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朱經武:陳省身的校長女婿

2020-12-03 南開大學新聞網

 

  文/龍 飛

  ■朱經武簡介

  世界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42年生於湖南,在臺灣長大,1962年留學美國,1968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79年任休斯頓大學教授。1987年成功發現新超導材料,開創了高溫超導研究的新紀元。2001年至今出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數學大師的女婿◇◇

  早就聽說陳省身有個出色的女婿。陳先生定居南開後,我多次去採訪,他送我好幾部海內外出版的著作。從書中見到陳先生各時期的全家合影,其中也有他的女婿朱經武。孩子般的臉龐,滿頭濃髮,臉上總是洋溢著笑意。還在書中讀到朱經武的文章,文筆生動,妙趣橫生。讀完楊振寧對他的評價,我才知道他的非凡業績。

  一次,陳省身高興地告訴我,在美國的朱經武剛剛就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此時陳夫人已病逝,老人很孤單。似乎是上蒼對老先生晚年的關照,女婿到香港任職,離天津近了,能有機會常來看望嶽父。

  朱經武走馬上任第二年就被評為香港最佳大學校長。與此同時,朱經武也成為南開大學名譽教授。

  朱經武常常問嶽父:「您成功的秘訣是什麼?」這位睿智的長者親切地告訴他:模仿不能通向成功之路。一個人應該自始至終嚴於律己,了解自己的能力與弱點,不驕傲自滿,應當以自己的興趣與天性開拓自己,而不單為追求時髦做一些容易的事。因此,一個人一旦發現了一件既新奇又有趣的事,就應該敢於接受並抓住不放。他諄諄教導道:「要問自己工作是否盡力,而不是報酬多少。」 「應當從條條框框裡跳出來,做一些別人沒想過的事情。」並囑咐道:「你要做新的東西,要『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做事要執著。」 還說:「科學的樂趣在於走在別人前面,看別人沒有看到的風景,呼吸別人沒有呼吸到的新鮮空氣。」

  嶽父一再囑咐他,從事研究不要走熱門,因為跳進去時已經有很多人在那裡打破頭了,應該開創自己的路,而且要堅持,別一下子不行了就跳出來。這也是老人自己的深切體會。當年他在德國選擇了那時並不時髦的微分幾何作為研究領域,他的一生正是這些崇高思想境界的真實寫照。

  2004年陳省身病逝,他的海外親屬都來了。在南開大學舉行的陳省身追思會上,朱經武代表家屬講話,接受南大新聞網記者採訪。他表示,斯人已去,親人深感悲痛,卻也不無欣慰,他說:「一個人的故去本來是件私人的事情,可是南開師生這麼關注,全中國、全亞洲、全世界都這麼關注,這是很值得驕傲的。」

  轉年為紀念大師94華誕,朋友設計了一套陳省身紀念郵票和紀念封。朱經武為紀念封題寫了一個條幅:「泰山我愧東床婿,數界人推北鬥星。」充滿了對嶽父的敬仰與思念之情。

  同大師的初次會面◇◇

  朱經武生於湖南,兒時隨家人遷往臺灣。當他還是個少年時,陳省身的名字在臺灣島已如雷貫耳,家喻戶曉。朱經武從小十分崇拜這位數學家,但他怎麼也沒料到日後自己竟會成為陳氏家族的一名成員。

  1962年朱經武到美國留學,在讀碩士學位時認識了女同學陳璞。陳璞是個神童,十幾歲就大學畢業讀研究生了。原來她是陳省身的女兒,因此具有數學家遺傳的聰明才智。這對年輕人相愛了。然而朱經武心中總有一種隱隱的不安:女友生長在美國的名門之家,而自己卻來自臺灣的窮鄉僻壤,大師能否接受出身卑微的他?

  當幾位親密朋友在同他討論如何能獲得大師同意他與陳璞的婚事時,有人開玩笑說:「如果陳大師決定給未來女婿一次口試的話,那麼你應當把微積分和微分方程從頭到尾再好好複習一遍!」

  朱經武終於同自己敬畏的陳大師見面了。見面前他忐忑不安。那是1968年,美國物理學會於加州伯克利舉行學術會議。當時在聖地牙哥加州大學任教的朱經武向大會提交了三篇論文,並赴伯克利參加會議。而陳省身的家恰恰就在伯克利,他註定要同大師見面。

