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ptimized geometries of six ILs from B3LYP/6-31+g (d,p). (a) [EMIm][AC], (b) [EMIm][Cl], (c) [EMIm][PF6], (d) [HOEMIm][AC], (e) [HOEMIm][Cl], and (f) [HOEMIm][PF6] (H-bond is indicated as dashed line).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綠色催化課題組在離子液體結構與溶劑極性的相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最新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化學B》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上。
研究人員揭示了基於咪唑的羥基離子液體的獨特的極性特徵,發現羥基對離子液體的極性呈現出明顯的區分效應。通過溶劑顯色化染料和螢光探針分子表徵,發現對於具有不同陰離子的非羥基的咪唑類離子液體,其極性都很相接近(ET(30) = 50.7–52.6 Kcal/mol)。與非羥基離子液體相比較,羥基離子液體的極性範圍變寬(ET(30) = 51.2–61.7 Kcal/mol),且呈現出較強的陰離子依賴性。Kamlet-Taft溶劑參數和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這種羥基誘導的極性區分效應主要是因為陽離子上引入羥基後,陰離子與羥基之間存在的離子氫鍵作用因為陰離子種類的不同而得到區分,由此導致離子液體與極性探針分子的作用強弱不同。進一步研究發現,螺吡喃-部花青平衡(Spiropyran-Merocyanine)作為一種極性敏感的探針反應,在此類羥基離子液體中呈現出明顯極性響應的溶劑化顯色、光致變色和熱回復行為。
研究發現的「超極性」的羥基離子液體([PF
6],[NTf
2]和[ClO
4]),可以作為單一物質而非混合物,用於填補介於水與普通溶劑間的極性空白,這種高極性的非酸和非水的離子介質可廣泛用於合成與催化。本研究表明通過引入較高活性的基團(例如羥基)能促進陽離子-陰離子間的相互作用,並提供了一種設計和合成極性-特定離子液體的思路和方法。
論文作者:鄧友全 DOI: 期刊:《物理化學B》
論文摘要連結: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p911430t
論文新聞作者:張慧玲 聯繫人姓名:張慧玲 電子郵件:zhanghl
licp.cas.cn 聯繫電話:0931-4968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