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相距50千米的兩團原子,產生量子糾纏

2020-11-24 手機鳳凰網

以下文章來源於墨子沙龍 ,作者Sheldon

生活好了,人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是擱以前,「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做夢都要笑醒。

現在可不行。電影要看3D了,手機要連5G了,送快遞要用無人機器了,就連廁所的馬桶蓋都要自帶暖氣了。

於是,科學家也開始對現在的量子糾纏方案,感到不滿意了!

量子糾纏是一種資源

量子糾纏是啥?量子糾纏可重要了。

從理論的角度說,量子糾纏就是倆粒子不是各過各的,而是結拜兄弟,在量子層面存在很強的關聯。

具體來說很複雜。你就暫時理解成,倆粒子形成量子糾纏後,只要測量其中一個,就相當於同時測量了另外一個。這倆是一個整體。

在實踐的角度來說,量子力學就是一種資源。有了這個資源,你就能開展量子計算,開展量子保密通信,在未來,有可能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

這麼好的東西,為啥科學家開始不滿意了呢?

現有的量子糾纏方案,應用場景有限

科學家不是說對量子糾纏的原理不滿意,而是覺得現有的遠距離量子糾纏方案,可應用的範圍不夠大。

現有的遠距離量子糾纏都是用光子實現的。光子這玩意兒大家都知道,只能以光速運動,永遠也不可能停下來。

這就造成了三個問題:

一,光子跑的越遠,衰減就越厲害,傳輸效率太低。

這就好比快遞員不靠譜,你寄1000個快遞,他能給你弄丟999個。

(美編:山小魈,難道你的快遞也在路上被燒了?)

二,光子停不下來,它攜帶的量子信息也就停不下來。這就導致其中的量子信息沒法在一個地方存儲。這就好比你有個快遞,每天在天上飛,你第二天一覺醒來都不知道上哪兒找去。

三,要想讀取光子的信息,就要把光子吸收掉,這也就是進行破壞性測量。這就好比你買了個U盤,只能讀一次數據,讀完以後U盤就壞了,你下次還得重新買一個,天天都得叫快遞。

你看,要是繼續沿著原來的思路走,量子糾纏要麼就是不能出村。就算出了村,運行效率也會很低。所以,科學家決定換一個思路:

如何讓兩個原子形成量子糾纏?

2019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包小輝和張強,聯合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的合作者,分別在22千米(室外)和50千米(室內)的距離上,用兩種方法,讓兩地的原子產生了量子糾纏。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了《Nature》(自然)雜誌上。

為了說明實驗原理,我們先來看看,如何讓兩個原本不糾纏的粒子,產生量子糾纏。這通常有兩招:

第一招:讓倆粒子發生相互作用

這個道理很簡單。假如有一個原子,有一個光子。用光照一下原子,它們就有一定概率產生量子糾纏。研究組的第一步就是這麼做的。

第二招:進行特殊測量

這個道理稍微有點兒複雜。這有點兒像,你腳底打滑摔了一跤。我可以說是你主動撞地球了,你可以說不知道咋回事,是地球主動撞你了。到底是誰主動,這是個相對的概念;你從不同的角度看,結論就會不一樣。

倆粒子的關係也是一樣的。你要是從一個角度看,這倆粒子沒糾纏。你要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不得了了,倆粒子居然同時處於2種相互矛盾的糾纏態。

這個時候,科學家只要從糾纏的角度進行測量,就會讓這倆粒子真的產生糾纏。研究組的第二步就是這麼做的。

如何讓相距50千米的兩個原子發生量子糾纏?

