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學院微納電子學系黃如院士-黃芊芊研究員課題組在超低功耗神經...
2019/06/21 信息來源: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編輯:凌薇 | 責編:山石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海量數據以及複雜智能任務的處理對晶片的計算能力和功耗提出巨大挑戰
-
北大電子學系兩項成果同日登上《科學》,均與碳管電子學相關
5月2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北京大學了解到,當日,該校信息學院電子學系研究員孫偉課題組基於DNA模板的高性能碳納米管電晶體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以及同系張志勇-彭練矛課題組在用於高性能電子學的高密度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雙雙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
-
信息學院電子學系郭弘教授團隊在原子共磁力儀系統研製及自旋-引力...
2020/10/18 信息來源: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編輯:悠然 | 責編:白楊
-
信息學院胡又凡-彭練矛課題組在超薄柔性電子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18/10/16 信息來源: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隨著消費電子的蓬勃發展,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形態愈加多樣化和人性化。
-
單細胞質譜分析: 新型「武器」助力生命科學研究 ——訪中國科學...
儀器信息網訊 2017-201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學學院的黃光明教授與生命科學學院的熊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先後在PNAS和Cell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
【學術前沿】張世華課題組提出解決單細胞轉錄組數據高度缺失及...
因此,如何從高度稀疏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中精確地恢復這些缺失的信號,從而促進下遊生物信息挖掘,是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分析面臨的重要挑戰。該工作基於低秩矩陣填補技術【1,2】和單細胞轉錄組數據的異質性特徵,提出一種新型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填補方法PBLR。
-
生命科學學院湯富酬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發表綜述 系統總結人類...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湯富酬教授與文路副研究員受邀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Molecular Cell上發表綜述,系統總結了國際上近年來在人類生殖系細胞單細胞組學測序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自由翱翔」——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帶你探秘飛行器的「電子大腦」
「隨電逐風,自由翱翔」——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帶你探秘飛行器的「電子大腦」 2020-05-06 2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鄭海務教授課題組在ACS Nano上發表關於壓電光電子學與鐵電極化...
通過同時施加壓應變和外電場極化提高BLFO/ZnO光伏性能物理與電子學院河南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實驗室鄭海務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以鄭海務教授作為負責人的極化材料、器件與應用課題組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利用極化效應調控新型低維鐵電、壓電異質結的光伏性能。近年來,圍繞鉍基鐵電材料光伏效應的物理起源,動態應變和鐵電極化對光伏效應的調控,鐵電半導體異質結光伏效應增強的物理機制,鉍基鐵電氧化物納米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對電極中的應用等方面開展了頗具特色的研究工作。代表性論文以河南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在J. Mater.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申佔龍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Cell發表研究成果...
(BIOPIC)、生命科學學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張澤民教授課題組及美國安進(Amgen)公司Jackson G.該研究在單細胞水平對結直腸癌患者的腫瘤微環境,尤其是其中浸潤的髓系細胞類群進行了系統性的刻畫,分析了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類群特徵、譜系發育及細胞間相互作用關係,並揭示了這兩種靶向髓系細胞的免疫治療策略潛在的作用機理。
-
北京大學張澤民課題組發表關於單細胞測序刻畫肝癌免疫微環境動態...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張澤民課題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彭吉潤課題組以及德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腫瘤免疫與免疫調節部門多位科學家,在國際期刊Cell上發表了題為Landscape
-
清華大學信息學院專業簡介
為適應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培養複合型人才,電子系從2005年起按「電子信息科學類」 統一招收本科生,前兩年教學計劃基本相同,後兩年按電子信息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個專業方向在專業課設置上側重有所不同。 師資力量 現有教授43人,副教授41人。教師隊伍中有博士學位的76人。
-
生科湯富酬課題組攜手北醫三院喬傑課題組首次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和...
為了深入探討這一過程的分子動態規律,挖掘調控胚胎著床過程的潛在分子機制,8月22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湯富酬教授課題組攜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教授課題組,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Reconstituting 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
南昌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成立於一九九九年二月,由下設電子科學工程。1985年2月原江西大學物理系無線電物理專業(58年設立的)獨立出來,成立江西大學電子科學系,1993年5月南昌大學成立後,與原江西工業大學電機系無線電技術教研室(58年成立的)合併,更名為信息科學工程系。
-
湯富酬課題組與合作者開發出單細胞轉錄組三代單分子測序新方法
2009年首個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問世,開啟了單細胞組學時代(scRNA-seq)(Tang et al., 2009)。為了解決基於二代測序平臺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難以獲得單個細胞中全長轉錄本的準確信息這一核心困難, 2020年12月30日,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與北京希望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Plos Biology上在線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RNA-seq analysis of mouse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
...學院張強鋒課題組利用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算法分析單細胞ATAC-seq...
生命學院張強鋒課題組利用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算法分析單細胞ATAC-seq數據清華新聞網10月12日電 10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的張強鋒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SCALE方法基於隱特徵提取進行單細胞ATAC-seq數據分析」(SCALE method for
-
BIOPIC張澤民課題組與合作者在Cell發文揭示結直腸癌靶向髓系細胞...
該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對結直腸癌患者的腫瘤微環境,特別是浸潤髓系細胞類群首次進行了系統性的刻畫,同時利用小鼠模型,對anti-CSF1R抑制劑和anti-CD40激動劑兩種靶向髓系細胞的免疫治療策略潛在的作用機理給出了解釋。
-
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課題組與李程課題組構建了具有再生能力的新型...
2021年1月8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教授課題組和李程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Establishment of intestinal organoid cultures modeling injury-associated epithelial regeneration」的研究論文,在體外構建了具有損傷再生特徵的新型小腸類器官。
-
BIOPIC張澤民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單細胞轉錄組數據...
2020/04/17 信息來源: 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 編輯:麥洛 | 責編:山石 4月14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CLS)、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
-
第四屆北京大學-臺灣大學信息科學技術論壇舉行
2017年4月25-26日,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電機工程學系陳銘憲教授/院長、電機工程學系林清富教授到訪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作為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日」的重要活動之一,第四屆北大-臺大信息科學技術論壇於25日下午在北京大學理科二號樓2135會議室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