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的鍍金時代 比金槍魚還厲害的頂級掠食者

2021-01-08 水產養殖網
海鮮的鍍金時代 比金槍魚還厲害的頂級掠食者2010-11-05 12:1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華夏地理》雜誌        瀏覽量: 4977 次 我要評論 索羅門群島的金槍魚船
  快到黎明的時候,火奴魯魯港附近的海產峰會召開了。二十來號買家進入美國聯合水產經銷公司的倉庫,為了抵禦冷庫裡的嚴寒,他們在夏威夷襯衫外面套上了冬天穿的厚外套。他們打開翻蓋手機,給在東京、洛杉磯、火奴魯魯(總歸是昂貴的魚不愁銷路的地方)的客戶打電話,然後開始等待。

  沒過多久,倉庫朝海一面的巨大運貨門滑開了,貨板上的海產品閱兵式拉開了序幕。金槍魚截面有車輪那麼大;鋸掉了尖喙的旗魚和劍魚,它們的屍體像死灰色的建築鋼梁一樣堆放在一起;厚嘴唇的月魚,眼睛大得像鑲著金邊的曲棍球。它們一一在大廳裡就了位。

  拍賣商從魚身上挖下一條條的肉,作為展示樣品,把肉攤開在魚沒了生氣的白色肚皮上。買家們用手指觸摸樣品,試著從顏色、透明度、紋理和脂肪含量上分辨魚肉的質量。隨著手機裡傳來的指示,投標通過神秘的手勢傳達給拍賣師。等一輪拍賣結束,一張寫著看不清字跡的小紙片就扔到魚身上。魚一條一條地拍賣出去,落到出價最高的投標人手裡。就這樣,太平洋中北部的海產便被全世界最富裕的一部分買家瓜分了。

  每年海洋裡被捕獲的野生魚類和貝類超過7790萬噸——大致相當於全美國所有大人小孩體重總和的3倍。漁業管理人員把這種大規模捕撈所得的野生動物總量稱作「世界漁獲量」,還有很多人認為,過去10年裡,漁業收成相對穩定。但根據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漁業學家丹尼爾·&nbsp保利,和國家地理學會同僚昂裡克·&nbsp薩拉聯手進行的一項研究,世界漁獲量既不穩定,在各國之間的分配也不平均。在這項名為「海產足跡」,由皮尤慈善信託基金和國家地理學會贊助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指明了他們認為拯救海洋必須採取的措施。

  首先,他們希望這項研究能糾正一個常見的誤解。在大眾的想像裡,衡量一個國家對海洋造成的衝擊,要看它捕獲了多少噸的魚。但這種想像歪曲了各國對海洋生命的真正影響,或曰海產足跡。「關鍵在於,每一種魚都是不同的,」保利說。「1公斤金槍魚的足跡大約是1公斤沙丁魚的100倍。」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於,金槍魚是海洋生態系統中頂級的掠食者,也就是說,它們處在食物鏈的最頂端。個頭最大的金槍魚要吃不計其數的其他魚類,包括鯖魚等中級掠食者,中級掠食者以捕食鯷魚等小魚為生,小魚又吃微小的浮遊生物。為了存活下去,大型金槍魚每10天就要吃下相當於自己體重的食物,也就是說,一條450公斤重的金槍魚可能每年需要吃掉15000條較小的魚。

  世界各地的海洋生態系統都存在這種食物鏈,每一種系統下都有自己的頂級掠食者。任何一種大型魚類——太平洋劍魚、大西洋鯖鯊、阿拉斯加王鮭、智利鱸魚——很可能要依賴食物鏈上的若干層生物為生。

  為了準確地說明不同國家使用海洋資源的情況,「海產足跡」的研究人員需要找到一種辦法來對捕獲的各種魚類進行比較。他們決定通過衡量某種魚類生長1公斤體重所需的「初級生產量」——也就是處在海洋食物網最底層的微生物——來實現這一目的。比如說,藍鰭金槍魚每長出1公斤的肉大概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初級生產量」。

  為評估各國對海洋的真正影響,研究團隊不光要看某個國家捕魚的情況,還要看這個國家人民吃魚的情況。「一個國家可以通過捕魚獲得初級生產量,也可以通過貿易來獲取。」保利說,「獲取具有重要性的初級生產量,是富裕國家的絕對特權。」

