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兇猛!「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了解一下

2021-01-14 麥口郭聊澳洲

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全世界都陷入了與病毒抗爭的泥沼,澳洲確診病例在今天上午已經達到530例,比我上次寫文章時的230例,又再次翻翻,而且用時只有4天而已。澳洲這個周末開始了恐慌性大採購,超市的貨架都是空空如也,肉類、冷凍食品、罐頭、意面,能掃蕩的都被掃蕩一空。



今早,澳洲總理在首都最新宣布:

1.國家實行四級出入境限制,不建議出國;

2.禁止室外500人,室內100人聚眾;

3.海外回來的繼續14天自我隔離,違者違法;

4.近2萬在澳學習的護士專業的學生會被調用,以防醫療人員緊缺;

5.學校繼續開放,因為新加坡這樣做的,效果很好。在學校固定人群呆著,比跟家長逛超市搶東西安全;

6.養老院來訪者嚴重限制;

7.Anzac Day 慶典取消;

8.不要到超市搶購,不要囤貨;

9.不要網上造謠傳謠,關注相關政府官網;

10.這不是兩周的戰役,至少六個月。

 


我們已經給孩子請假不去學校上課了,畢竟家裡面有體弱的老人,實在是不放心。最近,麥口還學習了一個新詞兒,叫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



3月12日英國公布了國內的抗疫方案。英國首相鮑裡斯在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宣布英國進入抗疫第二階段——「拖延」階段(Delay)。鮑裡斯的一句「英國人要做好失去所愛之人的準備(lose your loved ones before their time)」,讓群體免疫這個概念瞬間火遍全網。

 


英國的防疫的策略是"不嚴防死守,容忍疫情緩慢進展,期待大部分人在隱匿性感染後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從而在人群中獲得普遍免疫,以控制疫情",也就是通過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

 


什麼是群體免疫呢?維基百科給出的定義是:是指人或動物群體中的很大比例獲得免疫力,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因此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擁有抵抗力的個體的比例越高,易感個體與受感染個體間接觸的可能性便越小。當沒有足夠的人能夠傳播這種病毒的時候,其傳播自然就會停止。

 


有關群體免疫的成功案例,我還真知道一個。還記得澳洲人和兔子的百年戰爭嗎?最終以人類的失敗而告終。1952年,澳大利亞為了控制野兔數量,引進了美國的兔黏液瘤病毒作為生物武器,效果是當年就殺死了99%的野兔,但是好景不長,到了80年代末期,隨著野兔對病毒免疫能力的增強,死亡率越來越低,最後只有40%左右,兔子種群開始恢復,到90年代末期,澳大利亞野兔已恢復到6億隻,而且基本不會感染黏液瘤病毒了。



您會說,這種幾乎死絕了的方法真的能用在人類身上嗎?99%的死亡率,簡直開玩笑!先聲明一下,我絕不是要擁護什麼達爾文主義,只是想和大家聊一聊這個知識點。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導致多少人感染才能達到群體免疫,我後面會說。人和兔子肯定不一樣,病毒和病毒也不一樣,病毒的傳染效率以及造成的死亡率也不一樣。不管怎麼樣,在有可能的情況下,群體免疫肯定不是最好的選擇。



科學家給出的目前對抗病毒的方式一共有三種。

第一種:對人群實行絕對限制隔離,檢測出所有發病的病例,然後管控並治療,從而阻斷病毒的傳播。咱們中國採取的就是這種辦法,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種:研發疫苗,注射後使人群產生抗體,阻斷病毒傳播。現在全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的研發疫苗,但疫苗能夠廣泛的並安全的運用於全體人群,還需要不短的時間,所以短期內暫時無法實現;


第三種:就是這個「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最殘酷但最終會有效,因為這是大自然的法則。

 


根據現在新冠肺炎在全球流行的情況來看,第一種方式可能會失守,因為現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都爆發了疫情,絕對的限制幾乎不可能做到,從中國現在大量的輸入性病例就可以看出來。而且,世界各國國情不同,西方國家很難做到像中國一樣的讓全社會停擺,來憋死病毒。像澳洲,很多人都沒有積蓄,如果這是一場持續6個月的持久戰,人們不能工作沒有收入,經濟崩潰,就會從健康危機轉化為社會危機和動蕩。所以西方國家,在這方面很難抄中國的作業。



第二種方式,也就是疫苗,可以期待,但需要時間。第三種方式,大自然的殘忍法則,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是最壞的結果,根據流行病學的模型分析,新型冠狀病毒需要感染整體人群的60%,才可以達到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的效果。

 


