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 引領未來】科研服務民生 「雙輪驅動」促成果落地

2021-01-13 網易

2021-01-01 19:46:33 來源: 環球網資訊

舉報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我國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為更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服務民生的重大科研成果的產出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先進雷射技術創新中心,蔡海文研究員正帶領科研團隊對他們自主研發的鐵路沿線安全光纖綜合監測系統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進行討論。這套系統以鐵路既有的通信光纜為載體,可以對高鐵沿線的綜合安全狀況進行全面在線監測,這就代替了傳統的人工巡檢,既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安全性也更有保障。團隊帶頭人蔡海文介紹,從這個科研項目立項開始,就確立了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企業負責工程和產業化,科研院所作為核心關鍵技術攻關主體的模式,他們僅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就完成了從實驗室到高鐵軌道應用的全流程。目前這項先進技術已經在京溫、京滬、寧杭等多條線高鐵線路上進行推廣應用。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是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多年來開展科技創新實踐工作的定位。2016年12月,我國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搭載由上海技物所研製的世界首臺高軌道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升空,這臺探測儀可實現高時空、高解析度大氣溫度和溼度三維探測。它最快15分鐘即可獲取一組中國區域氣象數據。作為我國大氣探測的「獨門秘笈」之一,該探測儀近年來在颱風登陸路徑預報等方面發揮了良好作用,為我國極端天氣的精準預報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中科院聲學所東海研究站,科研人員們正在調試一套用於檢測建築或橋梁樁基垂直度的設備——超聲波鑽孔檢測儀。這種設備基於聲吶技術發展而來,並經過科研小組多年來的不斷調試改進,使設備檢測高度範圍達到150米,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中,為測試深達百米的樁基的可靠性、安全性,這套設備就起到了關鍵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科星圖:ROE「領跑」科研創新顯效產品「雙輪」驅動
    隨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中國數字地球領域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空天大數據開發與服務業務未來可期,而專注於數字地球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的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星圖」),也將受益於此。 一、行業基石穩固,助力政府服務項目在資本市場,選擇優質的投資標的,首選具備成熟穩定的商業模式的企業。
  • 科技創新片區:雙輪驅動的科創「大腦」【掘金大開放 探秘自貿區...
    科技創新片區:雙輪驅動的科創「大腦」【掘金大開放 探秘自貿區】北京實踐之三 出處:
  • 發揮科技創新在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從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再到此次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在王志剛看來,黨中央對於科技創新的戰略方針和謀劃部署既是一脈相承,也是與時俱進的。
  • 探秘自貿區之北京實踐丨科技創新片區:雙輪驅動的科創「大腦」
    北京創新發展將邁上新臺階。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科技服務等產業的北京自貿區科技創新片區,已形成海澱、昌平兩大組團「雙輪」驅動的建設格局。為打造數字經濟試驗區、全球創業投資中心、科技體制改革先行示範區,兩大組團正多措並舉推進一系列政策創新和實踐探索。面對中關村科學城及北京生命科學園的新機遇和新優勢,哪些產業將在這裡獲得生長的土壤?又有哪些制度體系將在這裡落地生根?
  • 科技創新中的四川故事
    71年篳路藍縷,四川實現了科技支撐由弱到強、科技服務民生由淺入深、科技基礎規模由小到大、科技體制改革由點到面。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是全省上下的共識。
  • 中國經濟新動能|創新驅動要破解科技轉化的「卡脖子」難題
    創新驅動是釋放中國經濟新動能、全麵塑造中國發展新優勢的核心因素。近年來,在創新驅動戰略引領下,中國科技成果呈現井噴式增長,不僅專利申請數量連續九年世界第一,而且通過「天眼」「墨子」「北鬥」「嫦娥」等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實現了部分領域的尖端突破,科技實力顯著增強。
  • 廣東省科學院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有聲—新聞—科學網
    據2019年發布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顯示:廣東省科學院「四技」收入(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在全國1957家公立研發機構中排名第7位,全國3200家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中排名27位,居在粵研究機構第1位,在粵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第2位。
  • 科技創新 引領未來
    8月18日上午,「科技創新、引領未來」—平江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展在平江縣檔案館開展。開展儀式由縣委常委彭喜豐主持。中共平江縣委書記汪濤為院士展致辭。平江籍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碳基納米電子學研究中心主任彭練矛親臨開展儀式。
  • 2019甘肅創新驅動答卷:科技創新 跑出「加速度」
    (資料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周斌全  國內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碳離子治療系統獲批註冊上市、510所新型離子電推進系統搭載實踐二十號成功在軌驗證;趙紅衛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記增、石峰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剛剛過去的一年,對甘肅科技來說是豐收的一年,一系列具有顯示度的科技成果落地開花,一批科技人才在各自領域取得重要成果,引領甘肅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過提高源頭創新能力,催生發展新動能,通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帶動「雙創」蓬勃發展,通過強化協同創新機制,打造區域創新高地,通過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提升創新產出績效,通過加強國際創新合作,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通過完善科技政策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科技創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
