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天天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因為身處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交匯處,也常常被稱作兩河文明。如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屬於伊拉克,看似紛亂而平凡的土地上,卻早在六千年前便孕育出了西亞乃至全世界最早的文明。
當時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創造出了許多流傳千古的歷史發明,甚至有史學家猜想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正如歷史的規律,它輝煌過,發揚過,卻也最終衰落。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起源和世界上許多文明的起源一樣,都是在河流邊聚集,依靠著河流的地理優勢而產生。但最終的滅亡,卻也和兩河流域的生態環境脫離不了干係。下面我們便順著歷史的時間線,來看看這段歷史中的過往。
起源這裡是亞洲三大文明發源地之一。另外兩個便是印度河流域以及我國的母親河,黃河——長江中下遊流域。不難看出原始部落常常在河邊聚集,更容易形成部落的碰撞與交流,更利於文明的產生。
首先在此定居的是蘇美爾人。在當時,這裡還是一片沼澤地,蘇美爾人通過開墾和耕作,逐漸將土地環境變成適宜耕作、生活的草地和小樹林。於是,生活條件得到滿足之後,人民開始自發地組成部落,也就是之後演變成的城邦。
每個城邦都是相對獨立的小個體,有著不同的學校和法律,也是這種形式讓早起的商業產生,早起的貨幣開始在城邦之間流通。但是除了交易,城邦之間還互相傾軋,大大小小的戰爭不斷。
統治者的更新迭代古蘇美爾人是這裡的原住民,但是因為城邦的零散,很輕易地便被阿卡德王國所滅。當時的統治者是薩爾貢,在他的領導下,阿卡德王國國力最鼎盛的時期甚至將現在的伊朗、敘利亞等版圖都收歸己有。但是好景不長,蘇美爾人虎視眈眈,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又奪回了這片土地。
兩河流域的統治者和統一王朝中最有名的,便是阿摩利人所建立的城邦,也就是巴比倫王國。巴比倫王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最鼎盛的時期便是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期,漢謨拉比法典也是那個時候的傑作。
話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歷史上很少能度過一個和平的年代,在不同民族和人種的輪流上位和佔領下,也有很多民族被趕走,甚至毀滅。亞述王國,迦勒底人所創建的新巴比倫王國,以及猶太王國等,都在兩河流域留下了他們生活的痕跡以及當地人民智慧的產物。
其滅亡的原因蘇美爾人的城邦,建立在兩河流域的下遊。下遊的衝積平原不僅有充足的水源,還有平坦的土地。乾燥炎熱的西亞地區,兩河流域雖然有充足的水源,但是氣候依然很惡劣,身處熱帶與亞熱帶氣候的兩河流域,降水量不均勻不僅影響到水流的多少和農作物的生長,更會對土地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高溫少雨的旱季恰好是農作物最需要水源的時候,人們只能修建灌溉工事。但是土地鹽鹼化只會隨著農作物的耕種次數逐漸加深,這在當時的文獻中都有相應記載。「土地泛白」是蘇美爾人古籍上的原文記載翻譯,這種症狀下,表面土地已經不適合耕種,作物的收成也會大大降低。
在當時,人民並不懂得如何改善土地環境,更沒有資源與環境平衡的意識,於是在多達幾百年的生存繁衍之後,兩河流域的生態環境終是崩潰了。土地不適宜耕作,糧食也不足以讓所有人吃飽,蘇美爾人再也沒辦法生存下去。身處戰爭的內憂外患,還有環境和自身原因的打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從此走向衰落。
與此同時,蘇美爾人內部也在進行著不斷的戰爭,其中大多數都是城邦之間的。為了爭奪為數不多的自然資源和土地,整整一千年,都沒有一支勢力能夠一統平原,更是沒有出現過一個統一的城邦。他們就像一盤散沙一樣,在軍事和經濟上始終維持著人類文明極為初級的階段。
像這種狀態也許是這個地區的平衡,但一遇到外來力量,便會輕易打破這份宏觀上的平衡。其中也不乏一些比較強大的城邦,例如基什,烏魯克,尼普爾等。其中一支城邦曾短時間內統治著這片土地,並嘗試實行統一,但結果並不和諧。領導者管理不當,人民不團結,在不久後便被外來的侵略者輕鬆地一網打盡,從此失去了立足之地。
通過考古出土的文獻探究,現在展現給我們的資料少之又少,還有很多難以破譯的文字和記載。但僅僅通過這一小部分故事管中窺豹,考古學家推測,這些都只是當時社會環境的冰山一角。
