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會,追星已經成為一種不言而喻的生活方式。不管年齡的大小,都普遍存在著追星的情況。上學時代,為了與自己的「偶像」見面,不惜漂洋過海,忍飢挨餓。工作時期,更是為了親耳聽到偶像的歌而緊衣縮食。
不知不覺中,追星已經成為人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但是絕大多數人追星的對象都是一些明星、網紅,要麼是唱歌好聽,那麼是長得好看,也有可能是演戲精湛的。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追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樂趣之一,有些尚未曾謀面的人因為有著共同的「偶像」而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其實,回過頭仔細想想,我們之前追逐的那些明星,他們是真正的明星嗎?答案顯然不是。
客觀的說,那些娛樂圈的明星只是活在聚光燈下的演員、歌手、或者是名人,他們不能稱得上「明星」。如今社會之上,真正的「明星」頭銜應該屬於鍾南山院士、黃令儀女士這樣的優秀科學家。那些為國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是真正的明星。
對於鍾南山院士,我們相對比較了解,那麼對於黃令儀女士,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其實,黃令儀女士是我國當代知名女科學家,被世人成為當代「佘老太君」一樣的人物。關於她的事跡,還要從她嘔心瀝血為國付出談起,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捍衛國家尊嚴,投身國家建設。
一、生於亂世,仍然志存高遠
1936年,黃令儀出生,當時的中國還是在日寇鐵蹄踐踏下的落後國度。此時的中華大地,常年被戰爭襲擾,被列強侵蝕,可謂是「國家落後,民不聊生」。
然而,黃令儀從小便親眼目睹祖國的這種情況,當時的黃令儀便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國家的現狀。雖然黃令儀出生於舊社會,但是黃令儀心中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觀念卻如同新時代的青年一樣。不知不覺中,立志報國的觀念已經在黃令儀心裡深深紮根。
之後,黃令儀更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追求學術上的更高境界。1958年,黃令儀從華中工學院順利畢業,並進入清華大學半導體專業深造。然而,黃令儀與很多科學家不同的是,她沒有出國深造過。但卻絲毫不影響黃令儀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1962年,黃令儀加入中科院計算所。從此以後,黃令儀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到科研工作當中,在隨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黃令儀一直從事著科研工作,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無法改變黃令儀的初衷。
二、老當益壯,始終不忘初心
眾所周知,晶片技術對於一個國家的信息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中國的龍芯晶片系列已形成了產業能力,與此同時,也讓我國的信息業對外依存度大大降低,並且提高了中國各行業的系統安全度。但是早在十幾年前,中國在晶片的製造還是一片空白。
然而,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科學家,黃令儀從學成以後,便一直投身於中國的科研工作之中。早年間,她默默無聞的為中國科學技術方面建設做著貢獻。直到中國芯開始研發的時候,黃令儀才挺身而出,真正開始嶄露頭角。
當時的黃令儀已經六十多歲,但在祖國的號召之下,仍毅然投身於中國芯的研製當中。對於年事已高的黃令儀而言,年齡早已經不是問題。正如她自己所說,只要可以為祖國做貢獻,哪怕她犧牲在科研第一線也無所畏懼。
對於黃令儀女士的所作所為,世人也對她表示極其的尊重。縱觀黃令儀的做法,不正是當代的「佘太君」。古代時期,佘太君帶領楊家兒媳抵禦外辱,打造巾幗不讓鬚眉的傳奇故事。如今,又有黃令儀女士忽略年齡,奮戰在科研第一線。可以說,黃令儀同佘太君一樣,都是為國為民的英雄。
據悉,從華中工學院畢業的黃令儀於1962年進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成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電子部件研造技術的開闢者。可以說,黃令儀對於中國芯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2002年1月23日,黃令儀正式加入龍芯製造團隊。隨後,在不斷地改變與推翻中,整個團隊一次又一次的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正。最終,屬於中國人自己的「中國芯」橫空出世,徹底閃瞎世人的眼睛。
然而,在中國芯取得一定成就的時候,黃令儀女士並沒有知難而退,反而是迎難而上,繼續迎戰中國芯研發方面的諸多問題。
三、再接再厲,打造不朽神話
之後,黃令儀與她的團隊通過大量的借鑑和創新,對中國自己的晶片進行不斷的提升和研究。如今,"中國芯"已經從龍芯1號升級到龍芯2F再到後來龍芯3B-1500。
不得不說,如今的中國龍芯的出現已然彌補之前中國晶片的缺陷,更是提升了我國本土的處理器速度,讓計算機運算能力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與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有著「海上金鐘罩」之稱的中國芯不僅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之中,例如平常電視的衛星推送,馬路上信號燈的控制都有"中國芯"的身影。與此同時,黃老同她的團隊仍在繼續研發「中國芯」,只為讓「中國芯」不斷發展,登頂高峰。
早在中國芯誕生之前,我國的優質晶片大多依靠進口,這樣一來,使得中國非常被動,並直接導致我國製造業的利潤被嚴重壓縮。與此同時,我國在飛機、高鐵、導航衛星,防禦系統方面也處在極其被動的局面。
就在這樣一個時不我待的時刻,黃令儀帶領自己的團隊,挺身而出,成為新時代的「老英雄」。整整十六年,黃令儀和自己的團隊不分晝夜,砥礪前行,終於在中國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客觀的說,對於中國而言,中國芯讓中國各項建設實現了跨時代發展,對於中國人民而言,中國芯也讓人民實現真正的現代生活。總之,中國芯對於我們意義重大。
然而,在實現中國芯重大突破的黃令儀,並沒有止步於眼前的成就,如今已經八十多歲高齡的黃令儀依舊主持著中國芯的相關工作。對此,黃令儀也曾表態:「在我有生之年,將一直奮鬥於祖國的科研前線,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結語:
縱觀黃令儀科學家的所作所為,她用大半生的時間,向世人詮釋出愛國的概念,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中國科研取得不菲的成就。客觀的說,她才是真正的明星,才是世人應該追逐的「偶像」。
在我們偉大的祖國逐漸強大的背後,離不開無數科學家的辛苦付出,他們像黃令儀女士一樣,都是值得敬重的「英雄」。真正意義上而言,他們才是明星,他們理應得到世人的追逐、崇敬。
與此同時,也暴露出我們當今社會存在的一個非常嚴重的情況,也就是「追星」問題。人們過度追逐網紅、演員、歌手的腳步,從而忽略真正的明星,忘卻那些真正值得敬重的「偶像」。儘管我們不願意承認,但這終究是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現狀。對於現存的這種情況,也必須引起世人的充分重視。
參考資料:《宋史》 《楊門女將》 《百度百科——黃令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