  • 以創新驅動引領科技強消——我國應急管理系統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建設的消防大數據中心,為消防物聯感知、隱患辨識、風險評估、輔助決策指揮、數據分析與融合應用等資料庫和系統提供了彈性雲計算服務,構建了可覆蓋全國的消防安全服務雲平臺,為加快消防信息化、智能化研究和支撐引領「智慧消防」系統建設提供了保障。
  • 科研城市公布,南京躋身全球第8!
    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David Swinbanks)在中關村論壇發布了「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數據和研究成果成果顯示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排!黨的十九大以來,南京注重發揮科教人才優勢,突出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全面啟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21」戰略,即建設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兩個中心」、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
  • 科技文化雙輪驅動 撬動早白尖品牌騰飛
    科技文化雙輪驅動 撬動早白尖品牌騰飛 1952年,巴蜀大地早茶之鄉,「早白尖」由此開啟了品牌創業篇章。2月8日,見證並促成了「早白尖」品牌騰飛的公司掌門人張德勳無限感慨,從現在看來,「早白尖」選擇打造品牌路徑是正確的,成績是卓越的,未來「早白尖」將通過科技創新和文化提升雙輪驅動,撬動品牌大發展,再創輝煌明天。60載艱苦創業破繭成蝶 早白尖的發展伴隨著新中國成長的歷程,深深地烙上了國家發展的印跡。
  •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抓實抓好抓出成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聚力實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行動,為通化綠色轉型、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同時,立足科技創新行業優勢,協調省科技廳和省蜂研所幫助包保的柳河縣長安村發展養蜂產業,高質量完成行業脫貧任務,全面選派科技扶貧特派員,為精準脫貧提供科技助力。聚焦「效」字抓落實,創新引領發展。把主題實踐活動貫穿「加快推進新時代通化綠色轉型全面振興十大行動計劃」工作全過程,積極引導全體黨員幹部激發出工作熱情和進取精神,全力推動科技創新。一是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轉化成績斐然。
  • 贊宇科技「製造+服務」雙輪驅動前景看好
    隨著我國對高新項目的政策支持、扶持完善,一批優秀的高新企業正在拔地而起,贊宇科技就是其中的優秀典範之一。作為國內研究、生產表面活性劑、油脂化學品的龍頭企業,贊宇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再聚焦主業的同時開拓了檢測服務、環保工程和運維服務,「製造+服務」雙輪驅動模式頗具前景。
  • 以科技自立自強開創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
    進入新時代,實現奮鬥目標,要深刻認識和理解科技創新重大使命和責任,積極參與創新型國家、科技強國建設。重慶發展實情要求使創新成為強大動能。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全市科技創新發展勢頭強勁,科技創新支撐重慶經濟結構調整的力量正在不斷積蓄。要奮力推動重慶科技創新跨越式發展,使創新成為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 科研人員盛讚公司科技創新大會
    參會的科研人員和職工創新代表深受鼓舞,表示要深入領會貫徹大會精神,傳承創新基因,實現更大跨越,再接再厲投身公司科技創新實踐,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以科技創新驅動 促產業轉型升級 做好北京工業和軟體信息服務業...
    以服務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為抓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以下簡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圍繞科技創新、新興產業、數據融通、營商環境等方面,用「減法」換來工業和軟體信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加法」。五年來,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通過抓創新來促發展,借力謀創新來謀未來,為北京市工業和軟體信息服務業點綴上動人的創新「底色」。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入軌,中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組網完成是北鬥產業創新發展第一步,「北鬥+」融合應用生態圈正在緩緩揭開神秘面紗。  北京一直在規劃和推進北鬥產業發展。
  • 科研研究成果項目推介 | 石墨烯導電墨水成果展示
    當前,國家把科技創新放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位置,大量激勵高校成果轉化,著力暢通科技成果研發轉化的機制和通道,推動科技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戰略支撐。為了更好地促進企業與高等院校的產學研對接,整合雙方的優勢資源,將科研項目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起來,不斷增強高等院校與園區內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交流,唐山·創新中心已與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博皓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關係,積極搭建技術交流服務平臺,為企業推薦優勢項目,推動成果落地並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臺,解決企業技術難題
  • 堅持原創引領 服務國家發展 高校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
    、國務院關於教育和科技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秉持「引領創新、支撐發展、科教融合、開放協同、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全力提升新時代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