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經武講述父輩抗戰:十三兄弟援華 僅一人倖存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9月3日電 題:朱經武講述父輩抗戰:十三兄弟援華 僅一人倖存

  作者 陶煌蟒

  「站上城樓的那一刻,我不是一個人看閱兵,而是和我的父親,以及和他一樣不能到場的援華老兵們一起觀看。」著名超導體物理學家朱經武第一次現場看閱兵,從天安門城樓下來的111步臺階,他都用心數著,難掩內心的激動。

  3日,朱經武作為5位僑界代表之一,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看抗戰勝利紀念閱兵儀式。「震撼,興奮……這種體驗跟在科學領域獲獎是完全不同的。」面對中新社記者的採訪,一時間,朱經武不知如何組織語言來形容。

  朱經武曾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是美國科學院、美國人文及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俄羅斯工程學院、臺灣「中央研究院」及第三世界科學院的院士,在超導材料研究領域成就卓著,享譽全球。

  今年8月,正在日內瓦開會的朱經武收到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觀禮的邀請,他大吃一驚。「看到一個強大、繁榮的中國邀請海外僑胞一起紀念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悲壯的抗日戰爭,那一刻,無限的興奮湧上心頭。」

  小時候,朱經武的一大愛好就是搞發明,因為家裡曾一度經濟困難,電器壞了都由機械師出身的父親修理,而朱經武則在一旁看著,也不免躍躍欲試。

  「後來我才知道,我父親不僅僅是一個修飛機的機械師,他還曾經駕駛過雙翼戰鬥機,來華投奔中國空軍。」從那時起,朱經武對父親充滿了敬佩。

  九一八事變後,朱經武的父親和12位一起學開飛機的結拜兄弟,來華投身抗戰,儘管那時他們只有民用飛機駕駛執照,從未開過戰鬥機,但他們的勇氣感動了當時的國民政府。

  「當年中日兩國的裝備完全沒有可比性,日本太強大了。」朱經武回憶說,父親當年來華抗戰的地點在江西南昌的飛行基地,與出身中央航校的飛行員不同,這些華僑飛行員都被看作是雜牌軍。

  「當年還沒有陳納德和飛虎隊,中國軍隊的裝備很差,早先還有蘇聯援華航空隊,後來蘇聯衛國戰爭爆發,航空隊也撤走了,只能全仗本土飛行員支撐。」

  經過多年的空戰,曾經與朱經武父親同時抵華的12位結拜兄弟相繼殞命長空,他們的墓地就在黃花崗陵園。

  「我父親是家中獨子,祖母不希望他駕駛飛機,父親不得已最後由飛行員轉入地勤,做了一名機械師,這才在戰爭中倖存下來。」

  父親的經歷讓朱經武從小就明白,中國能打贏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是多麼不容易,「可以說,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殘酷的一次戰爭,而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當年的弱國,經濟、軍事都躋身強國之列。」

  朱經武的父親已於2004年去世,朱經武說,自己就是父親的眼睛,相信如果父親能看到這場閱兵,一定會由衷地高興。(完)

