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鯨落」?一頭鯨的死亡造就一個深海生態系統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鯨作為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廣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在鯨的家族中,體型最大的藍鯨體長超過33米,重達170噸以上。

近日,中國「深海勇士」深潛器搭載母船「探索一號」完成2020年首次科考TS16航次任務。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科學家們在本次科考過程中收穫了一個重要成果——在中國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鯨落」一詞迅速登上熱搜,讓更多人認識了這種奇特的生態現象。

鯨死後化成深海生命的「綠洲」

「鯨落」從字面上理解,就是鯨死亡後沉入海底的意思,在研究中,鯨的屍體、墜落的過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態系統等,被生物學界統稱為「鯨落」。

鯨一直有著「海上霸主」的威名,甚至它的死亡也足以成為一場盛大的獻祭。如果把深海的海底比作荒漠,與深海熱液、冷泉一樣,鯨落如同荒漠中的「綠洲」。

TS16航次科考隊隊員、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生態環境學院教授趙牧秋向科技日報記者描述了鯨落的4個階段。

首先,鯨沉入海底時,最初屍體上的大量蛋白質和有機物會吸引鯊魚、盲鰻、甲殼類生物前來,它們以鯨落中的柔軟組織為食,如果鯨的體型足夠龐大,鯨落上的蛋白質可供這些生物食用4—24個月之久。另外,鯨脂的熱量極高,在鯨落被海洋生物們完全吞食、分解的漫長過程中,肥膩的鯨脂包含的能源會細水長流地變成推動海底生態圈運轉的「燃料」。

接下來,輪到一些多毛類和甲殼類無脊椎動物登場,這些「機會主義者」能夠在短期內適應所處環境而快速繁殖。它們一邊從鯨落中獲取食物,一邊又將其作為居住場所,在這裡繁衍生息。

隨後,大量厭氧細菌會在鯨落中滋生蔓延,它們進入鯨骨和其他組織,分解其中的脂類,並與海水中溶解的硫酸鹽結合產生硫化氫。化能自養細菌則將這些硫化氫作為能量的來源,利用水中溶解的氧將硫化氫氧化獲得能量,與化能自養細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重要的能量補充。

最後,當有機物質被消耗殆盡,鯨骨的礦物遺骸又會以礁巖形式成為生物們的聚居地,比如,充滿生機的珊瑚礁。

「鯨落從形成到最後完全分解,可能需要幾百年時間。這期間不光可以改變鯨落所在地的環境和生物種群分布,甚至可以影響到新物種的演化。」趙牧秋表示。

此前,科學家們在鯨落的鯨骨中發現了幾種特殊的吃骨蟲,它們只寄生在鯨落的骨頭中,樣子類似於水紋形的螢光棒,它們產下成千上萬的幼蟲在海洋中漂浮,直到遇到另外的鯨落,然後重新開始這一過程。

趙牧秋表示,鯨落的出現不僅為深海生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更重要的是將鯨在海水上方獲取的能量向下運輸,極大地促進了深海生物的繁衍和發展,「鯨骨以礦物基質的形式貯存豐富的脂類,這些營養成分靠細菌分解十分緩慢,一頭大型鯨可以維持上百種無脊椎動物生存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一鯨落,萬物生,對於漆黑的深海而言,這是一份極其貴重的禮物。

目前發現的自然鯨落不超過50個

這一次我國科學家在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的鯨落,約3米長,科學家們分析,這個鯨落為齒鯨的屍體,很有可能是鳥嘴鯨,目前在鯨尾上尚有組織殘餘,估計它死亡的時間並不算長,具有長期觀測價值。

那麼,是不是所有鯨死亡都會形成鯨落?答案是否定的。

並不是所有的海洋環境都能夠形成自然鯨落,有科學家通過對美國加州蒙特利峽谷處鯨魚屍體的長期觀察發現,海水深度和相關的物理環境,對鯨落生態圈的形成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1977年,美國海軍的潛水艇第一次在深海中發現了鯨的骨架,隨後直到1987年,美國科學家克雷格·史密斯才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發現鯨屍體形成的生物群落。直到現在,人類所發現的現代自然鯨落的數量,不超過50個。

有的科學家為了研究鯨落的奧秘,只能無奈地「人造鯨落」。2011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格雷格·勞斯和他的團隊,將一頭擱淺死亡的鯨綁到船上,將其沉入海底。這條擱淺而死的鯨重量達數十噸,但是由於和自然死亡的鯨不同,擱淺後鯨的體內會迅速產生氣體,難以沉入大海,所以格雷格和他的團隊不得不在鯨身上綁了幾噸的金屬來配重。

格雷格為這隻「人造鯨落」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花蕾」。2014年,當人們再次潛入深海探訪「花蕾」時,透過攝像頭可以清楚地看見它的身上真的覆著了一群群的白色、黃色、橙色的微生物群落。

