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1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江蘇Women+
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
關注
本期最美家力量為大家講述江蘇省五好家庭——揚州市梅應愷家庭傳承勤儉奉獻家風,創建鄉愁記憶館的故事。
在揚州家風展示館,《梅氏宗譜》(清宣統年修訂)上面記載的「孝悌乃立身之本,耕讀乃傳家之要,勤儉乃資身之策,謙厚乃處世之法,名節乃立身之道,親賢乃成身之要」梅氏家風家訓深深影響了梅家幾代人。作為梅家後人,梅應愷家庭耕讀傳家、樂於奉獻。
◆ 耕讀傳家 謙厚處世 ◆
梅家歷來注重學習。梅應愷的兩個哥哥、兩個姐姐都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梅應愷雖因上山下鄉中斷了學業,但從來沒有放棄學習和夢想。他發奮努力,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成為一名律師。在梅應愷的影響下,他的子女都熱愛學習,成績優良,愛讀書愛學習的好家風也傳承到了第三代。
梅應愷家庭接待學生參觀家風記憶館
梅應愷的妻子王成霞是一名退休教師,她在執教期間,為了激發學生上自然課的學習興趣,王成霞千方百計地設計實驗、準備實驗材料,力求每節課都精彩。退休後,她仍然熱心兒童教育事業,曾多方協調幫助多名外地民工子女順利入學。她還主動關心街坊鄰居孩子的成長,特別是有困難的留守兒童。有一戶鄰居,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只有奶奶照顧兩個孩子,王成霞知情後主動幫忙照顧,在她的關心下,兩個孩子進步很大。
◆ 樂於奉獻 無償援助 ◆
樂於奉獻是梅家歷代傳承的家風,梅家的先輩曾經為新四軍秘密運送藥品,梅應愷的二叔梅練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他的父親梅繼光曾冒著生命危險,營救抗日家屬。梅應愷繼承樂於奉獻的好家風,在律師執業期間,特別關心弱勢群體的維權問題。有一次,兒童朱春祿被高壓電擊傷,兩隻手臂被迫截肢,朱春祿父母找到梅應愷,請他幫忙代理維權。梅應愷當時正與供電部門商談法律顧問的事宜,顧問費豐厚。但梅應愷還是選擇為朱春祿代理,經過多次開庭和交涉,終於為朱春祿爭取到了合理賠償。
梅應愷夫婦
法院招聘人民陪審員時,梅應愷立刻申請加入志願者隊伍,成為一名人民陪審員。2013年參與審理的一起侵犯未成人合法權益的案件,被省高級法院列為典型案件。他還是江都法院少年民事庭的特邀陪審員,參與幫教失足青少年,並專門撰寫論文《陪審制度的沿革與思考》。在擔任人民陪審員期間,梅應愷參與審理各種刑、民案件數百件。他積極參與和主持社區民事糾紛調解工作,化解了許多鄰裡、家庭糾紛,為社區的和諧安定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他還在社區「溫馨驛站」值班,無償為社區提供法律服務。
◆ 自費創館 傳承家風 ◆
古色古香的梅家小院
梅應愷的家——「梅家小院」在江都老街上已有200多年歷史,是電影《血源》的拍攝地之一,已被列為江都區不可移動文物。梅應愷將收集修整的200多件舊家具、舊工具、舊農具等老物件整理陳列,建成鄉愁記憶館。館中藏品種類繁多,不僅有距今4.5億年的三葉蟲化石,也有難得一見的戰國原始青瓷碗、北魏碑額、漢代酒具,還有近現代的馬燈、磁石電話、大擺鐘、計算尺、獨輪車等。近年來,鄉愁記憶館已無償接待多批次訪客。
梅應愷創辦家風記憶館
梅應愷說:「隨著社會文明進步,許多老物件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可這些歷經人間煙火的老物件卻是歷史的見證,凝結著永遠的鄉愁,藏之展之,不僅是一種懷舊,也是一種傳承。」
來源:省婦聯家兒部
原標題:《【最美家力量】梅應愷家庭:建記憶館,凝結鄉愁傳承家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