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Zio
了解古代近東社會,不僅要關注人類的生存繁衍,也要考察當地的物種,它們與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宗教、政治息息相關。與今天相比,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自然環境和動物種類都有變化,下面就對後者進行簡要介紹。
和許多其他早期人類文明類似,兩河流域最早馴化的動物是狗,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1000年,它們協助人類捕獵其他野生動物,許多雕刻、圖畫、護身符都有套有項圈的狗的形象,狗還被視為保護者、治療者和眾神的同伴。

其次是山羊、綿羊,尤其以後者更為重要,約馴化於公元前10000到8000年代。它們提供了重要的羊毛、羊皮、羊肉、羊奶和作為肥料的糞便,還在儀式中充當犧牲。在兩河流域古代文獻中,綿羊出現頻率極高,有上百個稱呼不同種類綿羊的單詞,證明了綿羊對當時經濟的重要性。同樣作為食物來源之一的是牛,馴化時間稍晚於羊。儘管使用牛作為食物和皮革來源,美索不達米亞人直到公元前4000年才發現牛奶在飲用和製作乳製品方面的用處。牛也被用來拉犁,拖車和拖船,是農業生產重要的動力來源。在牛軛發明之前,人們將繩子綁在牛的角上控制方向,此後更加方便的驅動方法使多隻牛共同拉犁和馱運成為可能。閹牛同樣見於各類文獻中,也用作犧牲。

另一種在經濟中尤其是貿易和運輸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動物是驢,馴化於約公元前6000到4000年的北非。相對於牛,驢耐力強,消耗草料少,速度快,被用來拉貨、馱貨、騎乘等,幾乎是長途貿易唯一合適的牲畜,尤其是在丘陵山地地區。在馬匹引進西亞之前,驢子還用來牽拉戰車,這在當時的一些浮雕中有所體現。
公元前5000到4000年馬才在南俄草原被馴化,起初似乎僅僅是用作肉類,但後來人們學會了騎馬(馬鞍尚未發明)。對於蘇美爾國家來說,驢依然是首選牲畜,但是在亞述人那裡,馬的作用被充分發揮,公元前1500年,馬拉戰車出現,此後亞述人組建了騎兵和戰車兵部隊,這大大加強了其軍事力量,在亞述的擴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家畜中,駱駝使用時間最晚,約在公元前2000到1000年,主要作為馱畜。相對小型的家養動物有蒼鷺、鵜鶘,可以幫助捕魚,人們甚至會捕捉鳥類、烏龜、魚類進行養殖以提供肉類和蛋類。
除了被馴化的動物,許多野生動物也出現在古代兩河流域,它們一般生活在河流、叢林或者沙漠中,包括獅子、豹子、鬣狗、野牛、野豬、鹿、瞪羚,鴕鳥、烏鴉、禿鷲、鷹、鴨子、鵝、白鸛、鵪鶉等。有些草食性動物也是食物來源,例如瞪羚,而掠食性動物則一方面是危險的代表,國王有義務保護臣民免遭其傷害,另一方面也是力量與威力的象徵,尤其是獅子,早在烏魯克時期就和公牛一起出現在表達統治者力量的圖像中,亞述時期更是如此,不僅王宮神廟等的入口有獅子的雕刻鎮守,國王也會定期狩獵獅子以展示自己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