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種病進入高發!遼寧省人民醫院專家緊急提醒

2020-12-04 騰訊網

冬季來臨,氣溫突降,

又到了心梗的高發季節。

遼寧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心血管病治療中心主任醫師侯愛潔指出在心梗高發的「魔鬼季」,別讓心臟不堪一擊,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心梗發作的誘因、了解心梗發病的症狀,並掌握相關的急救常識,全面打好心臟的「保衛戰」。

此外,侯愛潔還針對心梗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梳理,給人們加以解答和提醒。

氣溫驟降對心梗發病率確有影響

問題:有研究人員發現,氣溫每下降1℃,心梗風險就增加2%,心梗和氣溫下降有關係嗎?

解答:氣溫降低確實會對心梗發病率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寒冷乾燥的冬季。一方面,低溫會使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上升、血壓增高、心臟負荷加重;另一方面,乾燥的室內室外環境,加劇體液的消耗,會導致血液黏稠度明顯增加,加大發病的風險。還有一方面,北方的冬季,為了禦寒,人們多會選擇攝入更多的高熱量食物(比如肉類)或是飲酒,上述原因均會使心梗的發病率明顯升高。

心梗的非典型症狀要學會辨別

問題:有的心梗患者發病前嗓子疼,還有的出現牙痛,心梗的典型疼痛和非典型疼痛都有哪些?

解答:急性心梗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胸痛。疼痛部位多位於心前區。疼痛性質為壓迫樣、緊縮性或是燒灼感,甚至有瀕死感。疼痛程度重,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小時或更長,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緩解。急性心梗的非典型疼痛主要是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能表現為頸部疼痛或是後背痛、牙痛、上腹痛等。部分急性心梗患者可能還有噁心、嘔吐等症狀,或是以低血壓、休克、嚴重呼吸困難等表現為首發症狀,同樣要引起重視。

出現「撲克臉」也要提高防病意識

問題:網上流傳一種說法,易患心梗的人普遍有張「撲克臉」,表情不豐富,這種說法可靠嗎?

解答:易患心梗的人普遍有張「撲克臉」,並不一定。出現這種說法可能是由於,有冠狀動脈明顯狹窄的人,「心累」而沒有更多力氣做出各種表情。但並不能因此證明「撲克臉」就是高發人群,只是起一個提示作用。心梗雖然說在老年人群中多發,但目前中青年患者也不少見。男女皆可發病。更主要的還是關注傳統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菸、肥胖、家族史。控制這些危險因素,才能有效降低心梗的發病率。

偏瘦的人 不代表是心梗的「絕緣體」

問題:很多人認為,只有體型偏胖的人才會患心梗,偏瘦的沒有事兒,是這樣嗎?

解答:相比較而言,肥胖確實是心梗發病率增高的一項危險因素。但這並不是說瘦人就不會得心梗。吸菸、肥胖、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這些都是心梗發病的明確的危險因素,合併的危險因素越多,其患心梗的風險就越高。因此,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戒菸、減重、適當運動,才是遠離心梗的「硬道理」。

老年人「吃素」不會直接降低發病風險

問題:一些老年人擔心吃肉太油,血脂高,乾脆徹底「吃素」。這對預防心梗有幫助嗎?

解答:吃得過於油膩確實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心梗的發生風險。但老年人單純吃素,並不提倡。應該是低鹽、低脂的多樣化飲食。低脂飲食並不是一點葷腥不碰,必要的魚、肉、蛋的攝入也是很重要的,它有助於維持人體的基本功能、防止或延緩肌肉減少症的出現,對於老年人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心梗不「嫌棄」年輕人 發病猝死率更高

問題:近些年,心梗正逐漸向年輕群體擴散。為什麼年紀輕輕,心梗也易「找上門」?

解答:很多年輕人生活作息極不規律,出現小毛病也總要「挺一挺」,當出現胸痛、胸悶等症狀,也總不當回事兒,從而錯過疾病早期的「提醒」。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年輕人一旦發生心梗,嚴重程度往往比老年人更嚴重,猝死率更高。因為年輕人的血管不像老年人,經歷了老化,有「缺血預適應」的過程,所以一旦發生心梗,情況更加危險。

居家發生胸痛 第一時間濫用藥有害無益

問題:居家時突發胸痛,懷疑心臟問題,急救藥物該如何正確選擇?

解答:患者居家時,一旦突發劇烈胸痛,要第一時間呼叫120。等待的過程中,可含服硝酸甘油或是速效救心丸,而後平臥於床上,減少活動,等待醫護人員到來。阿司匹林對於急性心梗是有用的,但胸痛可能還包括其他一些疾病,其中一些疾病應用阿司匹林可能有害無益,因此原因不明的胸痛發生,還是要等醫務人員來定奪。

出現胸悶等待120救援 別自行趕往醫院

問題:在家時發生胸痛,第一時間該怎麼做?什麼情況需要立即去醫院?

