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丨神舟一號出徵,可上九天攬月

2020-12-05 騰訊網

1999年11月20日,在全世界的注目下,神舟一號飛船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奔赴蒼茫星海,浩瀚宇宙迎來了新的客人。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揚帆啟航,滿船清夢壓星河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載人航天發射場上,高達100多米的發射塔架各層平臺陸續打開,展露出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的雄姿,其頂部安裝的正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兩面巨幅五星紅旗醒目地印在船體兩側,在燈光照射下鮮豔奪目。

神舟一號飛船

6時30分,隨著「點火」口令的下達,運載火箭噴出一團紅色烈焰,如同一條巨龍託舉著神舟一號飛向了太空。就在飛船進入蒼穹的瞬間,遠在千裡之外的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工程技術人員沉穩地按下了發令鍵,向飛船發出了入軌指令,將其成功送入了預定軌道。

神舟一號點火發射

11月21日凌晨3時,當圍繞地球運行了14圈的神舟一號飛船飛臨南大西洋海域上空時,在此待命的遠望三號測量船及時準確地向飛船發出了返回指令。隨後,飛船建立返回姿態,制動發動機點火,飛船從太空開始返回。

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在太空遨遊21個小時之後,神舟一號滿載著一系列科學試驗數據,穩穩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至此,神舟一號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

神舟一號返回艙著陸

滿載輝煌,吹盡狂沙始到金

神舟一號飛船成功發射,吹響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試驗的號角。

神舟一號飛船雖然沒有載人,但攜帶了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上天:一是各類旗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等;二是各種郵票及紀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麥等農作物種子,此外還有甘草、板藍根等中藥材

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試驗,神舟一號任務進行了許多重要的技術試驗。此次任務考核了運載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驗證了飛船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的正確性,以及包括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地面設施設備在內的整個工程大系統間的協調性。這些都對中國載人航天發展至關重要,為載人航天工程後續任務的實施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歷經艱險,寶劍鋒自磨礪出

神舟一號取得的巨大成功,震撼了整個世界,在成果卓著的背後,整個任務卻歷經波折。從修建發射場開始,神舟一號發射任務就遇到很多困難。在合練完成臨近發射時,飛船測試中發現定向陀螺儀存在問題,不得不拆開飛船防熱大底來檢修故障。隨後又因避開不利的空間氣象條件對任務進行了延期。發射準備可謂一波三折。

在飛行過程中,最為驚險的一刻出現在飛船接近返回時,突然發生飛船不執行指揮控制中心發出的數據注入指令的情況,若不能及時應對,飛船將會失控偏離軌道,從而導致返回任務失敗。這一狀況開始於神舟一號的第13圈飛行,從渭南測控站、青島測控站和位於太平洋上的遠望二號測量船順次向神舟一號注入返回控制指令均未成功。

此後飛船進入最後一圈飛行,而給飛船注入返回指令也只剩下遠望三號測量船的最後一次機會,注入指令的時間不到一分鐘。危機來臨,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的專家們沉著冷靜、排除萬難,不到半小時就完成測控計劃分析,通過一系列複雜故障診斷、測控條件計算後,提出故障排除方案並通過仿真驗證,終於在距離飛船返回程序啟動僅剩10秒時成功注入應急數據,保障飛船按照預定計劃順利返回著落場,挽救了整個任務。

正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辛勤的工作和默默的付出才鑄就了神舟一號的成功,他們的努力完美地詮釋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繼往開來,直掛雲帆濟滄海

從神舟一號發射至今,中國載人航天突破和掌握了載人天地往返運輸、航天員空間出艙、空間交會對接和航天員中期駐留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工程按照「三步走」發展戰略穩步推進,目前已圓滿完成前兩步任務,全面進入第三步——空間站建造實施階段。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已經打開,這是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最後一步,也是最複雜、最具有挑戰性的一步。今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開啟了我國載人航天新徵程,在太空探索的偉大時代,神舟飛船還將繼續搭載我們的夢想,駛向宇宙的遠方。

