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數學四大天才,拋棄母校全部留任美國,後來過得如何?

2021-01-09 騰訊網

在這個世界上,良心應該更大於天才。巴爾扎克說:良心比天才更難得。良心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反應。――弗洛姆

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需要人才的支撐,人才是一切發展的基礎。美國是當今世界科技實力最強的國家,不管是在航空航天、電子科技還是基礎建設方面都是全世界的翹楚。而這些都離不開人才,所有人都知道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有了人才就不愁發展了。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改革開放來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到世界強國。而這些發展背後是無數人的默默付出,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的人才也不在少數。但是很多人在功成名就後選擇出國,在一些發達國家落地紮根,尤其是在美國。就像北京大學數學系的四大天才,他們在北大取得了很多成就,也是北大的驕傲,不過如今的他們都居住在美國,他們分別是許晨陽、張偉、惲之瑋、朱歆文,那麼如今在美國的他們發展得怎麼樣呢?

質疑中國學術界的許晨陽

許晨陽出生在重慶,自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數學天賦,他對數字的敏感程度超過了很多正常人。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還在算加減乘除,他早已學會了初中的各項混合運算公式。六年級的時候許晨陽代表學校參加了國家數學競賽,這次競賽讓所有人知道了許晨陽這個名字,他一舉拿到全國數學競賽的一等獎,這是許晨陽人生中第一次國家級大獎,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此後的許晨陽參加了很多次數學競賽,每次都能拿到很好的成績,而屢獲金牌的許晨陽並沒有因此而感到驕傲,他投身於數學研究,從沒鬆懈過對數學的追求。最後他成功地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當時的北大是全國數學專業最好的學府,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大學期間的許晨陽表現尤為突出,他的數學特長深得老師的喜歡。

許晨陽只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大學所有的專業課程,而且多次拿到學校的獎學金。當時北大教授看出了許晨陽的天賦,就帶著他學習研究生課程,而許晨陽用了兩年時間就拿到了研究生證書。完成這些學業後許晨陽奔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就算是在美國那樣人才濟濟的地方許晨陽也毫不遜色,拿到博士學位後許晨陽決定回國效力。

2012年剛回國的許晨陽擔任北大數學系的教授,他在整個數學界都有一定的地位,還拿到過很多國際性大獎。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北大工作六年的許晨陽在2018年選擇去美國發展,許晨陽曾說中國學術界有很多不好的現象。比如說學術造假問題很嚴重,學術圈也很浮躁,真正踏實搞學術的人沒有多少。所以他選擇去美國發展,如今的許晨陽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也做出了很多的科研成果。

大山中走出的數學天才――張偉

跟很多人不同的是張偉出生在湖南一個很偏僻的農村,家裡經濟情況很是拮据,在張偉出生前家裡已經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了,一家人過著緊巴巴的生活,張偉的到來更是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孩子們一個個長大,都到了上學的年紀,父母送哥哥姐姐上學後已經沒有多餘的錢讓張偉上學讀書了。但父母都是沒上過幾年學的人,他們知道知識的重要性,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好好讀書。

迫於壓力父母就打算讓年幼的張偉暫時在家裡學習,父母用自己僅有的知識教年幼的張偉學習一些簡單的科目。父母簡單的啟蒙教育並沒有讓張偉落後於別人,上學後張偉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家裡貼滿了他的獎狀。高考的時候張偉考入了北京大學數學系,當時的他是全村唯一一個考上北大的孩子。

北大畢業後張偉前往麻省理工學院深造,後來又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後,年輕的他取得了很多成就。如今三十幾歲的張偉已經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麻省理工學院如此年輕的教授屈指可數,這樣的中國人更少,張偉讓人多外國人改變了對中國人的看法。如今的張偉還致力於研究數學代數,他前途無量,數學天才這個稱呼完全配得上他。

