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現實的差距有多大?盤點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電影常用橋段

2021-01-19 網易新聞

我們都說電影來源於生活,但為了推進電影劇情,讓電影看起來更有趣,常常會特意安排一些戲劇化的情節,所以就會有很多在電影中很常見,但實際生活卻幾乎不可能出現的情景,例如下面就有一些這樣的橋段,一起來看看。

1.神奇的心肺復甦術

在電影裡,常常會看到當角色進行心肺復甦後,很快就能恢復意識,並繼續做自己的事情了,例如繼續戰鬥,但是在現實中,心肺復甦並沒有這樣的神奇效果,它僅僅是部分恢復大腦和心臟的作用,避免錯失最佳搶救時間。

2.永遠都有停車位

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當他們在到達目的地後,總能立馬找到免費的停車位,不過在現實中,在一些大城市的繁華地段想要找到停車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然了,觀眾也不可能會看他們花30分鐘找地方停車。

3.25歲的全能天才

不可否認,世界上確實有一些很厲害的天才,但似乎都不如電影中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比如精通武術格鬥,會開飛機,動動手就破解掉絕密網站等等。

4.炸彈總會有計時器

在電影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帶有計時器的炸彈,主角通常會在最後一秒把炸彈停止下來,而且只需要剪掉一根紅線或者藍線就可以了。但只要仔細想想就能發現,計時器並不能給反派帶來什麼好處,唯一的用處僅僅是給主角團時間拆除而已。

5.打開電視,總會看到剛發生的新聞

當在電影中發生了某件事情後,人們每次一打開電視,電視裡總會剛好在播報新聞,但實際上,在一天中,電視臺播放新聞的時間都是確定的,即使是突發新聞,也不會剛好分秒不差開始播報。