所以,研究組就是通過聯合使用這兩招,讓相距50千米的兩個原子形成了量子糾纏。不過,實驗的具體原理很複雜。這就相當於網上那個畫馬的教程,我剛說了開頭怎麼畫,現在要踩油門,進行思維加速了,直接跳到馬畫好的樣子了。

所以,請各位乘客抓好門把手,系好安全帶。

首先,以上說的辦法不能直接用。為啥?因為倆原子不在一個地,不可能直接發生相互作用,所以第一招不能直接用。倆原子不在一個地,不可能同時對他們測量,所以第二招也不能直接用。

研究組心想,這就好比倆黑幫談判。倆大哥不在一個地,但是可以派倆小弟到一個地談,談完了大哥再籤字承認不就完了?

所以,我們可以讓倆原子派倆小弟,讓這倆小弟跑到一個地接受測量。由於量子糾纏有個特性,就是倆粒子結拜兄弟了,存在很強的關聯。你要是測了其中一個,就等於同時測了倆。

你要是讓倆小弟跟大哥之間有糾纏,那麼如果倆小弟之間形成了新的糾纏,就可以同時讓倆大哥之間也形成新的糾纏。

想明白這件事,具體的實驗就好辦了。研究組先是用第一招,讓A地和B地的兩個原子,分別和兩個光子形成量子糾纏。這倆光子就是小弟。

然後,研究組讓倆光子來到A和B的中間,然後通過第二招,讓它們形成新的量子糾纏。

於是,另外倆原子也同時被測量搞得形成新的糾纏了。

不過,這只是研究組使用的第一種方法,叫作「雙光子」 方案。

在此基礎上,研究組還使用了另一種「單光子」方案,並將糾纏距離延長到了50千米。這兩種方案的思路是一樣的,只是光子和原子糾纏的具體形式不同。在這個方案中,糾纏中的光子處於一種「既生又死」的疊加態中。

雖然這麼做會增加實驗難度,但也有好處。這倆「半死不活的光子」只要有一個活著把信兒送到,糾纏就能形成。

因此,「單光子」方案的糾纏成功率更高。

於是,量子糾纏終於成功出村了!

邁出「量子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第一步

看到這兒,你可能有問題。這倆原子才距離50千米,也就是出了村剛到鄉裡。

其實,這裡的關鍵在於,原子不會亂跑,是一種不動產。它可以像網際網路的中繼器一樣,老老實實待在一個地方,收到信息就存起來,需要發送的時候再發出去,不會動不動玩消失,也不會只用一次就壞了。

這是整天亂跑的光子做不到的。

所以,這個實驗相當於說,他們做出了一個能出村的1量子比特的中繼器。將來要去市裡、省裡都好辦,多弄幾個量子比特,再多弄幾個交換器,一個節點一個節點連過去就好了。

也許到了將來的某一天,科學家可以用類似的思路,鋪設一套「量子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讓遠距離、大規模、安全交換量子數據成為可能。

(美編:山小魈,創造財富不是這麼來的。)

註:

1. 在這個實驗中,科學家不是用一個原子攜帶一個量子比特,而是用1億個原子組成一個系統,讓它們來模擬一個原子。 而且,這兩團原子並沒有相距那麼遠。 實驗裡說的幾十千米,其實是光子在光纖中傳播的距離。 研究組的下一步計劃,就是要把兩團原子真正分開幾十千米這麼遠。

2. 實驗中,研究人員還將光子的波長進行了「量子頻率轉換」,讓它們變得能夠以更低的損耗在光纖中傳播。

3. 用原子糾纏做中繼器,如果距離太遠,也會發生衰減。 但這種衰減是「多項式級」的,比光子糾纏的「指數級」衰減要靠譜的多。

參考文獻:

1. Briegel H J, Dür W, Cirac J I, et al. Quantum repeaters: the role of imperfect local operations in quantum communication[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8, 81(26): 5932.

2. Duan L M, Lukin M D, Cirac J I, et al. Long-distance quantum communication with atomic ensembles and linear optics[J]. Nature, 2001, 414(6862): 413.

3. Zhao B, Chen Z B, Chen Y A, et al. Robust creation of entanglement between remote memory qubits[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7, 98(24): 240502.