放棄斯坦福教授職稱的惲之瑋

惲之瑋是個地地道道的江蘇人,大家都知道江蘇是我國的高考大省,每年都會為國家各個頂級高校輸送很多的人才。江蘇的教育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的,出生在江蘇的惲之瑋就是一個例子。惲之瑋在數學方面很有自己的見解,他總是能用別人想不到的方法解答一道數學題,他不喜歡固定的數學模式,他很喜歡鑽研題目。

高中時的惲之瑋就已經加入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隊,在這裡他學到了很多東西,他的思維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對於數學的熱愛並沒有讓他放鬆對其它學科的重視程度,高三的時候他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完成北大本科學業後惲之瑋前往美國發展,因為當國內的基礎科學還不是很發達,美國對他來說是最好的地方。

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後惲之瑋選擇在史丹福大學任教,但沒幾年後他決定放棄在史丹福大學的職位,因為他覺得斯坦福並不適合他。於是他到耶魯大學任教,而到耶魯兩年後又要麻省理工任教。如今的惲之瑋被評為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做優秀的人才有選擇的機會。

將做數學看成一種樂趣的朱歆文

在很多人看來數學是一個很難搞懂的科目,學習數學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很難的。而對朱歆文來說卻並不是這樣,在朱歆文眼裡數學是一門很有趣的科目,他很喜歡做題時摸不著頭腦的感覺,因為他說當你搞不懂一道題目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思維正在慢慢拓展,當思維轉換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答案就在那裡。

朱歆文對數學的興趣和他的努力讓他成功地進入了北京大學,在北大的四年他學到了很多東西。跟他的同屆的像張偉、惲之瑋都是很有數學潛力的人,朱歆文說他在這些同學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北大畢業後的朱歆文前往伯克利留學,拿到博士學位後朱歆文一直留在美國任教,他曾在哈佛大學、美國西北大學等很有名的學校任職。如今的朱歆文在加州理工大學擔任教授,他還被評為最年輕的數學家。

總的來說從北大走出去的很多數學天才都選擇留在美國發展,張偉、許晨陽、惲之瑋和朱歆文曾被稱為北大輝煌的一代,是北大數學系的天才,如今都齊聚美國。可能有人會埋怨他們沒有為國家做貢獻,但他們也有自己的選擇權,我們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評價他們。