6.躲子彈和躲爆炸

在現實裡能夠躲子彈的人幾乎不可能存在,但在電影中卻常常能看到,有時甚至連炸彈、核彈都能躲掉。

7.設定是窮人,但卻一點都不窮

在電影裡經常都會出現設定為窮人的角色,但他們的生活卻讓人感覺不到拮据的地方,比如居住在市中心,不工作卻一直有錢消費等等。

8.與天氣不符的造型

電影中的角色總是儘可能吸引人,這樣就導致了常常不夠現實,比如在寒冷的冬天依舊優雅地在街上慢慢走,臉色卻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你覺得還有哪些在電影中常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一部超現實題材的電影,電影講述了理想與現實的真實碰撞
    我們現今的生活裡,往往也會有與電影不謀而合的橋段。有人說電影也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有的是我們夢裡的理想,有的是我們走過的漫長經歷。今天我要講的這部《我的青春期》包貝爾主演的電影,真實地刻畫了我們少年時有遇見或者經歷的片段。
  • 刀劍神域:桐人現實和遊戲中的戰鬥力差距巨大,現實中難求一勝
    在《刀劍神域》的動畫中,桐人在遊戲中幾乎就是開掛一般的存在,然而進入到了現實中的世界中,桐人在和別人戰鬥時實力就不敢恭維了,我們來盤點一下。一、劍術對決輸給直葉桐人在SAO的時候,他的劍術在遊戲中可謂是登峰造極,「星爆氣流斬」和「日蝕」等強大的二刀流劍技讓他能夠位居玩家的頂峰,但是到了現實中就完全就另外一番樣子了,在他和自己的妹妹比劍的時候,桐人相當裝逼的擺出了遊戲中出招的姿勢,但是卻並沒有什麼卵用,他在和妹妹的劍術對決中落敗了。
  • 電影中的哥斯拉有可能在現實存在嗎?無論從任何角度分析都不可能
    相信大家都在電影中看過哥斯拉這種生物,這是一種體型十分龐大的生物,其高度可以達到100多米,所以在電影中是人類非常難以處理的生物。那麼,這種生物在現實有可能存在嗎?答案是不能,無論從任何角度分析都不能,下面就由小編來分析一下為什麼不能。
  • 電影中拆炸彈要是剪錯線就會爆炸,現實中拆彈兵也是如此嗎?
    很多電影中都有拆彈的橋段,主角往往面臨剪錯一根線就原地爆炸的生死抉擇,在劉德華與姜武主演的《拆彈專家》中這個鏡頭又被拿出來精裝翻拍了一次。但是小編要告訴大家,現實當中的拆彈可不是這麼回事。《拆彈專家》製作炸彈的人有那麼傻嗎?還故意留下兩根線給你剪,花費很多時間精力製作一個精密的爆炸裝置就為了給警方出難題?那都是藝術創造,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
  • 電影中的「食人魚」很兇猛,現實中真的存在嗎?真有這麼厲害?
    幾年前,美國好萊塢就拍過一部電影《食人魚》。電影裡面的食人魚非常兇猛,把裡面的人們嚇得到處逃竄。整個劇情很簡單,就是食人魚吃人,不一會兒就把獵物吃得只剩下骨頭了。在周星馳的電影《西遊·降魔篇》裡面,沙僧的原型就是一條吃人的怪魚,當時看的時候把我嚇得不輕。那麼電影中兇猛的「食人魚」在現實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的話,有沒有電影裡面那麼厲害?
  • 「打飛機」場景在虛擬實境電影中如何處理-虛擬,現實,電影, ——快...
    於是「變態」的導演Guy Shelmerdine想出一個辦法,把恐怖電影放到虛擬實境中,讓你深刻體驗這番恐懼。他的作品《Catatonic》,是一個5分鐘的恐怖電影,通過虛擬實境技術,並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讓你坐在輪椅上,在1950年代的精神病院裡遊蕩,最後你在教堂裡面看到自己的追悼會。Shelmerdine表示,雖然影片令人感到不安,但最終會找到一種平和感。
  • 2017國產電影兩大突出問題:不夠現實 仍缺想像
    左 衡  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繼續紅火、話題依舊熱鬧,令人矚目,但國產電影與觀眾期許之間仍有相當差距。這種矛盾不難理解:在國內外影視作品多樣選擇中,人們早已不僅僅滿足於「精神溫飽」。站在全面小康的門口,人們更加渴望關乎心靈的文藝作品,更加期待文化昌明的盛世圖景。作為重要文化載體的電影,一個重要任務是為觀眾呈現更加可感、可信、可愛的中國。  細細盤點2017年受到關注較多的國產電影,可以發現兩個較為突出的問題。一是想像力不足。
  • 電影中出現的10個橋段原來是騙你的!
    ,現實生活中根本不是這樣!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香菸的熱度不足以燃燒汽油,除非……邊抽那支煙邊把它湊到汽油旁邊。詐騙指數:★★★★No.5 用槍射門鎖可以破壞它除非子彈飛了夠遠的距離,與空氣持續摩擦產生高溫,再加上油箱內處於油氣充分混合的狀態,才有可能燒起來……嗯只有燒起來,至於要讓它爆炸的話,條件可能更嚴苛了。
  • 大腦植入微晶片 科幻電影的橋段即將成為現實場景?
    科幻電影一直都是人類將想像中的未來世界展示出來的做好的方式。無論是當年震撼了世人的《太空漫遊2001》,還是近些年來的經典電影《盜夢空間》等都表現出了人們的探索。但是在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不單是充滿了未來科技的社會,而是那些比現代人類更加聰明和強大的「新人類」。
  • 科幻能否成為現實 電影中那些成為現實的科技