  有錢的國家往往會購買很多魚,而這些魚裡面又大部分是像金槍魚這類的頂級掠食者。日本每年的漁獲量不到500萬噸,1996年到2006年間下降了29%。但日本每年要消費900萬噸魚,換算成初級生產量約為5.82億噸。儘管平均而言,中國消費者吃的魚一般比日本消費者要小,但中國龐大的人口導致其留下全世界最大的海產足跡:6.94億噸初級生產量。美國人口多,國民又傾向於吃食物鏈上的頂級大魚,排名第三:3.485億噸初級生產量。而且,上述每個國家的海產足跡都呈增長趨勢。保利提出,研究表明,這樣的數量不光極其龐大,並且從根本上說也是不可持續的。

  至於不可持續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可以參見為海產足跡項目工作的經濟學家,維爾夫?斯沃茨彙編的全球海產貿易分析報告。如86頁圖所示,從20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初,人類的海洋初級生產量消費情況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上世紀50年代,為了滿足人類需求進行捕魚的海洋範圍要小得多。但隨著富裕國家對頂級掠食魚類的需求越來越大,各國專屬經濟區(指從海岸線向外370海裡的範圍)的初級生產量已經滿足不了它們。所以,為了讓供應量保持恆定,甚至不斷增長,各國的漁撈範圍越來越大。

  各國專屬經濟區以外的海洋區域,叫做「公海」。這些廣闊的版圖,是地球上最後的公有財產,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區域既不屬於任何人,又屬於全世界的所有人。自1950年以來,公海的捕魚量已經翻了將近10倍,從160萬噸達到了1300萬噸上下。這些捕獲量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高等級、高價值、有著龐大海產足跡的金槍魚。

  購買了大部分海產品的富裕國家實際上把公海私有化了。貧窮國家根本沒有能力參與競買高價值的物種。要是窮國政府跟富國籤訂了捕魚或貿易協定,前者的國民同樣也會喪失有利地位。根據這些協定,本地產的魚會銷往海外,當地人是吃不到的——雖然可以說,他們對這些魚的食用需求最大,也最具佔有權。


每天,成千上萬公斤的鮭魚經由美國西雅圖的派克市場流通,這些魚大部分來自阿拉斯加州管理得當的水域。儘管富裕國家在本土實踐著良好的漁業管理措施,但仍頻頻依賴監管不嚴的發展中國家獲取大量海產品。於是,在最為貧窮的地方,魚市可能是空蕩蕩的。
  儘管美日等發達國家的超市中仍充斥著魚肉,但「海產足跡」表明,這種豐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假象,因為它依賴於兩個令人憂心的現象:一,在公海裡捕魚的範圍越來越廣,把休耕的公地變成了過度開發的壟斷漁場;二,窮國的海產被出價最高的投標者搶走。

  在人類對海產品需求的推動下,捕魚船隊駛入全世界每一處未經捕撈的公海漁場,如今已沒有可開發的新領域。即便如此,還是不夠。捕魚產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快就會超過所有新老漁場的海產品供應量。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新近發布的一份報告得出結論,海洋裡剩下的魚已經幾乎無法承受目前的瘋狂捕撈攻勢。事實上,該報告表明,就算全世界目前的漁船、魚鉤和漁網減去一半,捕的魚還是過多。

  然而,根據相同的數據,一些科學家得出的結論跟丹尼爾·&nbsp保利有所不同。華盛頓大學的漁業學家雷·&nbsp希爾伯恩,認為情況沒有那麼嚴重。

  「丹尼爾喜歡展示一幅圖表,告訴人們全世界60%到70%的魚類資源遭到了過度捕撈,甚或徹底崩潰。」他說,「糧農組織的分析和我獨立完成的研究則表明,這個數字更接近30%。」他還補充道,海產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這沒什麼可驚訝的,因為全球捕魚業的目標就是在不危害魚群長期生存能力的前提下,將之完全開發利用。

  與此同時,許多國家正嘗試飼養鮭魚和金槍魚等高等級掠食者,彌補世界日益增大的海產品缺口。此舉有助於維持市場充足的假象,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幾乎所有的飼養魚種,都要靠小魚的肉和油來餵養。這是海產足跡發揮作用的另一種形式。如果研究人員能計算出養殖場所消耗野生魚類的生態價值,或許最終能夠說明水產業的真實影響。