相關焦點

  • 北大數學系四大天才,曾是母校驕傲卻全部留美,如今過得如何?
    這麼多年了,奔著北大數學系去的學生不計其數,要說最出名的還是北大數學系的「黃金一代」。2000年前後,北大數學系出了一群天賦出眾的學生,他們現如今都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可以說是北大的驕傲。但是讓人遺憾的是,在這群天賦出眾的學生中,有四大天才畢業後卻選擇了去往美國發展,這四人分別是重慶的許晨陽、江蘇的惲之瑋、四川的張偉和朱歆文。
  • 北大數學系四大天才,曾是母校驕傲卻全部留美,如今過得怎麼樣?
    中華民國成立後,中國數學研究群體逐漸形成,湧現出一大批如華羅庚、蘇步青、陳省身為代表的傑出數學家。新中國建立後,人們逐漸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於是各大高等院校設立專門化的數學學科專業。發展到當代社會,在全國眾多大學裡,北京大學的數學專業一定首屈一指。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赴美留學後全都留在美國,過得如何?
    數學是一門存在已久,並且非常實用的學科。數學在這千年的發展史中歷久彌新 煥發出新的生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離不開數學,我們普通人也和數學時時刻刻打著交道,比如說我們購買物品,或者算打折以及購買其他理財產品,都需要用到數學。
  • 四大北大數學天才,選擇全部留居海外,如今他們過的怎麼樣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通過這樣的方式已經培養了很多知名的數學家,而北大更是有四大數學天才的助力,他們曾是學校揚名立萬的最有利的底牌,可現在他們卻全部留居海外,他們過的怎麼樣呢?01北京大學一直都以他們的數學係為榮,為此他們更有著第一學府第一系的美譽,這就足以說明他們的數學系在國內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事實證明,他們確實拿的起這塊招牌。而國內很多數學天才,都會慕名而來,選擇留在這裡探索更深的奧秘。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八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九十年代留美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因與導師性格不合,畢業後得不到工作推薦,淪落到美國社會最底層。 做汽車旅館小工、在餐館涮盤子;交不起房租,把全部家當都搬進自己的汽車裡,獨自一人在美國流浪了六七年。
  • 北大數學系4大天才,曾為母校驕傲卻全部留美,後來過得怎麼樣?
    在人類繁衍和進化的過程中,起源於人類早期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數學開始步入歷史舞臺。史前人類用數學來識別抽象事物的數量。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數學開始對稅收和貿易進行相關的計算。16世紀,數學、三角學等早期數學開始出現。數學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地擴展和發展,直到現在。清末,中國派出大批留學生赴歐美等國學習,其中許多人主修數學。
  • 北大「黃金一代」數學天才,任教六年後出走美國,怒扔三句話
    如今的北大數學系,是建立在原北大數學系、燕京大學數學題及清華大學數學系基礎上的。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高校,北京大學的學生的名頭是多少考生夢寐以求一輩子的希望,其培養出來的學生,身披「北京大學」星光熠熠的榮耀,無論是處於哪行哪業,年紀輕輕都會取得不菲的成就和光環,不過也有些人後來的命運卻不一樣,有的人讓人欽佩不已,而有的人則讓人看後唏噓不已,甚至感到惋惜。
  • 北大數學系四大天才,赴美深造後一去不返,如今他們過得怎麼樣?
    縱觀歷史,一直以來我國在數學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不在少數,古有撰寫數學專著《九章算術》的張蒼、耿壽昌,率先計算出圓周率小數點後七位的祖衝之;今有山東大學創立數論學派的潘承洞、彭實戈等優秀數學家。如今在全國各大高校中,數學研究領域的佼佼者當屬北京大學。
  • 北大教授:「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北大數學天才重返美國是利己?
    北大數學天才回國6年又返美同樣還是北京大學,這所國內首屈一指的重點高校,培養出的人才不在少數,其中就有一位數學天才,甚至被稱為當時的黃金一代,這位數學天才出名的事件,卻並非數學天賦,而是在回國任教6年後,再次離開自己的祖國,返回曾經留學的美國效力,一時間網上眾說紛壇,他就是北大學霸——許晨陽。
  • 世界級北大數學天才遠走美國大學,給國人留下3句話,發人深省