解答:居家突發劇烈胸痛,要第一時間呼叫120。如果患者既往有冠心病的病史,或是合併相關危險因素,即使胸痛不劇烈,也最好第一時間呼叫120,及時去醫院。上述這些胸痛,心源性的可能性很大,爭取時間是很必要的。因為醫生們都會強調,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切不可等等再看,或自行前往醫院,以免路上發生緊急情況。

心梗雖發病急病情重 但90%可防可控

問題:寒冷的冬季,人們該採取哪些切實有效的方法,預防遠離心梗的發生?

解答:心梗雖然發病急,病情重,但有90%的心梗是可防可控的。就像之前說的,心梗發病的明確危險因素,除了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外,其他的都可以進行幹預。寒冷的季節,大家需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而且要適當飲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同時合理膳食、注意休息,這些都會降低心梗的發生風險。

心臟實則很脆弱 別輕易考驗它的「忍耐力」

問題:心臟看似強大,實則很脆弱,在遇到什麼情況下最不堪一擊?解答:心臟雖然不吃不喝,但它一刻不停地為人們工作。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飽餐、受寒、情緒激動、過度勞累、大量飲酒,心肌耗氧量急劇上升,供氧需氧之間失衡,都會給心臟帶來負擔,有的會表現出嚴重的臨床症狀,甚至出現急性心梗。因此,控制相關的危險因素,系統正規的藥物治療,避免各種不良的刺激,這樣才會大大減少罹患心梗的風險。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王禹哲

