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 App:走!跟隨這位Souler一起探索恐龍足跡化石的奧秘

2020-09-18 消費新財經

遠古時代總是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吸引著人們不斷探索求知,就像我們曾看過的《侏羅紀公園》,想必大多數人認識「侏羅紀」這個名詞應該都是從它開始的。整部電影為我們呈現了真實生動的侏羅紀世界。但是在我們人類的祖先還有誕生的時候,恐龍就已經滅絕了,那人類又是如何得知千萬億年前的侏羅紀是是什麼樣子呢?這就要得益於那些偉大的探索文明進化的考古學家了。碰巧Soul裡有這樣一個考古學家。

這位Souler叫做「我吹過風的眼」,大家都叫他風哥,是一名地質學博士,專門和兩億年前的侏羅紀世界打交道。風哥的主要工作就是依靠數據和實物來為我們還原人類還沒有出現之前,地球的樣子。那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來揭秘這個「一見恐龍誤終身「的考古學家的神秘面紗吧。

偶然契機,發現了地質學特有的秘密

大多數地質學家都是因為愛好選擇了這個領域,但風哥不是,他調侃自己是被調劑到這個專業的,後來越學越覺得有意思。他回憶說,第一次和老師去地質實地實習,看到來自億萬年前的生物——三葉草化石,就有一種透過石頭穿越千年的感覺,就像化石在召喚他一遍,忍不住想了解更多,「這算是一個契機吧,讓我發現了地質學特有的魅力,所以儘管它不是我的最初選擇,但因為其本身對我的吸引以及自己的興趣,使我真正接觸了自然界,慢慢地學會領悟和感受它」,風哥在採訪中說道。

因為熱愛,把日常的工作變得了不尋常

當小編問到風哥的研究方向時,他科普了一些內容,即中生代時期的侏羅紀和白堊紀,生物多樣性極豐富,恐龍成為那個歷史時期的地球霸主。那時的地球還沒有形成現在的大陸和海洋,我們國家在當時還是東高西低的地勢,水往西處走,溫度也要比現在高很多,總之一切都與目前人類熟悉的這個世界完全不同。如何把那個世界的樣子呈現到現代人眼中可以說是按圖索驥的一個過程,而唯一能依靠的線索就是遠古化石。也正是根據這些石頭,風哥和同事們就可以了解到那個地質時期發生的地質事件、當時的環境氣候,一點一點為我們描摹出歷史的樣貌。

作為一名地質學考古博士,風哥和那些做研究的人一樣,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實驗室裡,,做後期的資料分析和調研,一年有一到兩次外出考察的機會。風哥還說在有些建築工地的小碎石,可能就來自10億年前,而他們通過石頭就能判斷出這塊石頭的大致年齡,但這樣一眼鑑別化石的能力也不是科研人員專屬,他解釋道有一些住在化石點附近的老鄉對哪裡有化石就了如指掌。也正是如此,也許人和自然界的聯繫從未消失,有時候只是以我們從未注意過的方式存在著。

耐住寂寞,科學才是時代的未來

記得2014年有一則新聞,北大古生物專業的學生薛逸凡因本專業全國只有一個學生導致畢業照變成「一個人的畢業照」也就意味著近些年關注幾億年前歷史的人好像越來越少了,因為宣傳力度不夠,越來越多的人不了解也無法感受到科學的魅力。但其實,文化只是工具,娛樂是滿足人類當下的方式,而科學才是未來,正如風哥在採訪中說的:「如果我們不去了解人類從何而來,那我們終將也無法回答人類將往何處去。科學家的使命就是不光只為自己過得好,他們是要為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做出貢獻的,所以科學家大多是寂寞的,他們要耐得住寂寞。」

