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明星,中國女科學家造出「中國芯」,又研發海上「金鐘罩」

2020-12-04 格子道歷史

如今的社會,追星已經成為一種不言而喻的生活方式。不管年齡的大小,都普遍存在著追星的情況。上學時代,為了與自己的「偶像」見面,不惜漂洋過海,忍飢挨餓。工作時期,更是為了親耳聽到偶像的歌而緊衣縮食。

不知不覺中,追星已經成為人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但是絕大多數人追星的對象都是一些明星、網紅,要麼是唱歌好聽,那麼是長得好看,也有可能是演戲精湛的。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追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樂趣之一,有些尚未曾謀面的人因為有著共同的「偶像」而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其實,回過頭仔細想想,我們之前追逐的那些明星,他們是真正的明星嗎?答案顯然不是。

客觀的說,那些娛樂圈的明星只是活在聚光燈下的演員、歌手、或者是名人,他們不能稱得上「明星」。如今社會之上,真正的「明星」頭銜應該屬於鍾南山院士、黃令儀女士這樣的優秀科學家。那些為國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是真正的明星。

對於鍾南山院士,我們相對比較了解,那麼對於黃令儀女士,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其實,黃令儀女士是我國當代知名女科學家,被世人成為當代「佘老太君」一樣的人物。關於她的事跡,還要從她嘔心瀝血為國付出談起,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捍衛國家尊嚴,投身國家建設。

一、生於亂世,仍然志存高遠

1936年,黃令儀出生,當時的中國還是在日寇鐵蹄踐踏下的落後國度。此時的中華大地,常年被戰爭襲擾,被列強侵蝕,可謂是「國家落後,民不聊生」。

然而,黃令儀從小便親眼目睹祖國的這種情況,當時的黃令儀便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國家的現狀。雖然黃令儀出生於舊社會,但是黃令儀心中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觀念卻如同新時代的青年一樣。不知不覺中,立志報國的觀念已經在黃令儀心裡深深紮根。

之後,黃令儀更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追求學術上的更高境界。1958年,黃令儀從華中工學院順利畢業,並進入清華大學半導體專業深造。然而,黃令儀與很多科學家不同的是,她沒有出國深造過。但卻絲毫不影響黃令儀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1962年,黃令儀加入中科院計算所。從此以後,黃令儀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到科研工作當中,在隨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黃令儀一直從事著科研工作,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無法改變黃令儀的初衷。

二、老當益壯,始終不忘初心

眾所周知,晶片技術對於一個國家的信息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中國的龍芯晶片系列已形成了產業能力,與此同時,也讓我國的信息業對外依存度大大降低,並且提高了中國各行業的系統安全度。但是早在十幾年前,中國在晶片的製造還是一片空白。

然而,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科學家,黃令儀從學成以後,便一直投身於中國的科研工作之中。早年間,她默默無聞的為中國科學技術方面建設做著貢獻。直到中國芯開始研發的時候,黃令儀才挺身而出,真正開始嶄露頭角。

當時的黃令儀已經六十多歲,但在祖國的號召之下,仍毅然投身於中國芯的研製當中。對於年事已高的黃令儀而言,年齡早已經不是問題。正如她自己所說,只要可以為祖國做貢獻,哪怕她犧牲在科研第一線也無所畏懼。

對於黃令儀女士的所作所為,世人也對她表示極其的尊重。縱觀黃令儀的做法,不正是當代的「佘太君」。古代時期,佘太君帶領楊家兒媳抵禦外辱,打造巾幗不讓鬚眉的傳奇故事。如今,又有黃令儀女士忽略年齡,奮戰在科研第一線。可以說,黃令儀同佘太君一樣,都是為國為民的英雄。

據悉,從華中工學院畢業的黃令儀於1962年進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成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電子部件研造技術的開闢者。可以說,黃令儀對於中國芯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2002年1月23日,黃令儀正式加入龍芯製造團隊。隨後,在不斷地改變與推翻中,整個團隊一次又一次的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正。最終,屬於中國人自己的「中國芯」橫空出世,徹底閃瞎世人的眼睛。