  當時陳省身剛結束波士頓的講學。陳璞約朱經武同她一起到舊金山機場去接父親。當朱經武看到景仰已久的數學泰鬥那熟悉的臉龐,看到他和善地微笑著,隨著自動通道朝他們而來時,朱經武長期隱藏心中的種種顧慮一下子便煙消雲散了。

  他們到當地一家中國餐館就餐,陳省身是這裡的老顧客。他把從波士頓帶回來的一盒活龍蝦交給那位熟悉的劉廚師烹調。劉廚師的手藝非常高超,龍蝦味道做得好極啦。他十分敬重陳先生,因而堅決不肯收烹調費。陳省身便對朱經武說:「那麼由我作一首詩,你將它寫成條幅,送給劉師傅,以表示咱們的謝意,好嗎?」

  朱經武生怕暴露自己書法上的弱點,連忙回絕了。儘管這次得以逃脫,幾天後他依然在大師家中露了「怯」。學術會議結束,朱經武離開伯克利的前夕,應邀參加陳省身的家庭聚會。那天晚上他過得很開心。當第一道菜後,陳璞和她的媽媽端走沙拉盤和餐叉時,發現有人用錯了叉子,此人正是朱經武,弄得陳璞感到很難為情。儘管如此,陳省身夫婦毫不反對女兒同這位農家子弟交往,並把他們鍾愛的唯一女兒託付給他。這既是出於對女兒的信任,也是由於他們看中這個可愛的臺灣青年的人品與才華。

  原來陳省身已通過楊振寧從朱經武、陳璞的導師那裡得知他對自己這兩名學生的評價:「朱經武聰慧,而陳璞更伶俐。」因此陳省身深信朱經武並不比自己的女兒遜色。

  朱經武攻讀博士學位時,陳省身請楊振寧做他的博士論文導師。以後楊振寧還當了他與陳璞的媒人。有趣的是當年楊振寧的父母為陳省身夫婦做媒,而楊振寧又為陳省身的女兒當媒人。由此可見陳、楊兩家兩代人的深厚情緣。

  震撼世界的發現◇◇

  嶽父的教誨對朱經武的科學道路和人生道路都產生了巨大影響。1987年年初,朱經武與同事在休斯頓大學實驗室發現了一種可以在高於液氮溫度下成為超導體的材料。這是個震撼世界的發現,開創了物理學的—個嶄新分支,並具有極其廣泛的工業運用前景。此前,由於這方面的研究一直未獲明顯進展,美國政府幾乎要取消預算。1987年發現成功後,政府立即撥款2500萬美元,在休斯頓大學建立了世界最大的超導中心,由朱經武主持。因而他成了諾貝爾獎候選人。那期間,嶽父母在電話中的第—句話總是:「現在溫度如何?」

  1988年的一個盛夏之夜,已經過了11點,陳省身夫婦正在歐洲旅途中。他們從紐約機場給朱經武打來電話,當時他和同事們正沉浸在剛剛發現最新結果的興奮與喜悅裡…… 朱經武說:「陳省身夫婦成了我研究工作中最忠實的拉拉隊隊長。」

  當別人問及朱經武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說,除了努力、運氣外,與道路選擇也有很大關係。他說自己確實得益於嶽父的教誨。自從與陳省身家交往到成為其中一個成員,影響了他一生。他所做出的一切成績,主要應歸功於嶽父母以及妻子的鼓勵與支持。

  朱經武是超導中心創始人,一直擔任主任職務。上世紀90年代末,他主動提出卸任,把精力集中在超導研究上。為什麼要下來呢?他的回答很簡單:「急流勇退,不要做到別人不喜歡你的時候才下來。」

  對大學這樣的研究環境,他也非常喜歡:「周圍人換了一批又一批,永遠是年輕人,其實自己老得一塌糊塗了,還不知道自己老。正如人們所說,年齡是一種心境,我們在這裡就永遠覺得年輕。」

  朱經武每周工作七天,十多年來一直如此。他卻感覺進了實驗室就像人們周末去郊外遊玩一樣,具有療養功效,會讓自己輕鬆下來。別人問:陳璞不在乎嗎?朱經武笑道:「她習慣了,她爸爸也是這樣的。」

  他說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這位卓有成就的科學家在其他方面也很有靈性和悟性。早年讀過許多中國古詩,他覺得物理現象中也可以看到單純的美感。他的愛好廣泛,尤其鍾情繪畫,對印象派繪畫在顏色的處理上很感興趣。他說自己臨摹名畫可以達到亂真的水平。念中學時,美術老師認為他應該去報考美術學院。另外他還喜歡養花種菜,家中院子裡一直種著甘蔗、番石榴。

