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挑戰教科書,「奇葩」化學鍵既像氫鍵又像共價鍵
某種程度上,[F-H-F]-離子可以被看成簡化版的Zundel離子(H2O•••H+•••H2O),後者廣泛存在於水中並有著相似的物理化學性質。其所代表的短強氫鍵也被認為在氫離子運輸中起著重要作用,且對包括細胞在內的多種生物機制以及燃料電池等技術至關重要。
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Andrei Tokmakoff課題組與埃默裡大學化學系Joel Bowman課題組合作,利用飛秒雷射二維紅外光譜(2D IR)結合高精度振動自洽場/組態相互作用方法(VSCF/VCI),研究了一種「交叉體系」二氟陰離子 [F-H-F]-在水溶液中的振動光譜,成功揭示了短強氫鍵(short strong H-bond)極為特殊的振動光譜與勢能面性質,並指出傳統的共價鍵與氫鍵分類不應該是非黑即白,氫鍵與共價鍵之間的轉換事實上是連續的。該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上。
歷經40餘年終於被確認!《Science》子刊:選擇性乙烯齊聚機理研究獲重大突破!
為了證實烯烴選擇性齊聚機理中鉻(I)-雙乙烯絡合物真的存在,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B.E.Bode教授課題組通過同位素標記結合EPR技術發現了一種至今未有文獻報導的X結構,在排除了D絡合物以及d8金屬環戊烷的可能性後,研究者最終認定X結構為傳說中的鉻(I)-雙乙烯絡合物,並進一步確定其完整結構為反式的[Cr(C2H4)2(CO)2(PNP)]+。這一研究不僅加上了烯烴選擇性齊聚金屬環化機理中最重要的一塊拼圖,更重要的是必將推動烯烴選擇性齊聚製備LAOs的工業化應用。
胡喜樂團隊Nat. Chem.:鎳氫催化的不對稱C(sp³)-C(sp³)偶聯反應
傳統的手性硼酸酯合成方法包含烯基硼酸酯的不對稱氫化、雙鍵的不對稱硼氫加成、1,2-金屬重排反應以及不對稱Negishi偶聯反應等。但是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缺點,比如需要特殊且不易合成的原料、特定的導向基團或者活性極高、不易操作的金屬有機試劑。
在此基礎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胡喜樂教授課題組設想能否利用簡單易得、穩定的烯烴作為偶聯前體?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反應的收率,還能拓展底物的範圍。近日,他們報導了Ni-H催化的非活化烷基滷化物與烯基硼酸酯的對映選擇性C(sp3)–C(sp3)交叉偶聯反應,製備了一系列手性烷基硼酸酯(重要的中間體)。該工作近期發表在Nature Chemistry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