    但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卻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位來自中國的世界級北大數學天才遠走美國大學,給國人留下3句話,發人深省。儘管後來我們中國的數學發展曾經一度陷入遲滯而逐漸落後於世界,但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中國的數學領域卻再次迎來了突飛猛進式發展,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數學大師和天才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蘇步青等都是這一時期湧現出來的中國數學界傑出人才大師,而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有了這些老一輩中國數學家的開拓創新並將中國數學的名號打響全世界,後來成長起來的越來越多新一代中國數學家開始逐漸吸引更多的世界目光。
  • 曾經的北大數學天才,回國任教六年後出走,離開時三句話耐人尋味
    那些說北大是文科型高校代表,清華是理科型高校代表的話,實際上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誤解,北大可是盛產「數學天才」,也是國內高校裡當之無愧的翹楚。今昔的北京大學,還是建立在原北大數學系,清華大學數學系,和燕京大學數學系的基礎之上。作為國內始終排名在前兩名的北大,在數學系方面的發展更是星光熠熠,這所學校還培養了許多歷史名人。
  • 北大培養的4位數學天才,如今卻齊聚美國,留下三句話令人深思
    數學作為基礎學科之一,一直都是我國的強項。在國際奧林匹克賽場上,經常可以看到華裔對戰華裔的局面。要說我國數學的最高學府,那就要屬北京大學數學系。北大是我國的頂尖高校,北大的數學系更是數學教育中的王牌。
  • 北京大學四位數學天才,曾是北大驕傲,如今齊聚美國,一聲嘆息
    說起我國大學數學專業,哪個大學最強?有人說山東大學,因為之前有過潘承洞、彭實戈等大師及其創立的學派;有人說是復旦大學,復旦大學有從浙江大學搬過去的蘇步青,還有陳建功等數學家,給復旦大學數學系打下了一片大好江山。但是,如果說當下哪所大學的數學最厲害,那一定是北京大學。
  • 4位數學天才,畢業於北京大學,最終任教於美國名校,令人嘆息
    人們都知道北京大學的文科專業比較強大,殊不知,北京大學的數學專業也很厲害。北京大學數學學院曾有」第一學府第一系「的美譽。連招生代碼都是10001。可見其地位不一般。北京大學數學學院也是很多奧林匹克競賽金獎獲得者首選,是北京大學的王牌專業。
  • 保送北大的數學天才,赴美留學後回國工作,最終為何又選擇返美?
    但實際上幾年前又有一位出色的數學天才誕生於中國的北京大學,他就是許晨陽,可能我們大部分普通人並沒有聽說過他,但是他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在世界的數學家舞臺上站穩了腳跟。並且闖出了一番令人驚嘆的新天地。可許晨陽這位令所有人驚嘆、擁有頂尖的數學實力的數學天才,回到祖國北京大學僅僅執教六年,又再次返回了美國,這又是為什麼呢?
  • 北大的4位數學天才生,畢業後在美國至今未歸
    北大清華是中國的頂尖學府,每年培養出無數優秀的人才,而且大多數都在高科技領域有著傑出的貢獻,2000年後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前後湧現出一批極富天賦的數學人才,他們在數學領域也獲得了無數的獎項,取得過巨大的成就,這一批人在當時被稱為黃金一代,這其中就包括了北大數學系的四大才子:許晨陽、張偉、惲之偉和朱歆文
  • 陳景潤,證明了「1+2」的數學理論猜想,其後代過得如何?
    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童第周數學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即使它如此必不可缺,仍褒貶不一。有的人因它的深奧而排斥它,有的人因它的神秘而喜愛它,也有人把它看作生命唯一信仰,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就是這樣的人。
  • 北大最有名的3位數學天才,都紛紛出走美國,這是為什麼?
    北京大學的數學系,是我國數學界的一座殿堂。毫無疑問,中國每個有數學天賦的學生,都會在北大的數學系有過一段求學的時光。從恢復高考開始,北大的數學系就一直致力於培養數學天才,並且打造成為北大的一張王牌,在世界的數學舞臺上都享有聲譽。
  • 數學天才幼年就高考幾乎滿分,智商完勝愛因斯坦,現在過得如何?
    低於85的人被評定為智商偏低,而高於130的人,就是我們平常經常說的那種天才了。通過各種研究得出來的結論,猶太人是所有的人種當中智商最高的。差不多都是在125上下。其次的就是德國人,平均值大概在109左右。亞洲人同德國人沒有相差多少,大概在105左右。而智商最低的是一些住在非洲的那種叢林人,他們的智商只在50左右。
  • 他是數學天才,8歲高考得760分,智商超愛因斯坦,後來他怎樣了?
    可以說,智商高是天生的聰明,不服都不行,比如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他的智商高達230(愛因斯坦200),7歲自學微積分,7歲半出書,8歲高考得760分,14歲讀大學……他是誰?如今怎樣?上世紀七十年代,一對男女在香港大學相愛了,男生陶象國後來成了一名兒科醫生,女生梁蕙蘭是數學才女,做過中學數學老師,這在當時可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1972年,他們一家人移民到了澳大利亞,3年後,一位天才兒童誕生了,他就是陶哲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