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媽媽:放心給娃看電視,是因為我做到了這四件事

2020-12-04 EF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

一提到電視,老父親老母親們總是很糾結。擔心孩子們沒有節制力,一不小心就沉迷下去了

但小E今天請到的這位媽媽,她卻說給娃看電視不一定是壞事,只要你能做到這幾件事……

周小立

資深媒體人

兩個女兒:小宇宙和小西瓜

小宇宙,我的大女兒,剛滿五歲半。CCTV9/10頻道的忠實觀眾,熱愛BBC各種紀錄片,騰訊視頻、B站紀錄片頻道長期追番中。這幾天,她正在重看《藍色星球2》第N遍,因為終於等到了中文版。

很多人會質疑:「你給寶寶天天看電視?」「小孩怎麼能看電視,傷眼睛的!」「自從有了寶,我家電視就再也沒開過。」「為了不給娃看電視,我家連電視機都沒有。」……

類似這樣的話,很多家長肯定都聽(說)過。好像只要給寶寶看電視,家長就是「罪人」,是不負責任。但是,電視對娃來說,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如果你也這樣想,那一定是對電視有什麼誤解。

好好看電視,學到的東西更多。

1. 關於看電視的幾個原則

為什麼放心給孩子看電視?

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覺得,家長應該自己想明白:不給娃看電視,你到底在擔心啥?是視力下降?耽誤學習時間?沉迷電視節目,無法培養出其它興趣愛好?

想清楚了自己的擔心,就可以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比如,我們和小宇宙對「看電視」的約定有這樣一些

1、每天固定可以看半小時電視(周末可以適當延長);

2、每看15分鐘,休息5分鐘,到窗口遠眺或者閉目休息;

3、具體的電視節目,雙方商量,共同挑選;

4、必須在家長的陪同下觀看;

5、以上規定雙方都要嚴格執行。

有了邊界和原則,事情就好辦了。

看電視不是好好吃飯、好好做作業的獎勵,也不是絕對不能碰的「禁區」,它是休閒娛樂的一部分,更是學習知識的一部分。

2. 世界這麼大,紀錄片裡都有

很多人都說,我的孩子只愛看動畫片。你們有沒有想過,是不是只給孩子們看了動畫片?

在動畫片之外,有一種電視節目非常適合孩子,那就是紀錄片

在某次打開電視後,我試探性地給小宇宙選了一部《藍色星球2》。她真的深深愛上了(我也深深愛上了)!

這是真實的海洋世界,和小宇宙之前看過的《海底小縱隊》完全不同(當然《海底小縱隊》也是一部很好的動畫片,裡面關於海洋和海洋動物的知識翔實而生動,很適合三歲左右的寶寶),大海是真的,鯊魚是真的,午夜區真的一片漆黑,偽虎鯨和寬吻海豚真的是好朋友……沒有什麼比真實更震撼的了!

可能還會有人問:五六歲的小孩子能看懂紀錄片嗎?

我倒覺得看得懂看不懂,真的沒什麼關係。世界那麼大,你不先看看,怎麼會懂?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之後,她對了解和探索世界的渴望,對於很多家長的知識儲備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紀錄片裡的知識量大到驚人,而且在精美的聲畫配合下,這些知識很容易裝進孩子的小腦袋。

全英文版的《藍色星球2》我陪小宇宙看了至少三遍。看前兩遍時,我需要一邊看一邊把字幕讀給她聽(很多內容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到了第三遍時,她跟我說:「媽媽你不用翻譯了,我能看懂」。

然後有一天清晨,她跟我說:

"

媽媽,昨天我夢到坐在六腮鯊身上,潛到深海裡,見到了一隻抹香鯨。

然後,我被甩到沙灘上,只能跟海龜做朋友。

然後,我坐在海龜的身上,

又坐在大象身上,又坐在獵豹的身上……

媽媽,我們可以把它寫成一個故事嗎?