  有了這類工具,或許能更方便決策者弄清各國從海裡捕魚的情況,以及這麼做是否公平且具有可持續性。海產足跡這一全球性研究清楚地表明,富裕國家嚴重低估了自己的影響。如果維持目前狀況,市場上的魚很快就會減少。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富人們仍能享用鮭魚、金槍魚和箭魚,但中產階級會發現,他們能選擇的海鮮種類大大減少,甚至完全失去吃海鮮的權利。


如今,魚兒根本沒有活下來的機會。漁業加工船橫行全世界,比如這艘從茅利塔尼亞出發的立陶宛拖網漁船,把數量龐大的魚拖上甲板,並在航行途中將之冷凍起來。
  那麼,海產足跡長遠的潛在影響是什麼呢?類似的想法能不能指導各國建立起保護協議,給每個國家規定海洋初級生產量的配額,一旦超出,就課以罰款並責令改正呢?

  「那可真的太好了,對不對?」保利說。他指出,我們已經知道好幾種能減少人類對海洋影響的辦法:全世界的捕魚船隊減半;建立大規模的禁漁區;限制養殖場對野生魚飼料的使用。遺憾的是,海產行業往往阻礙了改革之路。

  海產足跡也能為消費者提供一條繞開障礙的路徑,幫助人們維持海洋健康、豐裕的狀態。如今有數十場號召對海產進行可持續性利用的運動,各方倡導者都建議我們食用海洋食物鏈上的低等級魚類。這就包括購買飼養的非洲鯽魚,不買鮭魚,因為在養殖場裡,非洲鯽魚主要吃水草,較少吃魚;選擇用魚籠捕到的黑鱈魚,而不是用長線釣起來的智利鱸魚,因為前者的捕撈過程害死的其他魚種較少;不吃巨型掠食魚類,如大西洋藍鰭金槍魚,因為它們的數量實在太稀少,再也經不起捕撈。

  但問題是,環保人士說,海洋已經達到臨界點。要想魚群在將來的日子復甦、壯大,光是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還不夠。保利和其他保護生物學家現在認為,建議必須變成強制執行的規定。他們說,要是條約給各國設立海產品消費目標,人民就可以要求政府履行職責,完成目標。類似的策略對保護陸地生態系統起到了很大作用,如限制皮毛或象牙貿易等。海洋也值得我們做出類似的努力。

  「目前受保護的陸地面積佔總數的12%,而受保護的海洋則不到1%,」昂裡克·&nbsp薩拉補充說,「而且就這1%的海域裡,只有極小一部分是完全受到保護的。」正因如此,國家地理學會與政府、企業、環保組織和公民協力促進海洋保護,減少全球漁業帶來的影響。

