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今天的我們,享受著科技帶給我們的快樂。連普通的門鎖,都日新月異,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我們,甚至不需要鑰匙,手機就可以開鎖。而且,門鎖選擇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如指紋型鎖、聲控型鎖、卡片型鎖、密碼型鎖、遙控型鎖、紅外線型鎖.....
那活在現代的我們,用的鎖有這麼多。古代呢?他們不是什麼大同社會,夜不鎖門,那時候盜賊也很猖獗,他們用的什麼鎖呢?
古代鎖被稱為「把門將軍」,最早中國使用的是木質鎖,又叫「木結構鎖」。在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就已經出現了木質鎖。而且周朝也有關木倉鎖和鑰匙的文字記載。魯班改造之前,最早的木質鎖結構非常簡單,用竹竿之類的棍子做鑰匙,樣子笨重,很容易開啟。魯班改造後,鎖的安全性增加了,材質從木質變成了銅製,明清之前一直都在用。電視劇中常常出現的犯人戴的枷鎖,就是最早的木鎖。
後來,木鎖安全係數太低,也不夠結實,逐漸淘汰了。到了漢代,開始改裝為青銅鎖,他是什麼樣的鎖具?它是一種簧片結構的鎖具,此即傳統的「簧片鎖」。最簡單的簧片鎖用二片簧片,一般都用三片簧片,故圈內又稱簧片鎖為「三簧鎖」。簧片鎖的原理是利用兩三片板狀銅片的彈力,來達到封關和開啟的功能。我小時候,家裡鎖門的鎖,就是這種樣子,我開過,很簡單。鑰匙都是一樣,通用型,拿到別人家也能開同規格的鎖。公元前二世紀末,我國生產的簧片鎖隨"絲綢之路"傳入了古羅馬。至今,奧地利格拉茨城博物館裡還收藏著我國漢代的簧片鎖。可見漢代我國的鎖發展在世界上還是遙遙領先的。
據說,古人買鎖也講牌子,沒名氣的鎖是不受歡迎的。有名的鎖有「「勒名」,就是在鎖體上銘刻上鎖匠的名號,或是留下記號,這是古代的一種工匠標誌,主要起到保證質量。我想也有傳承工匠名聲的作用,就好像鑄劍很厲害,就會在劍上刻名字是一樣的。
但是中國雖然發明門鎖時間是最早的,由於一直沒有創新,突破,今天我們用的很多鎖都來自外國。比如「葉片鎖」,18世紀從英國傳入中國,運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