"

我們要承認,孩子的世界和我們的不一樣,她關注到的細節,我們可能忽略了

在她眼裡的種種神奇,我們可能早就忘了

3. 建議從自然、動物紀錄片看起

紀錄片那麼多,到底怎麼選?我的經驗是:從自然/動物紀錄片看起

一方面,孩子對自然和動物,有著天生的喜愛,而且小宇宙是特別喜歡小動物的那種小朋友,馬路上看到小貓咪都要擼起袖子去抱的那種。另一方面,這一類紀錄片幾乎不踩雷,尤其是BBC出品的。

整理了一下小宇宙看過的紀錄片片單,發現已經有十多部了,其中大部分都非常值得分享。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Seven Worlds, One Planet

【影片信息】

集數:7

單片時長:60分鐘

豆瓣評分:9.7

【推薦理由】

1500多人去了40多個國家,花了整整4年,才拍出這麼一部7集的紀錄片。每一集對應這個星球上的一個大洲,以地理視角來觀察地球,動物、地貌、人文、氣候,種種自然知識融於一體,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小宇宙最喜歡的是亞洲的部分。其中,蛛尾擬角蝰蛇用酷似「蜘蛛」的尾巴來吸引捕獵鳥類的片段,大概也就看了七八十遍吧。

《藍色星球2》

The Blue Planet

【影片信息】

集數:7

單片時長:60分鐘

豆瓣評分:9.7

【推薦理由】

小宇宙愛上紀錄片的入坑之作。前幾集還集中於講述海洋裡的動物和生命故事,有很多可愛的細節。比如第一集裡,豬齒魚尾了吃到蛤蜊肉,一次次銜起小蛤蜊撞擊珊瑚石,真·吃貨無疑了。

後幾集慢慢把視角轉向了人類對海洋生物的影響,講了很多海洋保護者和海洋科學家的故事。最後一集《我們的藍色星球》中,時年91歲的老爵爺大衛·愛登堡說:「海洋如今受到的威脅在人類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再回想此前所有的震撼畫面,百感交集。

《地球脈動2》

Planet Earth

【影片信息】

集數:6

單片時長:50分鐘

豆瓣評分:9.9

【推薦理由】

還是BBC出品。這次按照島嶼、山脈、叢林、沙漠、草原和城市進行梳理。第一集《島嶼》一開始,就是驚心動魄的生命奇蹟:剛破殼而生的海蜥蜴必須突破無數遊蛇組成的獵殺包圍圈,6分鐘毫無尿點。

小宇宙對以下幾個知識點非常感興趣:樹懶一生中速度最快的時候是在遊泳時;在印度孟買這麼個人口密集的地方,竟然有金錢豹出沒

《王朝》

Dynasties

【影片信息】

集數:5

單片時長:60分鐘

豆瓣評分:9.5

【推薦理由】

和其它一些動物紀錄片不一樣,這一部更像是動物版的《權利的遊戲》。介紹的是地球上瀕危的五種動物,黑猩猩、帝企鵝、獅子、雜色狼和印度虎,用的是充滿了戲劇性的劇情,但又沒有誇張和硬拗。

五大家族,生者為王。大家都不容易。對於小宇宙來說,有點像在看新版《獅子王》的感覺吧。

《大貓》

Big Cats

【影片信息】

集數:3

單片時長:58分鐘

豆瓣評分:9.5

【推薦理由】

對於小宇宙這樣的貓科動物愛好者來說,這部紀錄片簡直是天菜。一個貓科家族,40種喵星人,非洲獅、虎、美洲豹、金錢豹、獵豹、雲豹、雪豹、美洲獅、猞猁、豹貓、虎貓……雲吸貓,喵喵喵。

《荒野間諜》

Spy in The Wild

【影片信息】

集數:4

單片時長:50分鐘

豆瓣評分:9.5

【推薦理由】

所謂「間諜」,其實就是BBC斥了巨資、花費了心力製作出來的仿真動物攝像機,然後再把這些間諜放置於相應的動物群體中進行「偷拍」。

把這些「間諜」賣萌搞笑的片段與拍攝到的動物畫面進行重新剪輯,非常解壓輕鬆。不過呢,如果你看過其它正經的BBC紀錄片,可能會發現這一部裡面的部分內容不太新鮮。

《蔚藍之境》

【影片信息】

集數:6

單片時長:45分鐘

豆瓣評分:9.2

【推薦理由】

《蔚藍之境》是中國的紀錄片團隊拍攝的自然紀錄片,展現的是中國近海的海洋生物。製作水準很高,看得出對標的是與BBC、Discovery的出品水準。真的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中國海域內也有那麼多動物!當時是意外在CCTV-9上看到的,好驚喜。