Soul App是個寬容、溫暖的地方

當被問道會不會在Soul上和大家分享恐龍時,風哥說道:「一般不會。我在Soul裡和別人聊天一般會更傾向於愛好想法和一些生活化的東西。Soul靈魂交流的這個概念很打動我。我在這裡遇到過很多與我三觀契合的人,這個時候就會談得很深入,我覺得Soul是一個寬容的地方,但是大家都很溫暖,交流起來會更有意思。」

正如風哥所說,Soul APP是基於心靈的智能社交網絡平臺。用戶可以在平臺上善意平等地自我表達,發現可以深度交流的好友。平臺通過「智能匹配算法」一鍵推薦用戶可能喜歡的人和內容,幫助用戶隨時隨地和聊得來的朋友溝通交流,降低孤獨感,提升每個人的生命質量,讓個人更幸福,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在Soul上,每天還有成千上萬的故事在發生,珍惜眼前的美好,像風哥一樣為熱愛而奮鬥,人類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人類的文明可以傳承,有一群人為我們刻記下過去,指引著未來。縱使每個人都是宇宙中不起眼的一顆沙礫,只要風吹過我們的眼睛,就會有感動一直延續下去。

相關焦點

  • 「恐龍」來了! 安塞油田勘探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本報訊(通訊員 侯小龍 記者 李星棋)1月11日,記者從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獲悉,該廠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了恐龍足跡化石,近日被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查證實,這一發現為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
  • 安塞油田勘探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近日,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的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這一發現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屬實,為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2020年8月,杏子川採油廠勘探科職工惠瑞瑞與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駐廠人員馬浪、李欣偉在外出勘查油區露頭地層展布情況及沉積構造現象時,無意在安塞馬家溝龍泉寺附近出露的地層中發現疑似爪型足跡。三人現場分析周圍巖層沉積特徵,測量足跡後懷疑可能為某種古生物爪型足跡化石。
  • 安塞油田勘探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近日,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的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這一發現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屬實,為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2020年8月,杏子川採油廠勘探科職工惠瑞瑞與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駐廠人員馬浪、李欣偉在外出勘查油區露頭地層展布情況及沉積構造現象時,無意在安塞馬家溝龍泉寺附近出露的地層中發現疑似爪型足跡。三人現場分析周圍巖層沉積特徵,測量足跡後懷疑可能為某種古生物爪型足跡化石。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距今8000萬年共240餘枚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
  • 延安發現首例恐龍足跡化石
    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對比分析,初步判斷其為恐龍活動足跡化石,產出於中侏羅世中晚期直羅組上段頂部。 中國地質大學古生物研究專家邢立達副教授依據6處觀察點的8枚化石造型和地質成型因素等,現場確認了恐龍化石的真實性,初步判斷化石足跡為大型肉食性獸腳類恐龍所留
  • 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系延安首例
    近日,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職工在延安市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一事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屬實。據了解,這是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
  • 山東郯城恐龍足跡化石:四道平行"腳印"是最重大發現
    2015年2月24日,農曆大年初六,知名「化石獵人」、臨沂大學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兼職教授唐永剛以及化石愛好者柳洋,從臨沂驅車來到金雞嶺「尋寶」,他們原本打算看看這裡還有沒有鑽石礦藏。「看到一個人工開鑿的水塘,岸邊是巖層,下去走了十幾步就發現了蜥腳類恐龍足跡。」唐永剛諳熟各類恐龍足跡,此前在多地發現過恐龍足跡化石,而且馬陵山區域也曾多次發現過恐龍足跡化石。
  • 【紫牛新聞】追尋恐龍足跡九死一生,恐龍教授邢立達的奇幻人生
    「網紅科學家」、「恐龍科普第一人」、「首個發現琥珀中的恐龍化石的人」……然而,這位古生物科學家在粉絲眼裡是:著名的「嚶嚶怪」,日均發段子(微博)十幾條,想到恐龍你就想到了他,線上粉絲數量有346萬,上個月剛剛獲得微博2019十大影響力科普大V。邢立達(左五)獲得微博2019十大影響力科普大V 沒想到吧?
  • 這個春天,soul攜貼紙相機給你滿滿桃花運