  他的知識與興趣十分豐富多彩,他說,主要是受嶽父和楊振寧的影響:「他們倆,一個是知名數學家,一個是諾貝爾獎得主,但他們專業之外的知識非常豐富,所以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這樣。」

  從科學家到大學校長◇◇

  2001年7月,59歲的朱經武走馬上任,擔任香港科技大學的第二任校長。繼1987年超導熱潮之後,他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他是背著一個極其普通的背包,穿著牛仔褲和旅遊鞋走下飛機的。在下面等候的記者們看到後不禁驚呼:「哎,這就是我們的朱校長啊!」

  在美國,當朱經武領導下的科研正做得很順利的時候,他忽然應聘去當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有人問陳璞,說朱經武在這邊做的挺順利,樣樣這麼好,怎麼忽然要跑到香港去?陳璞回答道:「他發瘋啦!」

  另外,選擇一位沒有任何院校管理經歷的科學家擔任校長,香港科技大學的舉動也引起媒體的一片譁然。

  其實朱經武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一事,雙方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2000年,香港經濟經歷了金融風暴打擊之後,出現了全面復甦的形勢。如何讓香港科技大學成為香港經濟轉型時期的科技龍頭,選擇合適的校長成為關鍵。在美國科學界聲名顯赫的朱經武進入了他們的視野。為了爭取朱經武,當時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曾親自出馬,進行勸說。楊振寧也對朱經武講,你應該去試一試,香港這個社會是很不尋常的。

  朱經武自己同樣希望能做點事情。他說,我生為一個科學家,應該死為一個科學家。我在大陸出生,在臺灣長大,在美國工作了很長時間。現在兩岸三地之間、大陸與美國之間,還是有一些隔閡的。香港是一個最好的中介,我可以在這裡做一些對華人都有價值的事情。

  從科學家到大學校長,朱經武不能將精力百分之百用在研究上,而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方面。他多年一直堅持在自己任職的大學給一年級學生教授物理基礎課。如今他把這一習慣也帶到香港科技大學。他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把科大建成香港的麻省理工學院。   

  朱經武與香港科技大學籤訂了五年合約,任期內,他將在不放棄超導研究之外,竭盡全力帶領香港科技大學向前發展。

  在就職儀式上,他說:「我接受這一挑戰,作為科大的領隊和拉拉隊隊長,我鼓勵大家一同接受這個挑戰。我呼籲有獻身精神的教職員工一起提高成效,並且繼續營造美好環境,以招引最優秀的教研人員、職員和學生。只要我們攜手同心,就會成為一支無堅不摧的隊伍。讓我們一起孕育未來社會博學通識的主人公,創造新知識和科技,推動香港經濟轉型。」

  打造東方「普林斯頓」◇◇

  因為校長任期內可繼續從事研究,目前朱經武主要在香港辦學,美國的休斯頓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別擁有一個研究小組,他仍繼續開展超導研究。做了校長,他從未放棄研究,並不時有新的進展。

  香港科技大學在他的帶領下,延續著以前的發展態勢,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國際上著名的研究型大學,並在香港轉化為知識型社會過程中擔當領導角色。香港科技大學奇蹟般的發展引起了廣泛關注,也成為各個學校學習和追趕的目標。所以朱經武說:「來到這裡以後,由於同事的努力,能繼續向前走。所以這又是件很開心的事。」

  2003年,當朱經武在香港科技大學任職期間,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研究超導體的其他科學家。媒體問他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有沒有感到遺憾?他回答道:「我這一輩子得到的遠比我要的多得多。我真覺得自己很幸運。」

  自從朱經武擔任校長以來,除了2005年排行第二外,每年他都被選為「最佳校長」。今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他還光榮地被推選為香港的火炬手。

  由一名臺灣農家子弟成長為世界著名科學家,朱經武的人生是個奇蹟;一所僅有16年歷史和400多名教職員工的大學,一舉躋身於國際優秀學府之列,香港科技大學的發展也是一個奇蹟。朱經武這樣解釋奇蹟:宏大的遠景和堅定的努力。

  2007年校長合約期滿,朱經武的任期又續籤了三年。他還有一個更宏偉的目標,那就是建立一所高等研究院來實現香港科技大學實質性的飛躍。他的這個構想是受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啟發而來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是在20世紀40年代建立的。當時就因為它的成立,使得歐洲的學術重鎮移到了美國。朱經武決心在自己的第二任任期內建立高等研究院,打造東方的「普林斯頓」。