4. Kimble H J. The quantum internet[J]. Nature, 2008, 453(7198): 1023.

5. Yu Y, Ma F, Luo X Y, et al. Entanglement of two quantum memories via fibers over dozens of kilometres[J]. Nature, 2020.

作者:Sheldon

繪製:Mirror、淡淡

美指:牛貓

排版:Mirror

鳴謝:於勇、包小輝、張強、徐憑

相關焦點

  • 我國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首次讓由50千米光纖相連的兩個量子存儲器實現糾纏,不僅大幅刷新了此前的紀錄,也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際網路奠定了重要基礎。 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可以保持一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兩個粒子的狀態密切相關,只要測定其中一個粒子,就能獲知另一個粒子在此刻的狀態。
  • 潘建偉團隊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首次讓由50千米光纖相連的兩個量子存儲器實現糾纏,不僅大幅刷新了此前的紀錄,也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際網路奠定了重要基礎。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可以保持一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兩個粒子的狀態密切相關,只要測定其中一個粒子,就能獲知另一個粒子在此刻的狀態。
  • 《柳葉刀》發表新冠病毒最新進展、實現50千米的量子糾纏
    量子物理 潘建偉團隊實現相距50千米的量子糾纏 在發表於《自然》的最新研究中,潘建偉團隊實現了兩個相距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的糾纏。
  • 科學家在50公裡光纖上實現了光-物質量子糾纏
    神秘的量子力學,有朝一日會成為更快、更安全的網際網路的一部分。 來自因斯布魯克大學和奧地利科學院的研究團隊,剛剛設法將一對糾纏態的光-物質量子,發送到了一條 50 公裡(31 英裡)的光纖上。 據悉,量子糾纏的現象,特指一對粒子可在超遠距離內維持糾纏態。
  • 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奧地利科學家創造了物質和光之間量子糾纏傳輸距離的新紀錄——首次用光纜將量子糾纏傳輸了50公裡,比以前的數字高出兩個數量級,可用於構建實用的城際量子網際網路。        量子網際網路有望提供絕對防竊聽的通信和強大的分布式傳感器網絡。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先說一下量子糾纏的定義  它是量子力學理論的一個著名預測 。
  • 【前沿技術】光纖中超過50千米的量子糾纏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 受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資助,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光纖中實現了50km以上的離子與光子糾纏。
  • 量子網際網路,量子糾纏實現發送超過50公裡的光纖!
    量子網際網路為新科學技術提供絕對的防竊聽通信和強大的分布式傳感器網絡。然而,由於量子信息無法複製,因此不可能通過經典網絡發送此信息。量子信息必須通過量子粒子傳輸,為此需要特殊的接口。因斯布魯克的實驗物理學家本·蘭揚,他的研究在2015年獲得了奧地利啟動獎,正在研究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這些重要交叉點。現在研究團隊,已經創造了物質和光之間量子糾纏轉移的記錄。
  • 中國物理學家成功實現相距50公裡光纖的存儲器間的量子糾纏
    中國一個科學家小組將量子存儲器連接在50公裡以上的光纜上,比之前的紀錄高出40多倍。科學家說,這一壯舉是邁向防黑客網際網路的重要一步。如果將兩個或更多的量子位配對在一起,它們就會糾纏在一起。量子糾纏是兩個或多個粒子之間的空靈連接,因此對一個粒子執行的任何操作都會立即影響另一個粒子,而無論它們之間有多遠。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將這種現象稱為「遠距離怪異行為」。量子網際網路的真正魔力始於使用糾纏的粒子(也稱為量子隱形傳態)發送信息時。
  • 科學家是如何監測兩個相隔很遠的量子在發生糾纏的?
    如果我們認定,量子都有體積,都可抽象為一個球形漩渦子,漩渦子附近都有場能密梯度,那麼就可以用「量子場」理論,順理成章解釋糾纏。電子(或光子),是以光速自旋與低速震蕩的量子,其周圍有一圈圈的荷力線(磁荷/電荷),那麼:甲乙兩地的A電子與B電子的糾纏行為,其實就是數條荷力線之間的糾纏,本質上是真空介質的場量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 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比以前的數字高出兩個數量級