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美索不達米亞,輕易徵服了各大城邦,並且第一次實現了統一,建立起了新的國家和都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隨之跌下神壇,僅僅流傳於宗教工作者及少數人中,就連其引以為傲的楔形文字,也演變成了新的、使用起來更為簡便的迦南字母。
而到了公元三世紀到六世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片文明的發祥地,最終被沙漠所掩埋,古文明就此滅亡。阿卡德王國後期,曾經出現過蘇美爾王國的復興運動,帶頭者正是曾經城邦的後裔子孫。但蘇美爾人的統治並沒有持續太久,便被拉格什的國王打敗,這場運動並沒有激起太大水花,更別說有可能復興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在風沙中被掩埋的所有文化和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直到近些年,隨著考古工作的進步與發展,才使得這支神秘的文明重現於世。
想了解更多關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相關內容,請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原裝正版的《世界簡史》
古代人民的創造和功績古文明滅亡了,但是它並不是就此消失了。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便是蘇美爾人留給子孫後代的珍貴遺產。如今這份禮物依舊沒能褪去神秘的外衣,但對於文字的敬畏和對於文化的信仰已經傳承下來了。
古蘇美爾人會佩戴有楔形文字的飾物,或者在祭祀場所雕刻文字,從而為楔形文字更蒙上一層神秘色彩。除了楔形文字,在算術方面,他們也有開創性的發明和發現,甚至包括現在常人很難搞懂的高次方程和線性方程。另外,他們在幾何學上也有重要突破。
在藝術方面,雕刻也是當時人們傳達情感表達美學的重要方式,多種技巧融合的雕塑,工匠技巧是我們現在都嘖嘖稱讚的。建築藝術更是留下了空中花園之類,引人遐想的故事。關於宗教文化,蘇美爾人也有獨特的見解,他們的神是天神安努,為了表達對神的敬畏,屋頂高高的塔廟是當地常見的建築物,這種建築風格也對後世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而在生活方面,農業和手工業都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開始耕種,並且掌握了各種灌溉技術,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利用水渠等科技,開創了節水農業的先河。商業上,古蘇美爾人用手工業製品和礦藏寶石與周邊地區人交換,運用上了初級的貨幣系統,同時推進了商業的發展進程。
在戰爭中,軍隊也都佩戴上了簡易的弓弩等武器,雖然說戰爭對於文明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有可能是摧毀,但是同時戰爭也有可能在促進科技的發展。
結語:
如果說歷史是一條康莊大道,那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就是這條大路上堅實的奠基石。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無數人類智慧的結晶,為西亞甚至整個世界都帶來了人文的光輝。
歷史是輝煌的,一件件發明、一本本典籍都散發著古樸的智慧。但歷史又是殘酷的,天時地利使得其文明誕生,又有種種不可逆轉的因素使得它走向衰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青山不改,繁榮一時、強盛一時的文明卻已不再。
關於文中所闡述的知識,如果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全套正版書籍——人與自然系列:半個地球+人類存在的意義+動物武器+適者降臨 全四冊 。
這其中,自然界是最強大的推力,在歷史的演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水源、土壤等都為人民的生存提供幫助,為文明的發展提供源泉。氣候、礦藏等,為社會的商業、手工業或者工業發展奠定基礎。留給我們的,最終只有一抔黃土,幾頁雕刻著神秘文字的石板和無盡想像的空間。
自然界能夠帶給人類文明的起源,也能助推一個王朝的覆滅。即便是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也要和自然和平共處。正如我國領導目前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只有秉承堅定信念,落實基本政策,才能獲得長期而穩定的文明發展和社會發展。
參考資料:《世界簡史》、《人與自然百科:人與土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