  每天早晨8點,朱校長步行上班,這是他來校後一直保持的習慣。在上班的路上,他會經過一個上坡路,如今他帶領著香港科技大學也在走著一條上坡路。

相關焦點

  • 朱經武——無愧於父輩的科學家
    □龍飛  陳省身先生離開我們已經5年了,令人欣慰的是其後代蓬勃興起。大師的女婿、世界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南開大學名譽教授朱經武,似乎象徵著一種傳承,既是對先輩人品的傳承,又是對先輩事業的傳承。  嶽父這番話,使朱經武深深感悟到九旬老人胸中跳躍的是一顆年輕的心。朱經武說,自己多麼祈盼能架起微分幾何與高溫超導之間的橋梁啊,那將是自己人生與事業的最大欣慰!  陳省身辭世後,他的風範始終鼓舞和激勵著朱經武。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是大學的靈魂(圖)
    2001年,60歲的朱經武被香港科技大學聘為校長。這位生在湖南,長在臺灣,工作在美國的華人物理學家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裡程。為了能把他留在香港,時任特首董建華專門出面,直言香港經濟轉型與升級要靠科技進步。此前,他從沒擔任過任何純粹的行政職務。他是享譽世界的超導學者、多項世界級科學大獎的獲得者、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熱門候選人。
  • 獨家 「一個生命沒有夢想,是非常黯然的」一一世界級科學家朱經武的演講很勵志
    朱經武嘉興學院百年校慶,今天上午的「省身講堂」請來了一位重量級嘉賓——嘉興學院名譽院長、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朱經武。朱經武是高溫超導研究的先驅者和液氮溫度超導電性發現者之一,是包括俄羅斯工程院、美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在內的六院院士,獲得包括美國科學家最高榮譽的國家科學獎及馬蒂亞士獎,工程界最崇高的約翰弗裡茨大獎(愛迪生、貝爾及費米等傑出科學家都曾獲此獎)。他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美國休斯敦大學德州超導中心首創主任、首席科學家。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訪談實錄(全文)
    為了更深入的關注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搜狐教育頻道「對話的邏各斯」將推出「名校校長系列訪談」。第一期呢非常榮幸邀請到香港科技大學朱經武校長。  朱校長,歡迎您做客搜狐!  朱經武:各位好,很榮幸到搜狐。
  • 現代中國數學第一人陳省身,93歲逝世,留下2個子女,現狀如何?
    而陳省身則是燦爛星河裡無法避免的一顆明星。年少便是卓爾不凡關於小學,陳省身只上了一天,因為放學目睹了老師打同學的手心,而不肯再踏入校門一步。陳省身的小學生涯就這樣結束了。陳省身9歲的時候就已經以優秀的成績,考入嘉興建校最早的學校——秀州中學的預科一年級。
  • 李鴻忠會見華創會嘉賓朱經武鄧文中院士
    湖北日報訊(記者黃俊華、張進)昨日下午,省委書記李鴻忠在武漢會見了美國科學院、美國人文及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前任校長朱經武先生,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林同棪國際董事會主席、國際著名橋梁建築工程大師鄧文中先生及夫人一行。  李鴻忠對朱經武、鄧文中表示歡迎,介紹了我省省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有關情況。
  • 中科院院士朱經武調研寧波材料所
    6月19日,著名超導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鋒成先進能源材料研究院(籌)首席科學家朱經武一行調研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調研期間,寧波材料所所長黃政仁介紹了寧波材料所建所背景和歷程、發展思路、組織架構、人才隊伍以及寧波材料所14年的建設發展中科研布局及項目進展等方面的情況;朱經武一行還認真聽取了石墨烯以及光電材料研發的工作匯報,詳細了解了科研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階段性成果、突破的關鍵問題、項目技術優勢以及產業化情況。
  • 丘成桐南開大學授課 陳省身聆聽高徒講座
    中新網天津6月20日消息: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南開大學名譽教授丘成桐教授昨天做客南開大學「名人講座」,為師生做了題為《幾何與偏微分方程》的學術報告,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親臨現場聆聽了他這位引以為驕傲的學生的講演。每到精彩與獨到之處,陳先生頻頻點頭以示嘉許。
  • 【兩會·天大聲音】天津日報:南大天大校長訪談:一流大學,距離我們...