  說到底,不管是保利、薩拉,還是海產足跡研究項目組的其他成員,沒人想破壞捕魚業,消滅水產養殖,或是禁止人們吃魚。他們想要改變的,只是捕魚業的運作模式。他們希望讓人們知道,現今捕魚和養魚的做法是不可持續的,主張維持現狀的人忽視了生態和經濟後果。通過精確測量各國對海洋的影響,海產足跡或許能為有效變革奠定基礎,讓日益枯萎的海洋寶藏有了重建的可能。保利相信,這個過程,能讓世界各國在並不久遠的將來,公平地分享一片重新煥發生機後真正富饒的海洋,而不是在漁業崩潰之後,貪婪地爭搶它殘存的碎片。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4種全球「頂級」海鮮,藍鰭金槍魚上榜,家裡有礦可以品嘗一下
    海鮮是人人都愛的美食,口感好味道佳,吃多了也不會長胖,可是貴!所以通常只有特殊紀念日,或是聚會的時候,人們才會吃海鮮。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吃的海鮮有蝦、鮑魚、扇貝等,三五個人一頓吃下來,至少花個三五百,實在是有些「肉疼」。可是你知道嗎?
  • 公認世界上「頂級」的海鮮,一口吃掉好幾百,全吃過的是「大神」
    公認世界上「頂級」的海鮮,一口吃掉好幾百,全吃過的是「大神」!說起海鮮,很多的人對他們也都是比較熟悉的吧,海鮮吃起來口感鮮嫩美味,脂肪含量少,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海鮮的種類也有很多,像是我們平時常見到的海鮮有魚,蝦,螃蟹等這幾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種類的海鮮,海鮮也分為不同的種類,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和喜好來進行選擇,我們生活中吃到的有一些海鮮,價格比較的便宜,很多的老百姓都是可以吃得起的,也有一些海鮮,可以說是世界上比較頂級的幾種海鮮,這幾種海鮮如我能夠吃到的話也真的是土豪了
  • 世界「最頂級」的4種海鮮,帝王蟹上榜,圖4這種海鮮多數人沒見過
    世界「最頂級」的4種海鮮,帝王蟹上榜,圖4這種海鮮多數人沒見過。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多數的人會選擇對自己的飲食非常的注重,尤其是在平時會經常的吃一些海鮮,那麼平時我們知道的海鮮在生活當中是很常見,價格也不是特別的貴,所以很多人隔三差五都會吃上一次,但是對於這些海鮮,其實它也是有很多特別貴的。今天我們要來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世界最頂級的這種海鮮,對於這些頂級海鮮價格自然也是很頂級的,那麼在這其中帝王蟹就上榜了,尤其是對於投資的這種海鮮,其實多數的人連見都沒有見過。
  • 世界頂級海鮮大盤點
    在人類飲食發展進化過程中,海鮮食材就獨得各個國家、各大菜系恩寵。成就一桌高逼格的宴會,必然離不開一些高端的海鮮食材。高超的廚藝,加上頂級的食材,是成就經典美食的絕配!今天易哥為大家盤點下那些常見的或者快要成為「傳說」的頂級海鮮食材。
  • 日本頂級大廚炫技,500斤的金槍魚切片,讓人口水直流!
    日本頂級大廚炫技,500斤的金槍魚切片,讓人口水直流!日本是著名的海鮮大國,擁有世界著名漁場,國內的人更是吃海鮮的能手,所以日本大廚處理海鮮頗有造詣,今天就讓大家來見識一下,日本頂級大廚炫技,500斤的金槍魚切片,讓人口水直流!
  • 新年首拍23萬 藍鰭金槍魚貴在哪?(全文)
    在國際市場上,高品質的金槍魚都是通過拍賣形式銷售的,天價時有爆出。東京的築地市場,則是最有名的金槍魚拍賣地,從江戶時代就存在,經過一系列的規範化,現在也成為一處旅遊景點,國外遊客也可以限時在市場觀看拍賣的過程。
  • 中國近海海鮮的汞汙染風險
    該研究團隊還分析了近幾年海水的溫度變化對大西洋藍鰭金槍魚體內甲基汞累積的影響。他們發現隨著海水溫度從1969年的低點逐年上升,可能導致了大西洋藍鰭金槍魚體內甲基汞含量升高了約56%。雖然暫時還無法得知具體的原因,但因為全球的汞排放已經趨於平穩,所以,肯定存在某種傳導機制,導致了野生魚類體內的汞含量隨著海水溫度的升高而得到了提升。
  • 這4種深海的「頂級海鮮」,有錢都不一定吃得到,特別是最後一種
    這4種深海的「頂級海鮮」,有錢都不一定吃得到,特別是最後一種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海鮮作為高檔食材,雖然價格貴一些,但是因為它的營養價值很豐富。所以也會經常出現普通人的餐桌上,一般我們吃的海鮮有大蝦、螃蟹、生蠔,價格雖然比雞鴨魚肉貴一點,但是偶爾解解饞也是可以的!
  • 全球十大頂級海鮮,中國僅有一種上榜,你吃過幾種?
    「海鮮」,古稱「海錯」,意謂海中產物,錯雜非一。追溯如東海鮮風味菜品的源頭,雖無確切的文字依據,但根據考古學家的考證,至少在距今4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已懂得採拾貝類以供食用,而且已有熟食加工了。
  • 這10種有錢也可能吃不起的海鮮,皇帝蟹上榜,第9種認識算厲害