編輯:高杉 責編:閆繼偉 高薇

出品: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

相關焦點

  • 緊急提醒!這種病進入高發!
    冬季來臨,氣溫突降 又到了心梗的高發季節 遼寧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心血管病治療中心主任醫師侯愛潔指出,在心梗高發的「魔鬼季」,別讓心臟不堪一擊,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心梗發作的誘因、
  • 緊急提醒!此病進入高發期!感染性極強!廣西也出現了!
    不過降溫帶來的不只是冷而已 還有諾如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腹瀉 現在已經進入高發季節 廣西河池 10月21日,廣西河池大化曦龍灣幼兒園16名幼兒相繼出現嘔吐、腹痛症狀,家長連夜將孩子送到門診、醫院治療
  • 警惕!又一地學校停課,116名師生感染!此病進入高發期
    警惕!諾如病毒已進入高發期!不僅是在哈爾濱福州、瀋陽、廣西....3廣西一幼兒園16名幼兒出現嘔吐、腹痛症狀10月21日,廣西一幼兒園16名幼兒相繼出現嘔吐、腹痛症狀,家長連夜將孩子送到醫院治療。10月22日中午12時,經過檢測,工作人員在小孩嘔吐物中檢測出諾如病毒,初步分析因感染諾如病毒引起。
  • 緊急提醒!已有學校停課!警惕,高發季來了!
    9月24日17點,有家長從幼稚園接孩子回家路上,孩子身體出現不適,隨即由家長送往了醫院治療。    根據黃山市屯溪區教育局的通報,這11名出現症狀的孩子均為該幼兒園小一班的學生,經醫院檢查和當地疾控部門判斷,為一起由諾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瀉疫情。
  • 【注意】張家口疾控發布:這種病毒進入高發季!已有學校緊急停課!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流行,全年均可發生感染,感染對象主要是成人和學齡兒童,寒冷季節呈現高發。 注意:「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屬於自限性疾病,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所以搞好個人衛生、食品衛生和飲水衛生是預防本病的關鍵,要養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開,避免交叉汙染等健康生活習慣。
  • 青島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專家:夏季戶外活動警惕「奪命之蟲」
    半島記者 齊娟 報導本報6月30日訊 夏天到了,進行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青島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專家提醒,在外遊玩或者進行農耕活動時應警惕一種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蟲子——蜱蟲。專家介紹,蜱蟲俗稱狗鱉、草別子等,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蜱蟲叮咬可引起多種疾病,其中「蜱蟲病」,又叫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該疾病進展快,重症患者可進展為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 這種病目前正高發
    日前,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名醫大講堂微課」舉行了一場腦膜炎防治音頻微課,邀請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侯任主委、廣東省委保健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科主任陸正齊教授,以及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委、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科副主任彭福華教授解疑答惑。
  • 警惕!這個地方緊急停課,超百名師生感染諾如病毒!疾控部門緊急提醒...
    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流行的高發季節,瀋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廣大市民朋友要重視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廈門疾控:根據我市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數據,結合國際國內傳染病疫情動態,經過專家會商評估,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廈門需關注的傳染病為: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水痘、流感和新冠肺炎。重點預防傷害為:低溫燙傷。
  • |警惕!已有學校緊急停課!諾如病毒高發季來...
    |警惕!已有學校緊急停課!諾如病毒高發季來了!11月30日早,學校緊急停課,採取線上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居家學習。截至11月30日14時,80%以上的確診學生症狀已消失,學校在對校園進行全面消殺,並向家長介紹諾如病毒防控知識和預防措施。有關部門正在對事件原因進行調查。
  • 剛剛,關於青島疫情,瀋陽市疾防控發布緊急提醒!
    鑑於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複雜性及不確定性,瀋陽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市民: 1、請大家持續關注青島市發布的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行動軌跡,現居住或暫住我市,且與青島市的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行程軌跡有交集者,特別是9月27日以來去過青島市胸科醫院、接觸過醫院病人、與上述人員有過接觸的人員、接觸過近期從青島市入境人員者,請主動向所在社區報備相關情況,接受社區健康管理並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
  • 帕金森病日專家提醒:帕金森病不僅是「手抖」
    因為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手抖症狀,因此很多人提起帕金森病就會想到手抖,專家提醒,帕金森病早期識別很重要,手抖不是帕金森病的唯一症狀,其他的非運動症狀如睡眠異常、嗅覺障礙、抑鬱等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信號,它們比「手抖」出現得更早,更值得我們警惕。
  • 緊急提醒!湖南已發生多起!請千萬遠離野生蘑菇,堅決不採不食!
    哥哥於6月7日被緊急送往湖南省兒童醫院搶救,因搶救無效死亡。6月9日,桃源縣7人中毒,4人死亡。醫療費用超70餘萬元。8日凌晨,李某一家三口陸續出現作嘔、腹瀉等不適,被連夜被送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搶救。6月8日,郴州市的劉某和女兒到山上採野蘑菇食用後中毒,出現頭暈、嘔吐、腹痛、腹瀉,第二天病情加重,才趕到當地醫院就診,經檢查劉某母女已經出現肝臟等器官損傷,於是被轉送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 壽光市人民醫院專家提醒你以為的「感冒」可能是布魯氏菌病
    趕緊到醫院就診,經醫生詳細檢查後,才知道原來自己不是得了感冒,而是一種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醫生為他進行了對症治療後,各種症狀很快就得到好轉,不再發熱了,身上有勁了,酸痛現象也有了明顯緩解。鄒先生說自己以前聽都沒聽過這種病,很奇怪是怎麼得上的。經過醫生講解和仔細加快後才明白,原來是因為半個多月以前吃的一頓沒有完全炒熟的羊肉感染上的這種病菌!
  • 夏季警惕「奪命之蟲」!專家提醒被咬後可能會得這種罕見病
    夏季警惕「奪命之蟲」專家提醒被咬後可能會得這種罕見病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夏天到了,戶外活動越來越多,青島六醫感染科專家提醒市民,在外遊玩或者進行農耕活動時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警惕一種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蟲子——蜱蟲叮咬,預防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的發生。
  • 闌尾炎是小病? 1歲寶寶因此夭折 專家提醒:一個動作判斷是不是闌尾炎
    &nbsp&nbsp&nbsp&nbsp闌尾炎是小病?別小看它!家有小寶寶的家庭,尤其要注意。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兒童醫院獲悉,1歲的寶寶奇奇(化名)就是因為在外地耽誤了闌尾炎的治療,到達南京兒童醫院後,雖經全力搶救,也沒能挽回生命。
  • 【警惕】母子三年內先後查出癌症!廣東高發!愛吃這種食物的注意了
    後來這些症狀一直持續了一年多還未緩解,張先生這才感覺到不對勁,趕緊來到醫院就診,結果被確診為鼻咽癌。張先生確診有點晚了,腫瘤侵犯了顱底骨質。在按時接受治療三年後,張先生各項指標穩定,只需要每年定期到醫院進行複查。本以為生活可以逐步回到正軌,但不幸卻再一次降臨到這個家庭。
  • 讓馬拉度納致死的這種病,溫嶺高發!市一院每年接診四五百例
    心肌梗死, 是一種季節高發的心腦血管疾病。 專家表示, 心梗發作有時很不典型。 如果有以下情況, 要馬上就診。
  • 天寒心血管病高發須警惕
    後來在家人的堅持下來到醫院就診,誰知一做心電圖,竟然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診科隨即為他開通綠色通道,心血管內科醫生進行了急診冠脈造影和支架植入手術,迅速打通了閉塞的血管才脫離危險。  打嗝也能「打」出心梗?打嗝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呃逆(俗稱「打嗝」)是因為橫隔膜或呼吸輔助肌肉受到刺激產生痙攣所發生的一種反射運動。有很多原因都會造成打嗝,一般來說飲食不當造成居多。
  • 專家提醒:此病夏季兒童高發
    看著孩子四肢上的膿皰越長越多,小爽非常頭疼,帶著孩子來到醫院求醫,才知道孩子得了膿皰疹。其實,夏季是兒童細菌感染性皮膚病高發期,比如膿皰瘡、毛囊炎等。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馮霞提醒各位寶媽,膿皰瘡在炎熱潮溼的夏季發病率較高,嬰幼兒和兒童最易感染。
  • 湖南省人民醫院2周收治10名蘑菇中毒者 專家提醒:野生的蘑菇不要採
    華聲在線6月1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傳新 通訊員 梁輝 田晶晶)近來,湖南雨水豐沛,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誤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屢見不鮮。記者今天從湖南省人民醫院獲悉,該醫院急診一科最近兩周就收治10名野蘑菇中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