    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比以前的數字高出兩個數量級 來源:科技日報 • 2019-09-03 09:24:46
  • 顛覆世界觀的詭異量子糾纏
    如果說在物理學中哪種現象最為神奇,恐怕非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發生在量子世界的一種波動性疊加幹涉現象。在量子力學裡,當幾個例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則會綜合成為整體,並且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
  • 量子糾纏——促生量子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魔幻技術
    在量子力學理論中,當若干個粒子相互作用時,各粒子的特性會綜合為整體性質,無法單個描述,只能表述整體性質,因此稱為量子糾纏現象。物理學家們已經利用量子糾纏技術成功實現了數十公裡距離的量子信息傳遞,這為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網絡的發展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 量子糾纏超光速,為什麼沒有違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當我們對某個處於糾纏狀態的粒子進行測量,處於疊加狀態的量子態會發生坍縮,從而產生一個確定的量子態,不管相距多遠,另一個也會感應到這種測量行為,坍縮至一個確定狀態。這種坍縮過程也是隨機的。而在測量之前,我們只知道整個量子系統的狀態,無法知道單個粒子的狀態。
  • 量子糾纏超光速,為什麼沒有違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什麼是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發生在光子、電子這一類構成物質的基礎粒子上的一種量子效應。按尺度劃分,世界有宏觀和微觀之分,量子效應就主要發生於原子及亞原子尺度下的微觀世界。量子糾纏這個概念是由波動力學的創始人薛丁格命名的。
  • 量子雷達:使用量子糾纏作為目標檢測的微波量子照明新型檢測技術
    一支由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院、麻省理工學院、英國約克大學、義大利卡梅裡諾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的物理學家發明了一種新的雷達原型,該原型使用量子糾纏作為目標檢測的方法。量子力學成功集成到設備中可能會對生物醫學和安全行業產生重大影響。該研究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進展》雜誌上。
  • Nature 重磅:潘建偉團隊實現數十公裡遠程量子儲存器糾纏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潘建偉、包小輝及其同事利用一種名為腔增強的量子效應,來製備糾纏原子和光子,再將這些糾纏原子和光子轉換為適合於電信傳輸的頻率,最後在兩個由 50 公裡長光纖連接的節點之間實現了糾纏。研究結果表明,與糾纏光子相比,多節點之間的原子–光子糾纏可能更適合量子糾纏的遠距離傳輸。本項研究演示了兩個相距 50 公裡的量子存儲器的糾纏,這一距離足以連接兩座城市,並比之前報導的距離要遠得多,或為實現多節點、遠距離糾纏鋪平了道路,有助於量子網際網路的開發。
  • 量子糾纏是真實存在的嗎?15萬億個原子在190度高溫發生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相互關聯,無論它們相距多遠,一個粒子的行為會即刻影響其它粒子。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舉重運動員手中的槓鈴,兩端的槓鈴片總是同時舉起或落下;舞蹈演員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動作整齊劃一。
  • 忽悠人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效應描述了一個亞原子粒子的狀態可以立即對另外一顆亞原子粒子的狀態產生影響的現象,不論這兩顆粒子之間相距有多麼遙遠,即便位於宇宙的兩端也是一樣。哲學告訴我們,自然界的一切現象都是由物質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 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
    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但比起未來的量子網絡,這種飛躍不值一提——量子通信的傳輸效率將比5G的光纖信道高出上億乃至萬億倍。量子網絡是一個美好的前景:1秒內下載億萬部高清電影,不易被破譯竊聽,可以保證通信安全保密……然而,由於量子信息無法複製,因此人們不可能通過經典網絡發送這些信息。量子信息必須由量子粒子傳輸,為此,量子通信將需要特殊的量子接口。