生命消亡每天都在發生,但是為什麼人們發現的自然鯨落的數量如此稀少?首先,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及人類活動的影響,鯨被捕殺或者由於受到聲吶幹擾而擱淺的數量增多,海洋中鯨類數目急劇減少,鯨落也變得稀少。

其次,山東大學海洋學院教授、世界自然保護同盟鯊魚專家組委員王亞民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鯨落是一種偶發的自然現象,在海洋生態系統中屬於比較特殊的存在。由於無法及時預測一頭鯨什麼時候會死,什麼時候會沉入深海海底,因此鯨落的發現除了與深潛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相關外,還有很大的偶然性。

鯨的糞便對人類大有裨益

眾所周知,地球表面大約有四分之三是海洋。在海洋中生活的微小植物,被稱為浮遊植物。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維持是由這些植物所驅動的。

美國杜克大學生物學家喬·羅曼等人指出,人類對這些浮遊植物的依賴性很大,我們呼吸的氧氣一半由這些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產。當浮遊植物耗盡了水中的營養物質時,這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將被打破。

但是,大自然給浮遊植物提供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肥料——鯨的糞便。鯨的排洩物會釋放出大量的營養物質,糞便附近是浮遊植物生長的理想之地,在那裡,浮遊植物會釋放出大量的氧氣,使人類受益。