綜上所述,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英國政府宣布他們是進入了「拖延」階段(Delay)。他們的作業選的是,做一定的限制,如取消大型集會、出入境限制、輕症病例自我隔離等措施,減慢病毒的傳播速度。放慢速度,將意味著可以節省衛生系統有限的資源,併集中力量挽救重症病人的生命。但最終結果,隨著時間的流逝,可能還是需要達到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才能結束戰役。簡單地說就是以可控的方式緩慢的達到最終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的效果。在這期間,各國的科研部門會全力加速疫苗的研發,爭取在最壞的結果發生之前有所建樹。我估計,不光是英國,估計大多數西方國家,包括澳洲都會採取這種方式。

 


按照模型的估算,新型冠狀病毒要達到群體免疫,最終將感染全世界60%的人口,那麼全世界將有數十億人被感染。這個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從數學上講,達到群體免疫的程度與細菌的傳播能力有關,這個能力以病毒的繁殖數或R0值來表示。科學家估計,冠狀病毒的R0在2至2.5之間,這意味著每個感染者會將病毒傳給另外的兩個人。

 


想像一下群體免疫的工作原理,新型冠狀病毒以2倍的速率在易感人群中成倍增加:1、2、4、8、16,依此類推。但是,如果一半的人對病毒免疫,那麼其中一半的感染將永遠不會發生,因此傳播速度實際上降低了兩倍。這個時候,之前的快速爆發會變成緩慢傳播:1、1、1、1…當免疫人群超過一半的時候,感染率就會逐漸小於1,爆發就最終被撲滅。

 


病毒的傳染性越強,就需要更多的人才能夠最終實現群體免疫。比如麻疹的R0大於12,是最容易傳播的病毒之一,它要求約90%的人具有抵抗力,才可以實現群體免疫。因此,對於麻疹來說,即使只有很少的人選擇不注射疫苗,也可以開始新的爆發。之前講的粘液瘤病毒,對於澳洲兔子來講也屬於麻疹這個級別,而且死亡率還奇高。

所以,如果冠狀病毒的傳播能力比專家認為的2-2.5的R0值更高,那麼在達到群體免疫之前,將需要更多的人來獲得對冠狀病毒的抵抗力。根據最簡單的模型,例如,當R0為3時,必須有66%的人口獲得免疫力。

 

無論是50%還是60%或80%,這些數字都意味著全世界數十億人被感染,數百萬人喪生。所以現在各國政府能夠做到的就是,對病毒進行積極的抑制,隔離患病的人,設法使社會交往減少75%。病毒蔓延的速度越慢,研發新療法或疫苗的機會就越大。

 


所以現階段我們普通民眾可以做到的就是,配合政府的措施,儘量減少外出和不必要的社交,注意洗手和個人衛生習慣。均衡飲食、保障睡眠、適當運動,保持自己的免疫力在最佳狀態,活著最重要,堅持到疫苗研發出來。



今天已經看到,美國第一位志願者接受了新冠疫苗的注射。Jennifer Haller,一位43歲,兩個孩子的媽媽,全世界的人民都感謝你的勇氣。為勇於獻身的志願者祈福,願好消息早日到來。

 