4. 看完紀錄片後,還要做這幾件事

1 復盤

「復盤」不用急於在關掉電視的那一刻開始。

不知道你家孩子是不是也這樣,越是正兒八經地問她些事,她越是會說:「我不記得了」,反而是自然放鬆的時候,會蹦出一些火花。比如有一次她跑著跑著跟我說:「媽媽,我跑得是不是比銀蟻還要快?」,銀蟻是我們之前看過的一部紀錄片裡出現的動物,這是一種生活在沙漠裡的螞蟻,因為沙子太燙了,它們跑得特別快。

孩子到底喜歡嗎?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是什麼?她是被哪些東西吸引了?是畫面,音樂,還是某一種動物,某一個細節?

2 找到孩子更感興趣的題材

第二件要做的事,就是從各種題材的紀錄片中,找到孩子更感興趣的那一類,尋找更多相關的內容,來培養她的興趣。

小宇宙本來就很喜歡動物和海洋,通過紀錄片,她對貓科動物產生了很大的好奇。我就會找更多相關相關的紀錄片、書籍、遊戲、玩具,試著讓這種一時的喜好慢慢變成她長期的興趣。

3 拓展片庫,養成習慣

最後一件,就是從單一題材的紀錄片,慢慢拓展到更多題材,把看紀錄片變成一種日常習慣,讓孩子的片庫不再只有動畫片。小宇宙現在也對考古、歷史、軍事題材很感興趣,最近看的是《修復巴黎聖母院》。

最後不得不誇一下CCTV-9和紀實頻道,幾乎每次打開都能看到比較優秀的紀錄片。另外,騰訊TV的紀錄片頻道可以關注,BBC的高分紀錄片幾乎都能找到。B站現在也有很多紀錄片汁源,還有一些混剪版,可以從迷你版開始給孩子嘗試看起來。

知識是由點到線再到面的,當各個維度的知識慢慢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能交織成一個立體的知識庫。紀錄片裡藏著一個個知識點,也許能在小宇宙知識寶庫裡閃閃發光呢。

