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在肉桂醛選擇性加氫轉化研究中獲進展

2021-01-08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材料與器件技術研究部-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張海民課題組在肉桂醛選擇性加氫催化轉化研究中獲進展。通過構築具有高催化活性、選擇性及穩定性的Fe-Co合金催化劑,實現肉桂醛的高效催化轉化。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肉桂醇是一種重要的化合物和前驅體,在調味品、香水和製藥等領域有重要應用。該化合物來源有限,主要通過在有機溶劑中對肉桂醛選擇性加氫來實現。但其存在缺點:從熱力學角度而言,C=C鍵更容易被氫化,導致肉桂醇的選擇性較低;使用有機溶劑汙染環境和增加分離成本。因此,開發能在水相條件下實現高活性及選擇性的催化劑是實現肉桂醇應用的關鍵。目前,提高肉桂醇的選擇性主要通過在金屬活性位點表面螯合有機配體,或用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在催化劑表面形成空間位阻屏障,調節肉桂醛的空間取向,使肉桂醛的C=O鍵更容易接觸催化活性中心。但該方法抑制反應物在催化劑表面的擴散,導致催化效率降低;另一種有效策略是,誘導貴金屬(如Pt)與過渡金屬形成合金催化劑產生協同電子效應,使其在熱力學上利於氫化肉桂醛分子中的C=O鍵,在不降低肉桂醛轉化效率的同時提高肉桂醇選擇性。但該方法需要大量使用稀缺昂貴的貴金屬,亦不可取。

研究團隊前期工作表明,沸石咪唑酯骨架結構材料(ZIF-67)衍生N摻雜負載的Co納米顆粒催化劑(Co@NC)在催化加氫含有醛基、酮基、羧基和硝基官能團的生物質基化合物時,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Adv. Mater. 2019,31,1808341)。基於此,研究人員以Co@NC催化劑為基礎,通過金屬離子浸漬法,引入Fe3+並結合程序升溫熱解,實現N摻雜碳載體上高分散性Fe-Co合金納米顆粒的可控合成。

催化性能測試表明,在80℃、2h、2MPa以及水相反應條件下,單金屬Co@NC實現100%的肉桂醛轉化率,但其肉桂醇選擇性為0;Fe@NC實現58.7%的肉桂醇選擇性,且肉桂醛轉化率低至8.9%;Fe-Co合金催化劑能同時得到高催化活性及選擇性,並具備良好穩定性。優化後的實驗結果顯示,Fe0.5Co@NC合金催化劑能實現95.1%的肉桂醛轉化率及91.7%的肉桂醇選擇性,表明Fe-Co合金的電子協同作用是實現優異催化性能的關鍵。

研究進一步揭示溶劑在反應中扮演重要作用。在不同溶劑下,肉桂醛的轉化率分別為:純水(95.1%)>甲醇(61.6%)>乙醇(12.4%)>異丙醇(1.7%),溶劑極性越高,肉桂醛轉換效率越高。雖然肉桂醇的選擇性遵循相同的溶劑極性趨勢,但是水溶劑對C=O的加氫作用增強,且對C=C的加氫有抑制作用。這是由於水與C=O和催化劑表面位點的電子及氫鍵相互作用,使通過C=O鍵在催化劑表面的選擇性吸附成為首選的氫化反應步驟,從而加快反應動力學,提高催化選擇性。

該研究為製備具有高效非貴金屬基選擇性加氫催化材料提供有效途徑,對研究選擇性催化加氫反應的溶劑效應具有借鑑意義。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的資助。

圖1.(a)Fe-Co合金催化劑的合成示意圖;(b)Fe0.5Co@NC催化劑TEM圖(插圖:高倍率TEM圖和Fe-Co NPs尺寸分布);(c)XRD圖;(d)HAADF-STEM圖及相應元素mapping圖;(e)Fe-Co合金顆粒的線掃圖

圖2.(a)Fe@NC,Co@NC以及Fe-Co合金催化劑催化肉桂醛加氫的催化性能(80℃,2h,2MPa,H2O);(b)不同溶劑下Fe0.5Co@NC催化肉桂醛加氫性能對比(80℃,2h,2MPa);(c)肉桂醛水相加氫反應示意圖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09913