編輯/李晨

中國載人航天ID:zairenhangtian

相關焦點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 交給毛澤東家鄉湖南韶山
    與會領導和嘉賓向毛澤東同志銅像敬獻花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講話,雙方領導、航天員代表張曉光共同為紅綢包裹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揭幕。交接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50年前的1970年7月14日,毛澤東同志親自批准「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為後續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 回眸2020,奮進2021 | 九天攬月!看宇宙星辰裡的航天「硬」科技
    回眸2020,奮進2021 | 九天攬月!7月23日,「天問一號」 成功發射,首次拉開火星探測的序幕。12月17日,嫦娥五號順利完成「繞、落、回」,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規劃圓滿收官。12月22日,長徵八號成功首飛,為我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研製打下了堅實基礎……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
    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記者 張興莎 何青 張必聞)2020年12月25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交接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50年前的1970年7月14日,毛澤東同志親自批准「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為後續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 神舟五號出徵太空17周年,這裡記錄了永恆的一刻
    在中國數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承載著為中華民族崛起的希望與夢想,楊利偉搭乘著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出徵太空。「神舟五號「飛船在近地球外太空遨遊了21個小時,最後成功安全返回,降落在內蒙古四王子旗著陸場。這牽動人心的21個小時從此載入了中國航天史冊,「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航天飛行成為了中國科技史上的重大裡程碑,楊利偉也成為中國首位叩訪太空的中國航天英雄。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給毛澤東主席家鄉湖南韶山
    與會領導和嘉賓向毛澤東同志銅像敬獻花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講話,雙方領導、航天員代表張曉光共同為紅綢包裹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揭幕。交接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50年前的1970年7月14日,毛澤東同志親自批准「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為後續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新華社發(張曉祺 攝)     8時26分,航天員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分離,神十飛船撤離至與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兩太空飛行器飛行狀態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後,航天員聶海勝操作手柄,控制神舟十號飛船向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緩緩接近,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密切監視飛船儀表參數和對接靶標,三名航天員密切協作、配合默契。
  •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攝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聲音 | 上九天攬月而歸,一抔月壤告慰毛主席!
    ;第三類則是與其他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將按照國際慣例,作為國禮相送……不過最令人看後熱淚盈眶的是,這批月壤除了將主要存放在北京中科院天文臺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將作為異地栽培點,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毛主席生前「可上九天攬月
  • 神舟飛船家族「肖像照」 靜待神舟11號入列(組圖)(1/12)
    上一張下一張天宮二號發射在即,神舟十一號飛船將在天宮二號發射後擇機發射,並與天宮二號對接。提到神舟系列飛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給大家秀一下神舟一號飛船至神舟十號飛船的「肖像照」,讓我們一起期待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正式拍攝「肖像照」的那天。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圖)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神舟」一號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我國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準體制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也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   「神舟」二號飛船於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在軌飛行7天後成功返回地面。這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數據。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韶山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韶山12月20日電 (付敬懿)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經過兩天的運輸,順利從北京運抵湖南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時刻知道丨「神十」返回艙「搬」來湖南了!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神十」出徵時間線2013年6月11日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徵太空,這是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6月13日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宮一號。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
    「神舟」一號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這次發射,首次採用了在技術廠房對飛船、火箭聯合體垂直總裝與測試,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進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國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準體制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也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
  •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西電厲害了!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西電厲害了!11-30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可上九天攬月
  • 背景資料: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
    神舟一號:「冒險」上天發射: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時41分「神舟一號是一艘初樣產品。」飛船系統原總設計師戚發軔回憶說,「讓初樣產品上天是要冒一定風險的。」很多人並不知道,這艘載人航天工程的「急先鋒」,竟是由地面試驗的電性能測試飛船臨時改裝而成的。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飛行乘組與記者見面會...
    2005年,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2013-06-10 17:15:46中國網: 張曉光,男,滿族,遼寧省錦州市人,中共黨員,碩士學位。
  • 神舟一號20年·記憶
    飛船順利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神舟一號發射升空(資料圖)神舟一號試驗飛船返回艙(資料圖)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標誌著我國在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上人體代謝模擬裝置和假人被安置在飛船上以檢驗飛船生命保障系統的功能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資料圖)2002年神舟三號與神舟四號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緣何「入駐」湖南韶山?
    來源:中國新聞網交接儀式上,航天員張曉光和少先隊員朗誦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是毛澤東在《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寫下的浪漫詞句。如今,承載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豪情與夙願的載人航天事業,與韶山紅色基因交相輝映。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徵 將實現太空中期駐留
    &nbsp&nbsp&nbsp&nbsp光明日報酒泉10月17日電(記者溫慶生 見習記者章文)17日上午4時許,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徵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圓夢園廣場舉行。此次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景海鵬和陳冬從問天閣受命出徵,開啟令全體國人自豪的「飛天」之旅。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升起了中國夢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成熟的標誌,就像小孩子成長在標記身高,神一到神十,就是中國航天的一個個新高度,標記在浩渺太空。從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神舟系列飛船十次升空,載著夢想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