世界那麼大,可以帶孩子去紀錄片裡看看。

相關焦點

  • 孩子埋怨:「媽,為啥我是大扁頭」,這件毀娃顏值的事別幹了
    01這件毀孩子顏值的事家長別幹了劉女士跟丈夫在大城市打拼,兩人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由於工作壓力比較大,夫妻倆沒辦法同時妥善照顧兩個孩子,於是商量著把一個孩子交給鄉下的爺爺奶奶帶。剛好,爺爺奶奶很喜歡兩個小孫女,一家人溝通之後,決定由爺爺奶奶照顧妹妹,姐姐則留在城裡由爸爸媽媽照顧。劉女士知道,孩子的頭型會影響顏值,所以她跟丈夫照顧寶寶睡覺的時候,都會有意識地幫孩子更換睡姿,最後幫寶寶睡出了一個圓圓的頭型。一眨眼,3年多過去,劉女士和丈夫小有積蓄,便打算把妹妹接來城市跟姐姐一起念幼兒園。
  • 生娃前這六件事醫生不會告訴你,孕媽要提前知曉,避免鬧「尷尬」
    每年都有很多新媽媽,因為沒有生育經驗,很多都不懂,所以在生娃前後還鬧了不少的尷尬。 記得我生娃那會,寶寶臨時發動,趕緊去醫院,醫生看完開指情況後,說要給我備皮。
  • 兩個資深媒體人圍攻一個農民!
    最近,大衣哥的日子不好過,被一位名叫張曉磊的資深媒體人爆料偷稅漏稅,出軌女粉絲等醜聞,這件事發酵了一個多星期,也沒有什麼證據被爆出,昨天,這位媒體人發文稱大衣哥已經低頭,自己也決定放他一馬,本以為這場鬧劇算是結束了,結果呢?某知名導演跳出來了!
  • 寶寶偏食挑食免疫力低,讓媽媽頭疼,原來很可能是這5件事導致的
    如果要想改變寶寶挑食偏食的壞毛病,首先我們得找著根兒,下面這5件事很可能就是這個根兒。1、遺傳因素:雖說我們人類天生嗜甜,不過我們的味覺敏感度還是存在著個體差異的,比如有的寶寶對苦味敏感度低,就容易接受蔬菜,而有的寶寶則相反。所以當寶寶不喜歡某種食物的時候,我們不要強迫寶寶接受,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對這種食物的接受度也會慢慢增加。
  • 35歲二胎媽媽癌症晚期,朋友圈令人心碎:我想陪你們長大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曾經有一位母親說過,我最害怕的第一件事,是孩子生病,第二件事,是自己生病,一旦自己臥病在床,想著得不到自己照顧的孩子,總是覺得萬般愧疚、心疼。網上曾報導過這樣一位二胎媽媽,她才35歲,卻已經被確診為胃癌晚期,兩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5歲,是最喜歡粘著媽媽的時候。她繼續一個月都無法進食,甚至喝水也很難做到,但是她還是堅持了一天又一天。她說,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兩個孩子,要不是孩子,她早就撐不住了。
  • 這5件事產婦媽媽說什麼也忘不掉,你中了幾個?
    很多媽媽選擇剖腹產,其實是因為害怕經受順產的疼痛。順產究竟有多疼呢?經歷過的寶媽這樣形容:「像十二根肋骨同時斷掉。」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確切,順產的疼痛不是一刀切,而是一陣一陣地痛。分娩過程中,讓每個媽媽感到記憶深刻的痛點都是不同的,最痛的事情真是過了多年也忘不掉。很多寶媽都覺得內檢才是最痛的。順產到底哪裡痛?
  • 養育男孩,這4件事要靠媽媽,爸爸不管用
    別人都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男孩說了一句話:「我媽從不因我的成績不理想而責罵我。在我迷茫失落的時候,她總是不斷地鼓勵我、支持我。」一語道破真相。好媽媽,能給男孩力量,賜予男孩勇氣。養兒子,媽媽一定要做好這4件事兒。
  • 快來看看這四點,媽媽們自測一下吧
    其實這就是一種恐慌的表現,沒來由地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總是這樣,不光影響自己的心情,還會影響工作和生活,孩子的問題,媽媽大可以輕鬆對待,我就見過一天都不給家裡去一個電話的媽媽,照樣過的很輕鬆。可是也有媽媽不放心,一會給家裡打個電話,搞得家裡人還以為她多麼不放心,反而都不好。
  • 3歲娃一口「鯊魚牙」,媽媽還誇咬東西鋒利,醫生:無知害了小孩
    3歲娃一口"鯊魚牙",媽媽還誇咬東西鋒利,醫生:無知害了孩子。劉女士有一個兒子,為了全心全意地照顧自己的兒子,劉女士把工作辭了全心全意地做家庭主婦。對於兒子的照顧也算是比較細緻的,不過劉女士沒有怎麼去學習育兒知識,大多靠著自己腦海裡有的經驗在照顧兒子。
  • 睡前常對孩子做這件「小事」,娃不僅專注力強,還一天比一天聰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是否有這樣的煩惱,孩子無法專注做好一件事,常常只有3分鐘熱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入學之後,父母會越來越關注「專注力」這件事情,但專注力問題,早在學齡之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所以培養好孩子專注力就變得至關重要。
  • 適當看電視對孩子有好處,家長別太緊張,做到4件事可以保護他