相關焦點

  • 固體所Angew:Fe-Co合金催化肉桂醛水相加氫轉化
    Fe-Co合金納米顆粒催化劑並應用於肉桂醛選擇性加氫轉化;實驗發現肉桂醛加氫性能與合金催化劑組分呈現類似火山圖的依賴關係;實驗進一步發現採用H2O溶劑能顯著提高加氫性能。背景介紹肉桂醛作為一種典型的α,β-不飽和醛,其共軛的C=C及C=O鍵使得高選擇性的加氫C=O鍵獲得肉桂醇成為一個很大的挑戰。為了提高C=O鍵加氫的選擇性,研究人員通過在金屬活性位點表面螯合有機配體(參考金榮超和鄭南峰老師的工作:Angew. Chem. Int.
  • ACS Catalysis 山西煤化所在CO2加氫轉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902課題組針對CO2加氫的研究現狀,重點開展了CO2加氫制甲醇、芳烴、異構烷烴及高品質汽油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CS Catalysis、Journal of Catalysi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ChemCatChem等期刊上
  • 北化工衛敏/楊宇森:金屬間化合物催化不飽和醛高效選擇性加氫
    其中,NiBi IMCs催化劑對多種α,β-不飽和醛(丁烯醛、3-甲基-2-丁烯醛、2-戊烯醛、糠醛、5-羥甲基糠醛和肉桂醛)的C=O加氫都表現出非常高的選擇性。背景介紹α,β-不飽和醛選擇性加氫獲得不飽和醇是一個重要的化學轉化過程,並且在醫藥、食品和精細化學品合成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近年來,這類反應引起了人們極大的研究興趣,開發高效的選擇性加氫催化材料對於提高工藝效率和工藝經濟性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科大在腈類化合物加氫選擇性調控方面取得進展
    與傳統有機合成路線相比,基於負載型金屬催化劑的腈類化合物選擇性加氫製備胺類化合物是一種原子經濟性高、環境友好的合成路線,進而受到催化屆的廣泛關注。然而由於腈類分子中的CoN三鍵具有較高的還原勢,導致該催化路線的選擇性普遍較低,往往得到伯胺、仲胺、亞胺,以及附加值較低的氫解副產物等多種產物的混合物,大幅度增加了該合成路線中的後續分離成本。
  •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2016-03-30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張忠平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細胞及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以下簡稱ROS)的檢測方面取得新進展,並首次觀測到了新鮮傷口處釋放的羥基自由基。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響應性聚合物柔性能量轉換器研究獲系列進展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響應性聚合物柔性能量轉換器研究獲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技術中心研究員方曉東課題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馬明明課題組合作,利用響應性聚合物,設計了溼度驅動並且磁場控制運動方向的柔性「牽引機」,相關研究工作以Magnetically directed soft actuators driven by moisture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 【科學網】華東理工大學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獲新進展
    乙烯工業是石油化工產業的核心,乙炔選擇性加氫是石腦油裂解製備聚合級乙烯的關鍵技術之一。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工程團隊教授段學志、博士曹約強等在乙炔選擇性加氫Pd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和Ni催化劑活性位點設計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和《德國應用化學》。
  • 【創新前沿】《工程》和《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乙炔選擇性加氫...
    乙烯工業是石油化工產業的核心,乙炔選擇性加氫是石腦油裂解製備聚合級乙烯的關鍵技術之一。近日,我校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工程團隊段學志教授、曹約強博士等在乙炔選擇性加氫Pd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和Ni催化劑活性位點設計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
  • 原子級分散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北京大學、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研究團隊通過合作,實現了原子級分散銅催化劑有效催化乙炔高效選擇性加氫
  • 合肥研究院在提升有序Double Half-Heusler熱電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提升有序Double Half-Heusler熱電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2020-11-26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勝課題組在提升有序Double Half-Heusler(DHH)熱電性能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為後續實驗提供新的研究體系,也為提升半休氏勒合金(Half-Heusler,HH)的熱電性能提供新思路。
  • 合肥研究院在星上定標光譜儀在軌絕對輻射定標應用研究中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星上定標光譜儀在軌絕對輻射定標應用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30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合肥研究院在共振磁擾動下高能離子損失模擬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所EAST大科學工程團隊研究員孫有文課題組的博士何開洋在共振磁擾動(RMP)下高能離子損失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自主開發全軌道模擬程序結果以Full-orbit simulation of fast ion loss under resonant
  • 【科技日報】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有了高選擇性催化劑
    科技日報合肥4月29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研究團隊,與上海光源司銳研究員合作,通過構築負載在金屬有機框架MIL-101上的鉑單原子催化劑,揭示出其在二氧化碳加氫反應中的金屬-配體相互作用,該相互作用通過調控反應路徑提高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的選擇性。該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
  • 合肥研究院在構築富含磷空位缺陷的磷化亞銅催化劑及其電催化固氮...
    合肥研究院在構築富含磷空位缺陷的磷化亞銅催化劑及其電催化固氮研究中獲進展 2020-03-1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基於有機溶劑合成石墨烯量子點領域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王輝與林文楚合作,在基於有機溶劑合成石墨烯量子點(GQDs)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發展具有特定結構的有機溶劑(雙鍵、苯環或多極性基團)可直接碳化並形成GQDs,相關結果以Direct carbonization of organic solvent
  • 抗一氧化碳毒化的高效選擇性加氫鉑基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
    催化加氫過程是現代工業的重要過程,是清潔燃料和高階化學品生產中的關鍵步驟。經估算催化加氫在整個化學工業體系中的佔比超過30%。在催化加氫工業過程中,雖然使用成本低廉的粗氫作為氫源具有工業裝置簡單、經濟性高等特點,但是粗氫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從幾百到幾千ppm量級)會造成加氫催化劑的快速毒化。
  • 合肥研究院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中取得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2019-03-2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上海科學家在二氧化碳加氫催化劑研究上有了突破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近日,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暨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學低碳能源聯合實驗室研究員孫予罕、高鵬和李聖剛帶領的團隊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催化劑研發中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更高性能氧化銦催化劑的理性設計與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