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氣溫突降,
又到了心梗的高發季節。
遼寧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心血管病治療中心主任醫師侯愛潔指出,在心梗高發的「魔鬼季」,別讓心臟不堪一擊,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心梗發作的誘因、了解心梗發病的症狀,並掌握相關的急救常識,全面打好心臟的「保衛戰」。
此外,侯愛潔還針對心梗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梳理,給人們加以解答和提醒。
氣溫驟降對心梗發病率確有影響
問題:有研究人員發現,氣溫每下降1℃,心梗風險就增加2%,心梗和氣溫下降有關係嗎?
解答:氣溫降低確實會對心梗發病率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寒冷乾燥的冬季。一方面,低溫會使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上升、血壓增高、心臟負荷加重;另一方面,乾燥的室內室外環境,加劇體液的消耗,會導致血液黏稠度明顯增加,加大發病的風險。還有一方面,北方的冬季,為了禦寒,人們多會選擇攝入更多的高熱量食物(比如肉類)或是飲酒,上述原因均會使心梗的發病率明顯升高。
心梗的非典型症狀要學會辨別
問題:有的心梗患者發病前嗓子疼,還有的出現牙痛,心梗的典型疼痛和非典型疼痛都有哪些?
解答:急性心梗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胸痛。疼痛部位多位於心前區。疼痛性質為壓迫樣、緊縮性或是燒灼感,甚至有瀕死感。疼痛程度重,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小時或更長,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緩解。急性心梗的非典型疼痛主要是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能表現為頸部疼痛或是後背痛、牙痛、上腹痛等。部分急性心梗患者可能還有噁心、嘔吐等症狀,或是以低血壓、休克、嚴重呼吸困難等表現為首發症狀,同樣要引起重視。
出現「撲克臉」也要提高防病意識
問題:網上流傳一種說法,易患心梗的人普遍有張「撲克臉」,表情不豐富,這種說法可靠嗎?
解答:易患心梗的人普遍有張「撲克臉」,並不一定。出現這種說法可能是由於,有冠狀動脈明顯狹窄的人,「心累」而沒有更多力氣做出各種表情。但並不能因此證明「撲克臉」就是高發人群,只是起一個提示作用。心梗雖然說在老年人群中多發,但目前中青年患者也不少見。男女皆可發病。更主要的還是關注傳統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菸、肥胖、家族史。控制這些危險因素,才能有效降低心梗的發病率。
偏瘦的人 不代表是心梗的「絕緣體」
問題:很多人認為,只有體型偏胖的人才會患心梗,偏瘦的沒有事兒,是這樣嗎?
解答:相比較而言,肥胖確實是心梗發病率增高的一項危險因素。但這並不是說瘦人就不會得心梗。吸菸、肥胖、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這些都是心梗發病的明確的危險因素,合併的危險因素越多,其患心梗的風險就越高。因此,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戒菸、減重、適當運動,才是遠離心梗的「硬道理」。
老年人「吃素」不會直接降低發病風險
問題:一些老年人擔心吃肉太油,血脂高,乾脆徹底「吃素」。這對預防心梗有幫助嗎?
解答:吃得過於油膩確實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心梗的發生風險。但老年人單純吃素,並不提倡。應該是低鹽、低脂的多樣化飲食。低脂飲食並不是一點葷腥不碰,必要的魚、肉、蛋的攝入也是很重要的,它有助於維持人體的基本功能、防止或延緩肌肉減少症的出現,對於老年人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心梗不「嫌棄」年輕人 發病猝死率更高
問題:近些年,心梗正逐漸向年輕群體擴散。為什麼年紀輕輕,心梗也易「找上門」?
解答:很多年輕人生活作息極不規律,出現小毛病也總要「挺一挺」,當出現胸痛、胸悶等症狀,也總不當回事兒,從而錯過疾病早期的「提醒」。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年輕人一旦發生心梗,嚴重程度往往比老年人更嚴重,猝死率更高。因為年輕人的血管不像老年人,經歷了老化,有「缺血預適應」的過程,所以一旦發生心梗,情況更加危險。
居家發生胸痛 第一時間濫用藥有害無益
問題:居家時突發胸痛,懷疑心臟問題,急救藥物該如何正確選擇?
解答:患者居家時,一旦突發劇烈胸痛,要第一時間呼叫120。等待的過程中,可含服硝酸甘油或是速效救心丸,而後平臥於床上,減少活動,等待醫護人員到來。阿司匹林對於急性心梗是有用的,但胸痛可能還包括其他一些疾病,其中一些疾病應用阿司匹林可能有害無益,因此原因不明的胸痛發生,還是要等醫務人員來定奪。
出現胸悶等待120救援 別自行趕往醫院
問題:在家時發生胸痛,第一時間該怎麼做?什麼情況需要立即去醫院?
解答:居家突發劇烈胸痛,要第一時間呼叫120。如果患者既往有冠心病的病史,或是合併相關危險因素,即使胸痛不劇烈,也最好第一時間呼叫120,及時去醫院。上述這些胸痛,心源性的可能性很大,爭取時間是很必要的。因為醫生們都會強調,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切不可等等再看,或自行前往醫院,以免路上發生緊急情況。
心梗雖發病急病情重 但90%可防可控
問題:寒冷的冬季,人們該採取哪些切實有效的方法,預防遠離心梗的發生?
解答:心梗雖然發病急,病情重,但有90%的心梗是可防可控的。就像之前說的,心梗發病的明確危險因素,除了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外,其他的都可以進行幹預。寒冷的季節,大家需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而且要適當飲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同時合理膳食、注意休息,這些都會降低心梗的發生風險。
心臟實則很脆弱 別輕易考驗它的「忍耐力」
問題:心臟看似強大,實則很脆弱,在遇到什麼情況下最不堪一擊?解答:心臟雖然不吃不喝,但它一刻不停地為人們工作。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飽餐、受寒、情緒激動、過度勞累、大量飲酒,心肌耗氧量急劇上升,供氧需氧之間失衡,都會給心臟帶來負擔,有的會表現出嚴重的臨床症狀,甚至出現急性心梗。因此,控制相關的危險因素,系統正規的藥物治療,避免各種不良的刺激,這樣才會大大減少罹患心梗的風險。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王禹哲
編輯:高杉 責編:閆繼偉 高薇
出品: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