相關焦點

  • 鯨落:一頭鯨的死亡,形成了一個深海生態系統
    當鯨在海洋中死去 它的屍體最終會沉入海底 並在此過程中形成一個獨特的深海生態系統 生物學家稱這一過程為鯨落 > 這樣屍體就會相對完整地沉於海底 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深海生物前來分食 它們與鯨屍共同構成了可持續數十年的鯨落奇觀 鯨落是指鯨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 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
  • 生當似鵬起,終當如鯨落
    在研究中,鯨的屍體,墜落的過程 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態系統等, 被生物學界統稱為「鯨落」。 今年4月初,中國科學家們科考時, 於南海1600米深處, 發現了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 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 該類型的生態系統。
  • 鯨落(Whale Fall),你可曾聽過這個詞?
    鯨落,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墜落的過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態系統等,被生物學界統稱為「鯨落」。研究人員說,一條40噸的鯨沉降到海床,約相當於同等面積至少2000年間自然沉降的有機物質。在北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43個種類的12490個生物體是依靠鯨落生存的。
  • 一鯨落而萬物生
    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科學家們在本次科考過程中收穫了一個重要成果——在中國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鯨落一詞迅速登上搜索排行榜,讓更多人認識了這種奇特的生態現象。 何為鯨落?從字面含義來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鯨緩緩沉入海底、不斷被分解消耗的過程。
  • 世界上最溫柔,最慷慨的死亡——鯨落
    當一條鯨魚在海洋中死去的時候,龐大的屍體會慢慢地沉入海底,然後在營養成分稀少的深海裡,用自己的死亡,創造出一套完整的、可以維持上百種無脊椎動物生存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態系統,成為孤獨海洋裡最溫暖的綠洲。
  • 深海的最為神奇獨特生態系統——鯨落
    地球,孕育著無數的生命,而我們所最為熟悉不過的生態系統是以光合作用為基礎的生物生態系統。而大海深處卻有著獨特的3種供能生態系統:1、熱液生態系統;2、冷泉生態系統;3、鯨落生態系統。這3種生態系統被稱為深海生命「綠洲」!鯨落生態系統最為獨特罕見,也讓人類更加重視鯨魚的保護!
  • 為什麼說「一鯨落而萬物生」?一條魚就是一個生態系統
    「鯨落」不單單指一條死去的鯨,也不是所有死亡的鯨都成為「鯨落」,只有那些體型超過30m,沉底深度超過1000m的鯨魚屍體才有資格形成「鯨落」,鯨落是一種以巨大鯨魚屍體為基石,各種生物、微生物共同組建的海洋生態系統。
  • 鯨落,鯨留給大海最後的溫柔,鯨落為什麼是深海生命的綠洲?
    我國科研人員近日在南海海域發現了一個三米長的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這種類型的生態系統。所謂的鯨落,其實就是海洋中的大型鯨類在死亡後沉入海底,生物學家給它起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鯨落的過程一頭鯨魚死亡後,它的屍體將慢慢地沉入海底深處,在這一過程的第一階段,像深海中的深海蟹、睡鯊、盲鰻等移動的食腐動物會在第一時間趕到,鯨屍的90%的軟組織會被這些動物吃光,按平均估計來看,一頭鯨魚的屍體的平均體重在40噸左右,確實可以養活不少的深海生物。
  • 鯨落—深海生命的「綠洲」
    2020年4月2日,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抵達三亞,本科考船自3月10日出發,在22天裡,「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連續執行了22個潛水任務,此次科考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
  • 一鯨落,萬物生!這個星球上最浪漫的死亡——「鯨落」
    由於鯨魚屍體的有機物質含量非常高,在它的沉降過程中,對於降落路線之內生態系統中各個層級的生物來說,是它們重要的食物和能量來源。可以說,「鯨落」是 深海裡的最溫柔孤島 。從今年的3月10日起,我國的「探索一號」科考船開展了為期近1個月的海洋科學考察工作,其中在南海期間,科學家通過乘坐「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下潛到深海中發現了一個3米長的「鯨落」,初步確定為齒鯨屍體,而且屍體殘骸中還存在著眾多肌體有機物質,表明這個「鯨落」形成時間還不長。
  • 鯨落,深海偉大而溫柔的奇蹟,死後還滋養其它動物十五年!
    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一個名字—鯨噴,但今天給大家說一個感動的詞語——鯨落!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當一頭鯨魚死在大海中央,它龐大的屍體會一直下沉到數千米的深海海底。它的骨肉成為一場盛宴,滋養其它動物十五年……這就是鯨落!也被人們稱之為「偉大而溫柔的奇蹟」!在《獅子王裡》小辛巴問爸爸,我們不是吃羚羊的嗎?
  • 我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為什麼稱鯨落為深海生命的綠洲?
    從今年的3月10日起,我國的「探索一號」科考船開展了為期近1個月的海洋科學考察工作,其中在南海期間,科學家通過乘坐「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下潛到深海中發現了一個3米長的「鯨落」,初步確定為齒鯨屍體,而且屍體殘骸中還存在著眾多肌體有機物質,表明這個「鯨落」形成時間還不長。
  • 鯨落,世上最唯美的死亡!
    鯨死去後緩慢沉入海底的現象稱為鯨落。一座鯨魚的屍體可以供養一套以分解者為主的循環系統長達百年。巨鯨落,萬物生!其實大家對鯨落肯定已經不陌生了,但我還是想給大家在詳細介紹一下,因為直到今天,每每看到鯨落的相關畫面,我還是會為之震撼。鯨落是一種自然現象,是深海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 深讀|鯨落萬物生——揭秘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鯨落
    一鯨落,萬物生。這是一份來自深海的浪漫。4月2日下午,「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完成2020年度第一個科考航次(TS16航次),返回三亞。60名科考隊員帶回了本航次一個重要成果——在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何為鯨落?
  • 中國首次在南海發現並拍攝鯨落生態系統,被譽為最溫柔的生命重生
    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鯨落是指鯨魚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TS16航次共同首席科學家 中山大學副教授謝偉表示,目前國際上發現的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這些鯨落根據其降解狀態及群落結構,可分為三個時期,移動清道夫階段、機會主義者階段、化能自養階段。南海這個鯨落,尾部仍然可以觀察到有鼬䲁魚在撕扯肌肉,表明它尚處在第一個階段,可能是一隻死亡不久的鯨,具有長期觀測的價值。
  • 中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 鯨落是什麼?
    本航次自3月10日開始,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鯨落是指鯨魚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對於我國深海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 什麼叫鯨落,鯨落的意義是什麼?
    鯨魚死亡下沉入海底的現象被稱為鯨落;一頭鯨魚的分解可以供養一套以分解者為主的生態系統長達百年。其實鯨落屬於自然生態自然現象,一切生物都是有生命終點的。鯨魚死亡下沉後會屍體分解,一開始軟組織會被海底的生物分食,根據鯨魚的大小這個過程一般可以持續四個月到兩年左右。
  • 俗話說「一鯨落萬物生」,什麼是鯨落?為什麼鯨落越來越難以發現
    鯨落 是一個非常美的名字,它指的是鯨在海洋中死去, 它的屍體最終沉入海底。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為鯨落。而一座鯨的屍體可以供養以分解者為主的循環系統長達數月至數年。鯨落的過程中形成的生態系統,也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有個說法叫做,一鯨落,萬物生。而目前國際上發現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今年2020年4月2日下午,我國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首次在南海發現鯨落。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鯨落
    4月2日下午,「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完成2020年度第一個科考航次(TS16航次),返回三亞。60名科考隊員帶回了本航次一個重要成果——在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何為鯨落?它的存在有什麼意義?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我國南海發現鯨落,深海綠洲之一——鯨落
    近期,我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人間最美,不過鯨落。這是鯨給大海最後的溫柔,鯨落是鯨將生命用另一種形式綻放,鯨落於海,星沉於圭。所謂鯨落,就是落到海底的鯨魚屍體,在淺海區域死去的鯨魚不能叫鯨落,只有落到上千米深的海底才能叫鯨落,因為淺海地區腐肉動物較多,水溫較高,鯨魚的屍體腐爛比較快,腐爛產生的氣體會讓鯨魚的屍體漂浮起來。但是在深海地區,水溫較低,水壓也大,低水溫能夠提高鯨魚屍體的保質期,好水壓可以增高氣體的溶解度,於是浮力下降,鯨魚屍體可以保證更完好的形態,鯨沉到海底變成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