然而,在中國芯取得一定成就的時候,黃令儀女士並沒有知難而退,反而是迎難而上,繼續迎戰中國芯研發方面的諸多問題。

三、再接再厲,打造不朽神話

之後,黃令儀與她的團隊通過大量的借鑑和創新,對中國自己的晶片進行不斷的提升和研究。如今,"中國芯"已經從龍芯1號升級到龍芯2F再到後來龍芯3B-1500。

不得不說,如今的中國龍芯的出現已然彌補之前中國晶片的缺陷,更是提升了我國本土的處理器速度,讓計算機運算能力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與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有著「海上金鐘罩」之稱的中國芯不僅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之中,例如平常電視的衛星推送,馬路上信號燈的控制都有"中國芯"的身影。與此同時,黃老同她的團隊仍在繼續研發「中國芯」,只為讓「中國芯」不斷發展,登頂高峰。

早在中國芯誕生之前,我國的優質晶片大多依靠進口,這樣一來,使得中國非常被動,並直接導致我國製造業的利潤被嚴重壓縮。與此同時,我國在飛機、高鐵、導航衛星,防禦系統方面也處在極其被動的局面。

就在這樣一個時不我待的時刻,黃令儀帶領自己的團隊,挺身而出,成為新時代的「老英雄」。整整十六年,黃令儀和自己的團隊不分晝夜,砥礪前行,終於在中國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客觀的說,對於中國而言,中國芯讓中國各項建設實現了跨時代發展,對於中國人民而言,中國芯也讓人民實現真正的現代生活。總之,中國芯對於我們意義重大。

然而,在實現中國芯重大突破的黃令儀,並沒有止步於眼前的成就,如今已經八十多歲高齡的黃令儀依舊主持著中國芯的相關工作。對此,黃令儀也曾表態:「在我有生之年,將一直奮鬥於祖國的科研前線,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結語:

縱觀黃令儀科學家的所作所為,她用大半生的時間,向世人詮釋出愛國的概念,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中國科研取得不菲的成就。客觀的說,她才是真正的明星,才是世人應該追逐的「偶像」。

在我們偉大的祖國逐漸強大的背後,離不開無數科學家的辛苦付出,他們像黃令儀女士一樣,都是值得敬重的「英雄」。真正意義上而言,他們才是明星,他們理應得到世人的追逐、崇敬。

與此同時,也暴露出我們當今社會存在的一個非常嚴重的情況,也就是「追星」問題。人們過度追逐網紅、演員、歌手的腳步,從而忽略真正的明星,忘卻那些真正值得敬重的「偶像」。儘管我們不願意承認,但這終究是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現狀。對於現存的這種情況,也必須引起世人的充分重視。