    女兒也很媽媽,從不哭鬧著要看電視,也沒有那麼多壞習慣。 夏姐一直相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直到女兒上幼兒園後,她突然改變主意了。 剛上幼兒園沒幾天的女兒總是悶悶不樂,夏姐以為女兒被欺負或者被老師批評了,詢問過後的答案讓她感到有些自責。
  • 高媽稱高以翔靈魂無法離去,希望大家做一件事,讓他放心去天堂
    高媽稱高以翔靈魂無法離去,希望大家做一件事,讓他放心去天堂說起高以翔,最近他可以說備受關注,因為一條年輕的生命在錄製節目中竟然這樣沒有了,換作誰都無法接受吧,高以翔的離去,對於他的父母來說是最痛的。高以翔和媽媽的關係一直非常好,而且每次高以翔休息的時候,總會帶著父母一起出國旅遊,十分的孝順。就在高以翔去世後,媽媽還專門請了法師為他超度,希望他能夠放心地離開,可是法師們卻表示說,高以翔的靈魂無法離去。
  • 「慌張爸爸」火了,睡到一半驚醒檢查孩子呼吸,網友:放心喘氣呢
    對於寶爸來說,帶孩子比工作還要頭疼,寶寶一哭準沒好事,不是餓了就是有便便了,伺候孩子,真是讓這個平日堂堂男子漢,變成了「漢子難」,而對於寶媽來說他們也不放心把寶寶交給他們來帶,弄不好還會做出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寶爸帶娃之大型翻車現場,摸腳丫探鼻息,寶寶:我還活著呢!
  • 這些居然能做到全國統一!
    突然發現有些事情居然能做到全國統一!!!驚奇,這是怎麼做到?↓ ↓ ↓01全國網友統一的網名還記得你的第一個網名是什麼嗎?04全國統一的媽媽據說大家的媽媽在許多事情有著驚人的相似!!!一起來看看你的媽媽是不是這樣的q(≧▽≦q)1、在家,說個不停;離開家;擔心的不行!2、同一句口頭禪:這都是為了你好!3、砍價小能手!!!
  • 崩潰於娃的磨蹭,老母親是怎麼把「趕蒼蠅式育兒」做到全國統一的
    文 | 維尼媽媽沐瀅要笑瘋了,這幾天一篇名為《小學生是怎麼把磨蹭做到全國統一的?》刷屏了。文章「字字泣血」,聲討家中神獸講磨蹭功練得爐火純青,老母親老父親天天在家中「血雨腥風」的窘態。可是有些事兒,笑著笑著就哭了。
  • 孩子這個年齡段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做好三件事,娃更聰明!
    文|西紅柿媽媽小暢暢一歲多了,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最近,暢暢媽媽給寶寶報了早教課程,花了一萬多塊錢。雖然挺貴的,但是暢暢媽媽說:「為了讓孩子聰明,再多錢也是值得的。孩子大腦發育高峰期,也就是這短暫的一兩年,千萬不能錯過。」
  • 四年級的神獸教我《幾何原本》
    昨天,不知道緣由何處,我和神獸由「圍著地球轉一圈」這件事應如何理解,到討論地心引力、地球邊界…… 在邊界這個問題上,我和他對平面、角度的理解有了分歧。神獸指著三角形說:「這兩個角已經不在這個平面上了。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是在平面的條件下才能成立。曾經的我沒有這麼笨,可是自從生娃後,人說「一孕傻三年」,我可是自從那刻起一直傻到現在,學的知識也還給老師,並且是初中的老師。神獸說完了,我還是呆呆的,一臉不解。後來我想來家裡有《幾何原本》。
  • 長輩帶娃首先要意識到的三件事
    2021年第一篇文章,我新開了一個系列:給長輩帶娃的建議。 雖然我做母親的「自私」心理很想獨自撫養孩子長大,但在經濟和自我成長的雙重壓力下,我們向長輩尋求了幫助。 而且我意識到,(外)祖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很重要,起碼孩子得到的愛增加了,對吧?
  • 這屆父母給娃取名有多難?取名王奈被護士打錯,媽媽樂了:不改了
    這屆父母給娃取名不簡單!對於這件事,可謂是——用盡了父母畢生絕學。按照父母給娃取名的派別(套路),大致可以分以下4派:文史精通派;隨性而為派;搞笑幽默派;情深義重派。【文史精通派】●我給兒子取名徐行。爺爺教了一輩子數學,人民教師的情懷,我是真的很難理解。評論:人生路慢慢其修遠兮,娃你慢慢走,好名字!●我給女兒取名字叫沐禾,當時的想法是一定要筆畫少,所以原名叫木禾,取自《海經·海內西經》——「崑崙之虛,方八百裡,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娃她爸去了趟取名館,回來後搖搖頭說,咱家娃五行缺水,叫木禾不行。我說要不給木字加個三點水?
  • 寶寶長了一口「鯊魚牙」,媽媽著急送醫檢查,醫生:這得怪你自己
    但現實中的帶娃卻並非如此簡單,說正式一點,帶娃不僅僅是帶娃而是在培育一個生命,父母的教育觀念以及方式往往都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所以說做父母的一定要把握好那個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和生活習慣,小時候的人一些小細節往往都決定了孩子成人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