    因為桃花一般開放在春天,所以春天更是一個走桃花運的季節。無論是哪種說法,都代表人們對春天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有了希望才會有生活,春天的希望也不僅僅是戀愛的粉紅泡泡,還有未來生活的意義。所以,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排在初始位置的,也是萬物之始。
  • 陝西延安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近日,陝西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職工在延安市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這一意外發現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這也是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2020年8月,延長石油杏子川採油廠勘探科職工惠瑞瑞與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駐廠人員馬浪、李欣偉外出勘查油區露頭巖石特性時,無意中在安塞馬家溝龍泉寺附近出露的地層中發現疑似爪型足跡。發現這一遺蹟之後,三人開始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實物對比分析,通過對該區域沿線的地層追蹤,以及遺蹟化石點周圍地層巖性及巖石組合特徵,初步判斷其為恐龍活動足跡化石,產出於中侏羅世中晚期直羅組上段頂部。
  • 延安地區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新聞聯播》記者 李紅娟 李楠 安塞臺 張志林 郭旭琴 折臣龍 王秀) 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職工日前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一處恐龍足跡化石,經專家現場考證屬實,這是延安地區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福建省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發現地點位於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據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在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據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在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 「落鳳坡」恐龍足跡化石及其發現經過
    2月18日,我致信《化石》雜誌編輯部,報告在赤城縣發現了恐龍足跡化石並隨信寄去恐龍足跡化石照片。信發出一個月後未得到編輯部的回音,我不灰心,不洩氣,3月18日,又致信中國科學院「古人類與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董枝明教授。
  • 陝西省北部發現多組恐龍足跡化石
    新華社西安9月20日電(記者楊一苗)記者20日從陝西省地質調查院了解到,科研人員日前在陝西省北部的靖邊縣發現多組恐龍足跡化石。這也是繼在陝西省神木市發現實雷龍、恐爪龍類足跡後,科研人員再次在陝西北部白堊紀時代地層中發現恐龍足跡。
  • 浙江自然博物館發現我省最早的恐龍足跡化石
    記者19日獲悉,浙江自然博物館的金幸生團隊最近在化石愛好者吳立功、黃力等協助下,對諸暨、永康和建德等地的魚化石點進行野外調查,在建德和浦江交界的魚化石層位發現足跡化石,經初步鑑定為小型獸腳類恐龍足跡化石。這是在杭州市域首次發現恐龍生活痕跡。
  • 韓國最袖珍恐龍足跡化石上留有皮膚印痕
    韓國最袖珍恐龍足跡化石上留有皮膚印痕(化石網報導)據中國科學報(崔雪芹):近日,科學家在韓國發現一件極為罕見的恐龍皮膚化石,並發現了世界最小恐龍足跡的整個腳底鱗片印痕,其細節對科學家理解極小型獸腳
  • 福建上杭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光明日報福州1月12日電(記者高建進)12日,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近日發現的化石為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福建龍巖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其中包括植食性蜥腳類、鳥腳類(大型、中型和小型)、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和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造跡恐龍,這些足跡尺寸長度為8釐米至55釐米不等,其中多種恐龍足跡保存有良好的行跡,行跡模式清楚。
  • 安塞油田「恐龍」來過!延安發現首例恐龍足跡化石
    近日,陝西延長油田一職工在延安市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這一意外發現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這也是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2020年8月,延長石油杏子川採油廠勘探科三名職工外出勘查油區露頭巖石特性時,無意中在安塞馬家溝龍泉寺附近出露的地層中發現疑似爪型足跡。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對比分析,初步判斷其為恐龍活動足跡化石,產出於中侏羅世中晚期直羅組上段頂部。隨後,延長油田這三人聯合署名撰寫了題為《陝西安塞首次發現中侏羅世晚期恐龍足跡》的科研論文,向《地質通報》雜誌社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