參考資料:《宋史》 《楊門女將》 《百度百科——黃令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國女科學家造出「中國芯」,後研發海上「金鐘罩」
    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新聞很快就被明星們的熱搜給淹沒了。對於現在的不少年輕人而言,他們更願意把時間放在關註明星今天又和誰傳緋聞上面,那些「國家大事」太遠了。但實際上,正是這些不被年輕人所關注的科學家們,用他們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中國的科技發展,從各方面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實力,讓他們想要欺負我們的西方國家不敢放肆。
  • 以一帶一路撬動萬億盛宴 中國核電牢築「金鐘罩」
    【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近日,環保部、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等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  以一帶一路撬動萬億盛宴 中國核電牢築「金鐘罩」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核廢料處理、內陸建核電站等與核電發展相關的話題屢屢引發公眾熱議。經國務院批覆實施的《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下稱《規劃》)近日發布,這標誌著核安全納入到國家總體安全體系,上升為國家安全戰略。
  • 廣州番禺大石:建防詐「金鐘罩」 築反詐「防火牆」
    為有效遏制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生,切實提高群眾的防範意識,最大限度減少群眾的經濟損失,近日,廣州番禺大石派出所聯合大石街平安促進會,積極到轄區內的企業、村(居)開展防詐騙宣傳活動,強化源頭管控,建起防詐「金鐘罩」。
  • 「金鐘罩」不是傳說!七星關警方推行的這款神器,一天成功阻止詐騙5起
    「金鐘罩「本是武俠小說中杜撰的一種高級武功,練成這種武功後無人能傷害其身,原本是傳說,但畢節七星關警方還真讓轄區群眾擁有「金鐘罩」,不過這種「金鐘罩」是一種反詐預警系統,是用來保護百姓錢財的。「金鐘罩「系統顯示預警2021年才開年幾天,「金鐘罩」就成功預警5起,使用半個月,這款神器就阻騙24起。
  • 港北:譚智信率隊到吾悅廣場開展「110宣傳日」暨「金鐘罩」宣傳...
    1月10日,是全國第35個「110宣傳日」,也是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1月10日下午,港北區副區長、公安分局黨委書記、局長譚智信率分局辦公室、刑偵大隊、城西派出所等部門民警、輔警共10餘人到吾悅廣場開展「金鐘罩」反詐預警平臺推廣活動,以實際行動為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慶祝活動添光增彩。
  • 信息化安全「金鐘罩」
    這是高校的優勢,但從網絡安全角度來看也是高校突出的安全隱患和風險點。高校網站和信息系統是「小散亂」的重災區,網絡安全形勢非常嚴峻。伴隨著國家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法規陸續出臺,上級部門對高校網絡安全監管提出明確的要求。高校亟待建立行之有效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全面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
  • 我國科學家為保護檔案文獻研製出「金鐘罩」「鐵布衫」
    專家組認為,這兩項類似於給檔案文獻加上「金鐘罩」「鐵布衫」的技術,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從整體上提高了館庫抗災能力,為保證檔案與文獻安全提供了技術支撐,具有重大創新意義。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專家研究發現圖書檔案紙張酸化嚴重影響其耐久性。
  • 16億美元「金鐘罩」將永久「封印」車諾比
    一個巨大的拱門形金屬保護裝置14日開始在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爆炸反應堆上吊裝,這一裝置將保護周圍的人們不再受輻射洩漏威脅。這個類似「金鐘罩」的項目由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出資支持,總耗資大約15億歐元(約合16億美元)。金屬保護罩的安裝預計本月29日完成。今年是車諾比核事故發生30周年。
  • 惠農警方利用「金鐘罩」反詐系統成功預警處置一起電信詐騙
    2020年12月25日,惠農區公安分局河濱街派出所利用「金鐘罩」反詐系統,及時向一名遭遇冒充熟人詐騙的群眾預警,成功幫助該群眾免受經濟損失。當日16時許,社區民警劉泉良的手機突然收到了終結詐騙服務號推送的一起詐騙預警信息通知。