相關焦點

  • 著名印度援華抗戰醫生柯棣華與夫人「相聚」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新華網石家莊7月6日電(記者齊雷傑)記者從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獲悉,中印外交「民間大使」、著名印度援華抗戰醫生柯棣華的夫人她1916年8月出生於山西省汾陽縣,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11月與著名印度援華抗戰醫生柯棣華結婚。1942年12月9日,柯棣華大夫不幸病逝,現安葬於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柯棣華病逝後,郭慶蘭在悲痛中攜幼子堅持工作在敵後抗日根據地醫學教育戰線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郭慶蘭還曾先後五次訪問印度,為加強中印友誼作出了積極貢獻,是中國外交戰線上的「民間大使」。
  • 我為父輩驕傲!我愛中國!——「飛虎隊」後人話美中友誼
    新華社紐約8月13日電通訊:我為父輩驕傲!我愛中國!——「飛虎隊」後人話美中友誼  新華社記者吳小軍韓芳潘麗君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4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採訪了部分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成員後人。他們對父輩和抗戰老兵富於犧牲的精神和美中人民浴血抗戰中結下的友誼表示敬意:我為父輩驕傲!我愛中國!  二戰中的一抹亮色  「在中國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
  • 朱經武——無愧於父輩的科學家
    大師的女婿、世界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南開大學名譽教授朱經武,似乎象徵著一種傳承,既是對先輩人品的傳承,又是對先輩事業的傳承。  嶽父的教誨  朱經武常常問嶽父陳省身:「您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嶽父的教誨,對朱經武的科學道路和人生道路都產生了巨大影響與啟迪,使他終生受益。上世紀80年代,朱經武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一個正面臨危機的領域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那就是超導。當時高溫超導正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九條命》海報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四川造」、聚焦川軍抗戰的電影,峨影集團聯合出品、導演與製片人都出自峨影、主角們說著一口地道的四川話,這些元素讓電影川味濃鬱。  11月5日,宋禹、郝星棋、張立主演,李幼斌、王挺、姜超特別出演的電影《九條命》在成都舉行「致敬英雄」首映儀式,導演錢路劼、製片人張國平、主演郝星棋等主創悉數到場,還有川軍老兵分享當年抗戰經歷,令人動容。
  • 《十三獵殺》:全新視角下的抗戰題材電影
    《十三獵殺》:全新視角下的抗戰題材電影        隨著高浪擊殺最後一個敵人,電影《十三獵殺》徐徐落下帷幕,耳邊卻依然充斥著陰森、肅殺的風聲。
  • 製片人喬柏華談《別叫我兄弟》:獻給父輩的禮物
    《別叫我兄弟》劇照  搜狐娛樂訊 日前,電視劇《別叫我兄弟》在北京衛視、河南衛視熱播並以高收視完美收官。該劇由東侖傳媒出品,任重、朱雨辰主演,喬柏華擔任總製片人。談到這部反映了一代人生活的電視劇,喬柏華表示:「這是獻給父輩的禮物。」  電視劇《別叫我兄弟》以80年代北京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幾位老北京發小的愛情、友情、親情的感人故事。據悉,該劇是由總製片人喬柏華的父親提供的原創故事,說到劇本喬柏華感慨頗多,他表示:「最初創作《別叫我兄弟》的初衷,其實是因為和父親之間關於「電視劇到底應該重商業還是重文藝」的較勁和賭氣。
  • 印度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同白求恩一樣被銘記
    印度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同白求恩一樣被銘記 宋慶齡和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共同向山水相依的鄰邦印度發出呼籲,得到了印度國大黨在道義和物質上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尤其是印度援華醫療隊遠道來華、援助抗日,更加堅定了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信心。兩大文明古國的人民聯手譜寫了一曲同仇敵愾、合作互助的友誼之歌,成為中印關係史上一段佳話。
  • 中國科協舉辦「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宣講活動
    「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宣講活動邀請李四光、鄧稼先、朱光亞、蘇步青、程開甲、童第周、黃緯祿等科學家後人,分西南聯大線、浙大西遷線、重慶南京線三條線路,重走前輩科學家抗戰期間曾經走過的道路,講述前輩科學家碧血丹心的愛國之情、捨我其誰的報國之志和在時代洪流中傲然屹立的家國大義,鼓勵青少年學生樹立努力向學、蔚為國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信心。
  • 抗戰飛鷹高志航的愛情故事:為報國忍痛與白俄愛妻離婚!
    剛剛公映的大片《無問西東》竟獲得了8.3分的高分,影片裡抗戰空中作戰的一段相當精彩。王力宏扮演的中國空軍飛行員駕駛美制P-40戰鬥機與侵華日軍的零式戰鬥機在空中纏鬥,影片特意做了一架P-40戰鬥機的真實模型,對細節還原比較逼真。
