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見狗就大哭,如果你的孩子害怕動物,這個好建議會有幫助

2020-12-04 木蓮媽媽

小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對於很多未知的事物都保有一絲恐懼,面對一些小動物,如果孩子有過一些不好的經歷,就會給成長中帶來陰影。家長們應該做好對孩子的保護,不要讓孩子一直被恐懼支配。

案例

樓樓的寶寶今年4歲了,小姑娘性格還是蠻靦腆的,別人一逗就害羞的躲在媽媽背後笑,聽話的孩子還是蠻招人稀罕的。

不過有一天樓樓的女兒在電梯裡失控了,新來的鄰居家養了兩隻大狗,在出門的時候媽媽帶著樓樓乘坐電梯,遇見了新鄰居樓樓讓女兒打個招呼。

沒想到樓樓的女兒看見兩隻大狗就開始嚎啕大哭起來,而兩隻狗聽見孩子哭聲也開始大叫起來,這下可好樓樓的女兒也在電梯裡跟著尖叫。

鄰居不知所措,樓樓也不知道孩子為什麼這麼怕狗,連忙把女兒抱起,向鄰居道歉,鄰居也是非常愧疚連連向樓樓說嚇到孩子了。

自那以後樓樓發現孩子只要在路上看見了狗,不管多大就開始繞著走,而一旦和狗的距離接近,女兒就開始哭泣尖叫起來。

有些孩子對動物會有恐懼

孩子對貓狗的害怕其實並不罕見,有很多家庭的父母都表示孩子從小就是很害怕動物,其實這往往是因為孩子經歷了什麼讓他害怕的事情,家長們應該找到讓孩子抓狂的原因。

成年人知道有些寵物往往不會造成傷害,可是小朋友卻很抓狂,有些體格龐大的狗對於孩子來說還是很可怕的,小朋友第一次見到龐大的動物,很容易與怪獸進行聯想。

並且有的狗十分可怕,長相甚至看起來兇狠的像狼一樣,也會給孩子造成誤解。還有一些狗看起來很溫和,但是卻總是衝孩子咆哮,小朋友會因為多種不好的印象對動物產生恐懼

可能是因為狗狗在不經意間觸碰到了身體,或者是曾經被狗追趕過,又可能是被動物誤傷過,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到害怕,留下難忘的心理印象。

面對孩子的恐懼,家長要怎麼做?

①理解孩子

家長們首先要學會換位思考,小朋友們面對未知的生物,或是比自己體積大的動物會有害怕的心理,面對孩子的恐懼家長應該給予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孩子膽小。

並且家長要學會給孩子時間,小朋友對動物的恐懼也是暫時性的,有的孩子在長大之後,認知增加後恐懼感也會逐漸減小,家長們不要放大孩子的恐懼。

②狀態輕鬆

有的時候孩子的恐懼往往有一部分是家長造成的,比如家長會恐嚇孩子,讓狗咬你或是讓狗撲你,這樣孩子對於狗就有了負面的印象。

在孩子遇到狗的時候,家長們也要做好情感引導,比如說這隻狗多麼可愛啊,而不是說這隻狗也太大了吧,保持鎮定告訴孩子有媽媽在,藉助大人的力量給孩子多一些安全感。

還有的家長自身也害怕動物,所以孩子也會跟著牴觸,當父母保持一個輕鬆的狀態,面對寵物自然放鬆,孩子也會去慢慢接近。

孩子怕狗怎麼辦?

