄的洪水比較少。
  • 三峽大壩
    熱點討論    三峽大壩20日全線到頂除了國內媒體記者蜂擁而至外,包括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等著名通訊社在內的28
  •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回應
    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言,去年已經澄清過一輪了。另外,所謂的大壩變形和防大洪水之間也沒有必然關聯,拼接在一起,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少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紛紛向社交媒體平臺舉報該傳言為不實信息。
  •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專家:純屬惡意炒作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來源:微信公眾號「科技日報」(ID:kjrbwx)記者:唐婷日前,一條「官媒證實三峽大壩變形,水利部:做好防大洪水的準備工作」的網絡傳言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這一說法純屬惡意炒作!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言,去年已經澄清過一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