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驅動引領科技強消——我國應急管理系統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2020-12-05 央廣網

經國家發改委批覆,以應急管理部瀋陽消防研究所為法人單位,上海消防研究所為聯合建設單位,同時吸納天津、四川消防研究所和清華大學等4所知名大學及華為公司等15家科技創新企業共同建設消防與應急救援國家工程實驗室,匯聚了以範維澄、王玉忠、莊松林等院士為代表的多位公共安全領域知名專家學者。近日,作為我國應急管理系統的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消防與應急救援國家工程實驗室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

加強研發平臺建設

為提升消防與應急救援技術裝備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實驗室新建及升級改造了火災監測預報警、應急救援裝備等12個技術研發平臺,可開展理論研究、產品開發、系統測試、工程模擬等工作。建設的消防大數據中心,為消防物聯感知、隱患辨識、風險評估、輔助決策指揮、數據分析與融合應用等資料庫和系統提供了彈性雲計算服務,構建了可覆蓋全國的消防安全服務雲平臺,為加快消防信息化、智能化研究和支撐引領「智慧消防」系統建設提供了保障。

加強關鍵技術攻關

實驗室瞄準行業重大需求及技術瓶頸問題積極開展攻關,承擔了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2項,主編或參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6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9項、軟體著作權31項。在火災預警與早期探測、危險化學品事故快速處置、消防安全管理集成應用及數據挖掘等方面研發了91項關鍵技術及裝備,部分技術及裝備性能指標大幅提升。通過解決火災早期監測預警、高端救援裝備國產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消防業務深度融合等重大行業技術問題,提高了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了消防與應急救援領域技術進步。

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實驗室是以產學研相結合模式構建的科技創新聯合體,充分發揮成員間協同創新優勢,不斷攻堅克難、加強成果轉化應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研究提出了我國智慧消防頂層設計方案,大力開展「網際網路+消防」,推動消防服務模式與技術創新。承擔港珠澳大橋、亞洲最大地下交通樞紐深圳福田火車站等工程技術攻關任務,成功解決了國家重大工程消防安全問題。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消防安全需求,有針對性地為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等國家提供消防綜合解決方案及裝備。

引領支撐科技強消

「創新引領發展,科技贏得未來」。實驗室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職責任務,以創新驅動為抓手,以科技強消為目標,積極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協同創新共同體,集聚消防與應急救援領域創新資源,架設行業技術研發與成果產業化橋梁,支撐我國消防救援事業邁上新臺階。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交通廣播記者 宗銳)

相關焦點

  • 我國應急管理系統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順利驗收
    經國家發改委批覆,以應急管理部瀋陽消防研究所為法人單位,上海消防研究所為聯合建設單位,同時吸納天津、四川消防研究所和清華大學等4所知名大學及華為公司等15家科技創新企業共同建設消防與應急救援國家工程實驗室,匯聚了以範維澄、王玉忠、莊松林等院士為代表的多位公共安全領域知名專家學者。
  •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過提高源頭創新能力,催生發展新動能,通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帶動「雙創」蓬勃發展,通過強化協同創新機制,打造區域創新高地,通過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提升創新產出績效,通過加強國際創新合作,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通過完善科技政策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科技創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
  • 我國首個大氣環境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開建
    新華社合肥12月24日電(記者 馬姝瑞 劉美子)12月24日,面向一系列高靈敏度監測、探測關鍵技術的我國首個大氣環境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氣環境汙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安徽合肥正式啟動建設。
  • 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中國航天發展的第一動力
    研習科技創新重要論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提供了綱領性指導,是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
  • 國內首個TFT-LCD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奠基
    4月21日,國內首個TFT-LCD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落戶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五代線廠址內,同時還舉行了京東方技術中心大樓的奠基儀式。
  • 我國首個交通大數據國家實驗室建成 西南交大參與其中
    3月29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交通運輸部官網上了解到,日前西南交通大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民航數據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共同建設了綜合交通大數據國家實驗室,將為推動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據悉,目前綜合交通大數據國家實驗室是全國唯一一所。這一實驗室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呢?
  • 國家首個人工智慧實驗室成立 百度肩負國家AI使命
    李彥宏「中國大腦」建議落地  得益於深度學習系統的發展,人工智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將成為首個國家級的人工智慧工程實驗室。李彥宏對實驗室的揭牌表示熱烈祝賀,他說,百度四年前成立IDL研究室,2年前提出中國大腦的提案,現在承建國家人工智慧工程實驗室。
  • 國內首個先進微處理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落地四川
    國內首個先進微處理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落地四川 ,國內首個先進微處理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落地四川。
  • 我國首個類腦智能國家實驗室落戶合肥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新華社報導,我國首個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13日在合肥成立,將借鑑人腦機制攻關人工智慧技術,推進類腦神經晶片、類腦智慧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展。 據央廣網報導,5月13日上午,「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合肥)類腦智能高峰論壇在合肥舉辦。
  • 科技部: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
    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總結2020年和「十三五」科技工作,
  • 【科技創新 引領未來】科研服務民生 「雙輪驅動」促成果落地
    ,我國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為更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服務民生的重大科研成果的產出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先進雷射技術創新中心,蔡海文研究員正帶領科研團隊對他們自主研發的鐵路沿線安全光纖綜合監測系統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進行討論。
  • ...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參與共建大氣環境監測領域首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
    12月24日上午,大氣環境汙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啟動大會在合肥圓滿召開,標誌著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啟動建設。無錫中科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單位,共同參與了此次盛會。
  • 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掛牌成立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雁爭)26日,在2017 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揭牌。作為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由360公司領頭承建,這也是首家民營安全企業主辦的國家工程實驗室。
  • 科技創新加力提速 創新驅動作用顯著
    科技創新加力提速 創新驅動作用顯著——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狀況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國研發投入明顯加大, 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產出成果豐碩,企業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科技創新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 我國玻璃行業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建設計劃合理可行,措施得當,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該實驗室的建設計劃。同年12月,依託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我國玻璃行業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建設成功。
  • 成立兩年,物流國家工程實驗室為行業劃了哪些重點
    而物流國家工程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利用一系列前沿科技賦能物流、供應鏈行業,無疑為產業變革注入了新鮮活力。物流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圓通速遞副總裁相峰稱:「針對我國物流信息互聯互通不足,物流供需信息不對稱,以及物流效率低下等行業痛點,如何利用好前沿科技,並打造智能物流體系已經成為解決問題的當務之急。
  • 肩負起工程科技創新的歷史使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規劃《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 西南交通大學建設的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通過驗收
    西南交通大學建設的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通過驗收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會同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組織專家對西南交通大學建設的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進行了驗收。
  •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抓實抓好抓出成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聚力實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行動,為通化綠色轉型、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創新建立三個機制。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領導小組-科技成果轉化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三級組織領導機制。組建50戶重點企業服務庫,設立企業科技專員,及時提供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積極引進科技成果。
  • 國家實驗室「預備隊」!這四大省實驗室,來了
    、全國一流水平和浙江特色的全域創新體系,打造高素質強大人才隊伍和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經研究,決定建設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西湖實驗室、湖畔實驗室等4個浙江省實驗室。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之江實驗室等浙江省實驗室要以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