1)養一隻寵物

通過養一隻寵物,讓孩子和狗狗接近能夠消除孩子的恐懼感,親自養狗讓孩子直接面對和了解狗狗。

從小狗開始養育,讓孩子體會到寵物的忠誠與可愛,與動物之間慢慢建立了信任,孩子就會逐漸放下膽怯,消除內心的恐懼。

2)培養孩子的愛心

家長們應該教會孩子去尊重小動物,在不了解動物的性情時,最好要保持距離,並且培養孩子的愛心,可以帶著孩子去接觸一些溫和的小動物,讓孩子與動物和諧相處,了解動物們的可愛。

鼓勵孩子面對寵物,當孩子內心有了安全感,就會信賴寵物,並且善待每一個小動物,不會再害怕了。

3)教會孩子常識

家長們要告訴孩子一些對待小狗的常識,比如不要一直看著狗做怪動作,或者追著狗跑,只要你不去挑逗惹怒它,它也不會去攻擊你。

另外在狗吃東西的時候,也不要接近它互動玩耍,狗護食是種本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接近很容易發生危險,同理有母犬呵護的小狗,孩子們也不要接近,母狗出於護子也容易傷害到孩子。

如果狗衝著孩子叫的時候,也不要過於慌張,別去攻擊小狗,感到害怕了也可以呼叫狗的主人,讓其主人去管束。

【今日話題】

你家的寶寶對哪些動物產生過恐懼呢?

