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行星,但在廣袤的宇宙中有著千萬億個類型太陽系這樣的星系,可以想像宇宙是多麼的大。對於人類來說,宇宙是沒有邊際的,且從一百多年前開始,天文科學家就對宇宙充滿了好奇心,並且經過激烈的學術討論。就是在這種學術氛圍中,我們才更加深入了解了宇宙。其實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宇宙為什麼看起來都是黑色的?這裡難道隱藏了什麼秘密嗎?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人類還不知道宇宙是不斷膨脹的,有些觀點認為宇宙是一個完全靜止的狀態。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宇宙應該充滿了明亮,因為很多星球的光線都會來到地球。但事實卻恰恰相反,當研究人員第一次發現紅移現象時,許多天體距離地球越來越遠。這個時候,科學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宇宙正在不斷膨脹。根據這一現象,科學家通過觀測和計算,認為宇宙的膨脹速度要遠遠大於光速。因此,宇宙中大部分發光天體的光線根本到達不了地球,這也是我們看宇宙大部分是黑色的主要原因。
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隨著人類的科學不斷發展進步,量子物理學開始興起,我們從宏觀世界來到微觀粒子世界。這時候,我們在宇宙中發現了暗物質,這種物質和光子、電子、正物質和反物質都不同,它沒有電磁效應,因此也不會發出光亮,但是它又存在於宇宙各處。根據測算,暗物質的總量是其它物質總量的六倍之多。
這些暗物質可以自由穿越其它物質,而且還不會受到幹擾,這也是為什麼宇宙看起來是黑色的原因。此外,人們在研究宇宙膨脹的時候還發現了,宇宙每一處膨脹的速度不是均勻的,有些地方快,有些地方慢。顯然,銀河系在宇宙中位於膨脹比較慢的地區,因此人類才能在夜晚看到如此美麗的銀河。
宇宙從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了138億年,從大爆炸開始宇宙就一路瘋狂膨脹。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絕大部分形成天體的光線根本到達不了地球,因此我們只能看到很少的新光。隨著宇宙的不斷膨脹,會越來越多天體正在遠離地球,所以人類想要不被拋棄,只有努力發展科技,大力追趕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