    《天津日報》2016年3月8日 02版  本報北京專電(記者 李川 魏彧 劉冬梅年初,本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支持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推進特色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那麼,在校長的眼中,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是什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需要做哪些努力?」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和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 陳省身:現代中國數學第一人
    直到8歲那年,陳省身才被送去市裡的縣立小學上學。不過,在上學的第一天,陳省身就看到有位老師拿著戒尺打學生的手掌心。受到驚嚇的陳省身表示打死都不要去上學了!而且他祖母也怕他受欺負,希望他自然成長,所以就帶他回家了。所以,陳省身小學只上了一天! 不過,雖然陳省身不去上學,但他有在家裡自學。
  • 朱經武講述父輩抗戰:十三兄弟援華 僅一人倖存
    中新社北京9月3日電 題:朱經武講述父輩抗戰:十三兄弟援華 僅一人倖存  作者 陶煌蟒  「站上城樓的那一刻,我不是一個人看閱兵,而是和我的父親,以及和他一樣不能到場的援華老兵們一起觀看。」著名超導體物理學家朱經武第一次現場看閱兵,從天安門城樓下來的111步臺階,他都用心數著,難掩內心的激動。
  • 出身湖南的外籍院士朱經武:留學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培養中國人才
    朱經武出生在1941年12月2日的中國湖南長沙,是世界著名的超導體物理學家,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也是中國科學院的著名院士。他曾任美國休斯敦大學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第二任校長,以及臺灣綜合大學系統首屆系統總校長 。
  • 朱經武:香港冷待科研失去發展良機
    但即將卸任的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臨別贈言,指出香港對科研的支持仍有不足之處。朱經武指香港本地科研專利多流入其它國家和地區,令香港錯失發展高新科技良機,未來香港應研究如何將科研成果商品化,「可學習日本逆市反增科研經費,也可借鑑臺灣設立工業研究員,將科研商品化。」他還寄語香港對科研切忌心急,「高科技屬長遠投資,不應著眼實時回報。」
  • 朱經武院士:生命充滿激情、成功在于堅持
    11月24日晚,集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院士等學術榮譽於一身的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作客小洪山講壇,為武漢教育基地的廣大師生奉上了一場題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源與高溫超導」的精彩報告。    朱經武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解釋了什麼是超導材料,讓同學們輕鬆跨越了對這一陌生概念的理解障礙。
  • 楊振寧的父親曾破格提拔華羅庚,還給數學家陳省身當過紅娘
    他曾是華羅庚和陳省身的老師。華羅庚自學成才,踏進清華園。選擇的研究方向便是數論,師從楊武之。1938年,華羅庚出國留學後,到西南聯合大學任教,當時的系主任也是楊武之。巧的是,楊武之教過陳省身,而陳省身又教過楊振寧。陳省身能出國深造,也是楊武之多方努力的結果。還給陳省身當過紅娘。當時清華有一位老教授叫鄭桐蓀,非常欣賞陳省身,想讓他成為自己的女婿。
  • [10月28日]科學歷史上的今天——陳省身
    陳省身成就主要在微分幾何的整體性研究,他是現代微分幾何大師埃利·嘉當的繼承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現代代數幾何的奠基者韋伊(Weil)如此評價。陳省身在1923年入天津扶輪中學(今天津鐵路一中),在1926年考入南開大學數學系,並於1930年畢業。他於1931年在清華大學攻讀研究生,師從中國的微分幾何先驅孫光遠。
  • 徐自豪|「陳省身猜想」裡的吳大任夫婦與陳省身
    很多人會誤選華羅庚,其實正確答案是陳省身。一位答題的朋友說,因為前不久看到我買了陳省身籤贈書,所以才做對了。2017年下半年,由陳省身的籤贈本起,短短的三個月內連續在舊書網上收羅到多件數學大家的舊藏資料,而且都有關聯,有意思極了!
  • 中國近現代數學之最——陳省身先生
    要說中國近現代數學成就最高的數學家那毫無疑問是陳省身先生。陳省身先生,1911年10月28日生於浙江嘉興秀水縣,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 2004年12月3日19時14分,陳省身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逝世,享年93歲。
  • 近現代科學家:陳省身,15歲上大學,愛數學也喜歡文學、寫詩
    陳省身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生於浙江嘉興,11歲隨父親遷到天津。他是當之無愧的大師。數學天才,微分幾何大師陳省身只上了一天的小學,9歲時比較複雜的數學題都會做了,12歲就上了初中,是班裡的小弟弟,數學方面的才華非常高,中學跳了兩級。年僅15歲就考入南開大學學理科,24歲拿到德國漢堡大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