相關焦點

  • 為啥寶寶睡覺時會突然大哭?不是故意在磨人,而是「有苦難言」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有孩子後,家長攻克了各種難關,抱娃睡覺練出肌肉,奶水睡也可以堅持很長時間不動。但對於大人來說,孩子睡著還不是結束,睡覺過程中孩子的各種表現,也會讓他們感到擔心,尤其是當孩子睡覺時突然大哭起來,大人會手足無措。
  • 你知道孩子害怕打雷,可你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怕嗎?
    有的寶寶一聽到打雷聲,就害怕得不行,嚇得哇哇大哭起來。那麼家長要怎樣做,才能夠減少寶寶對雷電的恐懼呢?寶寶怕雷是正常的對於一歲以下的寶寶來說,巨大的聲音,和光線的強烈刺激是造成恐懼的主要原因。寶寶出生後需要慢慢地熟悉外界環境,突然或者陌生的光線、聲音、刺激都會讓他感到害怕。而對於一歲以上的寶寶來說,對暴雨雷電的恐懼,有可能是父母給傳遞的。
  • 女嬰被老鼠啃至見頭骨!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孩子?
    在這個時期,也是最容易被老鼠、貓類咬傷的時候!即使出門買菜,也要把孩子帶上,上廁所也不能超過5分鐘,因為5分鐘的時間,孩子有可能醒了後就大哭、踢被子或摔下床、會爬會走的孩子面臨的危險係數也直線攀升!三.教孩子不要逗弄、招惹、虐待動物。在孩子會坐會爬以後,就要時刻提醒寶寶,不要招惹和逗弄動物。因為孩子下手沒有輕重,一些動物很容易因為被抓痛而反抗咬人。有一句老話時刻牢記「兔子急了也會咬人」!
  • 為何寶寶睡覺時會突然大哭?並不是故意折磨人,卻是「有苦難言」
    有孩子之後,家長們也都攻克了各種各樣的一些難關,抱孩子睡覺,練出了肌肉,奶水睡也可以堅持很長的一段時間能不動,但是對於大人們來說孩子睡著還不算是結束了,因為睡覺的過程當中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一些表現,也可能就會讓他們感覺非常的擔心,尤其是當孩子睡覺時突然這樣大哭起來,大人可能就會變得手無足策。
  • 幫孩子克服恐懼有方法,講理、過度保護要謹慎
    如果僅僅是怕蟲子就算了,誰知到後來延伸到怕各種與蟲子相似或有關的東西,一看到就身體顫抖崩潰大哭:看到衣服上有黑色的點點,就開始大哭!看到牆上有個蜘蛛網(都沒有看到蜘蛛),就開始大哭!看到書上有蟲子的圖片,就開始大哭!看到地上有個形似蟲子的雜物(可能是他自己掉落的食物殘渣),就開始大哭!
  • 嬰兒大哭超20分鐘會傷大腦?
    孩子大哭不止時,如果不予理睬,他們的確會哭累了自己停下來。但這種失望、壓抑的情緒會讓他們分泌一種「壓抑激素」,對嬰兒大腦產生負面影響。如果這樣的事情反覆發生,將給孩子未來的成長留下陰影。南京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梁超表示,「即便大哭超過20分鐘,如果沒有明顯閉氣缺氧反應,應該不會傷到大腦這麼嚴重。」按照研究結果,所謂的大腦傷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 孩子看見老人大哭不是有天眼,而是在經歷這兩個階段,可不是迷信
    大家是不是也似曾聽說過「風水大師說小孩子在3歲之前,天眼都是開著的,可以看見大人看不到的「妖魔鬼怪」,特別是看見不乾淨的東西時會害怕會哭。」寶媽小張卻不相信這些,家裡也從來不迷信,於是就帶著已經滿6個月的寶寶經常去外面轉悠,可都沒有出現類似「見到老人會哭」的現象。直到遇見一個陌生的老爺爺,看模樣頭髮已經全白,臉上布滿皺紋,每天杵著拐棍。
  • 20萬人點讚:4歲孩子趴地大哭,爸媽淡定旁觀。孩子大哭大鬧要不要...
    前面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年輕的爸爸媽媽就站在不遠處淡定旁觀,沒有上前把孩子拉起來,也沒急著哄。 這段視頻引起了網友們的紛紛點讚:▼ 「孩子好可憐,我笑得好開心!」
  • 3~4歲孩子適合看的40本英文繪本,都給你整理好啦!
    我每次便便都需要花好長時間,但最後我還是成功地做到了……這本書的故事簡單而富有吸引力,貼近生活,讓年幼的孩子不再抗拒使用便盆,學會成為」大孩子」,對一些手足無措的父母來說,這本書是幫助他們對孩子進行「便盆訓練」的好教程。
  • 跟狗狗這樣交流,你也可以變成「吸狗」體質,狗見狗愛!
    很多人養狗後,發現自家狗根本不喜歡搭理自己,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都是因為你跟狗狗之間沒有建立好感情導致的。今天就來教你如何增進你和狗狗之間的感情,像下面這樣跟狗狗交流,你也可以成為「吸狗」體質,狗見狗愛!
  • 為什麼新生兒一落地就要大哭,不哭會怎麼樣?科學解釋來了
    那麼為什麼嬰兒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件事就是哭而不是笑呢?之前在微博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如果寶寶一出生不哭而是笑會怎麼樣?不少網友發動自己的想像力給寶寶P上微笑的表情。每一個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都要進行第一聲啼哭。但是有的寶寶哭聲比較響,有的寶寶哭聲比較小,不同的哭聲可以反映寶寶不同的健康狀況?一般來說,足月的寶寶哭聲大,早產兒哭聲比較小。寶寶哭聲洪亮則代表身體健康,如果寶寶哭聲很細很小,則可能有一些疾病,像有先天性心臟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寶寶出生後哭聲又細又弱。
