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入侵是一個很普遍的話題,生活中很多常見的植物其實都是從國外入侵來的,比如南方常見的水葫蘆、清道夫、一枝黃花、水花生等,如今數量越來越多,人們已經習慣了它們的存在。一般印象當中物種入侵是一件很壞的事情,因為這些植物或動物在新環境裡沒有天敵,能夠肆意繁殖,對生態環境造成比較嚴重的破壞,但是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某些入侵植物其實會變成有益的植物。比如筆者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馬泡瓜。馬泡瓜曾經是入侵的害草,農民恐除之不盡,如今卻成為了稀罕野果,有人專門種植。
馬泡瓜過去是很多農村娃熟悉的野果之一,最愛生長在農田裡,有時候在草叢也能見到。這種野果的外形非常可愛,有點像迷你的小西瓜,表皮也有豎形的條紋。不過馬泡瓜的果實有大有小,很不一致,但總體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會太大,最大的馬泡瓜也只能長到鵝蛋大小,最小的馬泡瓜只有紐扣那麼大。
雖然現在人們對它很熟悉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最開始馬泡瓜曾經是入侵物種,馬泡瓜的原產地在非洲,進入國內後沒有天敵,野蠻生長,被人們視作入侵植物,尤其在山東、河北一帶數量非常多。
對於農民來說,馬泡瓜是讓他們很頭疼的一種害草,因為這種植物最愛生長在農田裡,而且生命力非常強,長勢也很旺盛,會和其它作物爭奪養分。而且馬泡瓜又是藤蔓植物,若是生長太多,剷除非常不方便,很多農民都害怕除之不盡。雖然農民對它的態度大部分是厭惡和恐懼,但也有一些農民比較喜歡,尤其是農村娃,因為馬泡瓜的果實可以吃,有的味道還不錯。
馬泡瓜是很多農村娃的回憶,80後一代兒時很愛吃這種野果,成熟後呈黃色,香甜可口,當時很多孩子都是放學後搶著去摘,大家都願意挑個大的,吃起來更有感覺。馬泡瓜味道確實很好,但是在農村娃的心目中,它仍然只是一種普通的野果,沒什麼神奇之處,讓人意外的是,如今馬泡瓜竟然成為了稀罕野果,在市場上很有熱度。
8月正是馬泡瓜的成熟季節,但是現在在農村,馬泡瓜這種植物已經越來越少了,想要吃到野生的還要刻意去找才有。現在也有農民人工種植馬泡瓜,但是數量並不是特別多。馬泡瓜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種子能夠榨油,果實能夠當水果賣,據說飲酒前吃兩個能解酒。不管這個小偏方是不是真的,但它反映出來的是馬泡瓜確實有一定的市場,也有一定的消費群體,農民種植有利潤。
馬泡瓜的經濟價值高,用途也比較廣泛,其中當作水果賣就很有前途,80後對馬泡瓜有特殊的感情,市場上見到了會忍不住想買,其它消費群體對馬泡瓜會有好奇心,再加上馬泡瓜本身就有營養優勢,同時還有藥用價值,會更加吸引消費者。如果在市場上見到了,你會不會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