  • 國產首部叢林抗戰電影《十三獵殺》正式定檔8月2日全國上映
    《十三獵殺》正式定檔8月2日全國上映,影片根據軍事小說作者「驃騎」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二戰期間我軍的潛伏戰士與十三名敵軍特種兵在叢林鬥智鬥勇並將敵人獵殺的故事影片將視角從正面戰場聚焦到叢林之中,一改以往抗戰動作片的恢弘壯烈,將陰森窒息的豔、
  • 千術與魔術交織,謝君豪、陸玲、寇振海演繹抗戰版《致命魔術》
    今天給大家推的這部劇是一部千術與魔術交織,抗戰與諜戰共存的傳奇電視劇。它的名字叫做——《風雲傳奇》。該劇起初只是在地方臺播出,但在觀眾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至今在豆瓣評分中保持著7.8分的高分。以抗戰為背景,講述一對性格和命運迥然不同的孿生兄弟的傳奇故事。孿生兄弟浦風、浦雲家慘遭滅門,幸得戲法班班主舜天嘯相救,得以保住風、雲兩兄弟性命,並收他們為養子,教他們學習魔術技巧。後來浦風為在賭場失去兩根手指。舜順在婚禮上被日本軍官佐藤高雄強姦並劫走,舜天嘯被打死,浦雲成為新班主,帶領舜家班艱難求生,浦風離開戲法班,開始流浪生涯。
  • 天津日報:朱經武:陳省身的校長女婿
    從書中見到陳先生各時期的全家合影,其中也有他的女婿朱經武。孩子般的臉龐,滿頭濃髮,臉上總是洋溢著笑意。還在書中讀到朱經武的文章,文筆生動,妙趣橫生。讀完楊振寧對他的評價,我才知道他的非凡業績。  一次,陳省身高興地告訴我,在美國的朱經武剛剛就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此時陳夫人已病逝,老人很孤單。似乎是上蒼對老先生晚年的關照,女婿到香港任職,離天津近了,能有機會常來看望嶽父。
  • 趙延年的抗戰記憶:日本戰俘用漢字在畫上寫下名字
    浙江美術館正在舉行「血肉長城——浙江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美術作品展」,這個展期至8月21日的展覽,展出了浙江畫家創作的上百幅抗戰題材作品。這些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取材於真實的抗戰故事。今天,我們講述的是著名版畫大師趙延年1942年赴長沙戰地的速寫稿的故事。
  • ...千秋尚凜然 ——百館千場萬人「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
    「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宣講活動從8月19日開始,歷時三周。活動邀請李四光、鄧稼先、朱光亞、蘇步青、程開甲、童第周、黃緯祿等科學家後人,分三條線路即西南聯大線、浙大西遷線、重慶南京線,重走前輩科學家抗戰期間曾經走過的道路,講述前輩科學家碧血丹心的愛國之情、捨我其誰的報國之志和在時代洪流中傲然屹立的家國大義,鼓勵青少年學生樹立努力向學、蔚為國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信心。
  • 《你好,之華》:講述的是一代人的故事
    還有倒敘的手法,時光的交錯——女藤井寫信鋪展開她和男藤井的校園生活,去學校照相然後寄給渡邊博子;尹川寫信給睦睦和颯然時回憶起他和之南之華三人的校園時光,把裝滿校園角落的相片簿送給之華。就連視覺設計都如出一轍。偏粉紫色的色調是復古是純澈更是浪漫,是朦朧是隱晦更是悲傷。
  • 中科院院士朱經武調研寧波材料所
    6月19日,著名超導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鋒成先進能源材料研究院(籌)首席科學家朱經武一行調研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調研期間,寧波材料所所長黃政仁介紹了寧波材料所建所背景和歷程、發展思路、組織架構、人才隊伍以及寧波材料所14年的建設發展中科研布局及項目進展等方面的情況;朱經武一行還認真聽取了石墨烯以及光電材料研發的工作匯報,詳細了解了科研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階段性成果、突破的關鍵問題、項目技術優勢以及產業化情況。
  • 九月螢屏開播抗戰劇 新版「周衛國」獲文章力挺
    除了正在熱播的《勇敢的心》將播至9月中之外,9月螢屏還將有一波接一波的抗戰劇接連來「報到」。  兄弟搭檔:《勇敢的心》  「千年男二」楊志剛終扶正  繼《將軍》、《鐵梨花》、《紅娘子》、《打狗棍》等劇之後,郭靖宇和楊志剛兄弟再度搭檔合作。
  • 《十三獵殺》:視角下的「另類」電影
    原標題:《十三獵殺》:全新視角下的「另類」抗日題材電影來源:千龍網隨著高浪擊殺最後一個敵人,電影《十三獵殺》徐徐落下帷幕,耳邊卻依然充斥著陰森、肅殺的風聲。以一敵多 力量懸殊這是一部戰爭+獵殺主題的電影,影片以抗戰為背景,潛伏戰士高浪以「一人軍隊」背水一戰,在叢林中與精銳的敵軍小分隊纏鬥,最終殺出重圍。面對片中13名精英特種兵,如若正面交鋒,必然毫無勝算,主角高浪利用叢林地形地貌,將其設計成自己的「獵殺場」。
  • 守護駝峰航線的援華飛虎隊,到底什麼來路,為什麼叫它飛虎隊
    那就是——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因其在機頭畫著帶有翅膀的老虎隊標和鯊魚隊標被稱為「飛虎隊」。1937年7月,國民政府蔣介石邀請美軍陳納德將軍抵達對中國空軍進行考察和訪問,並且在國軍的空軍部隊中擔任軍事顧問。而在訪問結束之時,七七事變爆發,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全面開展。
  • 98歲抗戰老兵楊平:知識女性演繹傳奇人生 只因「國讎家仇」
    98歲抗戰老兵楊平講述她的傳奇人生。吳隆重 攝 「父輩的旗幟—尋訪福建抗戰老兵」大型系列報導之七 楊平簡介:1917年出生,江蘇揚州人。年少時在當地縣重點中學上學,後當小學教師,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