    這10種有錢也可能吃不起的海鮮,皇帝蟹上榜,第9種認識算厲害說起海鮮,住在海邊的朋友們一定不陌生了,像螃蟹、蝦,貝類等等,海洋真是個聚寶盆,為我們盛產出了這麼多品種豐富的美味。讓我們能夠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享受這麼多美味。
  • 最頂級的5大海鮮,澳洲皇帝蟹上榜,有錢人才能吃得起!
    海鮮的營養價值很高,而且海鮮裡面還有大量的精益蛋白質,飽和脂肪酸含量也是很低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各種癌症的機率,降低人體血壓,幫助控制炎症抑制,這樣就會讓人身體健康,有利於長壽了。每周吃不同的海鮮,可以補充不同的營養。但是海鮮的價格很昂貴,比如頂級的海鮮那些,只有土豪才吃得起,全部吃過下面的海鮮一般都是有錢人。
  • 地球上最大的「熊」,相當於3個半北極熊,是頂級的掠食者
    眾所周知,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個入肉強食的社會,你只有足夠厲害,才有可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不然就要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了,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大自然中戰鬥力最強的是北極熊,速度快,咬合力強。但是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巨熊,戰鬥力可是比北極熊還要厲害的。
  • 即將被吃滅絕的金槍魚
    喜歡吃海鮮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因為海鮮不管怎麼吃都吃不胖,而且海鮮的味道也很鮮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海鮮,它可以被稱作是最貴的魚了,而且因為實在是太好吃了,至今人類都不願意禁捕這種魚,已經被吃到瀕臨滅絕。
  • 世界上最頂級的5大海鮮,澳洲皇帝蟹上榜,只有土豪才能吃得起!
    對於現在的人,追求的應該健康長壽了吧,小編的曾外祖母今年已經96歲了,雖然身體大不如從前了,但是,精神還錯,能吃能喝,有時候還會在表哥的攙扶之下,在外面曬曬太陽。曾外祖母她喜歡喝酒,以前每天都會喝一小杯的白酒,現在因為身體的原因,舅舅都儘量不讓她喝酒了。
  • 成為刺身的金槍魚 新鮮度就是生命
    它們是大自然的寵兒,千萬年的成功進化讓它們榮登海洋頂級掠食者的寶座;它們是如此完美的運動機器,閃亮表皮下震顫的紅肌和湧動的熱血讓它們矯健地穿梭於世界的各大洋;它們是無上的美味珍饈,醇厚紮實的赤身和脂香濃鬱的大腹讓人類無不為之神魂顛倒
  • 那些看了價格就「不敢」吃的頂級海鮮,網友:一般人根本吃不起!
    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小編全力以赴的動力因為我不是一個住在海邊的人,所以我很少吃海鮮。但是這個世界太大了,成千上萬的海鮮品種非常多,但是有什麼可以說是頂級的呢?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上最有名的海鮮,看看你吃過沒有?
  • 10種全球最貴的頂級海鮮,第10種過千萬,馬雲都為它拍照
    海鮮一直都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是平時一般也就吃一些蝦子、生蠔等,一般十幾塊的生蠔對於小編來說都比較昂貴了,像什麼龍蝦、鮑魚就更不用多說了。但是,看了一下全球最貴的頂級海鮮,小編才明白了什麼叫做貧富差距,果然我是一個真正的窮人,最貴的一種海鮮直接賣到了一千多萬,去掉三個零我都不敢想。
  • 還以為金槍魚是最頂級的刺身,縞鰺魚才是只有土豪才能吃得起
    還以為金槍魚是最頂級的刺身,縞鰺魚才是只有土豪才能吃得起一說起日本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日本的刺身美食,因為日本的刺身這種食物現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有名的,一般人們來日本旅遊必然少不了要吃一頓刺身大宴。
  • 這6種「頂級」食材,看到最後才知道,黃鰭金槍魚不算什麼
    Hello,又見面了,說到頂級食材,我相信很多人會想到鮑魚、長江刀魚、藏香豬等食物。我們的知識非常有限,世界如此之大,有許多我們以前從未見過的頂級食材。今天,我想帶你們去看一看,根大家分享世界上6種頂級食材,不知道你見過幾種呢?第一種,黃鰭金槍魚算是非常突出的魚類食物了。
  • 史前海洋頂級掠食者,戰鬥力媲美巨齒鯊,梅氏利維坦鯨你認識嗎?
    海洋作為地球生命的搖籃,從古至今孕育了無數的生物,其中不乏很多頂級的肉食性動物,但是真正在大自然的食物鏈中處於金字塔最頂部的,則只有少數幾種,比方說恐龍時期的滄龍,還有我們熟知的巨齒鯊,以及我們今天的主角——來自於南美洲的史前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梅氏利維坦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