    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曾經是未來的東西成為了我們的現實,一百多年前汽車的發明讓我們從蒸汽時代轉變到電能的驅動時代,很多早期電影中的科技也慢慢成為了現實電影中最有特色的,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蝙蝠俠中的蝙蝠戰車,浮誇具有未來感的造型在每一部蝙蝠俠電影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蝙蝠戰車是美國好萊塢專門為電影量身打造一款未來戰車,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不過國內外都會有一些《蝙蝠俠》愛好者DIY改裝過與電影一模一樣的戰車,但也只能作為藝術品在家中或是私人場所展示,無法上路行駛。
  • 《千與千尋》童話在電影中的現實夢 影評解析
    一方面藉此場景表現日本民族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場景本身有其寓意,千尋在這個場景中成長與洗鍊,不僅僅是對人身體的洗禮,更重要的是對人類靈魂的洗禮。宮崎駿是一個總用故事說事的人,《千與千尋》也不例外,很多關於隱喻的資料,他總是利用人物去表達,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一樣不露一點痕跡,而又像一杯泡好了的茶一樣值得讓人回味品嘗。在電影中被詛咒操控的白龍曾告訴千尋:「忘了名字就回不去了。」
  • 當科幻電影中的設備映射到現實生活中
    科幻電影一直是技術領域的靈感來源之一,眾多我們現在使用的新技術,最早都出現在科幻電影中,雖然它們只是道具和特效,但無疑帶給了人們很多靈感,最終將它變為現實。當然,還有一些科幻電影中的設備恰恰相反,其靈感來自於現實,或許還存在「廣告植入」的嫌疑。其實人類最開始的幻想從文字變為了電影最終成為了現實。
  • 凱文老師告訴了我,現實中存不存在催眠師
    《驚天魔盜團》四人組裡,有位催眠師,他被稱為:「打劫的藝術家」,他用暗示的方式,讓被催眠者心服口服給他錢。有人會疑問:「現實存在嗎?」一股神奇力量驅使我們好奇:「故事、電影裡的催眠師,現實裡有嗎?」一般我們只能在電視上或故事中看到催眠師,那有人好奇什麼是催眠?催眠源於希臘神話中的睡神Hypons的名字。狹義是指:對人或動物刺激視覺,聽覺或觸覺(對人還可以用言語的暗示)來引起半睡眠狀態。廣義是指:對特殊的刺激產生心理狀態的改變。
  • 喪屍在現實生活可能存在嗎?科學家:真實版《釜山行》不可能上演
    那麼不妨從科學的角度探討一下,現實世界中,喪屍有沒有存在的可能?喪屍的產生大致可以分為3種:寄生蟲控制、精神疾病以及病毒感染。傳聞中,蘇聯曾做過一個「30天不睡覺實驗「。他們找來5名二戰的政治犯,將其關在密閉空間內,房間內有足夠的生活必需品。但同時通風系統會排放讓受試者保持興奮的刺激性毒氣。
  • 多重宇宙可能存在的10個理由:「現實」可能有無窮多
    在2011年的一次採訪中,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家、《隱藏的現實:平行宇宙是什麼》作者布萊恩·格林(Brian Greene)解釋道,我們不確定宇宙有多大,它可能非常非常大,但大得有限;也可能沒有邊界,從地球朝任意方向出發,空間都會永遠延伸下去。大多數人對宇宙的想像大概都屬於後一種。
  • 現實版《黑鏡》,把魔幻的2020拍成電影
    現實事件和虛擬人物穿插並行,表演和史料混雜在一起,對各種魔幻現實展開嘲諷,頗有當年《黑鏡》的風採。同時影片還邀請到了眾多知名演員,讓他們飾演2020年全球各行各業的人。這其中有滿嘴髒話的記者(塞繆爾·傑克遜 飾),有牢騷不斷的歷史學教授(休格蘭·特 飾),有隻會說官話的新聞發言人(麗莎·庫卓 飾),甚至還有英國女王、網紅、科學家、普通民眾等風格迥異的人群。
  • 007電影中的潛水汽車 特斯拉有可能會把它變為現實
    《007》作為世界動作片歷史上最賣座的系列電影之一,當中各種酷炫的高科技裝備讓人印象深刻。看過《007:海底城》的車迷應該記得影片中邦德駕駛著一輛可以在水中行駛的汽車,簡直是霸氣側漏。有著鋼鐵俠現實版之稱的特斯拉總裁埃隆·馬斯克,也對這輛能潛水的汽車神往不已。
  • 恐龍能被復活嗎 侏羅紀公園能否成為現實 科學家表示不現實
    提到恐龍,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可能不是冷冰冰的化石,而是在螢屏上活靈活現的電影造型,其中又以侏羅紀公園為最,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不在少數,也有很多人都希望,真的會有那麼一天,像侏羅紀公園中的那些場景,能夠真實的出現在現在的地球上,畢竟科幻都是基於現實,說不定真的能有手段復活恐龍呢,普通人確實會這樣想
  • 電影中的智能昆蟲,即將成為現實!瑞士研發超輕型機器人昆蟲
    目前,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我們對宇宙和未來世界的探究,一些我們內心的想法終將變為現實。在這個時代中,多的是英雄主義和科幻事件,而我們所見的科幻,並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在一定的發現或者是科學研究基礎上的,如今,我們經常見到科幻大片中的宇宙,見到人類製造的各種新型的機器人,或者是機器武器。不難看出,人工智慧已經在我們的腦海裡根深蒂固。記得在人工智慧剛剛出現時,我們一方面體會到了人工智慧對我們的幫助,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智能而又便捷。
  • 從電影到互動藝術——虛擬實境過去的聲音
    關於虛擬實境電影及虛擬實境相關的互動藝術體驗你可能聽說過不少,但是這樣的電影和藝術作品具體是如何做出來的,你就不一定特別清楚了,我們可以來聽聽當時的虛擬實境創作者們的回顧。101992年發行的電影《割草者》(The Lawnmower Man),第一次將虛擬實境技術介紹給了廣大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