喜歡紅酒的親請掃碼選購

相關焦點

  • 漲知識|我們一起來了解熱門單詞 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
    英國政府宣布用「群體免疫」大法來對付Covid-19病毒的方案,引發了各方熱烈討論。
  • 群體免疫有效嗎?Does herd immunity work?
    簡單解釋一下啥有群體免疫。1個人得了病,傳染給2個人,然後再以指數的速度不斷在群體裡傳播,直到整個群體都被傳染上這種疾病。在病毒傳播的過程中,可能有十分之一的人因為各種原因死掉了,大量的人都被處於被感染但是未死掉的狀態。
  • What is Herd Immunity? (excerpts) 國外「群體免疫」到底是什麼?(節選)
    中文導讀上期「英文拾趣」欄目中,我們提到,美國迫於經濟壓力和持續攀升的失業率(近9周內,已有超過3800萬美國人提交失業救濟申請),不顧病毒傳播,欲開放全國,採取「群體免疫」政策。那麼,到底什麼是「群體免疫」?這一政策對付兇猛的疫情是否有效?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呢?
  • 英語地道說 | 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英國人民太難了!
    前腳剛發表聲明「英國做最壞打算,將在海德公園建立臨時太平間」,後腳就閃電推出「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要讓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herd immunity,同時要大家做好失去親人的準備……」然而才過了三天,首相就又火速宣布新政策,要求民眾居家隔離14天,避免大規模聚會。
  • Herd Immunity:英語中的「群體」和「免疫」
    這兩天,英國首相提出的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讓全世界都「耳目一新」。
  • 老雅•英語札記(第4期) | 何為「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
    這幾天,英國政府宣布用「群體免疫」大法來對付Covid-19病毒的方案,引發了各方熱烈討論:親英派高唱讚歌,愛國派斥之為「法西斯,反人類」,謀略派則認為這是英國
  • JAMA | Herd immunity
    Herd immunity中文翻譯成「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人群對於某一種由病原微生物引發的傳染病形成普遍的免疫力從而使該感染病流行終止。理論上,雖然人群普遍感染一種病原體可能形成herd immunity,但目前真正的herd immunity都是通過疫苗接種實現的。
  • ...依舊在推動針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群體免疫技術(herd immunity...
    文 / 夏洛特2020-10-30 06:20:13來源:FX168 【美官員曝白宮仍在推動群體免疫】白宮三名官員近日爆料稱,儘管美國政府公開否認,但白宮方面依舊在推動針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群體免疫技術(herd immunity),並已開始採取步驟將這一概念轉變為政策
  • 一起來解讀Herd Immunity吧
    前幾天,英國政府祭出了對抗新冠病毒的大招:群體免疫,此舉因為過於大膽而引發全球熱議。
  • 英語小課堂:惹爭議的「群體免疫」怎麼說?
    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對政府的「群體免疫」措施進行解釋。他表示:「我們希望讓絕大多數人感染這種病毒後能夠建立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如此一來更多的人就會因此而受益。」
  • 數學模型揭示人口異質性對新冠病毒群體免疫的影響
    數學模型揭示人口異質性對新冠病毒群體免疫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1:26:20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Tom Britton等研究人員利用數學模型揭示了人口異質性對新冠病毒
  • 群體免疫可行?大錯特錯
    Pursuing 『herd immunity』 is the reckless, deadwrong solution追求群體免疫:一個魯莽、錯誤的方案reckless: showing a lack of care about danger and the possible results of your actions = rash 魯莽的
  • 此次「群體免疫」,超10w民眾急了!
    今天就和小洛一起來漲知識吧~~ ●●●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群體免疫 而有英國專家估計,此舉措需要60%的國民通過感染新冠病毒後自愈,就可達到「群體免疫」目標!
  • News|Herd immunity
    At face value, this seems like a sound strategy, but what exactly is herd immunity and can it be used to combat COVID-19?
  • 英美科學家提出「年輕人群體免疫」,竟然還有人表示支持?
    當新冠病毒在低風險人群中充分流動後,會有足夠多的人會對病毒產生免疫,從而達成「群體免疫」。由於起草地在美國麻省的大巴靈頓(Great Barrington)鎮,這份提議被稱作「大巴靈頓宣言」。據悉,該「宣言」已被多名研究人員聯名籤署。
  • 世衛組織:2021年不可能實現群體免疫
    世界衛生組織的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周一(1月11日)表示,即使疫苗產量不斷增加,也不可能在2021年實現對新冠病毒的群體免疫。衛生專家指出,阻止群體免疫實現的因素包括發展中國家獲得疫苗的能力有限、民眾對接種疫苗的質疑以及病毒變異的可能性。
  • 【英國疫情必讀】什麼是Herd Immunity?
    需要注意的是,herd immunity 查德一聽,似乎很荒誕,也很邪惡,但是,這是科學家們基於事實的一種解釋。這也是基於歷史數據,通過統計學的一個方式,減少某種病毒在未來反覆爆發的一種科學手段。總而言之,herd immunity 是被各個國家廣泛應用的醫學理論,例如疫苗接種。
  • ​Nerd Immunity正解
    無論出現哪種情況,人們都將失去方向,即使病毒從最初被發現到多達30個國家已然開始接種疫苗只不過短短一年時間——無論如何,這些進展是值得慶賀的(原譯文不妥,擬改為:「如果那樣,人們將忘卻從發現病毒到多達30個國家已經開始接種疫苗的短短一年內,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終究,那還是頗值得開心一下的。」Nerd Immunity,這個小標題非常精妙,要譯好實在太難了。
  • 群體免疫是什麼,它能用來防疫新冠病毒嗎?
    對公眾而言,個體免疫是一個熟悉的名詞,但群體免疫卻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那麼什麼是群體免疫,它是否可以用來抵抗新冠病毒呢? 什麼是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population immunity、community immunity)指的是因為個體免疫的存在而保護一個群體免受某種傳染病的侵害 [1]。 科學的定義有時候很晦澀,讓公眾難以一下理解,這也就是科普存在的必要性所在。
  • 全網討論的「群體免疫」究竟是...
    並將一個傳染病學的概念——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帶進了全球大眾的視野。 群體免疫是一個流行病學研究領域的學術概念,英文是 herd immunity(在群體免疫的概念中的herd指的是人群),也可以被成為:community immunity, population immunity, 或者social immu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