  • 中國音樂金鐘獎簡介
    央廣網北京5月4日消息 今晚《中國大舞臺》特別呈現: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頒獎音樂會。  中國音樂金鐘獎創辦於2001年,是中宣部批准設立、由中國文聯和中國音協共同主辦的中國音樂界綜合性專家大獎,是與戲劇梅花獎、電視金鷹獎、電影金雞獎並列的國家級藝術大獎。2003年開始金鐘獎永久落戶廣州。  從2005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
  • 揭秘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這也太誇張了
    根據規劃,俄羅斯還將建設一批浮動式核電站,為大型工業項目、港口城市、海上油氣鑽探平臺提供能源。與常規柴油發電相比經濟性明顯隨著中國海洋戰略的實施,海洋資源開發活動日益頻繁,海上浮動堆的技術攻關步伐提速,各大核電企業紛紛加快小型核反應堆研發和推廣,起步時間雖有不同,但發電、供熱、海水淡化等工業化和市場推廣早已是業內共識。
  • 中國女科學家黃令儀,84歲仍奮戰在科研一線,成功造出國產晶片
    她就是科學家黃令儀。當時我國在科學研究領域幾乎沒有什麼巨大的成就,一直處於觀望的狀態,但是我國又極其想要一臺屬於我們自己的微型計算機,這讓黃令儀和同事們陷入了苦惱。也正是這種迫切需要的意念使得中科院計算所的所有科學家有了決心和勇氣去完成這一使命。
  • 【治庸·鐵軍】晉寧分局堅持目標導向深入推廣「金鐘罩」 織密反詐...
    【治庸·鐵軍】晉寧分局堅持目標導向深入推廣「金鐘罩」 織密反詐宣傳網 共享智慧防詐圈 2020-10-06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積電張忠謀:中國就是舉國之力也很難造出頂級晶片,這是為何?
    這兩年華為自主研發晶片技術突破美國在手機晶片上技術封鎖,現實了5G核心技術。不僅在手機上大展拳腳,還一舉成為了全球頂級通訊商。   這對於華為無疑是致命打擊,要知道全球能生產出5mn晶片廠商僅有一兩家,除了三星,就是臺積電了。這幾年臺積電仗著自己擁有先進光刻機和半導體技術,一舉成為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之一,賺盡國產手機商的錢,卻不想為了巴結美國,斷供合作十幾年的華為。
  • 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
    :金鐘獎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將於11月19日至28日在廣州舉辦。中國音樂金鐘獎是由中宣部批准設立的中國音樂界綜合性專家大獎。從去年開始,該品牌獎項就永久落戶羊城,由中國文聯、中國音協和廣州市政府共同主辦,每年一屆。本屆金鐘獎設作品獎、表演獎、榮譽獎3個獎項。作品獎包括琵琶獨奏曲、齊唱、二聲部合唱曲;表演獎包括鋼琴、琵琶和聲樂。
  • 放棄百萬年薪,只為「中國芯」!這些科學家是中國最寶貴的財富
    為此,中國加大了人力資源的投入,甚至斥巨資吸引海外科學家回國,以滿足國內建設的需要。在興奮的同時,他似乎也感受到了閃亮的「中國芯」。如今,中國微執行長尹志耀終於創造了歷史!2017年,中國微科宣布首次掌握5納米半導體晶片刻蝕機技術!這是難以置信的!真沒想到,長久以來,在這個領域沒有任何聲音,中國半導體企業都實現了彎道超車!
  • 捧出「中國芯」共圓北鬥夢——訪中國北鬥導航晶片研發先鋒韓紹偉...
    )院長,致力開發消費級北鬥晶片;2016年他和團隊同吃同住,"007"加班模式研發出了中國首顆40納米高精度消費類北鬥導航定位晶片,相當於在1/5一毛錢硬幣大小的矽體上,實現近千萬的運算和存儲單元——也是這顆晶片,斬獲了中國衛星導航定位科學進步獎一等獎,他還記得拿獎後,一起並肩作戰的夥伴們的笑顏…....
  • 當金鐘罩成為蚊帳,老師傅竟成為滅蚊燈!還展示另類「隔山打牛」
    當金鐘罩成為蚊帳,老師傅竟成為滅蚊燈!還展示另類「隔山打牛」同學們每天都在山上練功,但卻始終沒看到老師展示真功夫,甚至萌生了退學的想法,其實古老師又何嘗不明白大家的小九九,索性就展示了另類的「隔山打牛」,至此大家才明白老師的功夫是深藏不漏的,於是心急的奮豆就請教金鐘罩的練習方法,卻不料金鐘罩竟被釋放當成了蚊帳,為的就是防護蚊蟲的叮咬,可同學們卻認為這只會讓老師傅成為滅蚊燈,看來大家把功夫的妙用已經發揮到了極致。
  • 中國「造紙術」革新者!女教授研發的紙比鋼還硬,美國都服氣
    就有一位中國女教授,為了讓中國在「造紙術」方面不再受制於人,刻苦研發,終於研製出比鋼還硬的紙,曾經在這方面技術壟斷的美國都服氣。這位女教授就是張美雲,堪稱「當代蔡倫」。初入校園的張美雲恐怕沒有料到,正是這一專業,讓她以後的幾十年都和「紙」結下了不解之緣。作為恢復高考後的首批大學生,張美雲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 【向人民報告】十年築基,打造城市安全的「金鐘罩」
    【向人民報告】十年築基,打造城市安全的「金鐘罩」 2021-01-08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