  • 韓焱精選|如何幫助孩子走出童年陰影?
    如果你不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那就很難給孩子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環境。所以,針對這一點,我給你的第一個建議是:你能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和孩子一起抵禦人生叢林裡的熊。就像在飛機上遇到突發情況一樣,這個時候,空姐會提醒你,在給孩子戴上氧氣面罩之前,請先戴上自己的氧氣面罩。在教養孩子的時候,照顧好自己不是自私,而是一種必需的義務。
  • 孩子睡醒後有這兩種表現,暗示孩子智商高,你家娃是哪一種?
    在父母心裡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父母都想好好地保護自己的孩子,讓他健康快樂地長大。等到孩子變得優秀後再放手。父母最期待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也期待孩子能有一個高的智商和情商。作為父母都知道一個現象,很多孩子睡醒的時候都會去找父母或者找爺爺奶奶其他家人。如果找不到大人的話,孩子就會放聲大哭。
  • 為什麼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怕驚動強敵?唯人類嬰兒會大哭?
    反觀人類的嬰兒就不一樣了,遇到什麼事情,都是會先張嘴哭上一場,等父母滿足需求了,才會停止哭泣。那為什麼在我們的認知裡,總是會感覺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以防驚動強敵入侵,唯有人類嬰兒卻會大哭?所以,父母們在照顧寶寶的時候就會發現,無論是寶寶受到驚嚇了,還是肚子餓了,身體不舒服了,還是要尿尿、拉便便了,都會通過哭聲來引起我們的注意的,而我們對寶寶的哭聲也尤為的敏感。只有寶寶安靜、或者笑出聲來的時候,才表示寶寶現在一切都好。
  • 如果你有孩子,一定要看看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這個實驗公布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遭到不少人道主義組織的批評和抗議。而哈洛的回答是:「我只是為了拯救更多人類的孩子。」上世紀五十年代前盛行的行為主義觀點是,母親對孩子的意義僅僅在於提供食物。他們認為母親和孩子過度的親密接觸會使孩子在成人後仍對母親過度依賴,從而對人格有負面影響。
  • 寶寶第一個叛逆期壓力有多大?有的孩子竟一天哭了43次!
    有沒有算過你家寶貝一天會哭多少次?國外一個媽媽記錄了女兒一天之內嚎啕大哭次數,43次!接受孩子的情緒:遇到這些不明所以的情緒,先不要問理由,因為孩子很難說清楚的,而是接受他,這樣說:「你心情不好哦!」替他表達:如果他的語言技巧還不純熟,試著幫他說:「沒辦法完成拼圖,讓你很生氣,對不對?」面對正在發脾氣的學步兒,冷靜但堅定的和他說話可以幫助他消氣。
  • 海豹寶寶闖進小村落,狗媽媽主動把它當孩子照顧!這組合太可愛了
    雖然動物不會說話,但有些感情根本不需要用話語表現,你對我好。俄羅斯貝加爾湖邊的一個小村莊,氣候嚴寒,要看到其他的極地動物並不難。最近,一隻海豹寶寶不知道從何而來,闖進了小村落裡。當地野生保護單位覺得,不知道小海豹究竟從哪裡來,也不知道其他海豹會不會回來找,所以準備不管它先觀察一段時間。看到村民都不管這只可愛的小海豹,村裡的一隻狼犬媽媽主動接近,把海豹寶寶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撫養。這大概是作為母親的本能反應,看到無助的寶寶都會想要照顧它。沒想到海豹寶寶竟然不抗拒,兩者的關係越來越好。
  • 假如世界由狗主宰,攝像機可能會變為「攝味機」
    假如你是一隻動物,你會遭遇怎樣的生活?假如你是一隻狗,辨識同伴要靠聞屁股;假如你是一隻灌叢冢雉,那你真的是爸媽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假如你是一隻企鵝,那你可能要吃媽媽從嘴裡吐出來的食物……你知道它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嗎?通過這樣的奇思妙想,將人類與動物換位思考,讓大家了解動物的生活方式。
  • 這個時間段出生的孩子有福氣,快對照下你家的孩子是嗎?建議收藏
    而在老人的心中,如果在這些時間段生的孩子,他們會比較有福氣,長大後運氣會比較好,雖然有一些迷信的成分,但確實還挺準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孩子在哪幾個時間段出生,運氣會更好哦。之前有個新聞,講的是一個老人,懷了孩子,家裡人都非常反對,認為已經有孫子了,這麼大歲數突然要生孩子。
  • 寶寶3歲前,洗澡最常見的這種表現,媽媽別大意,弄傷孩子苦了自己!
    當媽後才知道,給寶寶洗澡真的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每次放好洗澡水,寶寶剛放進水裡,就開始大哭、大鬧。不僅我家寶寶是這樣,昨天媽媽群裡,都在吐槽給寶寶洗澡的這些事:小月媽媽:我家兒子月子裡,都是婆婆幫著洗澡,每次婆婆剛把寶寶放水裡,寶寶就大哭大鬧,婆婆好幾回都說,這小子不愛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